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銀川回族人民都集中在哪裡呢?為什麼?

壯壯103450592


據統計,2018年銀川市全市人口為224.54萬人,比去年增加3.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57.34萬人,佔總人口的25.8%。



銀川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稱為一座移民城市,人口規模在逐年增加,當然在增加的人口中也有大量的回族人口,他們分佈在銀川的各個地方,很難說清集中在什麼範圍,而且銀川也不是回民最多的城市,在寧夏回民最多的城市是吳忠市。

2016年各市縣民族人口構成


由上圖可以看到,在寧夏五個市裡,回族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為吳忠市、固原市、銀川市、中衛市、固原市。


在縣級行政區域下,回族人口最多的是同心縣,高達86.17%的回民人口,涇源縣高達78.68%的回民人口,海原縣高達71.17的回民人口。

回民人口增長規模


自1950年以來,寧夏回族人口由30.31%增長到2016年的36.18%,回族人口於2016年底增加到了2441466萬人,相信在寧夏經濟快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各民族團結友愛,一定推動寧夏的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


寧夏知多少


寧夏的回族當然以寧夏南部地區為多,銀北地區基本上以移民為主,銀北移民又由近百年民國成立後至新中國成立後因戰爭、農田、公路基建等開發、人口需要等發展的移民,及80年代後期至今生態移民,兩次大規模移民為主,逐步散居到寧夏境內各地。

為何寧夏回族比例比較高,設置回族自治區,這些又與回族的形成與發展均息息相關。

回族的形成,普遍認為是始於唐朝,剩於元朝,明清兩朝被限制,民國再次發展,新中國後回族形成。

首先,唐朝,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與盛唐的通商,很多商人、傳教者(波斯教為多)來到中國,從海上與河西走廊來到中土通商通婚傳教定居,當時以商人定居者為少數,傳教者居多,逐漸進入中土,初步形成。

兩宋時期,宋朝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吸引著各國來華通商定居,期間波斯回教等更是在中國大地上廣為傳播,尤其在新疆,回教正是在這個時期將佛教從新疆逐步取締,甚至徹底消失,漢地中原的方臘組織的拜火教起義,振動了宋朝統治者,被鎮壓後,回教在中原大地以邪教被確定下來,開始受限制,甚至只允許通商通婚不允許傳教,回教走入了地下,和不斷的更名。

元朝滅宋後,蒙古人和來自西域各汗國的色目人為一二等人身份較高,北方南方漢人是三、四等人,地位低下,甚至被欺壓的喘不過氣,色目回人定居中國越來越多,以及波斯回教(為多)和伊斯蘭回教(少量傳播)在元朝內部的勝傳,導致元末明初時期很多漢人信仰波斯回教,一來提高地位,二來以宗教為掩護推翻元蒙,也叫回民,不是民族,亦叫信仰回教的人民,最直觀的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尤其波斯回教有典型的顛覆國家政權的暴力性制,在推翻元朝後,明朝逐步取締明教組織,(引導回教改變信仰,不得信波斯回教,改信伊斯蘭教,不願改教的人再一次走入了地下,發展到清朝的白蓮教再一次發生過退翻清廷的起義,依然失敗),很多信仰回教的漢人,在恢復漢人政權之後,後代逐漸退出信仰,如常遇春海瑞後人、鄭和親屬後人也退出了信仰(與波斯阿拉伯通婚者除外,所以這些歷史名人確實在一方面是回民,但不等同於現在意義上的回族,現在的回族是在歷史的不斷推進,他們的飲食、文化和信仰等逐漸形成,新中國成立後,確定為回族)。

清朝成立後,滿人統治中華大地,強勝東方,此時阿拉伯也同樣稱霸小亞細亞,滅波斯,將波斯教逐步取締,使伊朗和中亞各國中國新疆等地正式信仰伊斯蘭教,並與清國通商交流再一次固定下來。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國情動盪不安,起義不斷,同治年間,西北、河南等地爆發了回民起義,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回師的路上,左宗棠在陝西甘肅河南西部等地剿滅了回民起義,並將回民驅逐陝西關中大地,除西安城內整個關中無回民,趕至甘肅巡撫轄地的隴地(平涼慶陽固原)、臨夏兩大山區深處,還規定回民不得離開居住地,形成管理特區,甚至回民出門要到衙門開通行證,偷偷出門是要砍頭的,與回人以外的任何民族發生命案的話,回人十命抵一命,地位非常低下,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出逃來陝西,甘肅回民軍進京援救,回民地位再次提升。

民國成立後,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概念終於上升到國家政策之中,為防止蘇聯慫恿外蒙勾結內蒙古進行分裂,塞北四省逐一成立,寧夏省於1928年成立後(此時寧夏面積廣闊,包含現在阿拉善左旗、烏海、北至蒙古邊境,東沿磴口陶樂鹽池定邊、南至同心,包含固原北部部分地區),寧夏地域廣闊卻人口稀少,以東部南部為多,西部北部為少,後省主席交替,直至馬鴻逵兄弟主持寧夏軍政後,因寧夏平原湖泊鹽鹼地豐富,可耕地不多,但地勢平坦,容易開荒,開啟了第一次大移民,這一時期,馬鴻奎將同心海原紅寺堡的很多老百姓移民至銀南銀北川區,進行開荒墾地,恢復生產,糧食多了,饑民少了,還增加了兵源,所以很多平羅惠農的本土回民人,口音偏同心,和銀北方言有差異,為什麼文章寫到這裡,還稱為回民,沒有稱回族,有研究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民國時,民族政策不突出,還沒有將回民確定為回族,甚至民族屬性依然是漢族,加括號回民,南京國民政府提出過民族政策,要確定為回族,因為這個民族的確定條件都已經初步達到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持反對態度,比如西北三馬,咱們寧夏的馬鴻逵,廣西白崇禧等人,他們的意見是,中國的回民只是信仰伊斯蘭教等回教的中國公民,只是信仰不同,導致生活習慣不同,如果要確定成回族,信仰佛教的也可以稱為佛族,民族就亂了套,以至於回族形成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在55年至58年期間,正式確定了民族政策之後,各種少數民族出現,中國的民族從20多個一下成為了50多個,回族正也在此時正式確定下來。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社會穩定,各種大生產、墾荒行動,火熱進行,到七十年代末,來自五湖四海的援邊、知青於這一時期來到寧夏,尤其是銀川石嘴山青銅峽中寧中衛,人口劇增,而寧南,人口較為穩定,直至90年代初期開始,生態移民的出臺,寧南人口大規模吊莊到區內各地,形成了現在的回族人口較為均勻。

可以說,現在的寧夏回族人,大部分應當是來自於清同治年間的陝西關中和甘肅東部一代,祖祖輩輩真正的寧夏人,應該是很少有回族人,原人數較多的應當是漢族蒙古族和滿族人,這部分人傳承到現在的寧夏680萬人中,估計僅有100萬多。


劉力成


趕緊取消高考加分


ZJ英


趕緊把深刻影響基本公平和團結的高考加分等政策取消了,人心安社會穩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