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些期貨交易員認為,當單子開始浮盈後,要儘快將止損拉至成本線?

yc1688


單子開始浮盈後,把止損拉到成本線以後,表面上是出於對風險的控制,但這種操作如果忽視尺度,缺少對浮盈情況和走勢的考慮,還是會存在很多問題的。因此我覺得並不能簡單的理解一有浮盈就移動止損,搞不好很容易就會被掃損。

期貨走勢即使在往一個方向走,但很少會沒有價格起伏一直向前衝的,有時候雖然單子開始出現浮盈,但行情並未走穩,價格一個往回跳,就可能會把這一點點的浮盈吃掉,這時候如果止損已經移了過來,那面臨的就是掃損了,被掃損後前面的努力自然會白費了,後續行情走了出來很可能已經找不到原來那麼好的入場點。

因此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原先入場的時候已經對風險作出了規則性評估,而自已又可以接受的,那應該不用著急去保住那一點點的並沒多大用處的盈利,當然關鍵是自己本身的操作策略也是存在一個正向輸出的情況下,對入場正確後應該怎樣處理已經定立明確的守則,由此而產生的好壞都已經瞭然,然後對於止損移動的取捨就會有很好的理解了。

交易需要承擔風險,只要能控制住風險就行了。而移動止損如果是對於趨勢交易來說,可以等到出現新的支撐阻力位時,或者真正走出穩定一點的行情時,再考慮前移。而很多短小的交易,移不移就看自己怎樣取捨了,很多都可以用止盈來代替。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每個交易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做法,都會在自己的思路下操作,只要能達到盈利就行。觀點僅作為交流的意見。


CA紅葉


我們用1張單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比如你的預計空間是100點,那開倉的初始止損用25點比較合適,當你有了25點利潤時,止損移到成本線,有了50點利潤時就移到25點的地方,這麼做很合理吧,老師傅都會這麼教你,但實際是隻說了一半。

這麼做實際是會壓縮盈虧比的,因為有一些恰到好處的回調,會過早把你的單子掃了,賺不到大波段,開平還存在滑點,虧損每次都結結實實的,最後盈虧比會接近1。

重要的後半句,在行情重新突破時,用更高更低的價格,加倍,用2張把position追回來,99%的交易員都做不到這點。

總體來說,開倉選在大級別形態的突破之上,因為那時候是多空對壘的大資金一方被打敗了,顯然勝利方花了很大的代價把價格推動到有利的一面,會提防著對方反撲,為了鞏固戰果必然繼續下單,而失敗方里面會有人要止損,推動行情的進一步發展。

小資金要利用好大資金提供流動性的時候分一杯羹,一般這種行情都在30-60分鐘完結,所謂無法避免的的上漲和下跌。


多空博弈界


其實根據從事期貨的經驗來判斷額話,出現浮動盈利,大家的想法肯定是快點把止損線上移,然後保護自己的成本。這都是作為初級交易員最初的想法。因為初學者總是太過著急交易,導致了自己剛開始贏得比較少的利潤,自己的心態就開始浮動了。我的交易經驗,有以下兩點:

確保收益和風險正比例關係,再拉止損線

因此,自己的單子還是浮動盈利,拉高止損線確實很有必要。但是必須要明確的是,自己的單子是不是已經出現了比較值得自己操作的盈利範圍。這個範圍肯定是根據自己承擔的風險確定的。如下圖所示的,假如你在二次探底以後買入期貨。假設買入點位為3600,最低跌到3278,也即是虧損220.。接著期貨開始反彈,你不能期貨剛漲到3610,就開始上拉止損線把。也就是說,你承受了200的虧損,卻拿不住100的利潤。這樣子的交易,遲早會虧損的。因此,我的建議是一般至少漲到3640左右,盈利400,才能開始上拉止損線止損3620。也就是說,自己上來止損線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的是自己承受的風險和人收益是否成正比例。我們承受200元的虧損,是為了賺取500以上的利潤,這是我們堅持的原則。

交易中途操作影響心態

其二,就是期貨倉位一旦建立,我的建議是,不要隨便進行操作。因為你的每次操作,都會使得自己的心態波動,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正確的交易應該是,建立倉位,像傻子一樣的等待,直到拿住自己該拿的利潤。不要相信自己比別人技術高超、比別人聰明。你應該確定的是,自己一定要比別人有耐心。



發財仙人球


很明顯,這樣是追求一種心理上的舒適感。

在期貨交易中,我們有兩個本能會被各種重複的考驗。一個是厭惡損失,一個是厭惡不確定性。厭惡損失很明顯,我們不喜歡損失的感覺,而不確定性同樣會讓我們難受,因為確定性會帶來安全感。

所以,大多數期貨交易者採用的交易方式就是,損失後死扛著,渴望不虧。而盈利後儘快落袋為安,因為持倉浮盈有消失的可能性。

但是,有一些人他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交易之後,他們發現了,期貨交易者不應該那樣做,因為那樣的總體邏輯根本就是錯誤的,死扛,見好就收,實際上是沒有正向收益的。他們知道,做期貨交易應該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

