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賈母為何沒把鴛鴦嫁出去?

潤楊閬苑



紅樓夢裡,鴛鴦是賈母的首席大丫鬟,與她從小就是好閨蜜的平兒、襲人私下都叫她“姐姐”,她的年齡應該比平兒、襲人都大。且賈赦都想到要娶鴛鴦做妾了,賈母為何沒把年齡偏大的鴛鴦嫁出去呢?綜合來看,有以下四個因素:

一、鴛鴦自幼是賈母親自調教的,感情非同尋常

鴛鴦是賈府的家生女兒,全家都在賈府當差。她很可能與晴雯一樣,還沒留頭時進賈府被賈母看見,賈母喜歡她漂亮伶俐,就留著伺候自己。

鴛鴦與襲人、紫鵑一樣,自幼是賈母調教的。眾孫子孫女裡,賈母最疼寶、黛,把襲人、紫鵑分別送給了他倆,鴛鴦當然會留在自己身邊。賈母離了鴛鴦飯都吃不下,鴛鴦也覺得不知跟老太太什麼緣法,彼此依賴,感情很深。

二、鴛鴦才德出眾,賈母身邊離不開她

賈母不僅教出了賈敏、元春這樣出色的晚輩,調理丫鬟也調理得像水蔥一樣聰明靈透、出類拔萃。

鴛鴦心細,深知賈母的脾氣、喜好,王夫人、鳳姐若對賈母的事情有疏漏的地方,鴛鴦會暗地找王夫人、鳳姐兒處理好,賈母遂心,王夫人、鳳姐兒也省下更多精力管其他事情。

賈母的衣物、首飾、私人積蓄都是鴛鴦掌管,但她並不藉此中飽私囊,反而盡心盡力,不讓別人誆騙。賈府上上下下,除了她,別人都不敢反駁賈母,賈母對她的意見也是完全採納。要是其他人,早就藉著賈母的名義找其他主子勒索錢財,仗勢欺人,可她一直待人公道,也常常替人說好話。

賈母打牌、行令都是鴛鴦提著,王夫人不會說酒令也是鴛鴦代說。劉姥姥在賈府小住時的起居、離開時的所有瑣事都是鴛鴦負責。

鴛鴦容貌不如晴雯,“蜂腰削背,鴨蛋臉面,烏油頭髮”在眾丫鬟中不過算二等,李紈說老太太屋裡少不了鴛鴦;平兒說鴛鴦:“那是個好的,我們哪裡比得上。”惜春說:“老太太說她比我們都強呢!”

鴛鴦作為丫鬟,上下稱讚,在賈母看來比自己的孫女都強,她過人的辦事能力,善良、正直、無私的品行,讓賈母離不開她。


三、鴛鴦無家人疼愛,賈母不忍讓她受苦

鴛鴦父母在南京看房子,她的父親痰迷心竅,她發誓不嫁人前夕已人事不知。她的母親是個聾子,父母就算再疼她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她的嫂子是賈母處負責漿洗的頭兒,她哥哥金文翔在賈府僕人中的位份應該也不低。

鴛鴦有個姐姐,因“血山崩”早逝了,金文翔夫婦就剩了鴛鴦一個妹妹,並沒如父母般真心關愛妹妹,也絲毫沒為妹妹考慮過。賈赦要收鴛鴦做姨娘是他們眼中天大的喜事,妹妹不過是他們攀附權勢的一塊敲門磚。

襲人、平兒並無親人一起在賈府,看起來比鴛鴦孤苦,其實有親人的鴛鴦比襲人、平兒更悽楚,親情對她來說太稀缺了,幸虧她由賈母教養,沒染上她哥嫂的市儈、俗氣。

鴛鴦在賈母身邊多年,全家又是世代舊僕,她家裡的情況賈母應該比較清楚,肯定不會把鴛鴦放出去,任她兄嫂擺佈、折磨。

四、賈母有心奈何時機未到,清醒剛烈的鴛鴦發誓不嫁

賈母開玩笑說過要王熙鳳把鴛鴦帶回去給賈璉做妾,也許賈母曾經想過等鴛鴦大些了把她送給自己疼愛的某個孫子放在屋裡。

賈母在賈府五十多年,經歷了太多的大風大浪,有些事當然不能過早表明立場,況且鴛鴦掌管著賈母的私人積蓄,這些不能過早讓人盤算走,這也是賈母得知賈赦強要鴛鴦後氣得渾身亂戰的一個原因。

賈母還沒等到合適的時機,賈赦就鬧出了強討鴛鴦的尷尬事,鴛鴦誓絕鴛鴦偶,全力抗爭,賈母就再也沒了開口讓鴛鴦做某個少爺的姨娘的機會。

賈府的丫鬟年齡大了後有三條路:一是配家裡的小廝,夫婦繼續在主人家當差,多姑娘就是賴媽媽家裡的丫鬟,配給了晴雯的表兄;二是仁厚的主子開恩放出去由父母自己選人家,如春燕及其母親嚮往的那樣;三是實現階級逆襲,成為半個主子,如趙姨娘一樣。

