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我国养老金账户养成体系——究竟靠谁?解读养老的“三大支柱”

本文系头条财经“理性投资,安心养老”活动参赛文章。

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增大各国公共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中国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采用世界银行1994年提出的三支柱体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是由政府开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强制性养老计划。1997年起我国就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金账户养成体系——究竟靠谁?解读养老的“三大支柱”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了部分累积制的资金筹集方式,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而账户管理上则是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历史因素等原因,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存在静态与动态两种支付缺口压力,其中静态缺口是指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中的社会统筹账户出现当期收支缺口问题而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进而导致个人账户出现空账的情况,而动态缺口则是指在人口年龄架构老化等压力下导致的未来养老金收支上可能存在的动态预算缺口。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累计结存4万多亿,且收支情况也仍处于每年都有盈余的状态,养老金累计结存持续上涨。但是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全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入增速已经连续5年低于支出增速。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则使得未来养老金需求加速增长,则必然会出现养老金缺口,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测算分析。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2004年开始实施,但十余年过去,其覆盖率仍然较低,发展缓慢。截至2014年底,仅有7.33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参加人数2292.78万人,累积基金7688.95亿元,就业人员覆盖率仅为6%,年金计划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第三支柱是商业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年金产品和储蓄型寿险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参与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1.5份以上的水平。同时,由于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替代率持续下行,且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基本缺失,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现有养老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

我国养老金账户养成体系——究竟靠谁?解读养老的“三大支柱”

国务院在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推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发展”,并在《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体现了政府对快速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态度。

保守假设,如果未来商业养老保险能额外提供5%的替代率,则对应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量为每年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5年寿险行业全部保费收入的25%。

日本老龄化下养老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日本作为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亚洲发达国家,其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缺口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处理养老金缺口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总体来说,中国可以借鉴的日本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出,减轻国民自身养老负担;二是建立健全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三是渐进式推迟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减轻财政负担压力;四是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收益率。

面对老年化挑战,我们如何应对?

(一)增加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从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承担的责任来看,目前全球各国的实际社会保障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承担大部分养老保障负担的,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模式,另一种则是以家庭为养老保险主要承担者,而政府财政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方面起到辅助作用的模式。

中国目前更偏向于后者,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在相对高速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更多的强调效率,。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社会养老保障部门也在逐步承担核心责任。

(二)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相比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较为滞后,直到2017年年中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相关文件推动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强调自愿性与灵活性,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第一、二支柱的重要补充,为个人养老提供了额外的保护,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商业养老保险由于长期发展缓慢,同时监管不够完善,社会大众普遍对商业养老保险存有疑虑,缺乏安全感,因此政府在积极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同时,也应加紧完善监督立法,切实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引导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三)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目前中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限和对应缴费年限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规定标准则相去更远。目前中国女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50岁,女性干部为55岁,男性职工则为60岁。

而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超过60周岁,如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奥地利等的法定退休年龄都为男性65岁,女性60岁,而荷兰、丹麦、德国、西班牙法定退休年龄则为男女均65岁,美国为66岁。

推迟退休年龄有利于从增加收入供给,减少支出需求两方面共同缓解基础养老金的收支压力。 虽然从长期来看,推迟职工退休年龄只能延缓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时间,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但就相对短期而言,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快速有效的措施,也是配合其他政策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必要措施,同时逐步推迟退休年龄也是经济社会逐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四)提高养老金投资规模和收益率

通过全国统筹扩大养老金管理规模和投资规模,进而提高投资收益率,是改善养老金支付缺口问题的有效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养老金补贴方面的支出压力。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6年广东、江苏、浙江等9个省份基金累计结余超过千亿,而青海、黑龙江、内蒙古等7个省份则出现当期收支缺口,而实行全国统筹可以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现状,优化解决各省份基金结余与缺口无法协调问题。

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尝试通过完善、规范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环境,以此提升基金投资收益进而改善公共养老保险金的收支状况,一些发达国家养老基金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而收益颇丰,部分国家养老保险资金投资回报率甚至可以超过10%,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有效缓解了这些国家养老保险金的收支压力。

因此在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的限制,通过诸如审慎人规则的监管模式以及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来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投资回报率,进而改善养老保险金的收支情况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