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從掙錢無路到門前就業“錢袋子”有了穩保障

就業為民生之本,財富之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與關心之下,甘孜大地繪就了一幅幅就業新貌,甘孜兒女實現了一個個美好願景。

隨著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加快調整,我州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州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7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2%以內。我州就業總量保持了持續性的增加,就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失業率總體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

在就業政策不斷完善、就業渠道逐漸增加、就業質量大幅提升的今天,甘孜兒女看天吃飯,掙錢無路的窘境早已成為過去。而門前就業,腰包鼓起來的態勢正在書寫嶄新的故事。

從掙錢無路到門前就業“錢袋子”有了穩保障

創新創業激發就業活力

“80%以上青壯年長期在外務工,90%房屋和土地閒置荒廢。”這項數據真實反映了曾經的康定市麥崩鄉。不過,隨返鄉創業浪潮的興起,這項數據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楊貴全正是為這一改變貢獻力量的代表性人物。

在楊貴全的記憶中,過去的家鄉是貧窮的,更是落後的,要想在家鄉找到較為穩當的“飯碗”,幾乎是天方夜譚。為了生存,他不得不離鄉遠行,到外地當服務員、跑運輸、做生意。

長期遠離故土與家人,思鄉念親成了楊貴全的“心疙瘩”。好在2013年,麥崩鄉黨委政府決定以特色產業培育破解麥崩貧窮困局,楊貴全決定回鄉創業,“心疙瘩”才被解開。

經過多方考證、考察後,楊貴全創辦了藏香豬養殖合作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藏香豬年銷售額最高曾達到28萬餘元。2017年,在州、市畜牧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楊貴全又註冊成立了康定市麥崩鄉億佳家庭農場。同年,甘孜州勞動技能訓練中心協同康定市委統戰部以康定市產業規劃為抓手,以學員需求為導向,結合麥崩鄉氣候適宜、水分充足、土壤肥沃適宜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組織25名學員赴茂縣開展青脆李種植技能培訓,楊貴全就是其中之一。學成歸來後,楊貴全規模化種植青脆李100畝,四月的麥崩一棵棵新載種的青脆李錯落有致,在這春天裡孕育出了新的希望。

從掙錢無路到門前就業“錢袋子”有了穩保障

面對已有的成績,楊貴全不忘黨和政府對返鄉創業者的支持關心,他說既然時代催生了返鄉創業浪潮,就該把握機會,找到合適的路子,幹出事業。

據瞭解,十八大以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態勢下,我州積極落實創業優惠政策,促進雙創工作持續良好推進。同時,為全面激發就業活力,鼓勵群眾結合本地特色,發揮自身優勢創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012年以來,我州共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及獎補資金7993.6萬元。全州“大眾創業”氛圍較往年大幅提升,湧現出“貢極松茸”、“欽樂”、“嘉毪絨”等一批優秀的創業項目和新馬幫商貿、朗薩青稞酒業、貢嘎宗旅遊民居等創業典型,成為我州本土創業的優秀代表。

今年舉辦的第三屆“創響甘孜”創業大賽,12個項目脫穎而出,代表甘孜州參加第二屆“天府杯”創業大賽決賽,其中3個項目在全省分區決賽進入前八強,其中兩個項目在之後舉行的省決賽中獲得創業典型獎項。

和“返鄉創業”一樣,“靈活就業”也是我州一大熱門詞彙。針對部分勞動力難以外出就業的實際,我州相關部門圍繞民族文化特色產業,加大指導和培訓力度,大力發展藏繡、唐卡、特色編織、土陶、木藝等靈活的就業形態,促進8000餘名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增收。

巴塘縣地火鄉中珍村、壩火村和甲雪村正式通過靈活就業,讓廣大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該鄉以居家增收為核心理念,支持鼓勵居民婦女編制民族手工藝品,並通過對口幫扶地區雙流區的幫扶,將產品輸送到雙流古鎮銷售。嚐到了靈活就業的甜頭,甲雪村村民卓嘎激動表示,在家裡編制好手工藝品,就可以等著錢進腰包,這在以前做夢都不敢想象。

從掙錢無路到門前就業“錢袋子”有了穩保障

就業扶貧夯實就業根基

“過去,在本縣找個打工的活都很難。現在好了,我們一家三口通過打短工、公益崗位兜底安置,以及在部門打工等,一年至少有6萬元的收入,感謝扶貧政策,我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每每說起就業扶貧,雅江縣河口鎮城廂村的李壽總是讚不絕口。

在我州境內,和李壽家一樣,因為就業扶貧政策收入增加的還有很多個家庭。為讓就業扶貧發揮最大作用,我州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聚焦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目標,截至目前,共促進98155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好的基礎保障是推動工作的必要前提。為此,我州從多個層面做強基礎保障,推進就業扶貧,全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準掌握底數,摸清貧困勞動力情況是前提。因此,我州實行三級聯動“掛圖作戰”,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數據庫,做好貧困人口數據信息與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的清理對比複核,為就業扶貧工作開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

就業培訓,提升就業素質緊隨其後。全州上下通過集中培訓、輪訓、創新培訓方式等,先後舉辦旅遊服務、種養殖、摩托車維修技能、民族手工藝等州級示範培訓12期,培訓594人,並全員推薦就業。