鴛鴦拒絕了做賈赦的姨娘,發誓終生不嫁,這三條路都被堵絕了。鴛鴦伺候賈母多年,早就深知賈府不為人知的各種黑暗。賈府外面架子雖然還沒倒,內囊已經盡上來了,家底快被掏空了。


脂粉英雄王熙鳳被邢夫人刁難,暗地裡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在鴛鴦看來也可憐得很。管家媳婦們不是背地裡咬舌根,就是挑三窩四。鴛鴦可能最初也想過自己以後嫁個普通人家,雖然寒素些,倒是歡天喜地,大家快樂。

鴛鴦對平兒說:“別說大老爺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大太太這會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賈赦這樣不學無術、貪財好色、品行敗壞的人,鴛鴦是怎麼都不屑於嫁的。

平兒、襲人打趣鴛鴦:“跟老太太說把你許了璉二爺或寶二爺了。”鴛鴦又是氣,又是臊,又是急,大罵她倆:“兩個蹄子不得好死!人家有為難的事,拿著你們當正經人,告訴你們與我排解排解,你們倒替換著取笑兒。你們自為都有了結果了,將來都是做姨娘的。據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們且收著些兒,別忒樂過了頭兒!”

鴛鴦與平兒、襲人從小兒都是親姊妹一般,長大了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看待她們。在她們面前,她沒必要裝。她又罵她嫂子:“難怪成日家看了人家女兒做小老婆眼熱,如今把我也往火坑裡送。”賈府的不肖子弟太多,身份再尊貴,翻身成姨娘再風光,鴛鴦也不想嫁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

冷漠的原生家庭,大廈將傾的賈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主子,專管生事挑撥的奴才,鴛鴦冷眼看著,心也早就冷了,加上賈赦的逼迫,鴛鴦只能堅守誓言,總不與寶玉說話,也不濃妝豔飾,賈母當然不會強迫她。

隨著賈母去世、賈府敗落,鴛鴦最終只能一死了之或青燈古佛伴一生。曾經的繁華蒼涼,都被遺忘在塵埃裡,彷彿不曾來過。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賈母一直是人生閱歷豐富,為人和善慈祥又不失大智慧的存在,對許多事情的考量都非常周全,只她對身邊鴛鴦的終身大事不置一詞一件事兒,讓眾多讀者對她的想法猜不透了。

大家都知道,鴛鴦從小就在賈母跟前長大,是賈母身邊最貼心的人兒,無論賈母要吃什麼穿什麼,基本都要靠她來打理,所以賈母不提要給她配人的事兒,很多人說是賈母的自私心在作祟。事實上呢?愚以為有可爭議之處有三:

一、年紀尚幼,尚不達標

林黛玉去賈府的時候,年齡大概是七八歲,淚盡而死的時候,也就是剛及笄,十五六歲上下。而鴛鴦、襲人、茜雪、紫鵑等在賈母屋裡長成的丫鬟比黛玉也大不了兩三歲,所以一開始,賈母沒有想到她的終身大事,更大的可能是她還沒到婚配的年齡。

就像是她的好姐妹襲人,雖然早就得了王夫人的準話,預備做寶玉的妾室,可遲遲也沒得了準話,可見他們當時年紀尚小,不夠婚配的標準。

更何況,鴛鴦是賈母身邊僅剩的知心人兒,思量著讓她在身邊多待幾年,不捨得放她嫁人也是人之常情。

二、左挑右選,掂量過度

鴛鴦雖然表面上是女婢,但在賈母跟前兒的體面不差,就連風風火火的王熙鳳也戲謔的稱呼她為“鴛鴦姐姐”。如果鴛鴦出嫁的話,只能是嫁給府中得力的管事或小廝,首先得力的男僕少之又少,賈母左右掂量也沒能找到能與之匹配的人;二來,鴛鴦一旦嫁人,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再不能全天候的陪在賈母身邊,賈母雖然有私心,卻也有慈心。

鴛鴦在平常生活中,享受到的體面是極高的,如果賈母真的有私心的話,完全可以將她給了長子賈赦,或者將她送給政客世交家做妾室,人情。可賈母沒有這樣折辱她,而是給了她自由選擇的權力,讓她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這何嘗不是一種體貼?

