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有怎樣的動人典故?

一綠浮芳


李商隱最為悽美隱晦的詩。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古樂器,五十弦,以花紋雕飾。這首詩與錦瑟無關,只是引子而已。

奇特在於,傳統寫作中加入了象徵主義的元素,用具體可感的物象表達一段抽象的刻骨銘心的情感的追憶。

便是典故的運用。

1 莊生曉夢迷蝴蝶:

出自《莊子 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莊周想告訴世人的是真亦假,生亦死,物與我的辯證。

這是複雜樸素的哲學命題。

而李商隱是感性的。

此詩創作於晚年。

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情感難善終,難言之痛,唯寄詩詞。

垂暮之年,追憶往事,是人生迷惘,夢如人生,似真似幻,䑃朧迷離。

望帝春心託杜鵑:

出自《華陽國志·蜀志》,

“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

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杜宇,後來因為水災,效法堯舜,禪位於賢明,不幸國破身死,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到了春天,就悲啼不止,提醒老百姓耕作,“布穀,布穀”叫個不停,以至口中流血。

杜宇的典故是個賢明君主體恤百姓,忘我生死的故事。

李商隱也有自己的泣血人生體驗。

沉湎往事,悽苦不止,卻不回頭,是執著,痴迷,顛狂,亦是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滄海月明珠有淚:

出自晉 張華《博物志》,

“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文選》注:“月滿則珠全,月虧則珠闕。”

類似於美人魚的故事。

皎月高懸,滄海浩蕩,黛青的波浪湧動,張開的海蚌裡的珍珠,晶瑩剔透,是美麗的魚人流淚而形成,是珠光?是淚光?

遼闊,曠遠,皎潔,而又孤清寂寥。

如此美的意境,是詩人往事血與淚的感傷。藍田日暖玉生煙:

出自南北朝幹寶《搜神記》,

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最終抑鬱而死。韓重遊學歸來,前往她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現原形,贈送明珠,韓重想抱住她,紫玉卻像輕煙一般消失。

藍田山,今陝西藍田東南,產美玉而盛名。

玉生煙:古人認為美玉在陽光的照耀下,會升騰起一種晶瑩之氣。

暖暖的陽光照耀下,藍田美玉升起飄忽的煙靄,這是縹緲而美好的事情。

於李商隱而言,

追思往事,那些美好溫馨,給人溫暖的動人一瞬,刻骨銘心,溫潤如玉。


四個典故,豐富複雜微妙的時空縱橫中,構築了一個深邃杳渺,神奇瑰麗的意境。

這也是這首詩最迷人的地方,儘管它晦澀難懂。

詩人的“年華”裡有段驚心動魄,悽美絕倫的感情,有夢,有淚,有悽苦,有溫婉...

哪裡需要留待後來的日子去追憶,當時就已惆悵不已了。


一綠浮芳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這是李商隱的《錦瑟》,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詩。詩中的典故、象徵的手法被李商隱用的爐火純青。其中運用典故的有以下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和“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典故一 莊周夢蝶



這個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這本書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莊子探討哲學命題的一部著作。

要想了解這個故事,請大家先看一下這個典故的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意是說,莊子做夢的時候,夢到自己變成一隻蝴蝶翩翩起舞,感覺非常愉快。但是,夢醒了,發現原來自己還是自己,並沒有變成蝴蝶。他開始疑問,不知道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這就是“物”和“我”之間交匯和變化。

這個故事是在探討“任何事物沒有確定不變的標準,人們的主觀意識是不能區分真實和虛幻”。

李商隱借用這個典故表達了在權利鬥爭中鬱郁不得志,無論如何經營,到頭來不過是一場虛幻的夢。他彷彿和莊子一樣,不知道生活中的境遇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其中一個“迷”字點出了詩人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的彷徨。

