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父母教育孩子的兩個誤區——打擊式教育&不會好好說話

週末的時候某孩子去舅舅家做客,恰逢舅媽生日,那孩子的表妹,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雖然說工資不多,但還是用省下來的錢,給舅媽買了一束鮮花,大家都誇表面孝順,沒有想到舅媽卻指責道:你倒是掙了不少錢哈,還買這種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本事沒學到,花樣倒是學了不少,你就不能省著點花嗎?就不能讓我和你爸爸少為你操點心嗎?

那原本非常開心的表妹一下子低下頭,非常委屈地走進了房間,而我呢,卻看到舅媽正喜滋滋地捧著那束花,小心翼翼的插到家裡面的花瓶裡,而且臉上帶著滿足的笑意。其實舅媽並不是不喜歡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兒的心意,只不過錯加了諷刺和打擊,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


父母教育孩子的兩個誤區——打擊式教育&不會好好說話

他們幾乎不會給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只是打擊諷刺挖苦,這樣的父母啊,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所以說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父母這樣對孩子說,你看人家某某某某多懂事,你有人家一半我就燒高香了,就你還想幹什麼什麼事情?算了吧,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很多孩子因此受到摧殘,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者自卑,最後不願意與人溝通甚至疏遠。

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面啊經常被罵的孩子,他們的不良性格的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機密啊,也有人曾經說過,他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意聽見大人對他們的冷嘲熱諷。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兩個誤區——打擊式教育&不會好好說話

所以說為人父母雖然說不需要考試,但一定需要學習,好好說話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那除此之外或者有人還認為好好說話是婚姻裡面最該有的核心,他說曾經看到一個帖子,題目叫結婚6年的夫妻對話,內容是這樣的,丈夫出差回家接著說歡迎老公回家辛苦了。丈夫說謝謝老婆,家裡打掃得真乾淨,今天他們吃啥呀?說吃火鍋好嗎?弄上兩斤羊肉給你補補身子,丈夫說我也喜歡火鍋,可是昨天應酬吃火鍋上火了,太辣了,接著說去哪,可是我把鍋底弄好了,這樣咱們不放辣椒,一會兒加點蘿蔔,你看好嗎?大夫說好啊,家裡的火鍋比外面健康,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妻子笑了笑說,那我再泡一點我媽帶來的木耳,這樣你看可以嗎?丈夫說快點吧,我都被你說的流口水了,老婆辛苦了,說不辛苦你先看會電視,我去備料,咱們一會就開始,丈夫很開心的答應了。

帖子後面很多人回覆說,這感覺就像教科書裡面的對話,每天這樣說話不累嗎?樓主啊去回覆他說他們真的很恩愛,是小區裡面的模範。鄰居也好,那起初我也不相信,這樣的電話會發生在結婚6年的夫妻之間,後來真正遇到才明白,他們這樣說話並不是跟你客氣,拿你當外人,而是一直保持著這樣的語言習慣。

父母教育孩子的兩個誤區——打擊式教育&不會好好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