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文件出臺,為什麼有的學生家長不以為然,表示不理解?

杏壇閒客


【時事背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這是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制作的《中小學教師減負二十條》解讀圖片:


解讀①統籌規範督察、檢查、評比、考核事項。這說明原來存在對中小學校和教師的除一線教學工作外的其它工作,並沒有完全統籌好,存在過濫的可能。這次提出減少50%,可以達成一定減負的效果。

解讀②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這說明原來中小學校和教師已經承擔了不少與教學工作關聯不大的社會事務。這次統籌以後,應該有減負的作用。

解讀③統籌規範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這說明原來的不少報表屬於可填可不填,也在一定程度上佔用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和精力。

解讀④統籌規範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這說明原來存在隨意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從事非教學工作的情況。也佔用了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時間和精力。

解讀⑤強化組織保障。這主要強調這次給中小學教師減負是真抓實幹的,不能只是走過場。

再回到主題。

這次中央給中小學教師減負,許多家長不以為然、甚至不理解,這很正常啊!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除了那些本來就是中小學教師的家長,其他家長或許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本來了解就不多,許多的概念和感覺也只是來自於道聽途說而已,總不能一個一個去給家長解釋吧?

家長理解也這樣,不理解也這樣,有機會讓家長了解就適當說一下,沒有機會說就算。只是,作為中小學教師,既然中央對減負都如此重視,我們的教師們也應該把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真正用於本質工作上才好。


感動時代


本次文件的出臺是專門減輕中小學教師的負擔。文件中都有了詳細的說明。其總目標是:必須牢固樹立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的理念,切實減少對中小學校和教師不必要的干擾,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從這個總目標中可以看出,主要就是通過一系列手段減輕老師一些繁雜的事物。迴歸教育的本質,教書育人。讓老師專心幹自己的事。出發點是非常好的。我想每一個老師都會特別贊成。

文件中指出要減輕教師的負擔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出手:統籌規範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統籌規範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事宜強化組織保障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

從文件中描述的幾個方面來看,如果能夠徹底執行到底,落實到位,那是真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師的負擔!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減負可能並沒有減去老師心中真正的“負”,也可能會“越減越負”。

一、老師的負擔來源並不僅僅只是工作事務的繁雜和不純潔。我也是一名老師,從我自身的角度來看,老師揹負的壓力就以下幾點:(一)除忙碌的教學工作以外,許多和教學無關的繁雜事物往往佔據老師很多的時間。(二)各種教學成績評比和職稱的晉升考評等,常常給老師造成最大的困擾和壓力。我認為這些是造成老師內心壓力最大的主要原因!每一次的班級之間的升學排名,每一次職稱的晉升考評對老師的心靈來說都是一種摧殘。可是在當下的教育體制中,以成績分數來論英雄,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分班的不均勻往往造成了先天上成績的差距。職稱的考核對老師來說就更是一種煎熬了。因為它涉及到老師最根本的利益,事關金錢和榮譽。每個老師對之都無法置之不理。(三)老師的工資並不高,經濟上造成的壓力,往往會使很多老師的生活窘迫,或者說另謀出路尋求第二職業。有的人可能會說老師的工資並不低,那也要看在哪個城市,消費水平如何,拿誰去做對比了。我現在所在的城市,到手工資不到4000,每月的生活等各種支出入不敷出。如果說另謀出路卻又不知做什麼好,就這樣處於兩難的境地!這個工資可能比一些打工的人要好一點,可是老師的工作性質是不一樣的。這樣的工資讓老師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物質上的優越感,如果在談精神上的奉獻,那就有點可笑了。

二、雖然老師的減負只是減少了老師在工作上的一些繁雜事務,給了老師一個教書育人的寧靜而乾淨的環境。可是真正的執行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們不可否認這個文件的出臺對於老師迴歸教書育人的本質確實有一定的幫助。可是,關鍵要看他能不能落實,能否執行到位。就和調整老師的工資一樣,喊了這麼多年卻也不見什麼實際行動。有的時候發工資都有拖欠的現象,被網友戲稱美的空調。

三、對於家長來說,這樣的減負,並沒有減輕他們的負擔,有很多家長對於老師的工作也並不瞭解。給老師減輕了這些負擔,跟家長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家長不以為然也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相對老師,家長在孩子身上沒有那麼多的繁雜事務。最多偶爾做個學校佈置的關於某個APP之類的任務!家長的負擔更多的來源於對孩子學習的輔導和對孩子成績的關注,所引發的焦慮。當減輕老師的負擔之後,老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學習管理之後,那麼對家長的要求可能會更高,說不定家長所面臨的壓力和負擔可能會更大。


黃猛銅仁報道


首先糾正你,家長、學生絕對不會不以為然,如果一字一句看完過文件全文!

