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攻陷柏林時蘇軍燒殺搶奸,當時英美軍是否有剋制仇恨?

吖-壤


只要是戰勝者必然要乾點勝利者該乾的事情,要是不幹點燒殺掠奪的事情,誰知道你打勝了。

蘇德戰爭的慘烈以及蘇聯對德國的報復

在二戰爆發前,德國就像一個臭皮球,被踢來踢去,英法通過綏靖政策想要禍水東引,讓德國擴張的目標向東發展,而1939年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再次將德國踢向了西方,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轟轟烈烈的開打了,然而讓斯大林始料不及的是,僅僅兩年過後,希特勒就撕毀條約,對蘇聯展開猛烈攻擊。

對蘇聯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災難,在1941年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德國動用了190個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火炮,來勢洶洶侵略蘇聯,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蘇聯軍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據統計有超過兩千五百萬的蘇聯軍民死於德軍的炮火,就連斯大林的長子也死在了納粹的集中營。

在德軍攻佔的蘇聯領土上,德國人壞事幹絕,屠殺和強姦平民的事情根本就不停不下來,當蘇聯反攻後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到的迫害,自然要以牙還牙的討回來,當蘇軍打到德國的地面後,只能是變本加厲的在德國人身上找回來,以德報怨?善待俘虜?不殺平民?這不可能,蘇軍就像洪水猛獸將心中的怒火全部發洩出來,以德報怨這樣的事,除了中國沒人能幹出來。

蘇軍的燒殺搶掠得到了一致的認同,就連德國人自己都覺得並不過分,這就是戰爭,畢竟二戰並不是希特勒自己發動的,永遠記住希特勒的身後是每一個德國平民。

在攻克柏林時盟軍是否有所剋制仇恨呢?

縱橫為了瞭解二戰時期的槍械和戰術運用,看過很多關於二戰中歐洲戰場戰役影片,比如《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等,在裡面雖然也講了一些美國大兵射殺俘虜等行為,但是還是有剋制的。

然而這未必是真實的歷史,很多人都將報復德國的行動都歸咎在蘇軍身上,比如在簽訂投降書的時候德國元帥就說柏林受到的破壞程度受到震驚,意思是蘇聯在攻克柏林時所做的事情。

實際上早在蘇軍攻擊柏林之前,英美就對柏林展開了轟炸了,在1943年的時候,為了在歐洲大陸開闢第二戰場,英美決定用空軍摧毀德國的軍事工業和經濟體系,以便為地面部隊登陸創造條件。

在獲得了制空權後,英美軍隊開始對柏林展開轟炸,在1944年3月6日美國啟動了812架轟炸機對柏林進行第250次攻擊,要知道希特勒最後自殺的地點是總理府的地下室裡面就知道德軍面臨的是怎樣的轟炸了。

在轟炸中,盟軍的空軍把炸藥扔到德國能扔到的地方上,炸完城市炸鄉鎮,白天炸完晚上炸,到蘇軍進入柏林之前,柏林早就是一片狼藉了。

有德國人說,寧遠挨蘇軍的火炮也不願盟軍在頭上拉屎。

美國人哈特菲爾德在戰後回憶說: "儘管德國人罪有應得,那裡的情況仍令我內疚,有時羞愧得無地自容。我們的所做所為居然和納粹一樣了。"

盟軍的燒殺掠奪為何沒有被大肆渲染?

德國《焦點》週刊發表的題為《盟軍士兵如何強暴德國女性》的報道中表示,盟軍在戰爭末期和佔領時期至少有86萬德國女性遭遇盟軍強暴,雖然具體數據可能有偏差,但是盟軍強暴德國女性是肯定存在的。

據統計法軍為了報復德國在攻佔斯圖加特後決定對德國進行報復,在三天裡強暴了大約四千名德國女性。

只不過盟軍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的,並且在強暴時大部分都會給女性罐頭等東西,這跟蘇軍是不同,蘇軍本身就殘暴,而盟軍還是有起碼的紀律,即使幹壞事也不能直接來。

從世界觀價值觀來說,德國更傾向於歐洲西方文化,即使在宗教信仰上和蘇聯也不一樣,所以德國那些失去了丈夫的女性會對盟軍士兵投懷送抱。

早在二戰還沒有結束時,美國也開始考慮戰後世界秩序的問題,為了拉攏德國以對抗蘇聯,所以在宣傳上大多將盟軍刻畫正義者的形象,而且美國很重視自己的國際形象,自然而然將盟軍士兵的行為刻意掩蓋。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對待敵人不報復,不讓他感覺到報復他永遠不知道悔改。


