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習作解題

本次習作是一句名言“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名言,有一篇美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其中就提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種境界。文章講述的是二十五歲留學的過的季羨林,發現在德國一個有趣的現象:家家戶戶的花盆花朵都朝外,在屋子裡自己只能看到別人家的花,卻看不到自己家的花。學成後回國,直到三十五年後,又回到留學之年之久的德國,依舊是那麼美麗。美麗的不僅是花,還有回家後的心情。習作給出的提示比較少,出了一句名言以外,便沒有了其他的提示,所以,審題時對文章中心的把握還是有難度的。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習作題材確定

習作要求,以此名言為話題,寫一篇四百字的文章,在文體上沒有特別的要求,雖然不限,但是也是很受創作的限制了。如果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的話,一般都會選擇議論性的文體。小學階段如果寫議論文的話,估計很難駕馭。當然,不是說不能寫其他的,也可以寫成抒情兼議論的散文,這是最低的要求了。散文能寫好此文,學生駕馭文章的能力已經很高了。散文也是容易出彩的一種文體。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習作的人文內涵

我們該寫些什麼呢?議論文的話,立意又是什麼呢?其實,在英國等國外,也有類似的諺語,這說明什麼?這基本上的一種做人的境界,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認可。這是一種美德,做人的一種美德。其實道理很深,想悟透真的需要歲月給自己點時間。

我們不妨把立意放的低一些,文章駕馭不了就寫不下去了。簡單說就是關心他人,奉獻是種快樂。不是說把玫瑰給了別人,自己什麼也沒得到,自己受傷仍會殘留一絲餘香,這餘香會使自己的內心感到舒適,會得到別人真誠的感謝,這就足夠了。當然,有可能自己也會接到別人的幫助,這當然是後話。可以寫些生活中的小事,議論文需要找尋相關的素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文章雖不是最好的,但至少在我們能操作的範圍內。

中小學習作,送人玫瑰,留給我們的思考?

帶給生活的反思

現在到了成人的世界裡,贈人玫瑰是不是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了,也想把自己的玫瑰送給別人,幾經思考,還是算了。也許自己的玫瑰太普通了,不稀罕;或者別人不缺玫瑰,或者對玫瑰不感興趣。送人玫瑰是自己高興,別人也真的需要或者喜歡,我們還是要送的,如果沒有得到感謝也不要在意,至少手上還有餘香,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