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紅樓夢》中賈母為何不吃“六安茶”?

韋福勝


第四十一回,賈母飯後帶著劉姥姥闖進寧靜的櫳翠庵,張嘴就管妙玉要好茶。妙玉立即燒水煮茶,奉茶上來,賈母先說自己不喝六安茶,又問什麼水,都滿意了才喝了半杯,剩下給了劉姥姥。有人奇怪為什麼妙玉知道賈母不喝六安茶,其實這件事的本質不應該糾纏在妙玉怎麼知道賈母的喜好上,而是這背後隱藏的深層意義。下面聊一下。


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賈母看似客氣,說吃了酒肉來到了菩薩面前是罪過,實則一點沒客氣,張口就要好茶。賈母是長輩,帶著一群人來,妙玉寄人籬下,當然不會讓婆子們去燒水煮茶,只能自己親自動手燒水煮茶,再親自奉上。誰知賈母依然沒客氣,又說不喝“六安茶”,又問什麼水。真想說老太太你早幹嘛了?使喚誰呢!茶都上來了你又挑茶葉又挑水。好在妙玉早有準備,直接說“老君眉”才讓賈母滿意。

仔細分辨賈母話中意味,頗有咄咄逼人之意。全然沒把妙玉當成一個修行中的客人,返倒像使喚丫頭晚輩一般,別說妙玉這種孤高不染塵埃的個性,就算薛寶釵也不免物傷其類。


妙玉隨後請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一起喝體己茶。皆因三人處境類似,都是寄人籬下。難免遇到相同苦惱。妙玉被賈母帶有羞辱之意的逼迫,只要稍微不注意,賈母就會讓她重新煮一碗茶,或者乾脆拒絕拂衣而去,那才是徹底難堪。即便妙玉應答得體,到底有如履薄冰嫌疑,這種寄人籬下的不得已,清高如她又能如何?

林黛玉被賈家收養,早都體會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無奈。

薛寶釵,更是如此。明明有家卻回不得,住在賈家數年,不說賈母明裡暗裡攆了幾次,賈家上下的白眼非議也少不了。更何況她們母女早請示晚問候,每天賈母面前陪著笑臉討好賈家上下,與劉姥姥何異?

妙玉這碗體己茶,喝的正是“體己”,同是天涯淪落人!而薛寶釵在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期間,唯一說的一句話,解開了妙玉知道賈母不喝“六安茶”的秘密。


(第四十回)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

薛寶釵此言揭開一個事實,大觀園那一段時間天天有人逛。我們只見劉姥姥一人來。可賈家每天迎來送往,那些誥命夫人日常走動,來賈家看一下貴妃的省親別墅權當旅遊了。賈母經常接待這些貴婦人,難免會去到櫳翠庵。為了不使賈母尷尬,賈家會提前派人告知賈母習性,甚至妙玉也不是第一次接待賈母。如何會不知道賈母不吃“六安茶”。

再有,妙玉出身江南仕宦之族,對養生之道更比賈家精通。第三回林黛玉來賈家已經凸顯出賈家飯後規矩不如林家。妙玉當然知曉“六安茶”不適合賈母老人家飯後飲用。由此也可以推斷出“六安茶”是當時的“網紅茶”,屬於上品好茶。賈母要好茶,篤定妙玉有可能給她上這道茶,沒想到妙玉早有準備,讓賈母無的放矢。


賈母邀請劉姥姥,任由賈家人捉弄嘲笑,老太太並沒有制止,她又親自跑到櫳翠庵對妙玉一頓咄咄逼人,表現出的都是對外來客人的不太友好。在賈母心中,林黛玉是自家人(第二十二回),薛姨媽、薛寶釵、劉姥姥、妙玉等才是客人。

賈母對劉姥姥和妙玉不客氣,同為客人的薛姨媽和薛寶釵最難堪。何況賈母還跑到薛寶釵房間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怪薛寶釵全程無言。按理換了林黛玉,史湘雲早都捲鋪蓋走人,不再受辱。可事實上,比她們還清高的妙玉都沒走,皆因外面滾滾濁世,到處泥淖她們一介女流還能去哪裡?賈家抄家後,妙玉不得已再入紅塵,才有了“好一似無瑕美玉遭泥陷”的說法。您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發,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情節,賈母帶領家人和劉姥姥到妙玉所在的櫳翠庵,一行人坐定,妙玉敬茶。這是賈母突然說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隨即回答:“知道,這是老君眉。”