典故二 望帝魂化杜鵑



這個典故是說蜀地有一位君主,名叫杜宇。因為禪位隱退以後,國破身死,他的魂魄化為杜鵑鳥,日日悲啼泣血,去國懷鄉。

詩人用這個典故加以引申,“春心”代表了執著的追求仕途之心。但是這種嚮往仕途的心,卻因為懷才不遇而沒有用武之地。就如同望帝只能託付給杜鵑鳥一樣,李商隱一腔熱血也只能無奈的託付在詩詞之中。

典故三 鮫人泣珠



在《博物志》中記載:“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

這個故事是說大海里的鮫人當哭泣的時候,落下的眼淚會變成珍珠。

詩中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面,蒼茫的大海,一輪皎潔的明月,一位鮫人默默垂淚,淚水化為珍珠珠。她為何潸然?又為誰垂淚?

美景中帶著萋萋的故事和悠悠的情緒,令讀者融入其中,共同感受詩人淡淡的哀愁。

典故四 藍田日暖 紫玉生煙



典故:《元和郡縣誌》:“關內道京兆府藍田縣:藍田山,一名玉山,在縣東二十八里。” 藍田是一個地名,盛產玉石。這個典故是說,人們在山中採玉,只見山中升起的暮靄,卻不知玉在何處。

在晉幹寶《搜神記》中記載了一個吳王小女紫玉生煙的故事。傳說吳王夫差的女兒名叫紫玉,她愛慕一位小夥子,很想嫁給他。但是,最終沒有如願以償,因此鬱鬱而終。這個小夥子在給紫玉哀悼的時候,忽然紫玉出現了,但是當小夥子想觸摸她的時候,她卻化成輕煙不見了。之後就有“藍田日暖,良玉生煙”來形容望而不及。

這首《錦瑟》就彷彿一塊美玉,玲瓏而溫潤,它的意境到底要傳達什麼,恐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心人可以多多揣摩。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綜上所述,這首詩中一共用了四個典故,分別是莊周夢蝶、望帝魂化杜鵑、鮫人泣珠和藍田日暖紫玉生煙。


華彩之榮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這句詩出自於李商隱的《錦瑟》,是作者自傷自悼之辭。

“莊周曉夢”這個典故出自於《莊子•齊物論》。故事說的是,莊子有一天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在空中自由地飛翔,他感到舒適和快意。夢醒之後,蝴蝶不見了,只有莊子一個人坐在床上。是莊子做夢夢見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夢見了莊子呢?他為此日思夜想,最後著成了《逍遙遊》。

人擺脫了功名的負累,超越物質的束縛,就能獲得絕對的精神自由。作者這裡用這個典故,其實是對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在做反思——夢想再美好,如果不能擺脫外界的禁錮,也會失意落拓一生,不得快樂。想想李商隱就是因為依附於權貴才潦倒一生。如此際遇,終究幻夢一場,不讓人喟嘆嗎?切膚之痛啊!

“杜鵑啼血”這個典故說的是蜀地君王杜宇為了拯救在洪水中掙扎的百姓,帶著百姓築堤開堰,但因為措施不得法,水患終不能根除。後來,有一個名叫鱉靈的人站了出來。他帶領百姓廢寢忘食,興利除弊,終於清除了水患,贏得了百姓的擁護。杜宇一看,主動讓賢,就把君王之位禪讓給了鱉靈。這時,杜宇卻被流言所困,又氣又急,一病不起,含恨而亡。杜宇死後,放不下蜀地的百姓,魂魄化為杜鵑日夜啼鳴,鳴叫到吐血,就是為了提醒百姓及時播種。

“春心”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仕進之心嗎?運用這個典故,李商隱意在投射自己因為捲入黨派之爭而一生不得志。儘管自己有著一腔報國熱忱,即便自己有著捨生忘死的決心,卻也沒有舞臺可以施展,只能是把它放在心裡,卻不能與人說。文字裡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幽微難言的隱痛和無奈。


