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升高0.5℃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發佈《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下稱《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氣溫偏高,降水偏多。其中,全國平均氣溫(10.1℃)較常年偏高0.5℃;春、夏季氣溫創歷史新高,秋、冬季氣溫接近常年同期。


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升高0.5℃


遊客在高溫下擦汗。中新社發 李慧思 攝

  2018年平均氣溫升高0.5℃,降水量升高7%

《公報》還顯示,2018年中國全國高溫日數多,東北及中東部地區高溫極端性突出。此外,在降水方面,2018年全國平均降水量達到673.8毫米,比常年偏多7%。全國年降水資源總量為63937億立方米,比常年偏多4174億立方米,屬豐水年份,其中黑龍江、四川、甘肅、青海、寧夏屬於異常豐水年份。

從降水的季節性來看,夏、秋季降水分別偏多10%和6%,冬季偏少17%,春季接近常年同期。其中,夏季暴雨過程頻繁,全國共出現21次暴雨過程,但暴雨洪澇災害總體偏輕。


2018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升高0.5℃


市民在雨中騎行。胡遠航 攝

颱風、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影響較大

《公報》顯示,2018年,中國全國範圍內生成和登陸颱風較多,諸如“安比”“雲雀”“溫比亞”3個颱風在一個月內相繼登陸上海,其中“溫比亞”災損為今年最重。

此外,低溫冷凍害及雪災頻發。《公報》顯示,2018年1月底寒潮侵襲中東部引發暴雪,4月上旬西北、華北等地出現階段性春寒,12月底出現入冬以來範圍最大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低溫冷凍害及雪災損失偏重;強對流天氣少,經濟損失偏輕;春季北方沙塵天氣少,影響偏輕;階段性霧霾影響大。

《公報》稱,2018年,全國主要糧食產區光、溫、水匹配較好,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比較有利。與2001-2010年同期平均相比,2018年中國東北西部至西南東部一線及華南中西部等地植被長勢偏好,其中,東北中西部、華北西部和北部、西北東部、西南東部、江南中西部、華南中西部及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偏好程度較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