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空軍是否會變成小國“玩不起的遊戲”?

義楓刀


是的,現代戰機的成本越來越高,小國由於軍費、現實需要、技術實力等等問題,未來將會很難搞得起先進的空軍,完全無法和大國相比。



現代戰機歷經發展,早期的一代機十分簡單,主要還是機械結構,甚至不少小國都學會了仿製。而到了二代機,航電設備、發動機、機載武器等子項目開始成為影響其成本的關鍵因素,此時很多國家已經放棄了自行研發戰機,改為採購外國產品裝備使用。



而到了三代機時代,更是如此,世界上研發出三代機的國家更少,而到了4代機,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研發出來了,但是價格基本已經達到了一億美元級別,研發經費更是難以計算。很多國家根本就買不起這種戰機,而且先進戰機畢竟不是步槍,其具有很大的戰略價值,因此往往是互信的政治盟友之間才可能銷售。



如今有不少國家早已放棄先進的空軍了,僅僅裝備一些簡單的三代機甚至二代機就已經能夠十分滿足了,比如很多非洲國家裝備的還是二代機,但是對於其現實需要和有限的經費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在未來,這個差距還會繼續加大,大國將會有數量極多的先進戰機,而很多小國甚至中等國家都只能維持一支存在性的空軍力量。




戰壕


已經玩不起了,而且不僅僅是小國,就連大國的財力同樣捉襟見肘,繼續發展下去,能擁有真正強大的空軍的寥寥無幾。

空軍玩不起,主要原因在於兩點,一個是價格昂貴,另一方面則是技術要求太高,一般國家的科技水平達不到要求。

造價高昂,富人的玩具

戰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三代機,四代機,五代機更新換代速度太快,但是越是先進的戰機,造價也就越高。

F35總開發經費超過400億美元,由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等國分攤,不過經費主要仍是由美國提供。

F-35A路基型的價值為1.116億美元,F-35B垂直起降型價值1.094億美元,F-35C艦載型價值1.429億美元。

F-35還不是造價最昂貴的戰機,價格最高的是B-2隱形轟炸機,作為世界上唯一一款隱身轟炸機,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航程1.2萬千米,如果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達1.8萬千米。

高質量對應的也是極高的造價,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原本打算採購132架,但是實際上也僅僅造了21架,原因就是太貴了,一架價值24億美元,相當於同等質量的黃金。

一架24億美元的戰機意味著什麼?

即使是軍費排名前十的國家,全部軍費也只能購買20多架,如果真的買了,士兵的工資,其他的武器裝備就沒有著落了。

咬咬牙買了不行嗎?

買完就完了?想的美!

B2飛行一小時成本100萬美元,飛行一次需要維護50多小時,即使是不執行任務,也必須在恆溫恆溼機庫中保養,即使是一動不動也要燒錢。每七年一次保養,一次6000萬美元。

就算是白給一些小國,除了拿來賣錢,真的養不起。

技術達不到


戰機是幾乎所有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從設計到製造,需要的科技水平相當的高,無論是發動機還是系統,亦或是材料技術,沒有數十年的積累,都很難完成先進戰機的要求。

戰機考驗的是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小國在某個方面有特長比較容易,但是從設計到製造,再到材料工程,必須面面俱到,幾乎不可能做到。



小國需要擁有先進戰機怎麼辦?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花錢購買,簡單直接,即使貴也必須勒緊腰帶買幾架,別管用不用,至少威懾力在那。第二種是參與研製,在費用上面能夠省一點,同時加強與大國之間的盟友關係,例如北約國家參與研製F35。但是大國只有一條路可走:自己造!