蝴蝶花雨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是李商隱極負盛名的一首詩,“一篇《錦瑟》解人難”,所說這也是最難索解的一首詩。

有人說,這是李商隱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愛情詩;也有人說,這是李商隱寫給故去妻子王氏的一首悼亡詩;也有人說,這是李商隱追憶似水年華、感慨人生的感傷詩。

我們可以從多數人認可的角度來解讀這首詩,也就是最後一種說法。

錦瑟呀,你為什麼竟然有五十根弦?每弦每節,都像是已經過去的大好年華。

我就像莊子一樣,人生如夢,不知自己是醒了還是在夢中,又像化作杜鵑的望帝,在春天將來過去的時候,在低低地悲啼。

月明宵靜的夜晚,蚌向月亮張開,用月華來滋養他的珠子;鮫人泣淚,粒粒成珠;日光煦照下的藍田,蘊藏其中的玉氣,冉冉升起。在詩人眼中,現實和理想已經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滿心傷痛的詩人,追憶似水年華,戀人生離、愛妻死別、韶華已逝、壯志難酬、功業渺如雲煙……等到醒悟之時,已然雙鬢蒼蒼,到了知天命之年,再回首,陷入了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和迷惑之中。

典故:

1、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為二十五絃。

2、莊生曉夢迷蝴蝶,典出《莊子 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還是蝴蝶夢為莊周。

3、望帝春心託杜鵑,典自《華陽國志·蜀志》,傳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杜宇,後來因為水災,讓位賢明,身死靈魂化為杜鵑鳥,到了春天,就悲啼不止

4、滄海月明珠有淚:典出張華《博物志》, “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類似於美人魚泣淚成珠的故事。

5、藍田日暖玉生煙,典出幹寶《搜神記》,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最終抑鬱而死。韓重遊學歸來,前往她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現原形,贈送明珠,韓重想抱住她,紫玉卻像輕煙一般消失。


讀書有恆


【詩壇漫話】(第12期)

李商隱的詩喜歡用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後人讀他的詩,爭議很多,莫衷一是。連《紅樓夢》裡都借人物之口,說了一句:李義山之隱僻。意思就是隱晦冷僻,難以理解。義山是李商隱的字。

下面我就這首詩中的典故做些解釋。

【莊周夢蝶】

這是《莊子》裡的一則寓言,莊子夢見自己身化蝴蝶,翩翩而飛。醒來一看,自己是蝶乎,莊周乎?

這裡詩人藉此典故,隱約道出了美好的情境和虛緲的夢境。

【杜宇啼春】

周代末年,杜宇在蜀始稱帝,號望帝。後來讓位給相國開明。到了二月裡,子鵑鳥鳴叫聲,引起蜀國人的懷念杜宇,就把這種鳥稱為杜鵑。

另一種說法,就是杜宇和他的相國的妻子相好,後來覺得心裡愧疚,就走了。他死後魂化為鳥,人們稱之為杜鵑。或者叫杜宇。

另一種說法是,杜宇禪位退隱,後來國忘身死,死後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至於啼出血來,非常哀痛悲苦,老百姓把這種鳥稱為杜鵑。這就是杜鵑啼血的來歷。

琴瑟的哀音,杜鵑的怨鳴,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似乎表達了一種奇情深恨。

子規啼處憶人歸。子規也是杜鵑的別名。子規的啼聲是很悽切的。對自己的親人那種期盼的感情表達無遺。

【鮫人泣淚成珠】

一說是珍珠出自於蚌,而蚌生活在海里。人們傳說是月明之夜,蚌對著月亮 張開了它的殼,得到月亮的光輝,生出了珍珠。又說是蚌的眼淚化成了珍珠。

另外,說是鮫人的眼淚化為珍珠。鮫人就是傳說中的美人魚。鮫人的眼淚,滴滴成珠。

這些想象,這些傳說都是非常美麗動人的。

這就是“滄海月明珠有淚”的典故。

【藍田生玉】

古時候,藍田縣出產美玉,所謂藍田日暖玉生煙,就是這個藍田。一般來說,有珠光寶氣的說法,古人認為產玉的山,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其山中蘊涵的玉氣,冉冉升起。遠觀能見,近睹則無。