但是,這種方式是需要擁抱損失,擁抱不確定性的,對人的本能是一種考驗,而在本能的舒適程度和正確的交易模式之間,有一種過渡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有浮盈之後,提高止損到成本線。這種模式,慢慢的拉高成本線到成本之後,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這筆交易反正不會虧的“確定性”感覺。

這就是這種交易方式的由來。

然而,從根本而言,這種方式並不是說最完美的方式,它只是可行的方式之一。調整的止損線,同樣盈虧比和勝率也跟著改變了。

舉個例子。

第一種,紅線是成本線,當你浮盈到最高點的時候,你把止損線上移到了成本線。這個時候,行情大跌,你在成本線止損了,這個時候,你的行為得到了正反饋,你本來應該止損的單子,結果保本出了。

第二種,紅線依然是成本線,當你浮盈到最高點的時候,你把止損線上移到了成本線,這個時候,行情下跌,然後恰好跌到了成本線以下幾個點,然後再次啟動。這一次呢?

這一次,你原本止損線可以拿住的單子,因為你調整了止損線到成本線,被“洗”出去了。這一次,你得到的就是負反饋。

所以,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沒有更好一說。

就像是一個正方形,你改變它的形狀,但是它面積並不改變。對一套交易系統添加這個條件的話,本質上就是修改了系統的“形狀”,並沒有改變根本。

所以,有浮盈後,並非一定要提高的成本線,當然,可以選擇提高到成本線。

做期貨交易,要有辯證的能力。

各位覺得呢?


天啟量投


為什麼有些期貨交易員認為,當單子開始浮盈後,要儘快將止損拉至成本線?

在有一定的浮盈後把止損價拉到成本線,是出於兩種考慮,一個是已經上漲一定空間了,可以抵得住回調;一個如果不拉到成本線,一旦獲利單變成虧損單,心理負面的情緒壓力將會非常大。

單子開始浮盈後,把止損拉到成本線以後,表面上是出於對風險的控制,但這種操作如果忽視尺度,缺少對浮盈情況和走勢的考慮,還是會存在很多問題的。因此我覺得並不能簡單的理解一有浮盈就移動止損,搞不好很容易就會被掃損。

這種操做是完全正確的,你做期貨是為了利潤,不是為什麼證明自己的那種牛逼哄哄。所以,保存利潤,保存本金是沒有錯的。

在期貨交易中,交易者有兩個本能會被各種重複的考驗。一個是厭惡損失,一個是厭惡不確定性。厭惡損失很明顯,我們不喜歡損失的感覺,而不確定性同樣會讓我們難受,因為確定性會帶來安全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留言或者私信交流一下。謝謝。


用戶3610430485301483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大家不要複雜化,這樣的交易方式個人認為太初級了,太追求心理上的安全感,其實是對自己的交易系統的不自信,而不自信絕對不可能做好交易。 設置止損止盈一般兩個方式,一種是按盈虧比,舉個例子做每一個單子都按照5%止損20%止盈,也就是小虧大賺,也就是說能達到大約3成以上的正確率,最終就可以實現總體盈利,以小的虧損博取大的盈利。一種是在重要的支撐壓力位設置止損止盈,舉個例子,在黃金有效突破1350的重要壓力位之後,那麼1350就成為支撐位,然後在1355的位置做多,那麼止損就設置在1350,在下一個壓力位之下設置止盈,假設是1370,如果這個時候這筆多單開始盈利,題主把止損上移到1355的位置就會很容易因為震盪被掃出局,那麼這筆本應該賺錢的多單就浪費掉了,因為較大的概率黃金回頭測試1350的支撐後會向上繼續突破。做每一筆交易都是要準備好被止損的打算,做好單子後不是止損就是止盈,按計劃執行,損失也是交易的一部分。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盈利一直持續可以設置跟蹤止損,最大化保護利潤。

5年外匯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交流


點金之殤


為什麼有些期貨交易員認為,當單子開始浮盈後,要儘快將止損拉至成本線?

單子有浮盈了,把止損拉至成本線。起碼保證不虧,是不是?這可大錯特錯了,看起來不虧,其實虧大了。被掃過止損,踏空的人,請舉手!

尤其是趨勢跟蹤的交易者,經過不斷的試錯,終於價格突破形成了趨勢,交易員們開倉交易,出現了盈利,然後調整止損線至成本線。但價格不會一直上漲,價格出現調整正好打穿成本線,止損了。價格又重回趨勢,怎麼辦?你只能等下一次突破進場。這樣你損失了,一段利潤。

當然,這麼做也不能說是錯的。完全是市場給不給機會。如果沒到成本線,又回去了,那就是完美的結果。

在期貨交易中,我們有兩個本能會被各種重複的考驗。一個是厭惡損失,一個是厭惡不確定性。厭惡損失很明顯,我們不喜歡損失的感覺,而不確定性同樣會讓我們難受,因為確定性會帶來安全感。

所以,大多數期貨交易者採用的交易方式就是,損失後死扛著,渴望不虧。而盈利後儘快落袋為安,因為持倉浮盈有消失的可能性。

如果你贊同我的分享請關注,評論,點贊,支持,謝謝大家!!!

