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作者 若杉

出品 張德芬空間


昨天,“35歲演員高以翔意外離世”的消息,刷爆了熱搜。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那個曾經在《遇見王瀝川》中飾演王瀝川的溫暖大帥哥,這麼快就離開了我們……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事發於11月27日凌晨,高以翔錄製競技秀《追我吧》時突然暈倒。

有網友爆料,在跑步環節,高以翔大喊“我不行了”後倒地不起,當時工作人員以為是節目效果,沒有立即做出反應,直到在場嘉賓發現不對勁,才開始搶救。

可惜,最後等來的卻是醫院宣佈高以翔心源性猝死的噩耗。

事發時他的助理發了一條朋友圈很是戳心,只是說再多句“不營業了,你出去玩”,也已經為時過晚。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要知道節目錄制時間選在晚上,凌晨1:45高以翔出事時,已經高強度運動好幾個小時,在錄節目之前,也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

不得不說,為了工作熬夜通宵、過度勞累,是很多藝人的常態,也是很多普通人的日常。

而這種突如其來的死亡離我們並不遙遠。有調查顯示,在中國,約有80%的白領處在過度疲勞狀態。

在30歲至50歲英年早逝人群中,95.7%的人死於過度疲勞引起的致命性疾病,其中80%為心源性猝死。

當過勞死的新聞頻繁發生,過度疲勞似乎成了我們這一代人逃不過的宿命。


01

過度疲勞

正在一點點透支著健康


這幾天,朋友圈有很多人在轉發一篇控訴網易暴力裁員的文章。

寫文的是一位身患絕症的網易員工,他控訴自己畢業後就在網易工作。五年來,一直兢兢業業,覺得朝九晚五的人都在虛度人生,所以平均每天加班時長都在3小時以上,甚至經常連續幾周工作到後半夜。

直到過度勞累的他被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被領導以“績效不合格”為由暴力辭退。

在不少人眼中,996才是努力的表現,為工作加班熬夜再正常不過。就像最近一期《奇葩說》中羅振宇關於996的辯述: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命,別掙了!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因為要努力,我們似乎一刻不敢停下來。

口紅一哥李佳琦一年365天,直播了389場,每天直播4-5個小時,推薦十幾甚至幾十款產品。有一份同樣嚴苛的工作時間作息表:

下午3點到7點,為直播挑選商品;

7點從公司回家,8:15開始直播;

12點直播結束,覆盤當天情況,然後吃宵夜;


凌晨四點睡覺。


長期的高負荷工作讓他肉眼可見的眼窩深陷,聲線越發沙啞。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用身體拼未來,是大多數人的常態。在微博看到一則消息,25歲的姑娘崔文姬在自己生日當天立下遺囑,為的是如果意外發生,能夠不留遺憾。

姑娘說,其實家裡人都不理解她這麼做。畢竟,只有25歲。

但是她自己覺得這是一件很平常、也很必要的事情,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非常大,過勞死的現象並不是例外。自己認真考慮過,不知道哪一天,意外就會降臨,提前做好準備,是有必要的。


看到這條消息,心裡特別難受。被工作愈發壓垮的我們,連對身體健康的這一點點安全感,都快要消失殆盡了。

02

過度工作的副產品

不想工作,又不敢休息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但拼命努力,真的可以讓我們工作得更好嗎?事實上過高的工作強度,帶來最直接的副產品就是:不想工作。

你有沒有以下一些症狀:


  • 工作上變得憤世嫉俗或愛挑剔;
  • 不情願地逼自己去上班,到了單位又很難激勵自己工作;
  • 對同事和客戶變得易怒或者沒有耐心;
  • 缺乏高效工作的能量;
  • 缺乏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 對工作不再抱有幻想,美其名曰: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這些症狀,都極有可能是過高的工作強度帶來的。

記得國慶假期的時候,朋友妍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寫報告,我很詫異,問她:“你平時都快996了,還不夠忙嗎?為什麼好不容易放個假還在家裡主動加班。”

妍說,前段時間狀態不好,明顯覺得領導對自己有意見,所以想假期多出幾個報告,多做幾個單子,將功贖罪。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妍是我朋友中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從畢業起,就像上了馬達一般往前衝。剛來北京的時候,因為工資低,住過一個月400塊錢的合租房。

後來,轉行銷售,也是拼殺在第一線,三十歲那年,買了房,作為自己的“而立”禮物。

但是,如今,她已經不止一次地跟我表達,對工作不再有熱情,每天上班下班,都是機械地重複,常常在工作中心不在焉,最近連著丟了好幾個客戶。然後,趁著十一長假,又開始加班。

妍的狀態,想必不是個例,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在一定上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物質回報,但工作的激情、熱情越來越少。

平日裡想到上班,就萬念俱灰,只靠著一年那不多的假期支撐枯燥無味的上班生活。

好不容易到了假期,又被滿滿的內疚佔滿,再想到平日裡都在拼殺的同事、同齡人,便更加焦慮,索性加班,讓自己的內心有些安慰。

於是,一直徘徊在不想上班,又不敢休息的痛苦狀態中。

03

不工作的時候,該怎麼過?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我們的生活早已被工作佔滿,甚至,工作之外,那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也不能倖免。

有多少次,下班和家人吃飯的夜晚,明明很溫馨的畫面,腦子裡卻滿是工作。

有多少次,明明約了閨蜜看電影,卻不得已在電影院裡,回覆起了工作微信。

比起好好工作,我們現在更要學習的是,好好休息。

究竟怎麼度過休息時光,才算得上真正的休息呢?斯坦福大學健康心理學專家,艾瑪·賽帕拉博士在作品《休息時就要遠離工作》中,給出了三個建議:

第一,豐富你的活動。


很多腦力工作者喜歡在不工作的時候,用刷刷微博,看看八卦來作為放鬆。事實上,學習更多實際的技巧更有利於你放鬆腦子。比如學習烹飪,樂器或者按摩。


而對於工作中需要大量動手的人來說,提高豐富性的方式是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朗讀詩歌或者學習下圍棋。這種做,可以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高以翔離世:這世上總有人能替你工作,但沒有人能替你活著

第二,騰出時間靜思。

瑜伽和冥想都是很好的靜思方式。如果這兩種方式,都覺得過於專業和儀式化,你還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靜思方式。

每個人都擁有的靜思方式是走進大自然,週末,放下手機,去大自然走走,抬頭看看參天大樹,感受一下大自然特有的鳥語和風聲,也是極好的靜思。

另外,你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一些靜思的時間。

比如,開車去上班的時候,把收音機關掉,享受安靜;吃飯的時候不用開著電腦或者ipad;做家務的時候不要一邊開著電視一邊聊著微信語音。

第三,縱情玩樂。

大笑,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休息的時候,可以去看一場相聲或者脫口秀表演,甚至親自上臺去說一次脫口秀。

或者參加桌遊、話劇班、拼樂高玩具,這些讓你大笑、或者可以沉浸其中,真正產生遊戲感的事情,都會讓你真正放鬆。

很多人以為,工作都那麼滿了,哪還有時間去做這樣奢侈的休息和放鬆。

事實上,生活方式是自己選擇的,最終需要為身體負責的人也只有自己。

不工作的時候,請好好休息,不要等下一個高以翔事件發生時,才想到保護好身體的重要性。生命本身比任何都美好、都重要。

會休息,如同會工作一樣,是我們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