戴叔倫有句話說得好: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

這些就是詩裡的典故。

另外要說的是,第二句,一弦一柱思年華。這種情況下,古人把思讀去聲,而不是平聲。所以這句詩不是三平尾。

玉谿生(李商隱的號)一生的經歷是很悲苦的,他因為受到牛、李黨爭影響,被排擠,終身潦倒。並且對宦官擅權、藩鎮割據很不滿。

他的這種難言之隱,鬱結於心中,發為詩句,反覆嘆惋,我們只有理解這些,才好去讀他的詩,才便於探求詩的韻味。





梅月竹風


李商隱的《錦瑟》中,主要包含這幾個典故:

1、錦瑟

古時候,天上最高的神仙叫做泰帝,泰帝手下有個仙女叫做素女。一次,泰帝請素女鼓瑟。那時候的瑟有五十根弦,彈出來的聲音是所有樂器裡最悲哀的。素女彈出來的音樂使聽著流淚,哭泣不已。泰帝說,沒有人能忍受這樣悲哀的音樂,就把瑟的弦減少了,所以後來的瑟最多隻有25根弦。

這個典故,為全詩的感情定下了基調。李商隱由錦瑟,想起五十弦,引發出悲哀,這是他的敏感,是天賦。

2、夢蝶

《莊子》裡有一篇《齊物論》,說,萬物都是一樣的。莊子做了一個比喻,他有一天“夢為蝴蝶”,自如的飛來飛去,後來他醒了,又變回了他自己。

《莊子》這個故事裡有“蝴蝶”“夢”,李商隱加上了“曉”和“迷”,“曉”就是天要亮了,“曉夢”就是天亮以前的夢,馬上就要醒了。“迷”是痴迷、沉迷、陶醉。李商隱要講的是,美麗的夢境令我們著迷,但很快就要醒來了,想多留片刻也不行。美好的時光,總是這麼短暫。

3、杜鵑

古時候四川有一個國家,國君叫做望帝,他因為做了錯事,很羞愧,把國君之位讓給了一個大臣。望帝死去後,魂魄離開了這個國家,化作了一隻杜鵑鳥,但是他一直還年故國,所以杜鵑的叫聲好像是“不如歸去”,傳說,杜鵑總是一隻叫到口中流出鮮血。

李商隱加了“春心”和“託”,是說,即便是美好的夢想破滅了,也要項望帝一樣化作杜鵑,叫著“不如歸去”,甚至啼叫著流出血來,他矢志不渝。

4、珠有淚

古人說,海底有一種鮫人,他們哭泣時流出的眼淚會變成珍珠。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最美好的事物,總是和痛苦結合在一起的。

5、玉生煙

陝西有一座山,叫藍田山,出產美玉。太陽照在藍田山上,玉石好像都在一片煙靄之中。作者想表達的是,美好的事物縹緲難尋。

通過這些典故,李商隱要傳達的是悲哀,美好的事物他得不到,與他相伴的總是失落和悲哀。


梅鶴讀書


李商隱這首《錦瑟》,恐怕是最受當代文藝小青年歡迎的一首詩了。一直以來,被人們認為是李商隱最難理解的一首詩,有人說是李商隱感傷自己遭遇,有人說是一曲愛情的悲歌。但這不重要,讀詩,最重要的用心去感受。當你把全身心投入到詩中去,你感受到了什麼,那就是這首詩跟你的緣。

題主既然問典故,那麼我們就把全詩,結合其中幾個典故一一說來,先看詩: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題為《錦瑟》,其實就是取用了第一句的開頭兩個字,所以這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首“無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絕。

典故1 素女鼓瑟

我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都說這首詩有四個典故,分別是“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其實不然,他們忘了,“錦瑟”本身就是一個典。

錦瑟無端五十弦:瑟是一種樂器,錦瑟就是裝飾華麗的樂器。無端,無緣無故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錦瑟啊,你怎麼無緣無故就有了五十跟弦呢?

