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遙遠的西南邊陲有一個小城,名叫玉溪,因主要河流清澈如玉而得名。對於很多男士來說,“玉溪”之名並不陌生,那個品牌太有名了。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因品牌而有地名,而是因地而有品牌名。

玉溪北接昆明市,西南部接普洱市,東南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相鄰,西北靠楚雄彝族自治州,氣候溫和溼潤,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

而玉溪的歷史和雲南整體歷史分不開,同樣的悠久。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戰國時期】

公元前279年,楚國將軍莊蹻奉楚國國君楚頃襄王之命征戰西南,攻克且蘭、夜郎等小國,直打到了滇池一帶,使這區域成為楚國土地。

這是滇地首次走上歷史的舞臺,進入中原霸主的眼裡。《史記·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對此事的描述是: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裡,以兵威定屬楚。

當然,滇地的真實歷史還要更久遠,因為莊蹻到這兒的時候已經有當地居民發展生息了。

莊蹻打下滇地之後就想回去覆命,恰逢此時秦國進攻楚國,斷絕了從滇回楚的道路,莊蹻頭腦很靈活,暗想這裡土地肥沃大有可為,還急著回去幹啥呀?不去了,索性在此地稱王,建立滇國政權。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史記·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的記載是: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

感覺那時候國君派將領出去打仗很有風險,一不小心將領就不回來了。趙佗去嶺南成了南越王,莊蹻入滇成了滇王。

莊蹻是有史料記載的中國內地第一個開發雲南邊疆的歷史人物,將楚國的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帶到雲南,加速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後世在雲南設置郡縣打下了基礎。

他對西南的貢獻世所公認,唐代史學家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稱之為“西南外徼,莊蹻首通”,給了極高讚譽。

玉溪那時已有小部族,臣服於古滇國。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漢朝時期】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在位,派兵經略西南,在貴州設立了牂牁郡(zāng kē),管轄範圍包括且蘭、鄨、平夷、毋斂、談指、出丹、夜郎、同並、談焒、漏江、毋單、宛溫、鐔封、漏臥、句町、進乘、西隨等 17 縣。

毋單就是今天的玉溪華寧縣。

之前說過,雲南有滇國,劉徹不可能憑一句話就拿下滇地,還是得在戰場上見分曉。公元前109年,劉徹派兵出征雲南。

滇地本就落後,武器裝備、兵力數量都不如強盛時期的漢朝,滇王打了幾場,後來發現實力相差太大,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並請漢朝在滇設置郡縣。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劉徹賜滇王王印,並置益州郡,郡建置滇池縣(今昆明市晉寧區)、雙柏縣(今玉溪市易門縣)、俞元縣(今玉溪市澄江縣)等24個縣,益州成為漢朝十三州之一。

此後關於滇國的記錄就少了,根據一些史料判斷,大約消失於東漢初年。

【三國時期】

三國時滇地屬於蜀漢,劉備延續西漢的做法,在此設立俞元縣,歸屬益州建寧郡管轄。

【晉、南北朝時期】

晉、南北朝混亂時期,中原地區打得火熱,富饒之地今天是你家的明天是我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雲南因地處偏遠而逃過一劫,霸主們沒怎麼在意,只依前朝之制,建置了俞元縣,隸屬寧州建寧郡。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隋朝時期】

爨(cuàn)氏本是雲南彝族中的大姓,三國時諸葛亮南征,採取“以夷制夷”的策略, 爨氏在蜀漢的扶持下發展壯大,後來演變為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泛稱。

隋朝時,爨分裂成東、西兩爨。隋文帝在西爨地建置,節制各地,玉溪也在其中,隸屬寧州總管府。

隋末,東爨開始衰敗,漸漸消逝於歷史的長河中,西爨分裂為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等六大部落,其中蒙舍詔在諸詔之南,是南詔國的前身。

【唐朝時期】

唐代建置求州,玉溪隸屬南寧州都督府。

接下來就是南詔國的表演時間。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公元653年,南詔細奴邏派兒子邏盛炎出使唐朝,表達了歸附的意願,當時唐高宗李治在位,欣然同意,任命細奴邏為巍州刺史。

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詔從六詔中脫穎而出,成為雲南最強者。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當時的南詔王皮邏閣為臺登郡王。

737年,皮邏閣攻打同在洱海附近的部族河蠻,佔領了河蠻的城池太和城(今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西的鶴頂峰麓)。

因河蠻暗通犬戎(吐蕃),唐朝認為皮邏閣征討有功,次年李隆基給皮邏閣賜了個名字:蒙歸義。“歸義”二字是漢王朝對來投諸部諸番的最高嘉獎。皮邏閣能得此名,可見頗得唐朝讚賞。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同時唐朝還封皮邏閣為雲南王,皮邏閣趁機請求合六詔為一,唐朝覺得其它五詔立場不堅定,有時附唐有時附吐蕃,不好管理,於是同意了,還派中使(宦官)王承訓、御史嚴正誨助戰。

皮邏閣征戰各詔,統一了雲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雲南王,玉溪在其管轄範圍之內,建置溫富州(今玉溪市),隸屬河陽郡。

公元750年,因雲南太守張虔陀侮辱雲南婦女,還索取賄賂,當時的南詔王閣邏鳳(皮邏閣養子)不答應,張虔陀就向唐朝誣告閣邏鳳。

閣邏鳳大怒,起兵叛唐。之後時和時叛,與唐朝及吐蕃打了很多場仗,實力大減。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家族世襲南詔國宰相的鄭買嗣趁機篡權,覆滅南詔建立了政權“大長和”, 疆域包括今雲南全部以及緬甸北部那加丘陵和薩爾溫江以東、老撾北部等地。

公元928年,東川節度使楊幹貞殺了大長和國的國主鄭隆亶,建立大天興國,929年改國號為“大義寧”。

937年,原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等人滅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

這是後世人最為熟悉的雲南政權,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也以此做為背景。

不管大理那邊打得如何,玉溪很安寧。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宋朝時期】

宋朝建立之後,大理國附屬於宋,同樣建置溫富州休制部,隸屬河陽郡。

玉溪默默發展中。

【元、明、清時期】

元朝時大理國已經終結,元朝在玉溪建置溫富千戶所,管轄部傍千戶所、普舍千戶所、研和千戶所,隸屬雲南中路羅伽萬戶府;

後來設立新興州,管轄休納縣、普舍縣、研和縣,隸屬雲南行中書省澄江路。

明朝時玉溪各地分屬昆陽州、澄江府、臨安府、寧州、元江府。

清朝時玉溪各地分屬雲南府、澄江府、臨安州、新興州、元江直隸州等。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結語】

通過以上事蹟我們可以看出,玉溪在古代大部分時候都是旁觀者,安靜見證著雲南歷史的變遷,似乎沒有高光時期,但一直存在。

而進入新時代之後,玉溪煥發了獨特的光彩。“玉汝於成,溪達四海”是現在的玉溪精神,也是最好的現實寫照。

“玉汝於成”出自宋朝哲學家張載的《西銘》:“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意為:富貴福澤是上天對人的厚愛,但貧賤憂戚將像磨練璞玉一樣磨練人的意志,使之成材。可以理解為“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其含意類似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歷史悠久的西南小城玉溪:玉汝於成,溪達四海

“溪達四海”則是以玉溪為起點或基礎,通達四海,實現人生目標。

這是玉溪人質樸、務實、勤勞、奮進的精神精髓,也包含著對所有玉溪人的美好祝願。

參考資源:《史記》《新唐書》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