其實想要做好期貨也沒有這麼的難,找到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幫助交易者。


期貨盈利為王道


這應該不是普遍的做法,只是部分交易者的選擇。

首先,開倉時止損位的設立也不是隨意而為的,而是基於對相應期限內可能出現的波動幅度的判斷,如果一出現浮盈就移動止損位,一方面極容易破壞自己的操作節奏,另一方面也容易增加被掃單的風險,破壞開倉的初衷,極可能因為想撿芝蔴卻丟西瓜。

其次,移動止損位主要運用於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增倉,為了鎖定已得可觀盈利,調整止損位;二是原主判斷趨勢明顯確立,擔心的波動不大可能再出現,為鎖定盈利,主動調整止損位;三是原來對波動明顯估計不足,但主判斷不變,可以考慮調整止損位,維護原單有效。

個人見解,供夥伴們討論。


金榮智匯


移動性止損實際上是一種止盈方式,它可以讓交易者最大限度的在既保證回撤的情況下讓利潤儘可能的奔跑。

當然,到底將止損線拉倒一個什麼程度並不是靠主觀感覺,而是根據固定的盈虧比,或者趨勢形態的改變。

如圖:



剛開始在區域A建倉,可以把止損區域放在跌破前面的地點B附近。

當價格一路上行到c的位置時,止損點在放在B點就不太合適了,因為畢竟已經有了可觀的利潤,可以放在入場A區域的上沿,因為區域A是行情的始點,有很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可以保證這一筆交易不會虧錢,利於保護持倉時候的心態。

同樣的道理,當價格跑到D的位置時可以把出場點上移到E的位置。

這種策略可以幫助交易者更好的持倉,同樣的也會造成交易者利潤的縮水,並不是絕對的好方法,還是主要看你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交易匠人


為什麼有些期貨交易員認為,當單子開始浮盈後,要儘快將止損拉至成本線?

做期貨第一要務是保住本金,其次才是那些套話。說什麼截斷損失,說什麼讓利潤奔跑,能做到的有幾個?嘴上說的溜的不行,實際操作虧成狗。為什麼?這就是心態,有很多人在真金白銀面前,根本就記不得自己脫口而出的交易“聖經”。

人性最大的兩個弱點:貪婪和恐懼,沒開倉的時候,價格起飛了,不敢追,錯失一波行情——恐懼,開倉了,價格起飛了,捨不得走,金字塔浮盈加倉妥妥的,回調給您直接爆倉—貪婪。做期貨交易就是要反人性,這就是為什麼“凡夫俗子”無法賺錢的原因,可能因為咱們太過於正常。

題目所說的為什麼期貨交易員建議浮盈後將止損拉到成本線,其實這就是讓那些“凡夫俗子”去穩住心態—我肯定不會虧了,接下來我一定要好好看清走勢,別走早了別走晚了。然而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會穩定盈利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各個品種的特性,沒錯你沒看錯,期貨市場不同於股票市場,大宗商品有他特有的農業、工業、金融屬性,有他自己的季節性特徵,甚至在盤面上也有不同的爆發時間,有些喜好在11點半左右,有些喜好在下午2點半,有些則喜歡在夜盤搞事。其次就是要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準確率最少要在60%以上,怎麼去測試準確率?模擬盤。有人說,做期貨要有軍人般的紀律,我舉10個手指10個腳趾贊成,想玩好技術交易,不嚴格做個一兩年的模擬盤就別扯了。根據自己的交易系統,嚴格執行止損止盈,用60%的概率去賺錢,不要捨不得割,不要捨不得跑,盤面走勢跟你無關,你只知道買點與賣點,你是一個莫得感情的殺手,那麼你可以去做實盤了。

舉個例子吧

蘋果主力合約AP1910,在30分鐘明顯底背離了,8826這個點位就是咱們在30分鐘走勢當中的第一買點,ok,我們可能會在最低點買到麼,或者到了這個點你敢買麼?當然不會,底背離加上MACD金叉才是我的買點(當然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的交易系統),那麼圖中紅圈1即為買點,止損前低8826。後面紅圈2為什麼敢加倉,為什麼不怕繼續回調,各位請看5分鐘走勢圖。


9348下跌至8965這一段,5分鐘已經出現一箇中樞之後的底背離,大概率這一段已經結束。紅圈3是一個加倉點位,止損上移前低8965,其實可以適當放5個點左右即8960,市場有時抽風可能會剛打掉就回頭了。

總結:構建60%以上勝率的交易系統,模擬盤練手1年以上(天賦異稟就不談了),大級別配合小級別去看圖形,嚴格執行止損止盈,你的眼裡只有買賣點,而沒有利潤和損失,通過勝率去盈利。

講的好像有點離題,說句實話,如果只回答題主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句話,讓交易者穩住心態,但是真正做期貨的都是為了賺錢,所以才說盈利並不是上移至成本線那麼簡單,和同為期貨交易者的同志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