這個是個上古神話的典故,講的是泰帝和素女彈琴的故事,泰帝就是太昊伏羲氏,據《史記·孝武本紀》載:

“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

說少昊讓素女彈奏有五十根弦的瑟,聽完後,少昊哭泣不止,於是就讓把瑟改為了二十五跟弦。

只有知道了這個典故,我們才能明白,這首詩起句就奠定了一個悲傷的調調。

典故2 莊周夢蝶

莊生曉夢迷蝴蝶:“莊生夢蝶”這個典故是出自《莊子·齊物論》的一則寓言故事,說莊周夢到自己變成了蝴蝶,偏偏而飛,竟然忘記了自己原本是“莊周”這個人。待他夢醒後,發現自己仍然還是莊周。他就問自己,到底是莊周夢到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呢?就是說,現在醒來的莊周,很可能只是蝴蝶的一個夢罷了。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就沒辦法說清了。

典故3 杜鵑啼血

望帝春心託杜鵑:杜鵑鳥,又叫子規,其叫聲聽起來像在叫“布穀”,故又稱為杜鵑。杜鵑鳥每到春夏季節,就叫個不停,它的口腔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以為是它啼叫得太用力,都叫得滿嘴流血了。正巧,杜鵑鳥叫時,正是杜鵑花開時,杜鵑花為紅色,人們就說那是杜鵑鳥的血染紅的杜鵑花。

周朝末年,蜀地有個君主,名叫杜宇,人們成他為望帝。他退位後,國家就滅亡了,他也死了,傳說他死後,靈魂化為了杜鵑鳥,每到春夏之際就開始悲啼,以至於口中流血,他的叫聲悽慘悲哀,讓人聽之流淚。

這個故事還有很多版本,《史記·蜀王本紀》和《華陽國志·蜀志》都有相關記載,故事的內容各有不同,有的說是望帝把王位讓給了叢帝,然後化身成了杜鵑。

但是不管故事內容是怎樣的,總之都是講了一件事,望帝化身成杜鵑。

典故4、5 鮫人泣珠

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句當中實際上是兩個典故。

第一個是,根據《博物志》記載,南海有鮫人,他們像魚一樣生活,哭的時候眼淚會變成珍珠。

“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

類似的傳說有很多,古代很多神話鬼怪類的故事都不可避免提到鮫人的眼淚這個故事,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有相關的故事。

不僅中國如此,在西方神話和通話中,我們也經常聽到美人魚的眼淚是夜明珠這樣的故事。西方的美人魚就是中國的鮫人,不知道是巧合呢,還是確有其事呢?

另外還有就是,珍珠是從蚌裡面長出來的,蚌又生活在海中,每當月明之夜,蚌就會張開殼,吸收月光的精華來滋潤珍珠,這樣的珍珠才會極度晶瑩。


典故6 良玉生煙

藍田日暖玉生煙:唐朝詩人戴叔倫有言:“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

藍田因產美玉而聞名,這大家都知道,現在誰有一塊正宗的極品藍田玉,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中國人愛玉,以玉比君子,君子如玉、溫潤如玉等,玉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一種神聖的物質。一塊極品美玉,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投射出一股晶瑩之氣,故稱為良玉生煙。

在古代志怪小說《搜神記》中有一篇《吳王小女》,說吳王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但是吳王不同意他們的愛情,於是紫玉就氣結而亡,俗稱氣死。

後來韓重去紫玉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然出現,並把陪葬的送明珠給他。韓重回來後,向吳王報告了這件事,吳王很生氣,說你肯定是個盜墓賊。於是便要殺了韓重。

