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些單位的領導放棄領導職位後可以不上班?

Dragonscale777


這雖然不符合規定,但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卻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

我們單位有一萬多職工,公司規定,所有科處級幹部到了55歲都必須退居二線,把職位留給後來者。只有單位老總級別的幹部,才可以不用退居二線,直接幹到60歲退休年齡。

這些退居二線的人,不用考勤,也沒有具體的工作,想上班可以來,不想上班可以不來,但依然享受科處級待遇,工資獎金一分不少,遠比那些在一線辛辛苦苦工作的工人和知識分子要高得多。可謂是最逍遙,最自在的人,直到60歲退休。

開始我也搞不懂,公司年年招人,卻為何讓這些人閒著?

後來我才明白,原來是領導崗位有限,僧多粥少,分不過來,於是就採取了這種辦法,讓急於上位的人滿意,也讓將要退休的人滿意,大家都滿意,就說明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好辦法,所以被許多單位採用。

當然也有不滿意的,那就是在一線辛勤工作的那些工人和知識分子了,因為他們的收入要比也這些閒人低的多。不過不要緊,公司有規定,工人男的55歲直接退休,女的50歲直接退休,早點退休回家養老去吧!

公司的效益就不用多說了,一年一個臺階,蒸蒸日上呀,因為新領導總比老領導有朝氣!


行業動態觀察


退居二線,不上班,本身也是工作需要。說這話,可能很多人看不明白,需仔細品悟。

國家從來沒有退居二線可以不上班的規定,但在各級實際執行二線政策過程中,又不得不讓二線幹部休息,這自然有深層次的原因。

我們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歲。不到退休年齡就退居二線的,一般都是科級、處級幹部,不是他們想離崗休息,是為了培養提拔年輕幹部,需要他們讓位。

請注意,他們是讓位,是被動的讓位,等於被組織剝奪了繼續行使職權的權利。他們退出領導崗位,不是因為工作不稱職而被降職、撤職。如果按照他們本人意願,絕大多數人是不甘心退出領導崗位的。

既然要求他們做出犧牲,既然不是被撤職、降職,既然他們自己也沒要求不上班,是不再讓他們上班,那他們的職級肯定要保留,工資待遇也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

一個或幾個離開領導崗位的幹部,如果不回家休息,還在單位待著,接任者是不太好開展工作的。如果你是接任者,你會不會喜歡退居二線的老同志仍然在單位正常上班?恐怕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我們要用正常的心態看待退居二線的老同志,不要再說他們拿著工資上不班、吃空餉。要深刻理解:他們的不上班,本身就是無為而為、對單位做出了貢獻。


太陽昇Sun


這是國企中很普遍的現象。處級以下的幹部55歲到點退下二線,或任高管或任調研員或什麼銜頭都沒有。相當多的人會不再上班,在家等退休。這是制度的問題,崗位沒有了,待遇沒有了,辦公室沒有了,原來一個人一個辦公室,現在要和其他同事擠一個辦公室,心理落差極大,面子很不好看。新領導也不想在辦公室看見他,他無法安慰老領導,不好意思管老領導,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老領導回家去。這樣的一刀切硬性規定到點退二線的做法有它的合理性,但它也帶來了其他問題。一刀切解決了公平的問題,誰也沒有話說,再有功勞再能幹,上不去就得下來。帶來的問題是這些人不好重新安置,也浪費了不少可利用的資源。這就是國企,理解不理解它就這樣。


sailor72


放棄領導崗位,可以不上班這是有原因的。這是新舊體制下的產物,誰願意放棄領導職務呢?在政府體制改革中,對公務員人數及領導職數都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幹部隊伍建設的"年輕化、知識化"要求,在原領導職數超員的情況下,年齡稍大的、離退休不遠、擔任領導崗位的人員,就會通過組織做工作,自己寫申請的方式,放棄領導崗位,但組織會給予一定的實惠政治待遇。隨著公務員隊伍建設的不斷完善,這樣的"退出領導崗位,而不用上班的"情況,會不再出現。


雄關漫道164883562


這種情況,通常在一些國企和事業單位比較常見,尤其是在機關擔任領導幹部支部的公務員,他們在達到了一定級別或是一定年齡後,比如臨近退休之前的兩三年,就有可能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這就是所謂的公務員“退居二線”。

退居二線之後,通常情況下,享受的工資待遇沒有變化。

一、先來看看退居二線,是什麼意思

目前內涵已經引申為官員在退休前不再負責具體事務。

退居二線是指原本在領導的崗位上,由於年齡原因,(一般年齡是在51--53歲),上級組織安排年輕人員接替其職務。

退居二線後,大部分正常上班,只不過不再履行領導職務,大多冠以調研員的稱謂,有的可以不上班,同樣享受原來的職級待遇。

這是幹部制度,也是新陳代謝的需要,一般適應於科處以上的領導。

二、那麼退二線後,為什麼可以不去單位上班呢?

