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長治縣發展農業產業力促鄉村振興

“以前種地全憑感覺,現在種地靠科技,有了農業物聯網,實現了實時定量精確信息化種植管理,省時省事又省心。”在長治縣紅都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陳雪亮介紹說,通過電腦中樞操控,不僅可監控溫度、溼度,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立體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在這裡大顯身手。

一臺電腦,一個控制箱,一部智能溫室物聯網採集器,通過實時監控系統,只需按動開關,就能調控大棚日照,輕點鼠標就能掌握水質數據,掃描二維碼就能瞭解花卉的日常管護等情況……隨著物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的逐步推廣應用,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智慧農業”場景,如今正在長治縣蔓延,並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在助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治縣始終把農業擺在基礎地位,按照“穩糧、擴經、提質、增效”的原則,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加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力度,構建具有該縣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特色農業在這片沃土上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著農業經濟快速增長,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新常態下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必然舉措。長治縣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各部門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從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方面打好“組合拳”,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據瞭解,今年以來,長治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目標,深入實施“3111 ”工程,大力發展生態林、乾鮮果經濟林、中藥材種植、觀賞性經濟作物等產業,力爭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落實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為做好此項工作,長治縣將鄉村振興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依託當地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以農旅融合為重點,採取“公司+ 農戶”“合作社+ 農戶”等多種形式,因地制宜,流轉土地近萬畝,種植了油葵。八義鎮北樓底村和師莊村地勢相連,今年北樓底村流轉土地200 畝,師莊村流轉土地400 畝,在連接兩村的公路沿線50 米種植了向日葵,給周邊農民帶來了兩大好處:一是葵園遊客量增加了,周邊農民提供服務業配套,同時土地流轉給集體,租金照拿;二是葵園日常維護管理所需用工都是周邊農戶,工資照領。當下,周邊不少農民已享受到種植向日葵帶來的甜頭。

賈掌鎮會里村“綠油油”和“悠然時光”兩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在西嶺山東部,連片流轉土地570 多畝,主要以發展果樹種植、樹下養殖、蔬菜種植等高附加值農產品,作為農業調產主攻方向。通過“種植—養殖—種植”循環經濟模式,多元化經營,生產有機綠色優質農產品,打造鄉村田園風情,吸引人們前來休閒度假,同時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改善鄉村環境。

琚寨村的農家樂古窯洞,中村的葫蘆文化創意園、綠色無公害私家定製菜園,北張村的榛子園、有機紅薯等農業特色產業均已初顯成效。“家鄉越建越好,生活越來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蘇店鎮東賈村在外打工多年的郝芳看到村裡日新月異的變化,真誠地道出心聲。她準備和朋友一起在村邊開個農家樂,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等條件回鄉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長治縣正在大力培育發展的100 個農業產業園,創建的100 個美麗宜居鄉村如火如荼推進,將通過發展壯大一批集特色產業、休閒產業、生態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農業公園和田園綜合體,逐步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勢品牌流動聚集,推動產業生產規模化、園區集約化、企業集群化,形成“大龍頭帶大基地、大基地帶大產業、大產業帶大發展”格局,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真正實現田韻、村美、鄉親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來源:長治日報 李建義 牛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