這時候,紫玉又出現了,說父王別鬧,韓重沒騙你。

紫玉的母親聽到女兒的聲音,從屋中跑出來,想要抱住女兒,豈料紫玉化作一縷青煙飛走了:

夫人聞之,出而抱之,玉如煙然。

吶,以上就是《錦瑟》這首詩的幾個典故,你感不感動?反正我是不敢動,一動也不敢動。



也可自話


分別化用了莊周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四個典故。

“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後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那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嘞?實在難以分辨。

“望帝春心託杜鵑”——

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國王的時候,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時,搞好生產。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他生前愛護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穀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地鳴叫。人們聽見這種聲音,都說: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啊!於是相互提醒:是時候了,快播種吧。或者說:是時候了,快插秧吧。人們因此又把杜鵑叫做杜宇、子規、催歸。

“滄海月明珠有淚”——《博物志》:“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績織,其眼泣則能出珠。”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

“藍田日暖玉生煙”——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並想嫁給他,但沒有成功,因此鬱悶而死。韓重從外地遊學回來,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現出原形,贈送明珠給韓重,並對他唱歌。韓重想抱住她,紫玉卻像輕煙一般不見了。唐戴叔倫以“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詩景。


小雅詩詞沙畫


李商隱《錦瑟》一詩難懂,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說,此詩主題雖不明確,但其精巧的意象,朦朧的意境與縹緲的辭意讓人們愈品愈著迷於其中的情思韻味。其中典故本身的多重性更是疊加出內涵的多義與豐富性。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意境朦朧迷幻,情感悽惻哀怨,大致可以看出李商隱的矛盾心態。

二典出自《莊子·齊物論》與《華陽國志》。

但錦瑟一詩中的莊生夢蝶之典與原典相反,原典中莊生夢蝶並不是為此夢所迷,他要講的是物化的道理: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的意思就是順其自然,當自己是莊周時,就做一個莊周,當得了漆園吏,拒絕得了君主的召引。

當自己是一隻蝴蝶時,就做一隻蝴蝶,既經歷過破繭時的痛苦,又可翩翩然留連於花叢。

莊子從道家的觀念上告訴人們,如何在這世上安然自處。

即不要迷惑於個體角色的改變,因為改變的只是外在的個體,本質並沒有變化,因為物我互化的實質是精神之自由。

所以莊周與蝴蝶除外在形體之外,並沒有什麼差別,忘掉凡塵中的是是非非,擺脫對世俗的束縛,隨緣任運的活著,放下執念便不被傷害,也就沒有痛苦。

李商隱反用其意。

詩中的蝴蝶給我們的印象中就是色彩斑斕,翩翩飛動的美麗形象,是出現在夢中的美好的事物,醒時亦不能忘懷。本詩中這一意象也許象徵著作者對理想自我的描述,也許是他追求的最高人生價值。

迷,可解為迷惑,也可解為執迷,這兩種意思都是他對實際自我的評價。亦即作者不解於黨人對其諸多的猜忌;又出於不甘或抱定“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心態,多年來無論如何的仕途沉淪,卻始終不屈地等待機會的來臨。

這是詩人在自我覺知中對自我角色定位的迷亂。

這種迷亂,也許來自於詩人雖對自己目標有明確的追求,但始終不被外界所理解與認可,由此產生的困惑與沮喪情緒。

多年執著等待卻最終無望的老去,這是多麼殘酷而無奈的現實。

無望地等待最是傷人心,明知到頭來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卻自甘沉迷,如今回首從前,竟不知這種執迷對人生有沒有意義。

也許作者並不是不明白莊子此典的真正含義。

但到底還是做不到放下執念,隨遇而安。這也許就是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對其影響更大更深遠的原因吧。

“望帝春心託杜鵑”,此句之典有許多的說法。

《華陽國志》提到了望帝即杜宇;