三、心有顧慮,照應不到

賈赦在她不知情的狀況下看上了鴛鴦,不管他是看上了鴛鴦的容貌,還是看上了鴛鴦的身份,賈母都不可能同意將鴛鴦給他。但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心裡清楚,賈赦的無恥和蠻橫賈母心知肚明,自己在的時候尚且能夠保全鴛鴦,一旦自己有什麼不測,鴛鴦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賈赦雖然好色紈絝,但好歹也是賈母的長子,也是兒孫滿堂,有臉面的人物,鴛鴦再受看重也比不得他的分量,賈母終究是有所顧忌的。在血親和心腹之間尋求詭異的平衡,賈母也是費勁了思量。

賈赦再無能也是有官職、有權利、有狠勁的人物,鴛鴦想要在他的眼皮底下安生嫁人,是不可能的了。老太太雖然傷心,但鴛鴦若是不堅決,她也不一定會折了兒子的臉面。

可是鴛鴦從小在大宅院裡長大,見慣了賈府老少爺們私底下的小人心思,魑魅魍魎比比皆是,她怎麼可能願意身陷其中?就算是“少年英才”的賈璉、賈寶玉兄弟,在她眼中也並非託付終身之人,可見她對事情看得分明。之所以跪在賈母身邊訴衷情說終身不嫁,也是她心中明白,自己“嫁不出去”了。

賈母死去的時候,賈府榮華尚在,也算是善始善終。而賈赦和鴛鴦卻成了留下的人,無論是紅樓的傳統悲情,還是賈赦的心胸狹窄,鴛鴦的力有不逮,都說明鴛鴦都沒有更好的路可以走,除了一條命。

就像是後來寶黛愛情的夭折,並非賈母不願做主,而是已經無力迴天。面對鴛鴦的事情也是如此,非不願也,是不能也。


如意間


如果對賈府的丫頭進行排名,鴛鴦怕是最有權勢的一個,她是賈母的左右手,連賈府大管家王熙鳳都禮讓她三分。

放在現在,鴛鴦肯定是一個稱職的私人秘書,稱職到連主人都離不開她半分。以至於大兒子賈赦要鴛鴦做自己的小妾,老母親都不捨的,還把自己兒子臭罵了一頓。

可以講,賈母是很在意鴛鴦的,為啥最終沒有給她安排一個好的歸宿呢?以賈母的能量和影響力,完全可以這樣做?以至於最終鴛鴦殉主,為賈母陪葬了。

很多人會認為賈母是一個自私薄情的人,只想著自己,不為他人考量。我覺得不是,在賈府上下的所有人中,賈母是一個比較豐滿的人物形象,一個可愛的老祖母形象,她看淡了富貴,所以對劉姥姥非常的歡喜,她摯愛著自己的孫子輩,所以對寶黛都非常的疼愛。

但是在大家族中,表面的風光抵不過內心的孤獨寂寞冷。尤其是老人,更是經不起長久的離別。鴛鴦是一個一直侍奉在她身邊的人,知冷知熱,賈母對她的依賴超過任何一個人,相信平日裡賈母對鴛鴦也不賴,才會讓鴛鴦掏心掏肺的對賈母好,年紀大了,內心容易孤寂,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好,那這個人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這也是當下很多年老的空巢老人,對很多傳銷人員那麼信任的原因。所以在賈府之中,看著榮耀無比,但人情上,卻是寒冷如冰,所以賈母,把鴛鴦看的比自己的兒子還要重要,在就是年老之人,最受不了別離,送走一個自己深愛的人,或許要脫一層皮,這也是為啥一直留著鴛鴦在身邊的原因吧。



大野澤的風


這個問題,曾反覆思考過。

賈母為什麼不趁著人還健在時,做定了鴛鴦的婚事,讓她有個歸宿?

乃至於讓鴛鴦在她她去世後,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不得不自殺身亡。

總結起來至少有三個原因。

第一,賈母在情感上過於依賴鴛鴦。

文本內王熙鳳說:

“老太太離了鴛鴦,飯都吃不下去”。

文本內不止一處寫到賈母離不開鴛鴦,名為主僕,卻情如知己,又似骨肉。尤其是文本七十六回,賈母對鴛鴦的依賴,已然如同幼兒眷母。

請看文本:

凸碧堂品笛感悽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賈母家宴賞桂花聞幽笛,聞笛聲賈母年高帶酒之人不覺淚下。與眾人說著家事時,

只見鴛鴦帶了軟巾兜與大斗篷來說:“夜深了,恐怕露水下來,風吹了頭。需要添了這個。坐坐也該歇了。”

看一下賈母此時是怎樣回答鴛鴦的:

偏今兒高興,你又來催。難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

賈母這番話,細細品來,溫暖中有心酸。

整個文本里,賈母睿智,慈愛,冷靜,圓潤,且已經年高,怎麼也不是任性的年紀。

面對著逐漸敗落的賈家,一群不肖還暗暗算計她的兒孫,孤苦伶仃倚望她的黛玉,暗中默默對抗自己的兒媳,以及靠她保護周全的最喜愛的丫頭鴛鴦,她都默默恐懼自己已年老體弱。所以,她故意想撐到天亮,大抵也是想給賈赦王夫人等看看:“我還健壯著呢?”