這段貌似簡潔的對話,其實道出了妙玉與賈母的關係以及妙玉的身世。眾所周知,賈母原型是清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妹,而妙玉也是蘇州人,其父是官員出身,從妙玉在書中的對話看出,妙玉並非公侯世家出身,其父很可能是通過科舉做官的,是受過磨難的人。從賈母與妙玉的對話,我們發現她們之間可能極為熟悉,熟悉到賈母愛吃什麼茶、不愛吃什麼茶都知道。另外,妙玉對茶具、茶葉和茶道極為熟稔,說明其父可能是替皇家管理茶政的官員,與賈母原型哥哥李煦非常熟悉。

六安茶

至於賈母為什麼不愛吃六安茶,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一下。

六安茶產於安徽六安大別山一帶,特點是略帶苦味,妙玉的父親通過科舉走上官場,生活中可能有些磨難,所以愛喝六安茶以撫慰自己的心靈,以至於來了客人也進獻此茶;而賈母出身高官世家,世代簪纓,哥哥又是為皇家辦理絲綢貢品的高官,這樣的大家貴婦從小養尊處優,生活非常優裕,她們沒有寒窗苦讀的切身感受,犯不上用六安茶來撫慰自己的心靈。賈母她們愛喝的是進貢的香茶,產於洞庭湖的老君眉湯色深色鮮亮,香馥味濃,能消食解膩,這些特點就非常符合她們的心理和喉舌訴求。

老君眉

妙玉非常瞭解賈母等人的生活習慣,所以她捧出了老君眉而非六安茶。


民國年間那些事


這個問題主要是從兩方面可以分析。


第一,賈母懂茶,深諳養生之道。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六安茶。


六安這個地方就是因為出產茶葉才聞名天下的。六安茶一般是指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


明代以後都被作為貢品,在古代只有頂尖人物才有福享受。六安茶屬於綠茶中的特種茶,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能清火,幫助消化。

但賈母年老體弱,常年活動量太少,帶領眾人在園中剛剛吃了許多酒肉,此時若飲用綠茶消食,年輕脾胃強的人可以,上點兒歲數脾胃弱的人都極容易引發胃腸不適。


所以賈母並沒有多說話,只簡單明瞭的告訴妙玉:“我不吃六安茶”。如果碰上對茶道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人,說不定就是會準備一些幫助消化清理腸胃的六安茶,


還可以讓眾人消暑解渴,提神解乏。


偏偏妙玉是個行家,是個懂茶的高手。她給賈母準備的卻是茶味很淡,茶性中庸的老君眉。

老君眉,又名壽眉,也是進貢的上等好茶。壽眉茶味清香,甜爽可口。


不像六安茶喝起來口感苦澀,但是茶味稍淡。


壽眉性中庸,不寒不熱,是一種很好的保健茶。


《紅樓夢》書裡書外的人都很佩服賈母。那確實是從富貴場中經歷過來的大家閨秀。琴棋書畫,文藝戲曲,生活情調,家居裝飾等等,無所不知無所不懂。


櫳翠庵品茶,也從側面反應出來賈母懂茶,懂養生之道的細節。第二點,查看一下妙玉的為人。


大觀園建成,為元春省親,妙玉是隨採買的那些小道姑尼姑一同進園子的。

雖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帶發出家也是迫不得已,但是終歸是寄人籬下。賈府裡有家廟,道觀,


豢養的那些姑子道士一味的迎合奉承,極盡乖巧圓滑。賈母心明眼亮何等精明,豈有看不出來的?


位高權重,居於塔頂,可能賈府裡領導享受的就是這種感覺。

他們在佛前謙卑,在供給他們衣食住行的主人面前要更為謙卑。妙玉性情很孤傲,輕易不在人前低頭,也不會在賈府的主子們面前做諂媚卑下之態。


所以妙玉的為人世人都嫌,就連李紈這樣號稱“大菩薩”的人都厭棄她的為人。賈母在眾人面前跟妙玉說話簡單明瞭,沒有客套。


妙玉算是知道些眉眼高低的,她把舊年蠲的雨水煮了茶親自奉上。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添金雲龍獻壽的茶盤,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


賈母也沒有說好或不好,只把剩下的半杯遞給了劉姥姥。

高手過招,話都不多。


但是賈母簡單的兩句話和行動卻明明白白的告訴了妙玉,驕傲些可以,但是也不能忘了根本。要清楚明白茶飯都是從哪兒來的?


