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尋訪青州市建國前老黨員魏吉英

1931年出生,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89歲的魏吉英是個有著72年黨齡的老黨員。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卻很硬朗,講起話來鏗鏘有力。就是這樣一位樸素的耄耋老人,當記者提及她的抗戰事蹟時,卻笑得有些害羞,直說跟別人比起來那都算不了什麼。

戰爭時期她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傷員,和平年代她默默奉獻,用一生詮釋著共產黨員信仰的力量。談及過去的抗戰經歷,老人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形象的表達,卻讓人感受到老一輩共產黨人對黨的深厚感情和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

尋訪青州市建國前老黨員魏吉英

紅色記憶永放光芒

魏吉英,16歲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入黨之前我是一名地下工作者,負責打探敵軍情報再彙報給組織,因為表現突出,16歲就被推薦入黨了。”從那一刻起,年少的魏吉英懷著對黨的堅定信念,毅然投身到抗戰事業中去。“那是臨朐戰役,當時我在仁河區七八聯防做婦女救會工作,主要負責帶領婦女上前線抬擔架、給前線的戰士們做鞋。”魏吉英的言語中充滿了驕傲。

魏吉英說:“那時候到處都是打仗的,我們就跟著隊伍抬擔架,搶救傷員。婦女能頂半邊天!一打仗,年輕力壯的男人們都去前線打仗了,就只剩下我們這些婦女還有一些老人和孩子,除了要上戰場搶救傷員還要給戰士們做軍鞋、弄糧食……盡我們所能支援前線。”

魏吉英雖然年事已高但向記者講述抗戰時期的驚險故事時語氣卻鏗鏘有力,讓記者感受到了戰爭時期這些老黨員愛國家愛人民的那種情懷。

“臨朐戰役打響的時候,我在前線搬運傷員,那時候就是一個接一個往後傳遞傷員,我在最前邊是主力軍。在戰場上搬運傷員的時候是很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喪命,槍林彈雨不說,敵人還不停地打過來照明彈,照明彈打過來一起一落,戰場上的人看的清清楚楚的,全都暴露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我一共上了五次戰場,我的右腿就是在第二次搶救傷員的時候被炸彈的彈片炸傷的,我硬是咬緊牙關忍著疼痛繼續搬運傷員。那個時候心裡一點都感覺不到害怕,心裡就想死就死、活就活,自己的生死已經顧不上了,只是一心想著速度快點,再快點,多救幾個傷員。”魏吉英說話間挽起褲腿,右腿上赫然是一道猙獰的傷疤,這些傷口是她引以為榮的“勳章”,見證著她在戰場上冒著槍林彈雨英勇抗戰的崢嶸歲月,但她卻很少向外人提及。

接著魏吉英的神色突然變得嚴肅起來,長嘆一聲:“唉!當時打仗的時候我記得要在城牆上搭梯子,解放軍就順著梯子往上爬,敵人就在那個城牆上邊往下打。打了七天仗,下了七天雨啊,那個雨特別大。環境惡劣、戰況激烈,前線有很多戰士都受傷了,我們只能爭分奪秒拼命往回抬傷員,可惜的是好多受傷嚴重的戰士從戰場上搶救出來還有氣息,可沒抬出去多遠就沒氣了,只能找個地方埋葬了。那個場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許是回想起了當時的場景,魏吉英的雙眼裡泛著淚意,雙手微微顫抖著。

雖然那段不屈不撓、歷盡艱難,烽火連天的歲月已經過去。但老人身上的傷疤像一枚枚驕傲的“勳章”象徵著的那段紅色記憶卻永遠綻放著光芒。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魏吉英說:“戰場上,比我有功的人多了,多少人年紀輕輕就犧牲在了戰場上。我能活著看到現在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已經很知足、很幸福了。”解放後,魏吉英繼續在仁河區婦聯工作。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正處在困難時期,為了不拖累組織,響應組織號召,減輕國家負擔,1961年魏吉英就帶著三個孩子退職還鄉,之後定居青州。

魏吉英不僅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牢記黨的宗旨,信念堅定,在教育子女上更是極為嚴苛,先後送兩個兒子參軍。魏吉英的大兒子宮懷慶說:“我父親和我母親都是老黨員,從小就教育我們要以國家為重。我父親去世之前,就經常教育我們身為黨員,不能給國家添麻煩。要求我們把工作幹好,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黨。”

“我是1972年當兵1981年退伍,我父親那時候常說,他這一輩子絕不佔用國家的一根針、一枚燈泡。國家的東西該得的就得,不該拿的一點都不能拿。一定要以國家利益、黨的利益為重。父母一直這樣教導我們,我們也把這種精神傳給我們的下一代,黨員精神在我們家代代相傳。”宮懷慶的神情很是嚴肅。

魏吉英告訴記者:“我現在年紀大了,對社會、國家沒有多大的貢獻,但是我希望我的子子孫孫們能夠繼續發揚黨員奉獻精神為國家做貢獻。”看著已經頭髮花白但是神情嚴肅的魏吉英老人,記者不由得肅然起敬。

記者點評:

時過境遷,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些建國前老黨員當年的榮譽、勳章可能已不復存在,甚至以後關於革命戰爭年代的記憶也會被永久塵封,但是我們相信他們的精神和情懷將永遠熠熠生輝,指引我們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記者 王萌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