她對鴛鴦說話的語氣,似孩童般任性,刁蠻,不是親近至極,年高體面之人,焉得做這番言語。



第二個原因是:鴛鴦難嫁。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時,她是怎麼說的:

....我這一輩子,莫說是寶玉,便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我橫豎不嫁人就完了.....

說完又賭咒絞頭髮為證。這就導致日後別人難以強逼她婚配了。而且後文又補充她,從這次後不再盛妝,亦不穿顏色鮮豔的衣服,儼然是塵心已死。

做為賈府的首席大丫鬟,鴛鴦身份不低。她進王熙鳳家裡傳個話,王熙鳳等得站起來聽。

偶爾也坐下與尤氏,王熙鳳同桌吃飯,而平兒一次與王熙鳳卻是跪著半腿的。

所有賈母的財物全部是她保管,賈府的經濟週轉不過來,賈璉向他弄老太太一時查不到的金銀銅鐵傢伙去典當,鴛鴦也默默應承。

當然,她背後會回過賈母,但允諾之前賈母可不知情,這裡可以看出鴛鴦雖是丫鬟,卻比一般的主子都有實權。

這也是賈赦想把她弄到手的原因。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寒微的出身,卻又手握實權,外又有賈赦的威逼壓迫,都形成了鴛鴦難嫁的困境。

試想,賈母離不開鴛鴦,離開鴛鴦飯都吃不下,形成了鴛鴦縱然要嫁,也只能嫁在賈府,或是做姨娘,或是做奴僕,依舊當差服侍賈母。

但是,賈府的少爺裡,賈赦要不來的人,誰敢要呢?

少爺們都不敢要,奴才們更不敢想了,這是鴛鴦難嫁的真實困境。



第三個是鴛鴦情繫何人。

文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衡蕪諷和螃蟹詠。

鴛鴦笑道:“好沒臉,吃我們的東西。”鳳姐兒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璉二爺愛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討了你作小老婆呢”。鴛鴦道:“呸!這也是作奶奶說出來的話?我不拿惺手抹你一臉,算不得!”說著趕上來要抹。鳳姐忙央道:“好姐姐,饒我一遭吧”。

這裡雖是鳳姐與鴛鴦說笑,但是曹公向無虛筆。鴛鴦對賈璉有好感,甚至連鳳姐都有察覺,才有這番戲言。

這是鳳姐在試探鴛鴦,當然不是為了真的讓賈璉娶鴛鴦,而是為了借當。

鴛鴦對於這件事的反應並不憤怒,反而有些女兒家的嬌憨之態,證明王熙鳳猜對了。


後來,賈璉也確實是利用了鴛鴦對她的好感而開口借當。

賈母也曾戲言,叫王熙鳳把鴛鴦給賈璉帶回去,王熙鳳笑著拒絕了,也更加證實鴛鴦對賈璉有好感是賈母都知道的小秘密,但是王熙鳳不同意,所以賈母不好相強。

鴛鴦的婚事,就因為這三個原因而被耽誤了,最終也隨著賈母去世,鴛鴦亦無奈自盡身亡。


書燈幽見


《紅樓夢》中的鴛鴦是賈母的貼身丫頭。她不僅管理著賈母的衣食住行,還掌管著賈母的財政大權。賈赦曾一度想收鴛鴦為妾,邢夫人還親自張羅著說和此事。最後在賈母的極力反對下,賈赦便在外面花八百兩銀子買了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收場。賈赦是真的喜歡鴛鴦嗎?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他是想通過鴛鴦霸佔賈母的錢。鴛鴦真的有那麼大的權利嗎?那是當然。在七十二回裡,賈璉和王熙鳳就通過鴛鴦,拿了賈母的東西當了一千兩銀子。王夫人說:“連老太太的東西你都有神通弄出來……”這“神通”就是收買了鴛鴦。可見鴛鴦在賈母處可是一人之下呀!


鴛鴦不想離開賈母,大概是看到了賈母對她的重用,她是想通過服侍賈母將來掙個好前程的,這個前程當然得賈母來安排了。但其實賈母臨死也沒有提起安排鴛鴦的事,鴛鴦害怕沒有了賈母的庇護落入賈赦的毒手,最後上吊為賈母殉葬了。 鴛鴦服侍賈母一場,跟著賈母享盡了榮華富貴,被賈母調教得跟水蔥兒似的。在第七十五回,尤氏還能將就著吃下人的白梗米飯,說吃這個就夠了,鴛鴦卻說:“你夠了,我不會吃的。”讓人去把探春的米飯取了過來。可見鴛鴦在賈母這兒養成的小姐習性還不少。可是千不該萬不該,鴛鴦不該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做事沒有平兒低調,平兒只做善事,從來不揹著王熙鳳幹出格的事。鴛鴦就不同了,她揹著賈母啥都敢做。就比如揹著賈母偷偷讓王熙鳳當東西的事,做的再機密王夫人還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賈母年齡再大也不會一點兒消息聽不到的。