視野新觀


首先回答一下,的確,空軍將會是小國越來越玩不起的遊戲,為什麼?“貴”

空軍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裝備了戰鬥機,而現代戰鬥機是越來越貴了。一二戰的裝備咱就不說了,就說說現在普遍裝備的二代機,三代機和四代機,分別選一些裝備數量最多的機型來看看戰績到底有多貴。二代機中比較經典的就是米格21,F-4這兩款,米格21在60年代剛出廠是單價僅80萬美元,F-4在70年代出口價格是500萬美元,但是這價格現在不可能買得到。我們的殲7PG賣給巴基斯坦的友情價是1400萬美元,而F-4早就沒人生產了,這兩款經典的2代機還算便宜的,現在想買也買不到新機了,只能淘淘二手貨。

三代機中裝備數量最多的F-16,目前已生產4600多架,美軍採購價在3400萬美元左右,對外售價則在5000萬美元左右,而最新型號售價則達到8000萬美元。四代機目前裝備最多的是F-35,現在成本控制在9000萬美元左右,非研製參與國如韓國採購價高達1.7億美元,美國F-22採購單價在2億美元左右,最近美國公佈的未來5代機預計成本則高達3億美元,可見購買戰機價格將會越來越高,幾乎是翻倍式的增加。

除了戰鬥機越來越貴外,研發難度也是越來越高。如三代機目前有十幾個國家能夠研發,而四代機則只剩下中美俄三個國家能研發了,歐洲多國雖然提出過研發四代機,但是那也是聯合研發,而且到目前為止還處於論證階段。除了研發難度大外,研發投入也是越來越高,如美國F-16研發投入在8.7億美元,而F-35的研發投入則在400億美元,鉅額的研發投入連美國也不得不聯合其他國家共同承擔。可見未來戰鬥機不僅僅是小國玩不起,就連一些發達國家也越來越玩不起了。

我國能獨立研發2,3.4代機,可見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是非常強大,這也是綜合國力的象徵,未來具備研發裝備5代機的國家還會越來越少,可能只剩下中美兩家,就是俄羅斯都有可能無法獨立研發。未來不僅是小國玩不起,就是一些大國也會慢慢玩不起,只有頂尖的國家才具備獨立研發大量裝備先進戰機的能力。


軍備時刻


無論何種軍備,只要沾上高科技這三個字,只會越來越貴。

曾幾何時,F16戰鬥機算是物美價廉的代表性裝備,但隨著物價水平及升級大改費用的逐步拔高,比如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等,F16也就不便宜了。1991年,單機出口價是大約1900萬美元,2006年已升高至3300萬美元。最近這幾年,F16出廠成本約4000萬美元,平均售價是大約6500萬,有的凱子甚至會達到8000萬,幾乎可以買F35了。

還不要說F35這樣的高檔貨。雖然最近成功進行了壓價,可8000萬也是內部價,出口的話,估計對親密盟友也不會少於一億美元。換成印度這樣的凱子,三四億都不算啥。畢竟連陣風這樣的三代半都買成2.44億美元,算上十年後的物價水平上漲,還有對F35的後續升級改裝費用等考慮,如果阿三買到F35,四億美元絕對是美國人的良心價了。



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空軍作戰飛機只會越來越貴,算上科技開發費用,法德這樣的國家也感覺吃力,只能合夥來搞研發。

小國就更不要奢望了。既沒錢也沒有技術,更沒有持續幾十年的堅持開發,完全不可能具備完整工業門類。戰鬥機當然越來越差,比如現在美洲那些國家,墨西哥就幾架F5,阿根廷甚至已經沒有現役噴氣式戰鬥機了。


四川達州


空軍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一個國家甚至國家集團間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首先,從科技角度來看,新一代戰機對於基礎材料、力學分析(如量子力學)等等基礎學科的依賴越來越強,越是先進的戰機,對基礎科學的要求(如隱身材料)越依賴,一些綜合科技研發實力差的國家逐步被淘汰。

其次,空天一體趨勢日趨明顯,一些無法掌握衛星發射及導航等宇航科技實力差的國家,也慢慢被淘汰出局,空有戰機,沒有衛星系統也無法形成戰力。

再次,戰機形成戰力要求該國整個製造工業必須門類齊全且形成合力,涉及武器系統、電子系統、導航系統、製造系統、維護保養,把這些系統真正的整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個具備戰力的戰機,說難聽點,如果某個零件產品的質量穩定性達不到需求,都很難定型量產,這些需要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