其次,如果家長或學生會不以為然,那是因為之前的種種都雷聲大雨點小,所以就想當然了!但請注意,減負文件一下,後面配套的通知及清理整頓即可全面展開,不信,那就拭目以待!

第三,今日之中國🇨🇳有別過往!一個微信一張圖片一個微博都可以扳倒一個貪官或腐敗分子,說明什麼?政府從嚴治黨依法履職全心為民擲地有聲、鏗鏘有力,你沒發現老百姓辦事都不用跑第二趟了嗎?獲得感和尊重你以前想都不敢想!


悅來悅好福建夢龍


黨中央出臺文件給全體中小學教師減輕負擔,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喜事。直得大力宣傳贊揚!

好在至上而下規範政府,社會對學校,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減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事項。喜在學校和老師們,可以將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項所佔用的時間拿回來,用在教育教學該用的地方,同時把分解的心和精力集中到本職工作上來。安心,不分心,靜心教書育人。相信今後的教育教學效果會大有提升,教書育人的風氣正,育人環境清。學校,老師無干擾,回本位。

這樣好的政策措施學生家長不以為然,不理解?為什麼?

主要問題在宣傳,解釋,說明不到位。暫時不理解在情理之中,現象隨著時間推移,會理解,會接受的,會擁護支持的。

因為減輕了教師不必要的與教學無關的事項,就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全心身投入到學生身上(教育教學),這不是好事,喜事嗎??試問哪個家長不接受?對提高學生教育教學質大有幫助,何樂而不為?

由於現在當前學生家長不瞭解政策內容,目標,任務,將產生的受益。而片面認為,現在教師負擔不重,甚至錯誤認為教師耍得好,時間有多的,就是沒有認真教書,學生成績才不好。現在在給教師減負,教師耍得更好,教育教學質量肯定會下降,受影響。部分家長已經走進了誤區。

但是,這種現象會很快得到糾正,回到全社會都應關注學校,支持學校,尊重教師,相信教師,配合理解教師的良性軌道上來。

只要全國中小學的學生家長會都開了,家長都到了,政策解讀了,家長明白了,理解了,學生家長肯定會支持擁護。

說多了,可能說我吹虛,款大話,讓時間說話,2020年春季你再聽學生家長的看法和評價。筆者將及時跟進。





洪爺33344611


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樣

1、先拿“996”為例

員工跟老闆看待“996”一樣嗎?

某些老闆認為:“996”是福氣

“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

那麼員工會認為“996”是福氣嗎?

2、再拿“兒科看病難”為例

醫生和患者家屬看待“兒科看病難”一樣嗎?

某些患者家屬認為:“兒科看病難”是因為醫生效率慢、當班醫生太少等等醫生的責任

那麼醫生會認為是“兒科看病難”是醫生的責任嗎?

實際情況是現在的兒科醫生少的可憐

在目前這種醫患關係情況下,未來主動選擇去兒科當醫生的醫生會越來越多呢?還是越來越少呢?

“教師減負”減的不是教學任務,而是本不應該由教師承擔的其他任務

《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

“教師減負”減的是下面這些負擔

目前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還存在負擔較重的問題,主要表現是: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等事項名目多、頻率高;各類調研、統計、信息採集等活動交叉重複,有的佈置隨意;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落實安全穩定、掃黑除惡、創優評先等工作時,經常向學校和教師攤派任務。

“教師減負”的目的是“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不是讓教師減少應該履行的教育職責,而且讓教師減少教學以外的任務,這點才是文件的出發點

如果教師的精力被各項督察、檢查、評比、考核給佔用了,那麼教師還有精力好好研究教學嗎?

如果教師經常組織學生清掃衛生,那麼教師還有精力好好教學嗎?

如果教師經常讓家長填寫這樣、那樣的調查,那麼家長還有精力輔導孩子嗎?

如果教師經常扶貧下鄉,那麼班級裡孩子的教學穩定性誰來保證?


