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走進《血染的風采》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力量感動你我?

近日,中部戰區空軍某裝訓基地組織開展了“紅色文化進軍營”讀書匯活動。在啟動儀式上,《血染的風采》作者、一等戰功榮立者、陸軍某部研究員胡國橋大校向基地領導贈送《血染的風采》,並講述了一些書裡書外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1500多名新兵:

走进《血染的风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感动你我?

今天在這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一直在感動著。既被以朱德總司令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代英雄、一代中國軍人的血性和擔當而感動,同時,也看到了我們新一代軍人的風貌,也想到了我身邊的戰友。我看到大家都是今年的新兵,而且都剃了光頭,這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當年,拉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軍曾在西南邊境進行的那場保衛祖國的戰鬥中。

在我大學畢業前夕,老山之戰打響,後來我有機會參加了這場作戰。當時我們在大學的時候,只能在報紙上、在電臺裡聽到英模報告,我被老山戰場上戰鬥英雄的事蹟深深感動了。其實,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個英雄夢,這個英雄夢來自紅色基因。我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我的美術本上畫的都是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還有王成,他是電影《英雄兒女》中高喊“向我開炮!”的一位戰鬥英雄。電影最後,王成手持爆破筒衝向美軍,與敵人同歸於盡的鏡頭印刻在我腦海中,至今歷歷在目。

可以說,這些戰鬥英雄影響了我的一生。但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為感動的還是我身邊的英雄。1984年我大學畢業後,報名參軍到石家莊陸軍學校進行了一年的軍事訓練。軍校畢業後,我們奔赴了雲南老山前線。當時總部決定選派部分優秀學員去前線代職見習,一般學員不主動申請可以不去。但是我和許多同學堅決要求上前線,而且要求到前線最危險的陣地。

出發的時候跟你們現在一樣全都剃了光頭,很多戰友寫下了血書,寫下了遺書。我在戰區最前沿的陣地堅守了70多天。所在連隊打退了敵人上百次的偷襲和進攻,被授予老山“堅守英雄連”榮譽稱號,湧現了許多英雄。有名的、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很多人都瞭解,但是更多的戰士還不被世人所知,他們是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

《血染的風采》這本書裡只選擇性地記述了26位我相對熟悉的戰鬥英雄。這些戰鬥英雄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生的新一代中國軍人,這跟我們老一輩的英雄,包括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甚至是抗美援朝這一代的軍人還不太一樣。這些英雄他們沒有生活上的“飢寒交迫”,沒有“殺父之仇”,沒有迫不得已的“揭竿而起”,他們上戰場就是為了履行一個軍人神聖的使命,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奔向了炮火紛飛的戰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些英雄,他們最鮮活,跟我們這個時代最契合,與我們新一代的軍人更貼近。我軍今後還要打仗,這些戰鬥英雄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我於2016年申請了一個課題“老山精神研究”,被國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項。經費雖然很少,但是我把這個課題當作一種情懷,當作一項事業,幾乎投入了我所有的精力,基本上在這幾年期間沒過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包括星期六、星期天,甚至讓我的愛人、我的女兒一起參加。這只是第一本書,後來我們又出了第二本《血染的答卷》,第三本是課題研究成果稿,正在上報結題,就是《老山精神研究》著作,近40萬字,800多頁紙,500多幅圖片。在課題研究的同時,我們還創辦了“英雄旗幟”微信公眾號,發表了400多篇文章,開展了許多相關活動。

走进《血染的风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感动你我?

有人說,為了一個“小”課題,你們投入這麼大的精力,做了這麼多的工作,值不值?我覺得特別值!書中有被習主席點贊“為了勝利不惜血染戰旗”的血性勇士王建川,有生命不息衝鋒不止的“鋼鐵戰士”史光柱,有“孤膽英雄”陳洪遠,有“滾雷英雄”安忠文。還有著名戰鬥英雄韋昌進,他就是我們當年67軍的戰友,建軍90週年時韋昌進榮獲“八一勳章”,被譽為“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英雄,去年年底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時候,他被評為“改革先鋒”。習主席親自給他戴上了八一勳章,親自給他頒發了榮譽證書,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榮譽,我們感到特別自豪。

這些戰鬥英雄大家可能耳熟能詳,《血染的風采》書裡面還講述了些很多人不知道的故事。比如,對越作戰“年齡最小”的烈士,犧牲的時候還不到17歲。他叫李慶軒。1985年9月23日,我們所在部隊組織了一次突擊行動,拔掉敵人在我們陣地前面的一個“釘子”。李慶軒是突擊隊員,出發之前,他寫下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同時留下了兩元錢。入黨申請書上寫著,我堅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請組織上在這次作戰中考驗我,如果我犧牲了,這兩元錢就是最後一次,也是終生的一次黨費。後來他的入黨申請書和那兩元錢被中國革命博物館作為文物展出。他在戰鬥中勇敢、機智,用火箭筒摧毀了敵人3個火力點。他的戰友汪海洋突然負傷,在他去搶救汪海洋的時候,敵人又投來了3顆手榴彈,他壯烈犧牲了。犧牲時很慘烈……