史論縱橫


戰爭就是戰爭,剋制仇恨不存在的,哪怕上頭上再怎麼宣傳,落實到整個軍隊群體中都是不容易的,況且那個時候攻進柏林,有多少士兵的願望就是殺進柏林,好好的痛快廝殺一場?蘇軍能這麼做,美英也會受其影響,在那種情況下,不要分什麼美蘇英了,都是在戰場上殺紅眼,等著報仇雪恨的,所以美英的仇恨雖然遠不及蘇軍,仇恨深淺就在那,也沒什麼好故意剋制的,只是看你自己能到什麼程度。



當時盟軍士兵以解放者的姿態攻打德國,不過卻是來解放德國女人的shen ti,盟軍qiang J的德國女性有八十多萬人,盟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暴力事件,不過這種事情都是互相的,虐待tu 殺戰俘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主要還是看這個戰爭發起者,同樣是否又是失敗者,如果兩者兼得,那麼這個國家作為戰爭發起國,暴行是由該國發起,所以對方也會以牙還牙,只不過但多數報道文章都是來譴責發起者,這種事有因有果,美英就算報復也是情理之中。



對於戰俘,同樣不會手下留情,在德軍戰俘營中的德軍,當時他們作為命運的主宰者,S. 了很多戰俘和平民,當這種命運反轉之後,換來的只能是更大的憤怒和血腥,僅此而已。不過有一點是美英雖然和德國沒有那麼大的仇恨,但是事實上,在二戰末期,美英就已經開始謀劃怎麼獲得戰後世界主導權,所以相對不會太對德國過分,他們和蘇聯不一樣,德國對蘇聯的傷害實在太大,所以美英沒有那麼有目的的報復,他們程度比蘇軍要低一些,並不是剋制,是還沒有那麼瘋狂。


風雲一點通


英美軍是否有剋制仇恨?如果翻閱二戰歐洲戰場的記載,英國對於德國的仇恨是最強烈的,因為德國一戰就和英國結下了不小的仇恨,而且英國的民眾一直認為一戰德國人的賠償太少了,相反德國民眾則痛恨英國制定的凡爾賽體系。這種仇恨具體表現就在英國人和德國人的互相空襲之下,德國是最早開始對倫敦展開無差別轟炸的,英國則是立刻對柏林展開無差別轟炸作為報復。



美國參戰之後,徹底失去制空權的德國,白天受到美國人的轟炸。而英國則是白天和黑夜不停歇轟炸,這種轟炸還是無差別的。德國所有的工業區、大城市都被轟炸成了一堆廢墟,平民的傷亡也遠超蘇軍所帶去的。不過對於復仇,蘇聯卻是做的最過分的。


蘇軍進入德國本土之後,軍紀渙散。大量的德國婦女被蹂躪,大量的財富被親洗一空。但是蘇軍沒有進行無差別的屠殺,這已經比英國的無差別轟炸要仁慈多了。而到了攻打柏林的時候,蘇軍同樣付出了三十萬人的代價。

而戰後美國為了拉攏德國對抗蘇聯,所以在宣傳上往往會讓英國保持克制,不宣傳英德仇恨。只是宣傳英德同為歐盟國家,有著共同的敵人蘇聯。而對於蘇軍的宣傳自然是越差越好,不過也只是稍微誇張一點,因為蘇軍確實夠敗壞。


小司馬遷論史



目前根據現有史料看,英軍相對剋制,強健德國婦女事件很少有英軍參與,但是美軍和法軍在德國所作所為併不併蘇軍好多少。


我看很多人認為蘇聯紅軍士兵在德國佔領區裡獸性大發,而美軍只需要用巧克力和尼龍襪引誘德國婦女就好,所以美軍不需要和蘇軍一樣搞強健。


然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根據已經出版的相關史料和已經公佈的統計來看,美軍和法軍在德國佔領區所作所為和蘇軍並沒有什麼區別。


比如根據德國目前公佈的資料,光在1945年4月17、18、19這三天,佔領德國小城弗勞伊登斯塔特的法軍就強健了1198名婦女,受害人上至74歲,最小的只有14歲。