別處眾生平等,在這府裡卻是要知道什麼是高低貴賤的。


優優飛揚


這個問題已有46個回答了,瀏覽了一下,有幾個回答相當有水平,本來無須狗尾續貂,只因本是六安人,還是想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

賈母為什麼不吃六安茶,有的回答已經給出答案,原因是,一頓大葷特別是蝦蟹等寒性之物下肚之後,不宜吃寒性濃茶,而六安瓜片正是寒性而湯濃的綠茶。所以說,賈母不吃六安茶,不是六安茶不好,而是賈母深解養生之道,什麼時候吃什麼茶,大有講究。

我不是醫生,也不懂養生之道,不能從養生學來解答飲茶之道,且說說幾十年朝夕相伴的六安茶。

六安盛產名茶, 六安瓜片、霍山黃芽、舒城蘭花,都是中國名茶,明清兩朝就已列入朝廷貢品。同治年間(1862—1874年),安徽人吳世美在蘇州創辦一家茶莊,位列蘇州六大茶鋪之首。此公經營蘇州碧螺春、杭州龍井、六安瓜片、君山壽眉、天都雲霧、黃山毛峰等全國各地名茶,名噪吳中。

妙玉獻給賈母的老君眉,應當就是君山壽眉。明朝茶學家許次紆稱:“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明末科學家稱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記載更為明確:“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自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六安瓜片即定為“貢茶”,延續明清兩代。

生於乾隆二年的曹雪芹,對六安瓜片珍愛有加,在他的嘔心之作《紅樓夢》一書中80多次提到六安茶。隨著《紅樓夢》抄本在民間的流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們慕名索茶,無不為一品六安瓜片而深感榮幸,並競相題詩讚頌:“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

六安瓜片採摘於穀雨前後十天,必須在鮮葉“開面”時採摘,去梗、去芽,只留葉片。在我國綠茶家族中,六安瓜片是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炒制更加講究,先炒生鍋、炒熟鍋,後拉毛火、拉小火,再拉老火,邊烘邊翻,往復多達80次以上,直至起霜有潤,清香撲鼻。,泡茶時,高衝、低斟、括沫、淋蓋,品飲時,一嘗茶,二聞香,三觀湯,四品味,方能體味出六安瓜片色、香、味、形的諸般美妙,深得其中神韻。

曹雪芹筆下的賈母對六安茶瞭如指掌,也就可想而知了。當時,六安瓜片與君山壽眉齊名,賈母自然深知這兩種名茶的品性。如果不懂茶,且不善品茗,僅僅看了《紅樓夢》這一節,以為賈母不吃六安茶,便認定六安茶不是好茶,就自栽誤區,與中國名茶六安瓜片失之交臂,也是人生一憾。

六安瓜片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茶文化。作為中國十大經典名茶之一,六安瓜片既是我國曆史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外交流的珍貴禮品之一。


大話民國


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 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妙玉捧茶,賈母尚未接茶,開口便道不吃“六安茶”,這六安茶是何來歷?

這是產自安徽六安大別山一帶的明茶,明朝時始稱“六安瓜片”,至清朝更是被奉為朝廷貢茶,皇家專供。六安之名有何典故?六安歷史悠久。上古時,這裡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音Lu)。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皋城”。

至西周,境內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六安”之名沿襲至今。

賈母張口就說不喝明朝的茶,暗隱質問妙玉有反叛之心乎?

妙玉見賈母如此說,就回道:“知道。這是老君眉。”說明妙玉對賈母的責問心知肚明,討好賈母說這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洞庭湖君山瀟湘妃子娥皇、女英殉情明志之地)的白毫銀針老君眉,明指一切皆看老太太眉眼行事,暗指“老君沒”,明朝的皇帝已經沒有了。賈母接了茶,又問烹茶的這是什麼水?妙玉回答“是舊年蠲(juan,收集,積累的意思)的雨水。”