《蜀志》說望帝稱王的時候,有一個叫鱉靈的人,在楚國死後,他的屍體逆流而上到汶山之南時,死而復生,併成為了望帝的相國,精於治水。後來望帝覺得他的功勞很高,將帝位禪讓於他自己到山裡修道去了,死後化成了杜鵑鳥,又稱杜宇鳥,子規鳥。一到春天就啼叫,聽到的人都覺得很悲傷。

《寰宇記》說望帝逃走後,又想著復位,沒有成功,死後化為杜鵑,在春天時晝夜悲鳴,其聲特別悲慼。

而《蜀王本記》更八卦,說鱉靈去治水後,望帝就與鱉靈的妻子私通,然後覺得自己德行有虧,對不起鱉靈,就將帝位讓給了他,自己離開了,他離去的時候,正好子規鳥啼叫,蜀人聽子規的鳴叫聲就想念望帝了。

又有傳說第一個聽到杜鵑鳥啼叫的人會死去,第二個聽到的人會有離別之事,都是不祥的徵兆。

另外也有傳說杜宇所化之杜鵑為冤禽。

如唐代杜牧有詩云“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門”,

李山甫詩"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難知。"

可見其中還有一些什麼故事失傳,唐人尚不得聞。

當然因為“子規”之名,又有更多的詩詞將這個典故與相思離別之情聯繫在一起。

如一些詩詞雲:“歸去來兮,杜宇聲聲,道不如歸。”“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等等。

聯繫這些典故與李商隱的生平經歷,也許是他苦惱於自己的行為不被人理解,反被人猜忌的困境。

也許更有多年的幕府生涯生帶來的疲憊不堪,使他有了要敲敲退堂鼓,不如歸去的想法。此句與前一句反映了他的矛盾心理,前一句言其執著於當下所“迷”,後一句則有是否放下所執,不如歸去的想法。

“春心”作兩種意思解:一是春天引發的情懷,二是男女之間的相互愛慕情懷。無論是象徵著盛年的春天,還是李商隱的愛情,可以說是愛情與事業兩不得志的。因此,回首畢生的經歷,悽愴之情便油然而生。

蝴蝶經歷了破繭的痛苦後獲得了美麗的人生,而杜鵑卻在淒厲的啼叫聲中讓人走向幻滅。莊周瞭然於自然之道,因而得到了解脫,而望帝卻不能放下對過往的執著而只能痛苦一生。李商隱明知可以借莊周之道超越現實,出離痛苦,卻終於還是不能放下人生的擔當與責任,在無望地守候中“虛度”著痛苦的人生。

當然,這兩句詩並不在於對實情的推測與解析,更多的是因文字而生成的渾融意境帶來的審美感受。


茶香燉魚


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包含兩個典故,一是莊周夢蝶的故事,二是望帝化為杜鵑的故事

一、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個典故是說,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胡蝶,在夢中,莊周真的感覺自己就是一隻胡蝶,而忘了自己是莊周,醒來後,才發現自己是莊周,但莊周又想,現在也許是夢蝶在做夢,夢見自已變成了莊周,於是,他分不清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李商隱借這個典故,來表達人生的一種如夢如幻令人迷惘的心境,曾經的錦瑟年華,如今已經煙消雲散,不可捉摸。

二、望帝春心託杜鵑——望帝化為杜鵑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望帝是戰國時西蜀國王杜宇,他稱帝后號望帝,他的丞相除水有功,於是他將帝位禪讓給他的丞相,退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所以後世常稱杜鵑為杜宇。

望帝的傳說說法頗多,有說他是商朝時人,還有說他是因為丞相治水時與丞相之妻私通,所以內疚讓國,但核心都是他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而且國家也亡了。他化杜鵑後,常於暮春啼叫,其聲甚是悽苦,甚至啼出血來。

李商隱用這個典故,寄託一種年華已逝的哀婉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