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市環衛集團在永川區率先打造首個農村垃圾分類示範項目 垃圾分類好處看得見 200餘位村民辦卡支持

市環衛集團在永川區率先打造首個農村垃圾分類示範項目 垃圾分類好處看得見 200餘位村民辦卡支持

指導員指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上游新聞記者 李化 攝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各地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掀起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時尚熱潮。而相比城區,在農村實行垃圾分類同樣迫在眉睫。今年10月,市環衛集團投入70餘萬元率先打造首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項目——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代家店村。

“以前所有的垃圾都甩到一個垃圾池裡,臭得過路都要捂鼻子,現在家家戶戶都發了小分類桶,環境也變好了。”昨日,記者來到永川黃瓜山村、代家店村進行實地探訪,發現截至目前已有200餘名村民辦理了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對於垃圾分類這種生活新時尚,大家都表示很支持。

建“戶分類、村收集”處置體系

在黃瓜山村中華梨村廣場上,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指導員的指導下,排隊往一臺可回收物智能設備裡投遞垃圾。

“剛開始運行垃圾分類時,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市環衛集團工作人員王洪亮說,他們最初走訪發現,相比城區,在農村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要困難得多,提起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垃圾分類等相關工作,村民們都一片茫然。

王洪亮介紹,通過深入調研,集團因地制宜打造了“戶分類、村收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目前,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代家店村的每戶村民家裡都配備了40升兩分類垃圾桶,並在村主公路旁及村民較集中的院落設置了垃圾分類集中宣傳及收運點,每個集中點配備了4分類宣傳指示及4分類垃圾桶,村民將家中分類好的垃圾投放到就近位置的集中收運點。

“其中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由永川區統一安排進行集中收運處置。易腐垃圾由各村配置的垃圾分類指導員或保潔人員或村民投放至就近的漚肥池,進行資源再利用。”王洪亮表示,村民還可以通過可回收垃圾的正確投放獲得相應的分類積分,用於換取各類生活日用品,可回收垃圾由環衛集團進行統一收運處置。”

已有200餘位村民辦理垃圾分類卡

據瞭解,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和代家店村常住村民有3700多戶,人口多、居住分散。

“農村分類機制不健全、分類收運處置系統不完善、分類設施設備配置不到位,我們只有多走訪多宣傳。”王洪亮介紹,截至10月底,集團累計開展了7次鎮街、社區參加的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3800多份。

在宣傳的同時,村民們也發現垃圾分類後,環境確實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慢慢地加入到垃圾分類中。

“我覺得垃圾分類很有必要,以前我們都是把垃圾集中扔到垃圾池裡,一到了夏天周圍都臭得不得了。”家住黃瓜山村宜居苑的村民王女士對記者說,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分類桶,把垃圾分類好直接投放到就近的集中收運點也方便,“現在環境好多了,肯定舉雙手支持。”

王洪亮還告訴記者,在示範區,正在推廣村民辦理“智能垃圾分類居民卡”,卡內記錄了村民、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專屬積分檔案,通過刷垃圾分類卡或手機APP,在垃圾箱自動打開並完成正確投遞後,卡內積分會自動隨垃圾分類重量的積累而增長,積累的積分可在積分兌換機上兌換各種生活用品,“目前已有200餘位村民辦了卡,我們想通過這種既智能又時尚的模式,不僅讓垃圾分類更便捷,也讓垃圾分類好處看得見。”

40天收集到一噸多重可回收垃圾

除了黃瓜山村、代家店村外,永川城區的不少小區也在運行垃圾分類。

王洪亮介紹,針對城市區示範區,人員集中、常住居民較多、人員流動性等特點,集團投入了先進的垃圾分類智能設備,並在各主要通道以彩繪和貼畫等多種形式宣傳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開展了分類宣講會、垃圾分類趣味活動、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辦理分類積分卡等活動,每天定時在集中點早晚固定時段指導居民實施準確分類,從而提升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投放正確率,建設垃圾分類規範化、標準化體系。

以金科中央公園城為例,從10月中旬正式運行垃圾分類以來,通過工作人員的現場指導,大部分居民已經可以正確完成垃圾的分類投遞。

“光是這個小區,差不多40天就收集到了一噸多重的可回收垃圾,特別是雙十一期間,集中投放點堆滿了快遞紙箱,最多的一天光是紙箱就收集到近70公斤。”王洪亮說。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