而美軍就法軍就更過分,之所以說美軍更過分是因為美軍不光在德國佔領區強健,在他們踏上法國領土那一刻開始,美軍就開始了強健。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學教授瑪麗·路易絲·羅伯茨在其新書《士兵做了什麼:法國二戰時的性與美國大兵》裡就披露,她從諾曼底檔案中找到許多美國士兵性侵和公然猥褻的案例。比如在勒阿弗爾,當地人出門時幾乎肯定能撞見美國士兵與妓女在公共場合交歡。許多法國人聲稱,美國人的行為比德國人要糟糕得多,其中一人寫道:“他們襲擊、搶奪,把街道和我們的房子弄得團團亂。”



德國媒體和德國曆史學家聲稱大概有86萬德國婦女與女孩(包括男孩和男人)被盟軍強健,這裡不僅有蘇軍,還有美軍和法軍、英軍。


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美軍和法軍也大肆強健德國婦女,是因為當時德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了“雙標”。


當時德國政府不願意以強健罪名起訴美軍和法軍,甚至轉而指責被害者是“蕩婦”。當時德國當局對這些受害者很殘忍。許多被扣上“墮落”標籤的女性被送到了教養院。“在被強暴之後,這些女性在戰後又因為長期不為社會信任而再次受到暴力侵害”,德國曆史學家寫道,“許多受害者沒有好結局。”



不否認當時確實存在大量迫於生計向美軍、法軍、英軍出賣色相的德國婦女,但是同時也有許多德國婦女是被強健的,但是當時的德國政府並不願意認真區分兩者的區別,甚至有意混淆兩者區別,使得今天已經無法統計美軍、法軍究竟在德國佔領區強健了多少德國婦女。


但是有史料記載,在美軍在德國境內長驅直入的1945年3月到4月間,美軍事法庭在160萬駐德美軍士兵中共審理了487起強姦個案,犯罪人數佔軍隊總人數的萬分之三。


蘭臺


大家普遍認為,德國和蘇聯的仇恨最大,因此在蘇軍攻陷柏林後,蘇軍應該是報復的最狠的那一類,但事實上並非是這樣,就算蘇聯和德國沒有那麼大的仇恨,蘇軍也並非是一個講求文明的民族,他們還是比較野蠻的,燒殺搶奸對於蘇軍來說還是小菜一碟兒,對於英軍和美軍來說更不會去剋制什麼仇恨,仗打成這個樣子,誰還沒點仇沒點恨呢?



蘇軍的軍紀是出了名的差,曾經在東北也沒少幹缺德事兒,還因此殺了一個阻止他們暴行的將領,德國雖然和他們是有深仇大恨,但是當他們攻進柏林後,已經完全不知是復仇這麼簡單了,他們野蠻的本性在戰爭中暴露無遺,原始的天性被激發出來,就像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一樣。殺人也是會上癮的,當你看到周圍所有的人都在以殺人取樂的時候,你自己也會身不由己的被帶入其中,而且越殺越上癮。



不管是蘇軍,英軍還是美軍,經過長時間的戰爭,他們忽然攻進了德國的大本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心態上的釋放,而且燒殺搶掠都是不犯法的,搶到就是賺到,何樂而不為呢?那個時候生理反應已經控制了心理反應。



曾經有一個實驗,就是召集了一批大學生,讓他們扮演獄警和犯人,獄警在裡面擁有無上的權利,沒過幾天,扮演獄警的人就開始虐待犯人,他們心情很狂燥,動不動就打人罵人,這就是權利沒有得到監督的後果,他們的心態越來越膨脹,心理上完全變了,他們和這些“犯人”有仇嗎?這些“犯人”犯罪了嗎?並沒有!



拿美軍來說,美軍攻佔的德國部分,死亡的戰俘屍體埋了綿延有幾十公里,他們這是報復嗎?倒不如多殺點日軍才稱得上是報復吧,可是戰後美國還不是將日本收歸麾下,目的就是為了牽制亞洲其他國家,為自己在世界上的戰略部署爭取更高的地位,說到底,士兵們沒有難麼好的心態控制自己,況且軍紀鬆散,甚至高層都默認他們這種行為,只要有一個士兵燒殺強姦,那指定是引起連鎖反應,因為你不上就吃虧了,反正大家都上了。


琅琊利劍




所以,蘇軍在攻陷柏林時的燒殺搶奸,就是對德軍在攻打蘇聯時所犯罪行的復仇。



那麼,英美軍隊在進攻德國時就沒有這些行為嗎?德國《焦點》週刊網站2月28日發表題為《盟軍士兵如何強暴德國女性》的報道稱:他們不僅以解放者的身份來到德國,許多盟軍軍人強暴虐待德國女性,至少有86萬德國婦女和女孩在戰爭末期和戰後被盟軍軍人強暴。歷史學家米麗婭姆.格布哈特在《當軍人來了》一書深入分析了1945年那段歷史。