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戰友們發現他的攜行包裡有一個紅紙包著的6塊巧克力,這是專門發給突擊隊員的,他一塊都沒捨得吃。還有兩包煙,大重九煙,這是當時在雲南最好的煙。我們在前線打仗,雲南的老百姓都把最好的煙給前線的戰士送過去。這兩包煙李慶軒也沒有動過,用紅紙包著,裡面還留著一個紙條,上面寫著“謝謝您來收拾我的東西,請抽菸。”這個小戰士在他出發之前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而且走得是那麼坦然,那麼堅決,還想到他犧牲之後會有人來幫他收拾東西,還要感謝一下幫他收拾東西的戰友。

這幾年我們多次重返老山戰區,現在老山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了,那裡的人民對我們還是那麼好。我們每次去,老鄉還會給我們送東西,送我們喜歡的大重九煙。那種戰友的情誼,那種軍民的魚水情誼,永遠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裡,印刻在老區人民心裡,這些都是紅色的基因,這就是傳承。

這本書的最後,講的是對越作戰“最後的烈士”,他的名字叫董玉香,是我在石家莊陸軍學校同期學習的校友。他是偵察兵,1986年到前線主要擔負偵察作戰任務,幾十次的任務都完成的非常好,他先後兩次榮立了戰功。在1987年8月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抓到了一個敵軍的俘虜,他在後撤途中不幸踩上了地雷,雙腿高位截肢,頭部負了重傷。後經搶救保住了生命,但因腦神經嚴重受損,他從此喪失了意識,靜靜地躺在北京衛戍區醫院外科的病床上。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他被授予少校軍銜。年僅26歲被授予少校軍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當時是最年輕的一位少校。但那副嶄新的少校軍銜肩章他生前從來沒有戴過。1991年4月7日,雖經過多方救治,董玉香還是無聲地走了。那時,邊境作戰已經結束,再沒有犧牲和戰鬥了,所以他是最後一個在自衛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或者說是迄今為止,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後一位因作戰而犧牲的烈士。在董玉香烈士遺體告別的時候,那副金光閃閃的少校肩章才戴在他的肩上。董玉香犧牲前,戰友們曾把他扶起來,照了最後一張相。那張照片很令人感動,董玉香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面帶著笑容,但其實我們的英雄此時此刻已經在床上失憶三年多了,他看不到鮮花,看不懂人們對他的問候,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英雄事蹟。

我在這篇故事的最後寫上了這樣幾句話:“董玉香是自衛還擊作戰最後的烈士,但不是中國軍人最後的犧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多年的光輝歷史中,有無數像董玉香這樣的優秀軍人為中國革命的解放和建設事業默默奉獻,英勇捐軀,他們是祖國人民優秀的兒子,是共和國忠誠的戰士。他們豪氣英武、錚錚鐵骨,面對危險衝鋒在前,用鮮血寫就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赤膽忠心,年輕的生命在戰火中永恆!”

《血染的風采》這本書由解放軍報長征出版社的編輯日夜加班,在建軍90週年的時候正式出版了。這本書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中國少年軍校把這本書作為英模進校園叢書,發到了全國上百個少年軍校;多個單位和學校都把這本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教材;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女職工委員會,籌集資金和物品對書中多位烈士的母親進行了走訪慰問;董玉香烈士的家鄉梁山縣的當地領導看到英雄的故事,很快為烈士的父母翻蓋了新房;《對越作戰“最後的烈士”》在網上大量轉載,英烈的事蹟被廣為傳頌,被評為“百篇網絡正能量優秀作品”,等等。這些都是共同宣傳英雄、弘揚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帶來的正能量。

走进《血染的风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感动你我?

我從一個地方大學生入伍參軍、上前線,當兵已經快四十年。這麼多年,我的一個願望就是想把身邊的英雄故事和我的感受體會多講一些給戰友們。這幾年,組織上經常安排我到部隊和地方講課,每到一處都感到很高興,我被戰友們激發出的那種激情、那種血性所感染。我想我們在座的每個戰友心裡也都會有一個當英雄的夢想,都有紅色的基因,但需要火種把它點燃。

這次你們舉辦的“紅色文化進軍營”活動,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我想這會是一粒紅色的種子,會在大家心裡生根發芽。期望新戰友們把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發揚下去,把英雄的旗幟扛下去。在這裡,我特別想對新戰友們說的是:心中有了榜樣,前進就有了方向,奮鬥就有了力量。當你有一個英雄的追求,有你有一個當英雄的夢想的時候,你就會變得更加堅強,所有的困難在你們的腳下、在你們的手裡可能都變得可以戰勝。

衷心地希望新戰友們能夠邁好你們軍旅生涯的第一步,在火紅的軍營中,像英雄一樣有理想、有血性、有本事,敢於拼搏、敢於吃苦、不怕犧牲。當那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你們也像我們的前輩那樣勇敢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