阿杰座談


我覺得,凡是不理解的家長,對這個文件一定存在誤解,或許家長根本不知道文件具體內容,只是從‘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這個字面上去望文生義,理解為減輕老師教學負擔,以為政府太寵著老師了,對老師太好了,而在其心中,本是希望政府能多給教師增加負擔的,老師輕鬆不是他們樂見的。這實際上是一種敵意,是由這些年來家校矛盾累積造成的。

家校矛盾是怎樣產生的呢?原因當然較多,但對教學質量不滿應是最主要的,很多矛盾表面上看與教學質量無關,但如果教學質量好,其他的問題家長可能都不會計較了,而如果教學質量不好,家長卻會吹毛求疵,小事也不放過。

而家長如果知道,政府此舉能使老師把精力都集中在教學上,對其孩子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好處,可能就會舉雙手贊同了!

說實話,不是老師,是不理解教師的許多無奈的,想全力教書,卻總是有許多不相干的事纏身,不做不行,不敢不做!實際上在這裡我也不便說出。除非私聊。

無關教學的事多了,用於教學的時間自然就少,而且那些事情非是樂為,必然影響心情,心情不好也必然影響教學。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此舉可以慢慢改善家校之間的關係。當教學質量好了的時候,家長會喜笑顏開!





悅讀老師


2019年召開得全國教育工作大會上,教育部部長指出現在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物,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今年將把為教師減負當做大事來抓。

近日,中央發佈有關文件表明

第一 對中小學和教師的監督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在基礎↑減少50%以上

第二 不得一味要求學校教師填邊報資料

第三 避免安排中小學教師參加與教學無關的培訓

具體如下

科學安排相關教育宣傳活動、堅決杜絕強制指派無關事務、從嚴規範借用中小學教師行為。

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造良好的環境,但是家長認為老師減負,孩子都回家找父母批改作業了,家長會更累。

家長不願意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文件上已指明。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教師是設計和施工評價的主要負責人。

學校要加強作業管理,不得佈置超越學生能力的作業,不得佈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批改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通過網絡打印任何作業。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聯合,學生未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家長則起到監督作用。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是應該的,查看作業可以基本瞭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督促孩子改正陋習及養成好的習慣。

孩子學習需要管,重在培養學習習慣,但這方面卻和家長有直接關係,讓孩子隨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配合教師,配合學校管理,讓孩子在人生的天空中隨意翱翔。





昂駒視界


首先,家長看到的是孩子每天回來都有做不完的作業,而作業是老師佈置的。

其次,還有很多學校的老師會在家長群裡佈置作業,要家長陪孩子完成作業,還要拍圖拍視頻打卡,這些都讓平時很忙的家長更是心累。

再者,家長群裡有很多老師給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是要家長完成的,比如一些調查問卷啊,一些知識答題啊等。

加上小學及初中不用上早晚自習,特別是小學上學晚放學早,家長要接送,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時間不多,都是家長在忙。家長會認為老師再忙也沒有家長忙。老師還有雙休這些就更別提了。

所以,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確實,看不出老師忙在哪裡累在哪裡。這一點能理解,特別是作為一個家長的自己也有這種感受。

而作為一個老師,也說說自己的感受。

1、其實,老師群體中也有很多不同,有的確實清閒有的著實累。

有的老師真是清閒,課少、不當班主任,有些科目還沒有教學壓力。

有的老師課多、當任班主任、年級組長之類的,說實話,這些老師就比較累了。要做的事情多的讓人不敢相信。有學校的任務,有自己的課務,有班級的事務。

如果說課務班級事務是教師是班主任的本職工作,累點沒關係,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但學校安排的一些任務就真是有時讓人不得不抱怨。巴不得班主任有分身術,全天候待命,感覺班主任都不用上課不用管理班級一樣。

2、老師真正的累是心累是對學校或是上級部門安排的工作的一種無奈累。

我相信如果僅僅是多上些課,絕大多數的老師是毫無怨言的。老師真正有怨言的是學校裡的很多與教學無關的任務及因此而帶來的一些壓力及工資待遇上的影響。

所以,給老師減負,不是說給老師少安排課,而是從各種無關事務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精力一心教學。

總之,作為老師,我肯定贊成減負,特別是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真的要去除。要不然,說實在的,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


化學姐話教育


確實,老師這個職業看起來就是假期多,覺得老師是特別輕鬆的一個職業。覺得相對而言其實老師的假期絕對是比任何一個職業的假期多,這點無可厚非。有些是老師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冤。但是任何一個職業肯定是沒有這麼一個長久的假期,光從這一點可能確確實實老師這個職業會輕鬆一些。