鴛鴦還有一個毛病是過高估計了自己在賈母心中的位置。賈赦想討鴛鴦為妾,賈母不願意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想讓自己親手調教出來的丫頭離開自己,另一方面是顧惜賈赦的身體。賈母討厭賈赦嗎?比起賈政,當然不喜歡賈赦了。但是賈赦作為賈母的嫡長子,賈母是不會太嫌棄她的,雖然有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他想討鴛鴦,鴛鴦不願意,賈母也不願意。鴛鴦因此恨賈赦,但賈母可沒有這樣的情緒。鴛鴦跟賈赦比,賈母對賈赦的感情那是血濃於水呀!鴛鴦就沒有看清這點,在賈母面前有意挑撥人家母子的關係。比如在第七十五回,她在向賈母彙報各房孝敬的菜時,就說:“這兩樣看不出是什麼東西來,大老爺送來的……”使得賈母命人把賈赦送的菜又送了回去……這對賈赦來說多沒面子啊!賈赦再混蛋,菜是廚子們做的,她們敢糊弄賈母嗎?糊弄賈母的只有鴛鴦。賈母一時不瞭解真相,事後回過味來,能不生鴛鴦的氣嗎?



在中秋佳節擊鼓傳花時賈赦講的“偏心”的故事,賈母還能聽不出什麼意思來?鴛鴦的挑撥離間,已經讓賈母、賈赦母子之間產生了嫌隙。一個丫頭竟能如此,賈母的不動聲色已經說明了對鴛鴦的討厭。 賈母對鴛鴦只是利用,絕沒有憐惜。一個主子的殘忍,在賈母的不聲不響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書林外傳


賈赦討鴛鴦一回的回前有評語:〔庚辰評:此回亦有本而筆,非泛泛之筆也。〕評語提示:賈赦討鴛鴦,實有其事,並不是作者妄擬。

作品將鴛鴦設置成年輕的丫頭創作,不時也會透露出鴛鴦的特殊身份。鴛鴦的原型已不是年輕的丫頭,而是年齡與史太君相當的老奶奶,賈府上上下下將鴛鴦當成主子同等對待。

原文:鳳姐便拉著鴛鴦:“你坐下和我們吃了罷,省得回來又鬧。”鴛鴦便坐下了。婆子們添上碗箸來,三人吃畢。(第40回)

原文:鳳姐兒笑道:“你這小蹄子,要掂多少過子才罷。看我病的這樣,還來慪我。過去坐下,橫豎沒人來,咱們一起吃飯是正經。”……平兒屈一膝於炕沿之上,半身猶立於炕下,陪鳳姐兒吃了飯,伏侍漱盥。

鴛鴦當著家裡眾多奴才,毫不客氣,與鳳姐、李紈上桌一起吃飯,擺出的是一副主子的架式。平兒與鳳姐一起吃飯,鳳姐存在各方面的顧忌,沒外人的時候才能和主子吃飯。平兒和賈璉的奶孃趙嬤嬤跟主子一起吃飯,還不能象鴛鴦一樣與主子上桌平起平坐。原因:鴛鴦原為侍女,後來的身份甚至高於下輩的主子。

原文: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內,沒有站著的理。”回頭命小丫頭子:“端一張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也坐下……(第40回)

作者借王夫人之言,向讀者透露出鴛鴦已是老人,小丫頭子應稱呼鴛鴦為奶奶。

原文:李紈道:“鳳丫頭仗著鬼聰明兒,還離腳跟兒不遠。咱們是不能的了。”鴛鴦道:“罷喲,還提鳳丫頭虎丫頭呢。他也可憐見兒的。……”(第71回)

鴛鴦跟李紈提到鳳二奶奶,鴛鴦直呼鳳丫頭,居然還可憐賈府當家人鳳二奶奶。鴛鴦這口氣,哪象丫頭說的話,而是鳳姐、李紈上輩主子的口氣。

原文:襲人、平兒忙道:“你倒別這麼說,他也並不是說我們,你到別牽三掛四的。你聽見哪位太太、太爺封我們做小老婆?……”(第46回)

襲人和平兒和鴛鴦的嫂子對話當中,莫名其妙給榮國府突然搬出一位“太爺”來,而且,娶個小老婆,竟然還用“封”字。

襲人和平兒在該文中稱賈赦為大老爺,稱賈政為二老爺。作者用“太爺”二字,是有意透露賈赦討鴛鴦的事,發生在榮國府太爺還在世時期。也就是說,鴛鴦的原型已是老婦人了。

邢夫人說“金子終用金換”,是因鴛鴦姓金,賈府隱寫大清皇室,賈赦的原型是金門裡的金子。所以,襲人和平兒才有“封小老婆之說”。

鴛鴦是個家生奴才,誓死孝忠史太君。假如鴛鴦是年輕丫頭,史太君將他嫁給寶玉或賈璉,難道鴛鴦要反了天跟史太君對著唱反調不成?