此外,研發、生產新一代越來越依賴高額的資金,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以他們的體制,依賴某個企業投入基本很難與集國家之力的社會主義體制相比,所以即便在西方國家,這些軍工企業都是西方國家的政府在幕後支撐,包括一些技術研發支持、資金支持等;

起碼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國家在體制上還是有優勢的。


金蟬子98


能理解題主的意思,這個題大方向沒毛病,但是改個說法可能會好點,比如:空軍會變成大國和小國都是“玩得越來越吃力的遊戲”。畢竟大國撐下來都得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更不用說小國。

圖一:米格15生產總數約18000架。

首先,從技術層面上講,現代武器越來越複雜。F-22,比當年的F-15要複雜,F-15又比當年的F-86複雜。複雜的東西一般意味著兩個事,一是難,二是貴。

回頭看看美蘇兩強,戰後第一代和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能自己生產或是得到授權生產的國家不少,裝備的數量非常多,比如米格15和米格21,蘇聯生產和授權第三國生產的總數上萬架。數量多就是因為技術簡單,而且便宜。但是到了米格29,生產總數連2000架都不到。從上萬架到2000架,數量是急劇減少的。

美國這方面也是一樣的,F-22太複雜太貴,生產了200架不到,替換不了幾千架的F-15和F-16。F-35搞一機三型也是沒辦法,不搞更裝備不起。在美國海軍這邊表現的更直接,特朗普明確發了話,F-18超級大黃蜂是要搞新型號,繼續裝備的。F-35作為五代機,不會獨霸航母,航母上必須有大批F-18XL的。這樣的話就是五代機和四代機長期並存,不存在替換關係,跟以前的新一代替換上一代是不同的。

圖二:米格29生產總數不足2000架。

其次,從經濟層面來看,空軍裝備越來越貴,對於國家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這個壓力對於大國小國都存在。要想維持武器不過時,就只能少買點。以色列作為一個小國,F-35還是能買得起的,但跟以前不一樣,想一口氣買個五百架是不行的。

圖三:F-22的生產總數不足200架。

第三,要看小國的實際需求。舉個例子,巴基斯坦和挪威的需求肯定不一樣,所以玩法也不一樣。對於巴基斯坦而言,不想玩也得玩。印度不懷好意,還是個地區大國,這個隔壁老王動不動就想扭到屋裡坐坐,巴基斯坦不把空軍搞強點,還能怎麼辦?巴基斯坦手裡沒有五代機是嚇不住印度的。

對於挪威來說,就是可玩可不玩,空軍有飛機就行,沒錢就跟美國交保護費買點F-16,有錢再看看能不能撿幾個二手洋落,反正沒有鄰居敢動它。這種國家,說白了,就算是裝備二戰時的螺旋槳飛機都行,你給它個F-22也沒啥用,它用不上。

綜上,空軍越來越貴,大國小國玩起來都費勁。負責的大國沒啥好說的,那是必須玩下去,而小國看需求,是要維持生存,還是隻用維持存在。

再展望一下,未來六代機肯定比五代機更貴,F-22還能生產一百多架,六代機能產多少架呢?美國會不會開發第二型六代機作個高低搭配?


