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聞名於世的匠人精神,並不只在日本。

1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幾年前,當聽聞金龍魚稻米油打算出口日本,日本米油協會會長只是搖了搖頭。“感覺還沒上場,就被關在門外了。”對於稻米油團隊來說,日本市場對中國製造的“成見”,確實像一座大山,壓在每位成員心上。

想挪走它,難上加難。

日本管理專家大前研曾在《M型社會》中提到日本的“國產信仰”:

一直以來,除了汽車或一些裝飾品類消費者喜歡進口外(主要是歐洲名牌效應),日本人特別喜歡選擇自己的國產品牌。

雖然日本國產商品價格大多高於進口商品,但人們依然不貪圖便宜選擇進口貨。

這裡面除了日本國產的同類商品質量確實比進口好以外,消費者更多的是對國內製造業整體的精益求精,售後服務的細微入致等等多方面的巨大信賴所支持的。

這種國產信仰,讓進口商品在日本市場中舉步維艱。

何況稻米油這一品類在日本人心中,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義。

日本不單是稻米油的故鄉,還擁有著100多年的稻米油生產史。

早在20世紀初的大正年間,加藤平太郎創建了加藤精米所,日本便有了第一代稻米油。

到20世紀30年代,因發現維生素B1而聞名的日本科學家鈴木梅太郎認為日本人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1,從而開始從米糠中提取油的研究。

此後,加藤平太郎與鈴木梅太郎因稻米油走到了一起,開啟了日本稻米油由藥用到食用的轉變。

直至今日,日本40%的學校和許多生產健康食品的企業將稻米油作為指定用油,甚至連化妝品也開始從稻穀中提煉營養成分。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稻米油牽動著日本民眾的健康史,被當地人信奉為最優秀品質的代表。

中國稻米油想要在這樣的局面下,收穫日本民眾的認可,幾乎不可能。

甚至直到2016年,經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教授、油脂專家們的嚴格篩選,金龍魚稻米油在日本獲得唯一國際米油品質大獎,一舉戰勝日本有幾十年米油生產和銷售歷史的日本本土稻米油企業。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2018年1月8日,這一天的東京,澀谷樓叢中七塊LED大屏同時出現了同一個畫面:純紅色的背景上閃動幾個大字:

金龍魚稻米油日本上市。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當這一切都成為可能,當稻米油團隊面對著來之不易的成就熱淚盈眶時,依然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質疑中國稻米油成功登陸日本的真實性。

“那些人越懷疑我們,越覺得我們像是炒作,我們在欺騙大眾,我們反倒覺得越有成就感。”

因為只有每一位為稻米油事業付出辛勤的人,才知道這份成績,多麼真實,又多麼不容易。

這一不容易,便是十年。


2

當益海嘉裡董事長穆彥魁第一次從日本帶回一款國內還未見過的米油並著手研發,幾乎沒有人知道如何開始,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甚至沒什麼資料,從設備,到技術、對於金龍魚乃至中國來說,稻米油都是一片空白。

一切從0開始,沒有捷徑,只能孤注一擲。

“我們也走過彎路。我們曾引進一整套脫蠟設備,但完全沒有派上用場。大大小小做了上千次試驗,大部分都是無功而返,探索就是這樣,總要有代價。”王勇說。

隨著稻米油精煉技術的進展,金龍魚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還在不斷加大。

“每次見到董事長,他最關心的,是消費者對產品體驗好不好,反反覆覆叮囑的,是一定把油的品質做到最好。”揹負著產品銷售壓力的張波如是說。

“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日本和各個國家蒐集稻米油樣品,拿回來做各項指標的檢驗和對比,公司的管理層非常重視品質,要求各項指標都要優於行業水準,對稻米油的品質研究,一天也沒停歇過”。

研發王勇還透露,在雙一萬的產品升級過程中,工廠每跑一次做實驗,如果不成功,浪費就是200-300噸的油,數億的投入。

“這是絕大多數普通企業想都不敢想的犧牲。我們只能咬著牙繼續幹。”

稻米油團隊最終把自己逼的有多狠?