強暴不僅發生在蘇聯控制的東部,英、法、美軍的佔領區也都發生過大規模強暴事件,而且持續數日之久。人們都認為蘇軍燒殺搶奸,而往往忽視盟軍,歷史學家都認為這些女性都在盟軍那裡得到了好處。



與復仇心切的蘇軍不同,盟軍擁有德國民眾迫切需要的食品、巧克力、尼龍襪。所以,德國女性得到了這些東西就很少有人聲稱被盟軍士兵強暴,還有一個原因,德國和美英等盟軍宣傳蘇軍的暴行,對盟軍的暴行卻極少宣傳。而德國對西方軍人很順從,很少人進行起訴。



其實,蘇軍也好,美軍也好,都有對女性強暴的斑斑劣跡,蘇軍進軍東北,美軍佔領日本,都是以勝利者的身份出現,往往就被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所掩蓋,但是歷史卻留下了不可抹殺的醜惡行徑。


適情雅趣


借用央視七套《百戰經典》欄目的廣告語:“因為珍愛和平 我們回首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已有74個年頭了。那場參戰國家最大多,傷亡和經濟損失最大的戰爭,使得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作為軸心國和邪惡聯盟的發起國—— 希特勒統治的德意志聯邦,無疑成為人們競相憎恨的目標,但隨著1944年德國的節節敗退,盟軍攻克首都柏林後,德國人民也切實的嚐到了“水深火熱”的遭遇,那麼面對蘇軍肆意宣洩憤恨,殘害德國民眾同時,美英聯軍是不是真的剋制住仇恨,塑造了“文明之師”的形象呢?

二戰德國法西斯的邪惡,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眾怒,其中屬蘇聯最為深切

1939年至1945年6年間,德國協同日本、意大利兩國(史稱邪惡軸心國),並夾帶著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僕從國,向世界發起了影響深遠的侵略戰爭。1941年仲夏,納粹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了代號“巴巴羅薩”的戰爭。一時間月500餘萬人、4、5千架飛機和3700輛坦克,外加幾萬門大炮和200艘軍艦,分別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向蘇聯發起了閃擊方式的突然襲擊。截止到1945年戰爭結束,蘇聯紅軍供給傷亡人數2960萬, 另外約1740萬蘇聯平民死於戰爭。面對這樣的“血債”,蘇聯怎能善罷甘休......

無辜的民眾成為洩憤的對象,婦女成為享樂釋欲的對象,無奈生活所迫

德國首都柏林被盟軍攻克後,國防形同虛設,社會治安基本喪失,民眾生活在遊離狀態,原本國內的男性都被希特勒徵調至戰場,整個柏林宛如一座“女兒城”。而參戰的士兵面對這種情況,彷彿是“如魚得水”,除了縱火和毀壞建築,還不斷的搶奪財務,最後仍不忘凌辱姦淫德國婦女,一時間德國的婦女成為聯軍享樂和釋欲的對象。而此時柏林城的生活物資幾近空虛,為了換得那一點點食物和錢財,女人們也只好任由聯軍士兵的“獸行”,這幾種還包括許多未成年的女孩,也紛紛成為他們洩慾的“犧牲品”。

英美聯軍包括蘇聯,佔領柏林的期間,罪行不亞於希特勒發動的侵略戰爭

可以說包括蘇聯在內的盟軍,在佔領柏林和其它德國城市的期間,除了搶得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也包括設計製造的圖紙,像美國乾脆將相關科研人員擄回美國,幫其設計製造先進的武器裝備。蘇聯也是照搬硬套,威名遐邇的AK47自動步槍,怎麼看都像是德軍STG44突擊步槍的翻版。除此之外,大量的珍貴財務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走的全部付之一炬。相比之下,柏林普通的民眾則只能任其擺佈。所以說,盟軍佔領柏林期間的行徑不亞於法西斯發動的侵略戰爭。

人性善良還是殘忍就在一瞬間,特別是心存報復執念時

作為一支“師出有名”的聯軍,蘇聯和美英聯軍原本屬於正義一方的反侵略部隊,但卻在攻克佔領德國首都柏林以後,變得殘忍和貪得無厭。這難道是德國民眾活該咎由自取嗎?我看並不是,這與人性的演變和受影響環境有關。在那樣一個心存怨恨,又無人約束的環境,人性淡漠了善良放大了殘忍和貪婪。藉著“報仇雪恨”的幌子,大肆的對柏林民眾侵襲驚擾。冤有頭債有主,既然希特勒的“法西斯帝國”隨著他消逝不在了,那麼聯軍應該即刻撤出柏林,或者去追趕納粹的殘兵剩勇,而不是持強臨弱。


