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2004年7月1日6點20分,在洛杉磯一家醫院,長期被腎功能衰竭症、高血壓、動脈血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折磨的馬龍·白蘭度停止了心跳。

一代電影巨星,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方法派表演論的開創和實踐者,無數同時代美國女性眼中最性感男人’,好萊塢最著名的浪子……數不清的頭銜也難以描繪出白蘭度充滿爭議的80年人生。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老年白蘭度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白蘭度的演藝生涯:

和眾多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一樣,1924年出生的馬龍·白蘭度擁有一個不算幸福的童年。母親長期酗酒,幾乎對他不管不問;而父親過於冷漠和嚴厲,這造成了他嚴重叛逆的性格。在他青年時期,父親為了約束他,將他送入軍校學習,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白蘭度就被學校開除。

離開學校以後,白蘭度憑藉對錶演的熱情,赴紐約學習表演藝術,並很快嶄露頭角。20歲時開始在百老匯舞臺上演出。1947年,他憑藉舞臺劇《慾望號街車》中爆炸性的表演一躍成為劇壇巨星。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50年代,白蘭度進入電影界,在電影《男兒本色》中擔綱主角。1951年,他因在舞臺劇改編的電影《慾望號街車》中的演出獲得第一次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並在隨後的《薩巴達萬歲》和《凱撒大帝》連續獲得奧斯卡提名。1954年,他主演的《碼頭風雲》幫他奪得第一個影帝桂冠。

在連續出演了眾多極富爭議的角色之後,1972年,馬龍·白蘭度在大導演科波拉的傳世之作《教父》中飾演黑手黨教父維託·可里昂一角。他出神入化的表演使得這個角色幾乎成為電影史最偉大的銀幕形象之一。同時,他獲得第二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殊榮。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教父

在之後,他繼續和科波拉合作,出演《現代啟示錄》。80年代,年近60高齡的白蘭度繼續演出《巴黎最後的探戈》、《超人》和《血染的季節》等片。《血染的季節》幫他獲得了最後一次奧斯卡影帝提名。

90年代,年邁的白蘭度並未就此隱退,他仍舊出演了《天生愛情狂》和《攔截人魔島》等片。2001年,他在羅伯特·德·尼羅和愛德華·諾頓主演的電影《大買賣》中客串,留下了他銀幕人生最後一個形象。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幼年白蘭度

與馬龍·白蘭度偉大而光輝的藝術生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混亂不堪的私生活、孤僻倔強暴躁絕情的性格和充滿爭議的各種評論。

他結過三次婚,每一次都以悲劇收場。他擁有二三十位情人,包括好萊塢著名女影星瑪麗蓮·夢露等,其中,有資料可查的是,至少曾有六位情人曾因他自殺。他有九名子女,私生子女更是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數。

此外,他行事乖張,脾氣性格令人難以忍受。連一代大師卓別林都評價他:“也許作為演員你很偉大,但做人方面你卻糟糕透頂。”各路影評人和影迷對白蘭度在《碼頭風雲》中那段撿手套的‘意外表演’津津樂道,不被很多人知道的卻是在情色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中,白蘭度竟然和導演貝納多·貝託魯奇合謀,在一場強姦戲碼中強行假戲真做,促成了那段電影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性愛片段。這部電影也最終毀了當時只有19歲的法國女演員瑪麗亞·施耐德。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黃油

同時,馬龍·白蘭度又是一個支持同性戀和極力反對種族主義、同情印第安人的自由鬥士。在他憑藉《教父》榮獲第二座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頒獎晚會上,他委託一位印第安女孩上臺代表他領獎,以此抗議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壓迫和電影界中對於印第安人的歧視形象。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印第安女孩代白蘭度領獎

他不掩飾自己的雙性戀身份,在接受雜誌採訪中他坦誠:我不否認自己有時也會受到男人的誘惑,也許很多人會把同性戀看做是一種時髦,但是我們為什麼不問一下自己——‘為什麼我們就一定要愛異性呢?’