原文: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裡,我這輩子莫說是寶玉,就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從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前。若沒造化,該討吃的命,伏侍老太太歸了西,我也不跟著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尋死,或是剪了頭髮當尼姑去。

鴛鴦毫不顧及賈家三代主子的面子,乾脆拉上寶玉說事,是公開煽史太君、王夫人、鳳姐、寶玉的耳光子。鴛鴦要是個年輕丫頭,絕不可能跟主子如此說話。鴛鴦已是一位老人,嫁給寶玉、賈璉這些子孫輩的事只是假語存,絕不可能發生。

史太君已是七十歲左右的老人,誓死孝忠史太君的侍女鴛鴦,將死在史太君之前當成是自己的造化,是因鴛鴦的原型比史太君原型的年齡大一歲。鴛鴦要是年青女孩,怎麼可能把死在自己忠心的老主子之前當成造化呢?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逛大觀園時,史太君應該將自己不穿的衣服命人給劉姥姥換上,鴛鴦也完全可以作主拿出史太君不穿的衣服給劉姥姥穿上。可是,作者偏就先寫鴛鴦將自己的衣服讓劉姥姥換上,又後才寫鴛鴦將史太君從沒穿過的衣服給劉姥姥。劉姥姥穿鴛鴦的衣服之文,作者的目的也是透露鴛鴦的原型人物已是年紀和劉姥姥差不多的老人。

文本里面還可以找到一些證據,不再囉嗦。史太君原型是孝莊文皇太后,鴛鴦原型是蘇麻喇姑,所以,史太君才沒將鴛鴦嫁給賈赦。


夜舞風花雪夜


不管是續書,還是研究者,恐怕不會有人認為,鴛鴦在賈母死後,能得到一個好結局。自殺而死,幾乎是她唯一的下場,雖然上吊、自刎、吞金、撞牆這些具體操作方式無法確定。

按理說,賈母這樣疼愛鴛鴦,應該給她安排一個好的歸宿。可是並沒有。一種可能是,賈母去世時,賈府已經敗落,來不及安置心愛的丫鬟了。但是即使賈府未敗,賈母也不可能給鴛鴦一個好歸宿。

丫鬟的歸宿,多半是“配個小子,還是奴才”。志大心高的鴛鴦,當然不會以此為滿足。另一種是“往外聘,作正頭夫妻”,大概像周瑞的女兒,嫁給了古董商人冷子興。有人說封建社會商人地位低,那是另一回事,總不會比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的奴才更低吧?所以“往外聘,作正頭夫妻”,應該是不錯的結局。再有就是嫁給賈璉、寶玉等年輕的少爺作妾,總比跟著賈赦強。

問題是賈赦早已有言在先:“我要他不來,此後誰還敢收?”拒絕過父親(伯父)的烈女子,哪個少爺還敢要?“憑他嫁到誰家去,也難出我的手心”,願娶丫鬟作正頭夫妻的只會是小門小戶,將來還脫不了賈赦的報復。有賈赦的威脅在這裡,賈母想發嫁鴛鴦容易,想保全她嫁後的平安就很難了——正常情況,賈母總會比賈赦早死。

另一方面,在權力爭奪的時候,賈母與賈赦是敵對的雙方。一旦爭奪的矛盾緩和,他們仍舊是血濃於水的親生母子。

鴛鴦拒絕賈赦,表面的理由是“橫豎不嫁人就完了”,抱獨身主義。賈母能夠維護鴛鴦,也是基於此。而此後賈母要把鴛鴦嫁給別人,鴛鴦又沒有拒絕的話,“橫豎不嫁人”就落了空,也就是向世人昭告:鴛鴦拒婚,不是獨身主義,而是看不上、看不起賈赦這個人。

幫助丫鬟宣告看不起兒子,你當賈母真的老糊塗了?


棲鴻看紅樓


依吾陋見,賈母壓根兒沒有嫁出鴛鴦的意思!

賈府小廝、丫頭的婚配是有計劃、有例可循的。如第七十回有:

因年近歲逼,諸務蝟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開了一個人名單子來,共有八個二十五歲的單身小廝應該娶妻成房,等裡面有該放的丫頭們好求指配。鳳姐看了,先來問賈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議,雖有幾個應該發配的,奈各人皆有緣故:第一個鴛鴦發誓不去。那日之後,一向未和寶玉說話,也不盛妝濃飾。眾人見他志堅,也不好相強。

“第一個鴛鴦發誓不去”,可見鴛鴦不嫁,是她堅定的意思表示,拒嫁或是因“那日”(賈赦欲納鴛鴦,後者勇敢抗婚日)削髮明志誓絕鴛鴦偶,或者因她心高氣傲不屑作小廝之妻。總之,她的拒嫁得到了主子的支持:眾人見他志堅,也不好相強。這樣,似乎鴛鴦決定了自已的命運,是一個幸運的奴婢。其實不然,賈府的奴隸誰能決定自己命運?晴雯、司棋、四兒、芳官誰不是任主子宰割的羔羊?就是寶玉的首席大丫頭襲人一心想為寶玉守節,還不能呢。

