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從事保險銷售的人員,我們最常見的就是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論起這個群體的時候,卻從來不會說他們是某某保險公司代理人或者經紀人,而是直接稱呼他們是賣保險的。雖然這樣稱呼好像符合我們日常口語的習慣,比代理人經紀人的叫法好像更接地氣,但實際上,我們這樣稱呼他們,更多的是處於一種不認同和防備心理,是一種貼標籤式的稱呼:原來你是賣保險的,那以後我防備點,小心中了你的招數,到時候還得掏腰包買保險。

這可能就是當下保險代理人和經紀人最真實的人際關係危機寫照。很多代理人選擇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對於第一次認識的人,先不表明自己的身份,等到一段時間相互熟識了以後,再表明自己的代理人身份。如果一開始就亮明身份的話,很多人會拒絕加微信好友,留電話等,即使留了聯繫方式也很快會被拉黑。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保險代理人們到底做了什麼?使得自己會遭受如此難堪的境遇。這還要從這些年保險的推銷方式說起,粗放和略顯野蠻的推銷方式傷害了很多諮詢和購買過保險的人,所以才會出現情況。我們接下來從保險復業初期、發展中期、近期三個有代表性的階段來說說保險銷售使用的招數,看看你領教過幾個。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第一個階段:死纏亂打。國內的保險復業已經超過30個年頭了,在復業初期。由於缺乏系統的方法和制度來指導發展,所以一開始的發展狀況只能用粗放來形容。曾經有人調侃那個時期,只要是個人就能賣保險。當然這句話說的有點誇張,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保險銷售的從業門檻非常的低。在不經過篩選的情況下,大批良莠不齊的保險銷售人員,湧入了這個行業。再加上各種培訓和學習跟不上隊伍人數的發展,所以只能任由代理人自由展業,不管你是誰,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只要你只賣出去保單,你就是老大,你就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所以那個時候的代理人更多的招數就是一根筋地用蠻勁,一旦需找到了目標客戶,就死纏亂打。知道客戶實在禁不住糾纏了,趕緊買上一份好打發人走。嚐到甜頭的代理人缺誤以為自己找到了成功的法門,於是保險代理人在客戶家裡坐著不走,對客戶粘著不放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第二個階段:打著請客、領禮品的幌子拉去聽課。隨著行業的發展,粗放開發客戶的方式慢慢地被淘汰了。會議營銷成了這個時期大張旗鼓的銷售方式,據說是借鑑了馬來西亞、臺灣等首先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辦法。具體招數相信不用詳細描述,你也能知道其中的操作方法。一般我們會接到電話,聲稱有一個很難得的關於理財的講座,也就是兩個小時的時間,聽完了不光可以領禮品,還可以免費用餐。禁不住禮品和餐品的誘惑,很多人準點參加。臺上一個被包裝得很專業的講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地講著關於理財和健康的重要性,一次次勾起參會人員的焦慮感,最後推出一款包治焦慮感的保險產品,而且名額有限,現場購買還贈送價值不菲的禮品。於是已經被充分調動情緒的客戶們,蜂擁而上。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第三個階段:蹭熱點誇張式營銷。隨著監管部門逐步加大了監管的力度,並且明令禁止一些涉及誤導銷售、誇大銷售的行為,再加上保險客戶自己知識的提升。現階段的保險銷售工作慢慢趨於正常化和專業化,在依靠那些傳統老套的方法,是開發不來客戶的。因為你使用的招數很多人都領教過,你一張嘴別人就知道你下一個動作要幹什麼。所以這是一個拼專業的時代。所以你會發現各種的微信公眾號,各種的朋友圈圖文,每天都在更新最新的保險資訊,所以就帶走了這個時期保險銷售的招數和弊病:為了獲取關注度,靠低質內容頻繁刷屏。或者是瘋狂地蹭熱點誇張影響。隨便撿幾個標題,一說你們就明白:孤寡老人無兒無女無老伴,年過花甲卻能安逸養老,只因年輕時買了養老險;白領工作被辭,遭女友拋棄,又突發重病,房貸車貸纏身。但卻不為金錢發愁,最後成了提前買了重疾險!

賣保險的那些招式,你領教過幾個

當然被詬病的只是保險代理人的銷售方式,這並不影響保險繼續成為非常重要的規劃風險的工具。保險該買的還得買,保險還得繼續需要銷售。這就需要保險從業人員,真正能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提供專業的系統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通過話術或者套路,來獲取客戶。

你曾經領教過哪些保險銷售的招式?歡迎評論。同時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更多精彩的內容持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