“水”者,活命之源也,問妙玉以何生活?妙玉回答,舊年收集的雨水,就是說都是舊年的存的銀錢過活。暗指用的是無根之水,與前朝無關。

山石道人如此解來可見作者寫作一字一句皆有講究。凡蹊蹺處,都必有原因。賈母與妙玉的這段對話看似平常,實則在互相試探。也透露出妙玉身處櫳翠庵的生活境遇。

賈母吃了一口覺得心安,也覺得這麼懷疑妙玉也沒什麼意思,就把茶給劉姥姥嚐嚐。劉姥姥一個鄉下莊稼人,哪裡對品茶有什麼概念,遠不及賈母和妙玉這兩個身在皇宮的大家閨秀懂得茶藝茶道。於是劉姥姥嚐了一口,覺得淡淡的也沒什麼意思,覺得煮濃些才有味道,乃是貽笑大方之語。

妙玉和賈母這一來二去的幾句話,也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奉茶完就拉著寶釵和黛玉去屋裡喝體己茶去了。

此間一口茶更加暴露了妙玉的身世不凡。且看山石道人揭秘,妙玉乃明朝遺公主。


山石道人評紅樓


六安茶產自六安。六安乃行政區域,大體範圍位於長江以北,合肥以西,自古就是貢茶產地,明代許次紓所著的《茶疏》開篇就提到: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實產霍山縣之大蜀山也。

從明朝開始,六安茶就是貢品,《國朝宮史·日用》中記載:“皇貴妃、貴妃、妃、嬪每月例用六安茶十四兩、天池茶八兩;貴人每月六安茶七兩、天池茶四兩。”

所以,在《金瓶梅》裡,只有西門慶的正妻吳月娘,才能有珍貴的六安茶。而到了清朝,六安茶同樣屬於貢品,賈家的六安茶,也很有可能是元妃所賜。

值得探討的是,這裡的六安茶,都不太可能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六安瓜片。因為六安瓜片創制於清末,在六安茶系裡屬於後起之秀。而《紅樓夢》在乾隆中葉以後,帶脂硯齋評的八十回抄本居多,嘉慶時已經公開在廟市中抄買了。上文提到的六安茶應該是六安茶系裡的早期品種。

六安茶可以解膩,適合大魚大肉之後,針對賈母所說的“我們吃了些酒肉”,其實正合適,那她為什麼討厭六安茶呢?這大約是因為六安茶的味道偏苦。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中寫道:六安茶 “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髮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實佳”。相比之下,老祖宗喜歡的“老君眉”則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銀針茶,原料幼嫩而做工精細,黃茶特有的燜黃工序令茶葉苦澀味兒減弱,滋味更加甜醇。這樣的口感,自然是比入口偏苦的六安茶更易於接受。


susie李舒



我讀紅樓有個反常的習慣,常常於有疑處無疑,於無疑處有疑,越是很多人起疑的地方,我往往越覺得理所當然,越是別人不屑一顧的地方,我越是覺得大有文章,最近讀到賈母品茶櫳翠庵一回時,我就有了疑問。


我們不妨先來看原文: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去。……妙玉笑往裡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


這是一段賈母攜二進榮國府的劉姥姥去妙玉的櫳翠庵品茶的情節,乍看沒什麼,不過就是一段品茶的文字,但如果你對茶有一定的瞭解,對妙玉的為人有一定的瞭解,就不會粗粗的看過了。


我們先來說茶,從賈母與妙玉的對話中我們知道,賈母喝的是老君眉,那麼我們不禁要疑惑:賈母為何單單點明瞭說“我不吃六安茶”呢?她跟六安茶有仇嗎?我們不妨來了解下六安茶的知識。


六安茶一般是指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相信經常喝茶的人都不會陌生。從古至今,六安茶都是茶中精品,是極品茶,用來進貢和送人的,一直以來都被作為貢茶,只有頂尖人物才有福享受。



六安茶屬於綠茶中的特種茶,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


據歷史記載,1856年,慈禧生同治皇帝后,才有資格享受每月十四兩六安瓜片茶的待遇。新中國總理周恩來也對六安瓜片也讚不絕口,建國後,六安瓜片一直被作為特貢茶。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六安瓜片被作為國品禮茶饋贈。據傳,袁世凱也對六安茶情有獨鍾。