厲兵


空軍會成為小國玩不起的遊戲嗎?這是肯定的。二戰時期,日本一國就可以製造4萬多架接近5萬架飛機,美國的製造能力至少是日本的10倍。而現在,這種大規模製造飛機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現在的飛機越早越先進,越造越複雜,20世紀50年代一架飛機需要10萬個零件,而現在則需要300萬個零件。以現在的人眼光,幾十年前的簡陋飛機,和農民自造沒有區別。既然飛機變得結構如此複雜,自然造價就越來越昂貴。

一架F22戰鬥機,造價需要1.5億美金,這還是10年前的造假,現在過去了10年,不說至少要翻一倍,達到2億美金,那是沒有問題的。由於飛機太過昂貴,原本美國空軍打算一年採購80架,現在減為50架。美國這樣財大氣粗,都感覺吃不消,何況其他國家?中國也面臨巨大的經費壓力。

中國的殲20和F22同代,其性能大概全球第四或者第五,造價已經算比較“便宜”了,依然達到了1億美金。要知道,使用飛機不僅僅是購買費,還有後繼的養護、維修費用。這個費用也很驚人。中國的殲20年,每年養護成本大約是3000萬美金,使用10年,就是3億美金,比造價還貴。所以,中國目前依然以第三代戰鬥機為主,一部分替換為第四代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數量不多。

大國都如此吃緊,何況小國?所以,小國調整了策略,即“傍大款”。


懷疑探索者


在海陸空三軍中,空軍是發展最晚的一個兵種,大多數國家的空軍,包括了高射炮兵,地空導彈兵,航空兵,空降兵組成,武器裝備為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它既可以獨立作戰,又能配合陸軍,海軍等一起協同作戰,聽起來就覺得這個配置很貴的樣子。



其實對一些小國家來說,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持,真的很難養得起這些武器。一方面是因為它的造價高,不管是自己製造還是外國進口,價格都不低,花高價錢買來這些飛機是需要保養的,並不是買來之後就不用管一直用就可以,並且國內還需要有一定的技術人才,不然像印度斯坦公司那樣,成為印度空軍的墳墓,修一架飛機墜落一架(印度的官方解釋是,飛行員因為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才導致飛機墜毀),那可就真的是賠本買賣了。


據說有一次飛機墜毀時正好砸死了一頭牛,因為牛在印度是被稱為神明的。有網友就調侃,既然砸死了神明,那以後可能墜毀的飛機更多吧。果不其然,飛機一架接一架地墜毀。




除了造價和保養昂貴之外,最重要的是培訓飛行員。我國培養一名戰機飛行員,大概需要花8000萬到9000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可不是一般的國家能承受得起的,而且優秀的精英飛行員非常難得,像一些小國家,人比較少,比例可能也不會太高,所以他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更多的錢來培養,對於小國家來說的確是一筆不菲的費用,而且少量的飛機裝備,對他們來說只是做個樣子而已,真正打起仗來一點兒也沒用,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會不停的選擇站隊,包括現在也是這樣,都會依附於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讓他成為自己的保護傘,這個保護傘並不是唯一的,有朝一日你衰弱了,他們可能還會調轉槍頭對準你,因此中國一定要繼續強大下去,也一定會繼續強大下去。


風雲一點通


分享專業知識,奉獻原創精品。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空軍以後肯定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夠玩得起。事實上,現在許多國家的空軍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軍。比如非洲某些國家,能夠武裝起一支軍隊就很不錯,更別提空軍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和作戰形態的演變,空軍未來只會越來越高科技化、信息化。空軍的建設必需投入大量的資金,必須依託強大的國力和科技實力,而這不是什麼國家都具備的。

現在各國空軍還是以三代戰鬥機為主,但戰機發展已經進入四代機時代。中國,美國,俄羅斯都已經研製出了四代機,裝備四代機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以美國的F-35戰鬥機為例,對外出口的價格約為1.02億美元。對於許多小國來說,買兩三架都夠嗆。有人可能覺得小國不需要裝備四代機,三代機就足矣,可三代機也是燒錢的主,中國的武器向來都以物美價廉聞名,但一架梟龍戰鬥機便宜賣,也要3000萬美元。

空軍不僅要有戰鬥機,還要有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特種飛機。小國即使購買了這些軍機,還得花錢購買配套的基礎設施,培訓飛行員既需要時間,又需要資金投入,那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一定要買呢?可以自己造飛機啊!問題是航空工業不是什麼國家都能夠發展的,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奮起直追,但與美國的航空工業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很顯然,小國還是比較適合買飛機來組建空軍的。總之一句話,空軍費時費人費錢,小國是玩不起的。


