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秦安縣:農民吃上“國字號”好糧油

農民吃上“國字號”好糧油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早上10時,秦安縣葉堡鎮金城村村委會門口格外熱鬧,村民們都被剛出鍋的熱油餅的香味吸引過來,三五成群地品嚐起來。這裡不是早餐攤,而是甘肅省白銀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設立的“好糧油便民服務點”在展開糧油銷售活動。

作為我省重要的國有糧食企業,甘肅省白銀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近年來在管好省級儲備油的同時,依託“中國好糧油”“隴上好糧油”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銷售網絡,大力推進油品經營。今年該公司以天水市秦安縣、武山縣、甘谷縣等地為試點,將銷售網絡觸角延伸到鄉村,設立近百個好糧油便民服務點,把“國字號”好糧油產品直送到村,讓農民群眾真正吃上放心糧油。

“國字號”糧油產品好在哪?

據甘肅省白銀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義昌介紹,公司在甘肅、青海、內蒙古等高寒地區建立了5萬畝優質菜籽種植基地,種植過程全程監控,原料質量有保證。同時,建設榨油車間,全精煉生產線,自動化無塵灌裝生產線,做到從原料壓榨、精煉,到成品檢驗、灌裝全程安全可追溯。

“農村糧油市場上,最容易出現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偽劣產品。作為國有糧食企業,我們發揮市場良性健康發展的‘領頭羊’作用,有責任讓‘國字號’的優質糧油食品佔領市場,穩住市場價格,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周義昌認為。

比起以往吃過的油,秦安縣葉堡鎮金城村村民王瑞霞切實感受到了“國字號”糧油的好處,“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村裡人都是買油吃。不敢隨便從販子那兒買,怕是摻兌的。”王瑞霞說出了村民普遍的擔憂,“還有那些榨油小作坊,雖然現榨菜籽、胡麻油,看著倒放心,可是品質時好時壞,油渣多,炒菜油煙大,顏色也重。”

王瑞霞在村裡經營著一個小賣部,售賣著幾款市面上常見的調和油。她告訴記者,這種油質地清澈透明,炒菜不變色,但是口感普通,沒有記憶中小時候吃過的味道。

“用咱‘國字號’油炸出的油餅就和我們以前小時候吃過的感覺一樣,純純的菜籽味,很香!”王瑞霞笑著說,“那種純菜籽油的香味是不變的。”

產品質量最終要經過市場檢驗,但要讓農民群眾改變消費習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訪調研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村民對真假糧油的辨別能力不強,在購買糧油上也吃過虧,所以對於任何進入當地市場的糧油都保持懷疑態度。”負責此次便民服務點建設的工作人員王靜告訴記者。

因此,在前期三個月調研中,白銀糧油儲備庫有限公司堅持把糧油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工作貫穿始終,通過傳單發放和工作人員講解等方式,引導農民群眾從“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吃得健康”,牢固樹立安全健康飲食的理念。

在促銷過程中,公司通過採取“一袋面送7兩油”“一桶油送一斤米”等搭贈模式,讓利於民,確保農民群眾嚐到最優質的糧油產品,懂得分辨優劣,實現安心消費。截至目前,公司已經銷售食用油近5000噸,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穩定了農村油品市場。並通過配送車輛將糧油產品直送到村,把好糧油便民服務送到了千家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