為了檢驗稻米油的品質,他們決定讓金龍魚稻米油登陸日本,去和擁有一百多年稻米油研發歷史的國家同臺較量。

“贏了,沒什麼,這條路繼續往下走。

輸了,知道自己錯哪了,更要繼續研究下去!因為我們只想給老百姓最好的。”

這麼想,也這麼做的企業在中國屈指可數。

最終,中國稻米油用與日本主流米油同等的定價,堅持公平競爭的態度,憑谷維素含量高出日本主流米油品牌的3-5倍的品質,成功在日本上市。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上市發佈會當天,日本幾十家知名零售商悉數到場,包括全家FamilyMart、羅森(LAWSON)、7-Eleven、永旺,以及丸紅食品、三菱食品、三井食品、伊藤忠食品、兼松等大型商社,甚至一些同行和對手都同時出現在發佈會上。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在日本,一個品牌可以吸引到這麼多零售商和客戶同時到場的是罕見的。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在超市排隊購買金龍魚稻米油的日本民眾更是絡繹不絕。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日本最大的通訊社——共同社以:

“金龍魚日本上市,或打破日本國產稻米油格局”為題做了詳盡報道。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50多家日文媒體轉載,日本CCTV大富電視臺、華文媒體也主動對這一事件關注......

金龍魚稻米日本上市的消息,成為日本那一天最重要的新聞之一。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在日本上市一週年後,金龍魚稻米油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百店同慶”,眾多日本主流超市匯聚在一起為這款中國稻米油慶生。

當地消費者也表示了對產品由衷的認可。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3

“國家二字,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擔當。”

這句話是益海嘉裡陳波對稻米油發展十年的總結。

“無論今天稻米油麵對的是哪個國家的檢驗和認可,我們的初心,都是希望最終收穫來自中國消費者的認可,是把最好的,更好的,留在中國。”

稻米油產業的發展不僅限於為民眾提供更健康的糧油,它也為中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帶來了一個嶄新的開端。

作為這個產業鏈的見證人,益海嘉裡集團包裝油事業部總監陳波介紹說:

中國每年生產稻穀近兩億噸,但受加工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的影響,水稻的綜合開發,副產品幾乎談不上什麼利用。

陳波對此津津樂道:

在我們的工廠裡,一粒稻穀,經過剝殼處理,可以變成了生產電力和蒸汽的原料。

目前1.75噸稻殼可替代一噸標準煤,每年給企業節省7000多萬成本,不僅解決自身供電,多餘的電力還可以輸出。

燃燒後的稻殼變成了稻殼灰,這又是一種極其環保可再生資源。

米糠榨油後形成的米糠粕,可以繼續提煉卵磷脂、肌醇、甾醇、谷維素、香蘭素等產品。

一粒米在這裡“鞠躬盡瘁”,來於大地,歸於大地。

陳波推算,如果稻殼發電技術在全行業普及,全國每年可節省煤炭約2600萬噸,等於幾個大型煤炭一年的開採量,節省發電成本約49億元,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0多萬噸;

如果米糠榨油技術能在全行業推廣,每年可為國家增加油脂供應230萬噸,年增值約46億元,若換算成大豆,則節省1.1億畝左右的種植土地......


日本怎麼會接受中國製造的稻米油呢?


“發展稻米油,是真的在為這個國家做事情。”

益海嘉裡集團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穆彥魁曾感嘆:

“這十年來,我們腳下這條水稻產業之路並不平坦,甚至是充滿坎坷,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始終相信,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光明的。”

稻米油要走過的何止於一段不被認可的路,那是一條几近孤獨,甚至過去無人問津的路。

然而在這條路的盡頭,是一份堅定的,讓國人健康,國力更強的心願。

歷經前世今生,一顆顆稻米終將匯聚成令世界矚目的力量,用一顆拳拳之心,在華夏大地上,創造更多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