兵說


空軍,世界大多數國家還是能玩的,看你玩的層次水平吧。

斯里蘭卡當年在和猛虎組織死磕的時候,雙方從地上打到天上海上,一次猛虎敢死隊貌似摧毀了斯里蘭卡空軍的機場,政府軍空軍的全部家當被炸個乾淨,其實也就一兩架老式戰機和一家運輸機而已。

從此政府就頭大了,猛虎組織經常開著買來的螺旋槳飛機,飛到首都上空,用一戰空軍的戰法,從飛機上往下扔炸彈,然後溜走,而政府軍竟然毫無辦法。

我們退役的那些殲七戰機,這些二代機,被非洲空軍買過去當寶貝疙瘩,對他們來說夠用就好,畢竟他們對標的目標也就是一些反政府武裝、游擊隊之類的。

頂尖的五代機,一架的綜合費用就是一個小國的幾年軍費。

美國一年軍費已經飆升到7000億美金了,差不多佔全球軍費的4成多,我們差不多2000億,接下來的第二梯隊 基本上就是三五百億的樣子。

很多幾百萬或者千把萬人口的窮國小國,GDP才幾十上百億美金,一年的軍費撐死了一億左右。

目前市面上的五代機,f-22的造價是單機2.9億美元,F-35A達到了1.1億美元,殲-20造價也達到了1.1億美元。

美國人最貴的B2 單架就超過了24億美元。

這個還只是買的價格,你買回來還得用,而大多數國家,即使買得起四五代戰機,也不一定用得起。

一架架現代戰機,背後是整個空軍的綜合力量,空軍也不止是飛機和飛行員,還有更為龐大複雜的保障力量。

越是先進的飛機,背後的保障力量和資源消耗越龐大。

這裡有油料保障、檢修力量、系統配套力量、配套硬件、訓練、人力等等,每一處都是堪稱天價的花銷。

哪怕你看不見的飛控、火控、輔助系統、新增武器等等,這些都有專門的軟件工程師隨時待命配合,這些人一般軍隊就養不起。

這飛機只要動起來,花錢的速度,燒真錢都趕不上,隨著戰機的更新換代,其牽扯的社會關係配合就更復雜,也更金貴。

飛機剛出現的時候,可能只要幾個人圍著轉就行,當五代機出現的時候,你無法想象背後有多少組織和個人在圍著轉,要消耗多少社會資源。

中小國家養不起空軍,不止是費用,更深層次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配套。

這年頭,一個國家如果能養個幾百架四代機乃至五代機,那就標準的土豪了。

那些中東土豪手裡的傢伙也不錯,不過沒啥用,開飛機都要找外國飛行員,其他的檢修維護等等都得歐美公司幫忙,這樣的空軍力量,令人無語。

大多數中小國家不止是沒錢建現代空軍,更要命的是連懂飛機的人也找不到,即使開出很高的工資,想要在國內招幾個飛行員也很難。

這個世界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空軍未來的發展,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中美兩個國家就不用多闡述了,發展空軍都不算太差錢。

俄羅斯空軍的底子不錯,軍工也很不錯,但是苦於沒錢,蘇57也比較粗糙,稱其為五代機也只能勉強為之。

印度也一直致力於打造現代空軍,不過飛機全是外購,研製了幾十年的光輝最後連個影子也沒了,飛機摔的世界第一。

苦於技術水平和資金實力,能進一步研製更先進戰機的國家越來越少。

對於很多中小國家來說,能有個若干三代機就是土豪了,再窮的就拿二代機繼續當主力,

大國如果真要拿這些中小國開撕,基本上幾架四五代機就能控制該國的天空。

大國配備先進的戰機,主要還是戰略威懾作用,反正大國之間也打不起來,真要打起來,那也是直接民兵乘著東風種白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