鴛鴦能否出嫁歸根結底取決於賈母,看看賈母對鴛鴦的依賴就知道即使鴛鴦想嫁也是萬無可能。第四十六回,賈母肚中蛔蟲般的鳳姐就說“老太太離了鴛鴦,飯也吃不下去的,哪裡就捨得了?”第四十七回,賈母對邢夫人的一席話更表明了她對鴛鴦的賞識、依賴:

“這會子他去了,你們弄個什麼人來我使?你們就弄他那麼一個真珠的人兒來,不會說話也沒用。我正要打發人和你老爺說去,他要什麼人,我這裡有錢,叫他只管一萬八千的買,就只這個丫頭不能。留下他服侍我幾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進了孝的一般。”

賈母眼中的鴛鴦是無人可替的,她也是須臾離不開的。她向賈赦表示:要錢可以,要鴛鴦萬萬不可能。“留下她服侍我幾年”,幾年?顯然,賈母是要鴛鴦陪伴終身的。她怎麼能允許鴛鴦出嫁?

賈母對平民劉姥姥、清虛覌的小道士都曾展示了她了慈悲的一面,但作為封建貴族的“老封君”,她一方面葡伏在皇權之下,另一方面,面對奴隸,她又強勢表現出唯我獨尊的統治者的冷酷。第五十四回,襲人母親沒了,因有熱孝,沒有隨侍寶玉。母女,可謂人際之大倫也;忠孝也是統治者極力提倡的。然而,賈母對襲人的熱孝在身卻大不以為然:“跟主子卻講不起這孝與不孝,若是他還跟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裡不成?”一切以主子的利益為重,奴才是講不起人倫規矩的,那麼作為人類再生產的規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規律,賈母自然也是不講的,遑論尊重。她的一切需要,都是奴婢的天命。


玄真子桑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的丫頭鴛鴦是個可人兒。賈母一刻也少不了的人。但有一個疑問,鴛鴦到底多大年紀了?賈母為何不將鴛鴦放出去嫁人?

一,鴛鴦多大年紀了?

鴛鴦作為賈母的實際管家,年紀應該是眾丫頭中年紀偏大的。四十六回,鴛鴦和平兒說話,應該可以大概知道鴛鴦的大概年紀。

鴛鴦紅了臉,向平兒冷笑道:“這是咱們好,比如襲人、琥珀、素雲、紫鵑、彩霞、玉釧兒、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縷,死了的可人和金釧,去了的茜雪,連上你我,這十來個人,從小兒什麼話兒不說

這表明鴛鴦和平兒襲人等年紀差不多,這些人從小一起長大,年紀彷彿。鴛鴦就算大,也不過大一兩歲。那麼她到底多大?原文沒有說,但襲人年紀比寶玉大兩歲。賈赦要鴛鴦的時候,大觀園中只有寶釵過了十五歲生日。寶玉應該也就十四歲左右。這樣,襲人十六歲的樣子,我認為鴛鴦絕不會超過十八歲。這個年紀應該可以放出去了。但就是這個節骨眼,發生了賈赦求鴛鴦的事,鴛鴦也徹底絕了出去的機會。


二,鴛鴦發誓不出去。

七十回,林之孝擬了一個年滿二十八歲的小廝應該娶妻的名單到裡邊。

鳳姐看了,先來問賈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議,雖有幾個應該發配的,奈各人皆有緣故:第一個鴛鴦發誓不去。第二個琥珀,又有病,這次不能了。彩雲因近日和賈環分崩,也染了無醫之症。

這裡說個題外話,後邊來旺媳婦求的丫頭就應該是彩雲,只是不知什麼原因寫成了彩霞。扯遠了。我們雖然不知道賈家的丫頭多大年紀放出去嫁人。但小廝二十八歲才娶妻是一定的。這應該也是賈家的規矩。每年都有適齡小廝需要婚配,賈家作為主人都要管。主要婚配人選是自給自足。各房適齡的丫頭放出去結婚,成家立業。既是主子的恩典,也表明了人性(這個規矩對所有丫頭一視同仁,變相說明賈寶玉房中為何會有競爭。年紀到了還不出頭就要被放出去嫁人了)。七十回之前的鴛鴦年紀還不到,所以沒有放出。而發生了賈赦求鴛鴦事件,鴛鴦年紀到了,卻發誓不出去了。


三,賈母對鴛鴦的婚事不作為。

賈赦要鴛鴦的時候,鴛鴦已經十七八歲的樣子。若是大家小姐早該結婚了。但奴才顯然需要主子的恩典。鴛鴦再好也是奴才。她不可能得到賈母一視同仁的待遇。賈母需要她,她就需要一直呆在賈母身邊。哪怕十七八歲了,賈母依然說:

…就只這個丫頭不能。留下她服侍我幾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盡了孝的一般…

賈母的想法很明顯,就是讓鴛鴦在自己身邊,直到自己死!賈母離不開鴛鴦,鴛鴦就不會有任何機會出去。這是作為奴才身不由己的。古人結婚雖然早,但也只對於身份自由的人,鴛鴦這樣的奴才,需要主子恩典才可以。主人開恩,年紀到了願意不願意都要出去。主人不開恩,或者離不了,年紀再大再想出去也不可能出去。

這一點其實大多數人沒看明白,唯有四幾個丫頭看透了。第一是小紅,第二是鴛鴦,第三是司棋。還有襲人和麝月。襲人努力有歸宿了,不提。其他幾人看明白了,也為此有過謀劃,但與封建制度抗爭她們都為此付出了代價。小紅,鴛鴦,司棋是賈家真正有反抗精神的丫頭。墜兒太小了,不好說她的偷竊行為是否有想退路的想法。但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卻是三個大丫頭的共識。小紅成功了,得益於賈家突然被抄家;司棋失敗了,因為太不幸運;鴛鴦看透了,所以發誓絕不出去!至於麝月,我對她一直很好奇,這裡不多說!她們的命運都不由自己。賈母對鴛鴦好,是因為她少不了鴛鴦。賈母的身份也決定賈母絕不會從鴛鴦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是主奴有別,鴛鴦的宿命!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裡,鴛鴦的婚事,並不簡單,先是丫頭配小子的時候,因為鴛鴦錯過了時間,加之鴛鴦實際上是賈母的秘書,她掌管著賈母的錢財進出,如果一時換個人,哪裡去找這樣貼心細心,聰明的人來替呢?正如王熙鳳說的,老太太離了鴛鴦,都吃不了飯。


而且按照老太太的意思,她未嘗沒想過把鴛鴦嫁給賈璉或者是寶玉。只有丫頭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或者是孫子,這才是她疼愛自己丫頭一場。

而且鴛鴦是老太太的左右手,賈赦討她作姨娘,不全是因為鴛鴦漂亮,而是鴛鴦掌管著賈母的小金庫,我們看到賈璉和鳳姐玩不過來的時候,也曾叫鴛鴦弄出老太太的東西,當錢轉手。那麼賈赦的意思也就是很明顯,如果老太太有心,就該願意把鴛鴦給他,因為他是長子,只有他是繼承爵位的。同理,長子也是該繼承大份額的財產的。所以鴛鴦之爭,並不是單單的小妾問題,也是試探老太太的財產分配問題。


精明的賈母看出了問題的癥結,所以大發脾氣,罵了邢夫人,又罵王夫人。賈赦心裡也有氣,因為他作為一個長子,居然住了偏院幾十年,而小兒子賈政卻住了榮府的正院。為此,他一怒之下,就說鴛鴦怕是想嫁給年輕的少爺,要麼是寶玉,要麼是賈璉,但是不管是誰,憑她嫁出去配了小子,他看上的人,是不會讓別人得到的。這一句話,就是逼死鴛鴦了,鴛鴦嫁出去給外人,除非是官職比賈赦大的。

可是朝野上下有幾個人比賈赦官大的,嫁了不也是做小妾麼,而且以他的交際能力,要弄一個妾回來很容易。而嫁給比他官大的正妻是不可能的。為此這裡就是賈母母子鬥法了。賈母偏心小兒子,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薛姨媽也就說了,她的意思是勸賈母把鴛鴦嫁給賈赦,這樣就可以母子和解,雖然薛姨媽並沒有明說,只說了一句,老太太偏心了。


鴛鴦多年在賈府的生活,早已經明瞭,有權有勢的,必然要喜新厭舊,而沒權沒勢的,同樣是沒法保住自己的妻子的,而她多年在賈母身邊,又怎麼瞧得中那種貧窮無能的人呢,所以她也是眼界太高,而挑不到好的男人了。她除了知道自己嫁人無望之外,也不是不知道賈母的處境,所以她也就發誓不嫁,這樣也就是給了賈母退路。

可是,畢竟她賈母是府中的最高者,面對賈赦逼迫,她也不是不懂,但是她如果屈從了這次的逼迫,賈赦下次絕對有理由要賈政搬家出去,這樣,她多年疼愛的賈政就會失去勢力,在家族無臉。所以她要顧及自己的小兒子的臉面。同樣也要維護鴛鴦,所以她反對了鴛鴦嫁給賈赦。如果她把鴛鴦強行嫁出去,不止是駁了大兒子的面子,也是把鴛鴦推的更遠,她最後還是掏錢給賈赦買了一個妾,暫時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只能說鴛鴦不幸,處在這樣的地位,也是她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