而他一生的摯愛,是一個叫做沃利·考克斯的男人。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青年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去世之後,《名利場》曾刊發出一篇名為《馬龍和沃利》的文章,通過採訪與二人有關的各方面人物,包括白蘭度的助手和沃利的妻子等人,細緻而動情地講述了這兩個男人之間感人至深,且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兩人從小就認識,童年幾乎是一起度過。長大之後,雖然兩人走的路不同,但是他們從來未曾中斷過聯繫,更未曾中斷過他們之間作為朋友的親密關係。在白蘭度成為影壇巨星之後,本來從事珠寶生意的沃利憑藉愛好也逐漸成為著名的喜劇明星。據和他們關係親密的朋友透露:兩人為彼此著迷。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沃利·考克斯

1973年,在馬龍·白蘭度即將獲得第二座奧斯卡小金人的幾個月前,沃利因心臟病離世,只有48歲。

當時,世界上最傷心的人,是馬龍·白蘭度。他在接受訪問時曾說:”我痛恨沃利的離開,每次多想一想這件事情,我都要發瘋。"

沃利離世之後,白蘭度向沃利的妻子要來一部分沃利的骨灰,承諾會將之撒在沃利生前最喜愛去旅行的山嶺,但他卻把骨灰珍藏起來。幾乎走到哪裡都隨身攜帶,放在汽車或者臥室裡。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斷臂山

對不起,我不是八卦愛好者,亦不是娛樂記者。

寫出這些,只是在我閱讀這篇關於馬龍·白蘭度和沃利感情的文章時,我腦海中不時閃現著李安導演的作品《斷臂山》。

看《斷臂山》的時候,我剛剛在青春的尾巴上,對於所謂的同性戀異性戀並不甚瞭解,腦海或者觀念中並沒有關於這方面的確切認知。拿現在的話說,即是三觀仍未形成。

但這並不妨礙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立刻斷定:這是我看過最好的愛情片。

它深深觸動了人心底某種隱秘、細膩、不為人知的情感。這種情感無關乎同性或者異性,僅僅是愛,某種單純而至死不渝的偉大的愛。某種牽絆著、糾結著、藏匿在內心深處的愛。雖然它展現了兩個男人之間超越禁忌的那一種情感,並由此無法避免被歸類為所謂的‘同性戀史詩’,但是你如何否認它的偉大呢?

正如李安在接受採訪時所說:“我只是想講述一種愛情,這種愛情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當這種愛情降臨的時候,它是由異性之間譜寫或是同性之間譜寫,應該是毫無差別的。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但是在這個俗世社會,在人們的普遍認知還未能達到‘天下大同’的時刻,怎麼能夠毫無差別呢?黎紫書的短篇小說亦描述了一段男人間的同性之愛:

他感到悲傷、羞辱、嫉妒、愛憐、憤怒,無法解析,如蚯蚓雌雄同體又絞作一團。"

而異性之間就不存在這些。異性之間的愛往往是水到渠成,能夠得到大多數祝福的。如馬龍·白蘭度,即便他離過三次婚,擁有二三十位情人,也許他愛過她們中的每一個,那也是愛情。但是這種愛情往往轉瞬即逝,時間流逝,感情隨之消散。即使他傷害了很多人,寬容的觀眾依然之是僅僅覺得他‘放蕩不羈、桀驁不馴’!

能怎樣呢?這樣的萬人迷活該擁有(或說享受)那樣暴風雨般熱烈的男女親密啊。

可是當恩尼斯在清晨的拖車裡,凝視套在一起的兩件舊襯衣,傑克的那件還留著他們打鬥時染的血。

他一生結過3次婚,擁有30位情人,然而一生摯愛,卻是1個男人

“傑克,我發誓……”他說,那時的他已經兩鬢泛白,人生的旅程已經走過了一大半。生命在明信片一樣的風景裡匆匆駛過,成為時代的過客。音樂聲由遠及近。

淚水從恩尼斯的眼中奪眶而出,不但刺痛了他的雙眼,也刺痛了我們的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