但是老師真正的在上班的時候確實也是挺辛苦的,一個老師可能要教學2~3個班,還要當班主任,要外出應付各種培訓,各種考核。如果一個老師就踏踏實實的教一兩個班,沒有別的一些考核或者培訓的話,我覺得老師確實是減負很多。



一個班級有四五十人,如果一個老師教兩個班的話,不說三個班,那也要教100個孩子每天。他的工作量相對來說確實是很大的,所以老師做不到每一個孩子都能聽懂,這是很正常的。但是老師沒有這些外面的沒必要的培訓及各種考核的話,老師把剩下的時間去鞏固那些不太明白的孩子,我覺得來得更加實際些。

你以為老師除了這一些就沒有別的壓力了嗎?其實老師還有個壓力來自於家長。家長總是對老師有各種需求。希望老師對他的孩子好一點,對他孩子多照顧一點。甚至有些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一些小矛盾,雙方家長通通找到老師的頭上去。其實我們老師承受的東西確實是挺多的。

所以國家出政策對老師減負來說,我覺得我是贊成的,讓孩子們的老師能夠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教學上,而不是去應付各種考核之上。希望家長不要給我們老師太多的壓力。而老師能夠踏踏實實的在教學上,不要給家長建議各種補課。


思思陽陽媽


“教師的主業是教書育人。給教師減負,實際上就是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上去,放到立德樹人的使命上去。”

“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文件發佈,受到絕大多數教師的歡迎也得到許多學生家長支持。但筆者留意到,確實有部分學生家長表示不理解。

比如,在某網絡平臺上,新京報題為《"教師減負20條"出臺:杜絕向教師攤派無關社會事務》的文章下面有300條跟帖,其中有一部分應該是來自學生家長的質疑。

下面列舉幾條有代表性的:

“現在的教師都幹了什麼?作業家長批,學不好了家長的責任。老師就正常上下班拿工資,訓家長。”(深圳網友)

“教師還不夠減負?現在作業都是家長先批改老師再複查了!”(安徽合肥網友)

“這下可以專心補課了!”(遼寧大連網友)

“教師還累?少開幾個輔導班就不累了!”(河南鄭州網友)

……

這些質疑有道理嗎?有,但是也很片面。

因為網友所說的教師“辦輔導班”和“有償補課”問題,是被明令禁止的,一旦有人舉報,經查實後必定要受到嚴厲懲處,甚至還可能被端掉飯碗。

但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麼大的教師群體,肯定會有個別教師受利益驅動,不惜冒著被舉報被懲處的風險違紀違規。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人人有責,您看到有人違規違紀,就該零容忍,該向主管部門舉報,而不能“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不該讓絕大多數無辜的教師替這些個別教師受過。

至於指責教師把本該自己做的工作推給學生家長代勞,這裡面有真實的成分,也有誤解的地方。

比如對於當下學生的家庭作業比較多,而且還要家長輔導的問題,不少家長就有誤解。

一位來自江蘇的網友是這樣解釋的:家長批改的作業只是學生作業的一部分,這部分叫家庭作業,也叫課外作業。課外作業,歷來老師都不批改,即使上一代人上學時也是這樣,即使批改,也只是打個日期,代表看過了。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是先假定了這個家長願意為孩子學習負其責任來,願意督促孩子,願意給孩子批改作業。如果你不願意可據理向老師提出。老師一定會同意的。至於作業量,以前的課外作業肯定沒現在多,因為時代不同了,競爭太激烈。老師、孩子和家長都比那時累得多,要互相理解和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

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另外,那些確實屬於教師本分的工作卻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卻讓學生和學生家長代勞,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這裡面不排除有個別教師對工作不負責任,但更多的情況是教師忙於上級交給的其他任務而疲於應對分身乏術。

比如精準扶貧、文明創建、校園安全,名目繁多的督導、考核、驗收、達標、評估,小手拉大手,某某進校園等等,都需要事事留痕,每事必錄。這些事情過度消耗了教師的精力,誤了正事。

“減負”減掉的是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這才能保證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正像有網友說說的,大多數教師並不會因為承擔過多的教育教學教研工作而感到累,也不覺得有負擔,而且都很願意做,這是教師必備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請讓老師們都能輕裝上陣。

謝謝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