與此同時,我州還以“培訓+輸出”的方式,借力對口支援,共計舉辦跨市(州)扶貧專班、州內扶貧專班231期,培訓貧困勞動力9702人。

個人能力有了保障,展示自我的平臺就成了關鍵。2017年以來,全州分區域分行業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107場次、送崗位下鄉1073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6萬個,促進3.4萬餘名勞動力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幫助1500餘名貧困群眾在州內就業。州就業局工作人員表示,以往我州群眾就業難,很大程度侷限於就業能力和就業平臺。如今,能力和平臺都有了保障,就業肯定不再是老大難。除開以上各項保障,公益性崗位和載體吸納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稻城縣迎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正式註冊登記。作為土生土長的一員,該公司不忘為家鄉人謀福利,先後創辦藏香雞養殖、木炭加工和木藝專業合作社,吸納當地110名農民工,13戶貧困戶就業。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職工年平均收入達4萬餘元。

從掙錢無路到門前就業“錢袋子”有了穩保障

“確保家庭最困難、就業能力最弱的貧困家庭至少安置1人!”為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實現至少1人就業,我州著力在公益崗位開發安置上做文章。在全州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建檔立卡戶中,有針對性地開發護林員、草管員、巡河員等公益崗位60207個(次),其中公益性崗位9734個(次),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實現至少1人就業,兜底解決貧困家庭就業問題。

勞務輸出破解就業瓶頸

過去,因受地理條件、消息閉塞、觀念落後等因素制約,我州勞務輸出工作一直舉步維艱,這在一定程度對我州就業造成了一定製約。

如今,我州充分發揮黨政引導、部門組織、社會參與的橋樑紐帶作用,創新服務方式,有組織的轉移輸送州內勞動力外出就業,助推貧困群眾就業脫貧。至此,我州勞務輸邁出了堅冰消融的第一步。

“我領到工資了!感謝鄉黨委政府、縣人社局和勞務輸出村級協管員,為我們這些文化水平低的貧困戶營造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好環境”,2018年12月12日,領到4500元的工資,理塘縣濯桑鄉下汝村村民巴登無比激動。

2017年,因為沒搞清楚用人機構的底細,巴登吃了口頭合同的虧,損失了2000塊錢,這讓他日後求職有了陰影,“我又沒多少文化,萬一又吃虧怎麼辦?”

2018年10月,濯桑鄉黨委政府和10個村委會協商,從村三四職幹部中選出本村2名勞務輸出村級協管員,加強對本鄉勞務輸出的組織、引導和管理,有效保障務工村民的合法權益,讓“巴登”們再也不用擔心求職時吃虧。

為讓廣大群眾安心求職,放心就業,我州積極指導勞務輸出組織建設,規範當地勞務輸出工作,全州共組建勞務派遣機構39個。通過政府組織勞務輸出,帶動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為破解勞務輸出瓶頸,我州積極與用工企業、單位溝通,做好勞務輸出人員輸送前培訓工作,切實保障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同時,做實勞務輸出人員回訪溝通,建立勞務輸出交流群、開通服務熱線電話,及時掌握輸出人員近況及思想動態,提高勞務輸出的就業率和穩定率。

此外,還積極銜接協調省內外對口幫扶資源,搭建信息對接平臺。開展企業用工需求專訪,摸清崗位分佈,分類收集空崗信息,建立企業用工信息動態數據庫;建立州、縣、鄉三級聯動的信息平臺,全面掌握勞動力資源狀況和各類勞動者就業需求情況。

蘭卡初是丹巴縣梭坡鄉澤周村村民,隨著孩子們上學後,家裡的生活擔子越來越重。2016年3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蘭卡初到瀘定參加了全州就業扶貧專場現場招聘會。在州縣就業局相關工作人員的極力推薦和珠海市人力資源公司的介紹下,蘭卡初被廣東省珠海市潤興泰公司錄用。

“文化程度低,還跑到大城市打工,不怕把自己整掉了?”得知蘭卡初要去廣東,親朋好友好友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蘭卡初自己也很擔心。

事實證明蘭卡初的擔心是多餘的。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蘭卡初很快受到工友和公司領導的肯定,加之州就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不遠千里的看望慰問,蘭卡初徹底放下心來工作。後來,在珠海市人力資源公司的介紹下,她又被推薦到廣東省珠海市晨新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對我來說,州內勞務輸出各方面的保障如一顆定心丸。如今每個月5000多元的收入讓我找到了自信,更讓我們一家的生活有了盼頭,我想真誠的說一句謝謝!”蘭卡初說。

據瞭解,為進一步做好全州勞務輸出工作,我州正在加大與省內外對口幫扶單位、企業的協作溝通,針對我州農村勞動力適應性不強,不願遠出務工的心理,對接篩選社會責任感強、務工環境好的企業,開展訂單定向的人力資源輸送。

時間不會停止,腳步不會停滯。從就業無路,收入有限到門前就業,腰包鼓起來,甘孜實現了又一次的民生跨越。相信在社會經濟的發展浪潮中,甘孜兒女將唱著自信與希望的歌,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