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三十立什麼?

四十惑什麼?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麼?

六十耳順,看透了什麼?

七十從心所欲,應該怎樣去做?


這是關於人生感悟的最好解讀!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戚亞平 攝


01

三十立什麼?


立身


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它應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


自強是立身之本,別把自己的需求寄託在父母的資助上,寄託在別人的幫助上,那都是軟弱的表現。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


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


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按現代話講就是有一技之長。這是為生的必備。


立家


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但在古訓中,三十而立家正當時。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張愛平 攝


02

四十而不惑,明白了什麼?


對外,他明白了社會


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離不開社會,社會越進步,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度就會越高。


四十歲的人,不再年輕,生活的經歷多少磨去了些激情,多了沉穩,挫折讓他明白了,人和社會的關係就是個體和群體的關係。


個體是群體中的一分子,個體左右不了群體。


對內,他明白了自己


所以,所謂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的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能量。


有理想,想是應該,但關鍵在打理,去實踐;有願望也可以,關鍵在於切合實際;有作為,關鍵在適度。


對自己,他明白了責任


首先,他必須做好自己的工作,這不單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為社會所做的貢獻,是必須盡到的社會責任,只有每個社會成員的辛勤工作,才換來整個社會的進步;


其次,四十歲的人,其父母年齡都大了,做為四十歲的人,必須承擔起贍養老人的家庭責任,盡心盡力儘早去盡孝;


還有,四十歲的人,子女都處在學習階段,培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既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為社會延續和發展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泱波 攝


03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麼?


知道了自己的命運軌跡,不怨天


三十歲時,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是曲折的,是跳躍式地上升,四十歲的人生軌跡到了高峰,五十歲的人生軌跡就相對平穩了。


如無特殊情況,很難再出現大的波動了。


五十歲的人,走過人生的大半,他們正處於人生最清醒的階段,他絕不會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接受已有的現實。


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


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拼,有了事業,無論他從事的職業是什麼,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專業水平、技術水平、還是經驗、決策能力以及個人修養等諸方面都達到自己人生中的相當高的水準。


可以說具有了一定的實力;再者,經過二十幾年的磨練、有了豐富的閱歷,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責任,不懈怠


五十歲的人,還沒到退休年齡,但也不是遙不可及,這時,都會想到要繼續工作十年,還要盡到社會責任;


五十歲的人,其父母都年邁了,時常為老人繁雜、瑣碎的生活雜事去奔波,因為他們還要盡到家庭責任。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04

六十耳順,看透了什麼?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人生


人生就是三個時期:


從出生到走向社會之前,是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本領,稱為生長期;


二十歲左右工作到退休,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階段,為社會做貢獻,為家庭做貢獻,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稱為貢獻期;


從退休起,從以社會角色為主轉到以家庭角色為主,享受養老金,享受子女的撫養,稱為收穫期。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生命


生命,生命是有生才有命,生決定和影響著生命,所以六十歲的人,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樂地生活。


不但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是對社會一種貢獻,起碼可以減少醫藥資源的消耗。


六十歲的人,看透了名利


在工作時,所從事事業中的角色,決定了自己的社會地位;


退休了,相應的角色也變化了,從以社會角色為主,轉變成以家庭角色為主了,相應地把原有的角色還給了社會。


例如,你工作時是什麼處長、科長、主任、工程師、教師、醫生……退休了,就一個稱呼:退休人員。


薦讀|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華山 攝


05

七十從心所欲,應該怎樣去做?


從心所欲要順其自然


對外界,沒什麼抱怨了,養老金多少不計較,孩子是否常來不在乎,對物質生活沒過高要求,能吃好就行,房子不在大小,夠住就可以。


對自己,有興趣的事,就去做,對別人的看法不顧忌,對身體的衰老不驚慌,對死亡不恐懼,一切順其自然。


從心所欲要隨遇而安


面對生活各種遭遇都坦然面對,遇到高興的事,不過度興奮,遇到悲傷的事,要儘快擺脫傷感,不管是遇見什麼事,都是保持從容安定的心理狀態。


從心所欲要不逾矩


從心所欲並不是什麼也不管,要不逾矩,要合乎規矩,對哪些事要合乎規矩呢?


就三個字:情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