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卻不被平常人知道的?

仇乾


這裡只說說當代有哪些中國科學家,在全球學術界贏得了聲譽,卻不為大眾所熟知。

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該獎項成立於2016年,由華裔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捐贈人包括李彥宏、馬化騰、丁磊、吳亞軍等,旨在“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至今已頒出8個獎項,12人獲獎,獲獎人的成果均堪稱世界一一流。但是,他們中多數人的名字,公眾一般並不知道。

比如,2018年生命科學獎有三位得主: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他們持續推動了水稻高產優質的“命題”,袁隆平在雜交水稻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而張啟發和李家洋開拓性地將現代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技術應用於水稻育種,“他們的原創性工作對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博得國際科學界的公認”。

不過,很多公眾並不知道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家洋。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的公眾知名度比李家洋高一些,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自轉基因論戰,而他甚至被一些反對轉基因水稻的人士稱為“漢奸”。

再如,2018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臺積電林本堅博士。如今芯片產業炙手可熱,幾乎人人都在談論。而林本堅早已為芯片產業立下汗馬功勞。他開拓的浸潤式微影(也稱光刻)方法,“使先進半導體芯片的特徵尺寸能持續縮減為細微納米量級,在過去十五年以及可預見的未來,為建造最強大的計算和通信系統做出了關鍵貢獻”。

2016年生命科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的研究也很有意思。他基於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DNA的發現,在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可以說,沒有盧煜明,就沒有華大基因等公司的唐氏綜合症等孕婦產前診斷篩查。

此外,未來科學獎得主還包括:2016年物質科學獎得主、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2017年生命科學獎得主、西湖大學發起人施一公,2017年物質科學獎得主、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2018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已離開北京大學加盟麻省理工的許晨陽,以及2018年物質科學獎三位得主,即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馬大為、四川大學馮小明、南開大學周其林。

******

老虎科技為什麼拿未來科學大獎來舉例?因為一個學術界公認的獎項,是一位科學家學術貢獻的最好佐證。

僅就學術本身而言,非中國籍華人科學家在海外獲得的成就,遠大於中國籍科學家在本土獲得的成就。

我們先來看看諾貝爾科學獎華人得主的陣容: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錢永健、李遠哲、崔琦、朱棣文、高行健、高錕和屠呦呦。

其中,屠呦呦是一位在中國本土做出傑出貢獻的中國籍科學家。而楊振寧晚年回到清華並放棄了美國國籍,李遠哲1994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到臺灣。

在計算機領域,圖靈獎是重要的獎項,華人科學家中僅有姚期智獲獎。他在57歲時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全職加盟清華,後來也放棄了美國國籍。

在數學領域,當然是菲爾茲獎最被看重,華人科學家中僅有丘成桐和陶哲軒獲獎。相比之下,華羅庚、陳景潤在中國雖然家喻戶曉,但學術貢獻與丘成桐、陶哲軒相距甚遠。

還有其他一些獎項,雖然不及諾貝爾獎、圖靈獎和菲爾茲獎,但也份量不輕。如沃爾夫獎,陳省身、丘成桐獲得過數學獎,吳健雄獲得過物理獎,鄧青雲、翁啟惠獲得過化學獎,錢永健獲得過醫學獎,袁隆平、楊祥發獲得過農學獎。

環境領域的泰勒環境獎,也頗受認可。畢生研究中國黃土的劉東生,就獲得過泰勒環境獎。


老虎科技


中國的最偉大科學家在古代,不在現代。西化洗腦下的中國科技以無東方科文色彩。東不是東,西不是西。西方唱納米,跟唱納米。人家搞了個量子,這裡就立馬上演量子大戲。上個世紀末,英國搞出個克隆羊多利,豈不知,克隆技術中華老祖五千多年前,就有先知。如孫悟空老早之前,就以能夠在自己的毛髮中提取幹細胞克隆出自己的72種異變體,而且,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當下的西方科技推出以電池為基礎的電驅動設施與技術,我們一窩蜂的跟進。真不知道中國的科學家到底能幹啥?電驅動技術,西方科技玩錯了。中國的科學家難道看不出來嗎?記得本人在其它問答裡就回答過這個問題了。電驅動技術是有一套完整的科學技術存在的。是下一下“無源無燃料能源科技時代”中的產物。當下“火🔥”科技體系,根本就玩不轉它。想玩轉電驅動技術,需要身兼東西方科文於一體的“孫悟空”式的新人類,方可隨心所欲的操控電驅動,實現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跟著西方科技走,呵呵,難受的時候還在後頭吶!哈哈😄,到了太陽從西方落下的時候。再在說什麼,都來不及了。在這樣的科技環境下,中國如何出現偉大的世界級的科學家?


肖穎50


為什麼從中國歷史中找不到偉大的科學家呢?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講,從清朝往上溯幾千年,朝廷中沒有一個專門推行和管理科學的官方機構。說明官方不重視科學,認為這是耗費銀子的無用之舉,並遵循著子不言怪的古訓。

其次是民間那就更不用說了,人民每日都在為吃飯而奔波,哪有閒暇、器具和資金學習和探討科學?更不要講誕生偉大的科學成果了!

至於不為人知的科學家,講的是保密性質的科技工作吧!這個倒是聽說過一點點,報載有許多搞原子能等等的科學家的事蹟。嚴格說來,這些人都不是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只是複製或仿製前人創造的技術成果。

我相信中國有科學家,但是,頭上能配戴‘偉大的’三個字的人真的太難找了。能配上偉大的科學家,我只服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爾等廖寥數人。


馮國華的發言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其實很多很多。只不過宣傳不夠。許多科學家人們並不知道。

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趙九章。

華羅庚,陳景潤,祖沖之,沈括。

張衡,畢昇,

張仲景,李時珍,孫思遜,華陀。



匯雁1


地質學家有張伯聲、侯德封、丁文江、郭令智、陳國達、塗光熾、池尚際、葉大年、劉東生。











金童希瑞


國家絕密的。大家只留在心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