俗話說,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必然是有它的原因的。

理論上來說,雖然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但還沒有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不可能現在就辦理退休手續。

但是按照照人事管理的要求,即使你離開了領導工作崗位,擔任的是虛職,那麼也必須要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是要等你到人事辦完了退休手續後才能正式離開工作崗位的。

但是通常情況下,退二線後不再回單位上班,首先是因為自己沒有了具體工作,辦公室或是辦公桌已經被收回,給予其他同事使用。

其次自己已經把位置讓了出來,自己再去會給接班人工作造成干擾,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所以不去上班既便於新領導的工作,又能安撫老領導的情緒。

三、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一是保證了公務員機關領導幹部的順利交替。

領導幹部退居二線,就可以讓年輕幹部更早一點上來。

同時,退居二線不是退休,作為老幹部,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指導年輕幹部順利接班。

如果一把手必須要60歲才能退休,那麼他們退休的時候,就不在機關單位了,他們也就無法將自己的經驗向後來者言傳身教。

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在領導幹部的崗位上待久了,就會出現思維固化。

還有一部分領導幹部,為了平平安安度退休,在任職的最後幾年,只想不出事兒,不想工作創新。

因此,讓領導幹部退居二線,讓年輕人上來,更容易推動單位的工作。

此外,也是因為領導職數不夠用,只有他們退居二線,後來人才有提拔升遷的機會。

三是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與社會快速變革的時代,尤其是新知識、新理念、新常態等對基層領導幹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但是年齡較大(50週年以上)的基層領導幹部,客觀上無論是精力、體力,還是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反應能力,一般都會稍遜年輕幹部。

儘管他們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與領導才能,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難免會有吃力的感覺。

這時,他們主動向組織部門提出“讓賢”退居二線,也是隨形勢變化做出的應對措施。

我是@螺螄姐聊下班後,一個不務正業的職場老阿姨,專注研究八小時外副業,歡迎關注我喲。


螺螄姐聊下班後


退居二線的幹部不上班或上班不認真與個人心態和領導重視程度有關。

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需要調整一下心態:不要以為自己不當領導了就低人一等,放不下面子,做不了普通人,在不退休之前能做什麼還是要盡力去做,在平凡的崗位上站好最後一班崗。作為現任領導,要注意重視和發揮退居二線幹部的作用,分配給他們適當的崗位和任務,或是指定他們協助領導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上多爭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給他們一定的工作空間,從尊重的角度讓他們有所擔當,不要拋棄他們,冷落他們,要想辦法發揮他們的餘熱。一起共事實屬一種緣分。


石崖小蟲


這個影響雖然不好,但是誰也有到那個年齡的時候,還是可以理解的。

倒是有一類現象,我很是不理解。年輕人嘛,就應該多歷練,多鍛鍊。很多畢業上班的90後00後,當領導給安頓一個事情和活計的時候,總是一個“我不會啊,沒幹過”來推脫。

誰是一開始就會幹的,不是慢慢學的。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懶的真是要命,一個沒幹過,一個不會,一個不帶就什麼都不用做了。


一書一法一工具


其實也不都是這樣,特別是現在紀檢查的這麼嚴的大形式下。題外話不多說,現就這個問題說下自己的觀點,,放棄領導職務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迫的,這樣的領導也無所謂了,日思夜想的職務都沒了,還上什麼班呀。另一種是年齡到了,身體精力都無法勝任領導職務,自己主動放棄,這一樣的新任領導也就本著照顧老同志的想法,您上不上班也就不和你計較了,同時也是變相的感謝吧。


開心健康7416


這個不奇怪了,在國企和機關都在這麼操作,今天我把這個事用給大家講透。

1.從管理者角度看:不是自己掏腰包 有啥理由不用年輕人,非要跟一群老幫子耗呢,經驗?錯,不是所有公家事都得靠經驗,再說啥位子得需要經驗30年以上的啊,10年還不夠嗎?

2.從社會角度看: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應該多給機會,提前退二線的,可以回家幫著照料第三代,讓年輕人放手拼,就算出門旅遊也是不錯的,拉動經濟啊。人生不就兩樣事嗎,掙錢,花錢。

這個現在沒有明文規定,只是新公務員法明確說了30年工齡可以提前退休,但退休和退二線的待遇可不一樣啊,估計推開的效果不會好。由於人口年齡結果,我覺得可以放開這個二線政策,誰也不會跟老年人攀比,只是社保問題有點頭疼。大家有好的建議可以一起討論。


育兒大叔


退居二線的科級、處級領導,他們不僅為企業(政府部門)培養了下一代領導併為下一代提前讓出崗位,並想為新任領導當好參謀。但新接任的領導,原本是自己的下屬或徒弟,存在不便管理之處。企業(政府部門)決定退居二線的部門領導可以不來上班,過氣領導們為了避免尷尬服從組織安排,這也符合中國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