不僅《紅樓夢》和歷史記載,更早的古典名著《金瓶梅》中也提到了六安茶。原文第七十二回說西門慶從外面回來,來到潘金蓮房中,坐在床上,婦人從新用纖手抹盞邊水漬,點了一盞:濃濃豔豔芝麻、鹽、筍、栗子、瓜仁、核桃仁、夾春不老、海青、拿天鵝、木樨、玫瑰掇滷、六安雀舌芽茶。西門慶剛呷了一口,美味香甜,滿口欣喜。這裡說的六安雀舌茶也是六安茶。


由此可知,六安茶的是好茶,是茶中精品,但為什麼賈母偏偏不吃呢?我們再來看老君眉。

關於老君眉這種茶的來源沒有準確的答案,一種認為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白毫銀針茶,一種認為是福建武夷山的名叢,莫衷一是。


據歷史記載,清代確有“老君眉”茶名。該茶出產在福建省武夷山一帶。據清·郭柏蒼《閩產錄異·貨屬·茶》載:“老君眉,葉長味鬱,然多偽”。“由此可推斷,老君眉極有可能是武夷山的名叢,是屬於發酵中的烏龍茶的一種,其湯色深色鮮亮,香馥味濃。紅茶和烏龍茶比較能消食,解膩。這是清代頗為時興的茶葉,時人又稱此茶為“壽眉”。


到這裡就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賈母之所以吃老君眉而不吃六安茶,是因為她之前剛吃了酒肉這些油膩的東西,如果直接吃六安茶這種綠茶,容易消化不良鬧肚子,而如果是吃紅茶和烏龍茶,則可以消食解膩,由此可知,賈母深諳茶性,很懂得養生之道。


我之前分析過賈母對於戲曲和音樂的不俗品味,這裡曹公又通過品茶一節,明確地交代了賈母對於茶文化和養生之道的不俗見解,可見,賈母確是從富貴場中過來之人,見多識廣,對生活對藝術都有著不俗的品味和理解。


說完了茶,我們來看妙玉的表現。不少讀了紅樓的人,對妙玉的認識大多是“身在空門,心在紅塵”,因為她的那首判詞“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她對寶玉的情感也是曖昧不清,從寶玉生日送拜帖、寶玉乞梅、妙玉將自己日用的茶杯給寶玉使用這些細節即可得出妙玉對寶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然而僅僅如此嗎?當然不是!從上面她與賈母的這段對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妙玉也不全是性情怪癖不容於世之人,她不僅深知養生之道,也很懂得賈母心理,所以賈母來了之後,妙玉親自烹茶,親自奉與賈母,且直接準備了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可見妙玉也是懂得人情世故之人。


妙玉不僅懂茶道,且很瞭解賈母的飲食習慣,能投其所好。紅樓夢中,我們知道,能投賈母所好的都是特別聰明的人,比如王熙鳳、薛寶釵等人。


從賈母的那句“我不吃六安茶”裡我們也可以得出,妙玉大概平素最喜飲用的當是六安茶,這也符合她修行之人的身份。


所以,綜合來看,曹公設置了賈母品茶櫳翠庵這個情節不是隨意為之,不僅是要寫出賈母之大雅與劉姥姥之大俗的文學張力來,更重要的是通過賈母品茶這件事,交代了賈母這個享盡榮華富貴的老太太對於生活和藝術的獨特理解,同時也交代了妙玉這個檻外人並不總是高傲孤僻,她不僅深諳茶道,且很會為人處事。


細思賈母品茶的整個過程,妙玉的表現乖巧伶俐,應對自如,很是討人喜歡,全然不像是一個出家修行之人,倒像是寶釵一流人物。



讀行記


賈母養生要睡子午覺,老太太說了不喝六安,就是一直不喝,不是吃了鹿肉才不喝的;


六安雖清爽解膩,但也提神,十分不利睡眠;

老年人下午飲綠茶,晚上就睡不著的。 這是身為望族大戶的養生之道。

妙玉不待吩咐就安排妥當,說明其家世不俗,甚至亦頗顯赫,深諳名門望族的生活習氣。

而老太太專門囑咐,說明第一次來妙玉處喝茶,而第一次來妙玉處喝茶,妙玉即知要安排老君眉給老太太喝,更說明前面的論點,懂行;另則,常備老太太喜用、便宜的茶類,也說明了妙玉知禮,聰敏。


瓏思格物



“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精細描繪的茶事,充分表明了我國茶文化發展日臻成熟,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其中《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的一幕就頗為精彩。



