10.31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書法藝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進行了統一文字的工作,“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小篆的出現是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整齊劃一,結構嚴謹,平衡對稱,簡潔明快,筆畫粗細停勻,行筆婉轉圓活,轉折處多呈弧形,使筆畫連接處自然吻合,無明顯接痕,可謂工整修長、美觀端莊。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欹正不拘、寫法無定的情況,同時也給後來的隸書、楷書以重要的啟示。可以說,李斯為後來書法的演變奠定了一塊最重要的基石。漢代的書法直承秦代,但又有顯著進步,從而出現了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這個時期出現了代表漢代書法最高成就的一種書體——隸書。早期漢隸有著明顯的篆書筆意,即使是後期的成熟的隸書筆畫,也殘留著篆書的痕跡。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轉化而來,較之小篆更為簡單易寫、易識易用。與小篆相比較,漢隸有著明顯的特點:第一,在點畫上,隸書有波勢,俯仰變化,有蠶頭燕尾之形象,舒展自如,不像小篆那樣平直,單一而刻板;第二,在結體上,隸書變圓為扁方,使轉變曲為直,字形由縱長變為正方或橫長,體勢由中心向左右延伸,有瀟灑開張、尋求解脫之勢;在章法上,隸書不拘一格,克服了小篆的千字一律、整齊劃一的弊病;第三,在神韻上,隸書可謂雅潔脫俗、樸質端莊。漢隸風格可大抵歸納為以下幾種:豪放縱肆,如《石門頌》;渾厚朴茂,如《張遷碑》;,娟好秀麗,如《曹全碑》、《史晨碑》、《孔宙碑》;典雅莊重,如《乙瑛碑》、《華山碑》;端莊瘦勁如《禮器碑》。(待續)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中國書法的歷史高度和當代困境(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