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裡頭有菩薩,衝了罪過。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如此簡短的一段文字,卻蘊含了極為豐富的茶事內涵,從習慣、茶品、茶具、用水、品飲等方面展現了清代茶事的精髓。



文中所指的“六安茶”屬不發酵的綠茶,產於安徽省六安縣霍山地區。明人屠隆《考槃餘事》中曾列出最為當時人稱道的茶有六品,即“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六安茶”列為六品之一,以茶香醇厚而著稱於世。曹雪芹寫《紅樓夢》其時,“六安茶”與西湖龍井茶同屬天下名茶,為珍貴的貢茶。由此可知,自清一代“六安茶”是以貢品而受人們重視的,明清以來文獻中也多有提及。



從賈母看到妙玉奉茶就直言“我不吃六安茶”可見,六安茶在賈府應是常吃之茶,但賈府的老祖宗賈母又為何不喜飲這種名貴的“六安茶”呢?究其原因,六安茶香氣高長,滋味醇厚,且耐沖泡,但賈母為養尊處優的貴夫人,飲食以清淡為主,品茗淡薄量微,故不吃六安茶。而老君眉茶形細長如眉,銀毫顯露,寓意長壽,其味淡雅,正合賈母之意。所以,賈母並不是排斥六安茶,也不是六安茶不好,而是生活習性使然。賈母吃茶,即便是妙玉特意奉上的好茶,亦只吃了半盞,可見賈母是懂得細細品茶的高人。而劉姥姥粗人一個,一口乾了老君眉,還說熬濃些才好,實在是不解老君眉之雅,如果妙玉給劉姥姥送上的是一杯六安茶,就“對路適消﹙銷﹚”了。



由此可見茶性各異,好茶是否好喝也因人而異,這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只有用心品味,我們才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杯好茶。



現代的六安茶以六安瓜片為傑出代表。於穀雨前後取茶枝嫩梢上的第二片壯葉,葉片肉質醇厚,營養最佳,是我國綠茶中唯一不帶芽梗的片茶。六安瓜片從採摘到製作完成需三天三夜,堪稱綠茶中的“工夫茶”。產地以齊雲山蝙蝠洞周圍之茶葉品質為最好,其外形順直勻整,葉邊背卷,不帶芽梗,形似瓜子,色澤寶綠,葉被白霜,明亮油潤。湯色清澈,香氣高長,滋味鮮醇回甘。



釘棺材


賈母領著劉姥姥逛大觀園時,領著劉姥姥到了櫳翠庵。

妙玉迎接大家,妙玉往東禪堂讓,賈母說剛吃了酒肉,怕衝撞了菩薩,於是坐在外面。



妙玉親自捧一盅茶給賈母。賈母和妙玉的對話很耐人尋味。

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

賈母說自己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說“知道”。妙玉是如何知道賈母不吃六安茶的呢?



難道妙玉在賈府裡有間諜,摸清了賈府的所有情況?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林之孝家的對妙玉的出身能力瞭解得那樣清楚,為了讓妙玉進賈府,林之孝家的特意請示王夫人,用一張帖子,把妙玉請進來。

在妙玉進府之前,林之孝家的一定把賈府的情況一一告訴給妙玉。妙玉畢竟靠賈府供養,她瞭解一下賈府主要人物的性格愛好,未嘗不可。

妙玉是一個聰明人,我可以不向權貴折腰,但是她也不會主動得罪權貴。所以她瞭解了賈母不和六安茶,因此她給賈母的茶是老君眉。



賈母聽說是老君眉,才接過茶,但是她沒有喝。又問是什麼水?妙玉說是舊年的雨水,賈母才喝一口。如果是普通的井水,賈母不會喝。

妙玉知道賈母不吃六安茶還有一個可能,賈母來過櫳翠庵。

妙玉給賈母上過六安茶,賈母喝了妙玉的六安茶,結果,賈母對這個茶不滿意。或者妙玉給賈母六安茶後,賈母根本沒有喝。

妙玉是聰明絕頂的女子,這次賈母再來,便沒有給賈母獻六安茶,而是倒了老君眉。這次賈母喝茶了。



這件事說明,妙玉並非完全脫離塵緣,她對紅塵中的人情世故,也懂一些。

我是潤楊,歡迎關注:潤楊的紅樓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