棟哥遊新疆


題主詢問攻克柏林時蘇軍燒殺搶掠,而英美軍是否在相對剋制仇恨?這個問題,需要分兩方面回答。

首先要強調的是,西線的盟軍同樣在對德國人燒殺淫掠。據相關報道,有數十萬德國女人被盟軍士兵強姦,注意是強姦,不是自願性交易。而盟軍對德國戰俘也曾虐殺。盟軍俘虜的500多萬德國戰俘,很多人為了害怕被蘇軍俘虜而逃亡西邊,卻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根據美國人自己的回憶錄,很多被圈在露天的泥濘中,缺衣少食,疫病流行,最後活活死去。對於敢於向俘虜投擲食物的德國婦女,則遭到美軍直接實彈射擊。據稱,被美軍虐待致死的德軍戰俘在100萬人左右。

當然,盟軍針對德國民眾的暴行,確乎比蘇軍整體要輕一些,這也是有諸多方面原因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本身盟軍對德軍的仇恨不如蘇軍。西線三大盟國,美國本土未受波及,英國雖然被轟炸幾年,本土沒被踐踏。法國雖然亡國,但德軍對法國淪陷區民眾比對蘇聯人還是要好很多(畢竟都是法蘭克人)。而蘇軍被德軍佔領的領土中,民眾飽受摧殘。二戰中蘇聯死亡2700萬人,其中至少1000多萬人都是被殺害的無辜平民。這讓蘇聯人對德國刻骨仇恨,報復自然更加猛烈。

二是盟軍本身物質條件要比蘇軍好。雖然盟軍和蘇軍都曾拿出食物來勾引德國女子,但盟軍能拿出來的食物顯然質量和數量都比蘇軍要多得多,因此更多德國女人容易被盟軍引誘。

三是盟軍三國在人道主義方面的文化建設做的比蘇軍好一點。當然,這與第一點和第二點其實又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長期宣傳,西方國家把持話語權,強調蘇軍暴行,而對盟軍暴行則視而不見,這也加深了大家的印象。


巴山夜雨涮鍋


德國納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罪惡深重。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數軍人和百姓死於非命,民眾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到處都是。作為二戰發動者的德軍一路所向披靡,卻被蘇聯軍隊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點。

蘇軍以付出了蘇聯2700萬生命的條件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蘇聯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這讓蘇聯心中充滿巨大的仇恨,他們恨不得要殺死所有德國人。蘇軍攻陷柏林之時,他們已經處於瘋狂當中,他們眼裡沒有軍人和百姓的區別,看見德國人就一頓機槍掃射。



而美國對待德國人,雖然沒有蘇聯對待德國人的方式殘暴,但是依舊殺害了不少德國人。據不完全統計,美軍總共俘虜600萬德國軍人,他們沒有直接殺害他們,卻也沒有善待這些俘虜。他們只提供這些俘虜很少的食物和水,導致接近有100萬德國軍人因為缺乏食物和水死亡。


美國人之所以沒有蘇聯那樣殘暴,是因為美德之間的恩怨並不如蘇德之間那樣大。二戰中德軍攻陷了大半個蘇聯國土,蘇聯付出了2700萬傷亡的沉痛代價。反觀美國,德軍並沒有直接進攻美國,更沒有攻擊到美國本土,美國參戰還是因為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德軍與美軍的戰爭完全是日本人一手造成的。


傳奇歷史觀


蘇軍攻陷柏林實施集體搶劫和性暴力犯罪時,美英盟軍並不在柏林,而在柏林東南邊的慕尼黑和萊比錫,故而蘇軍在柏林胡作非為美英盟軍當時並不知道……。




一九四五年三月,美英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英美盟軍越過哈爾茨山脈,並強渡易北河從西部直逼德國。與此同時,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以及科涅夫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作為兩百五十萬蘇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逼近德國東普魯士,務必趕在美英盟軍之前拿下柏林。因為蘇聯為了獲得戰勝納粹德國的國際聲譽,所以必須率先進入德國並一舉攻克和佔領柏林……。

窮途末路的納粹德國困獸猶鬥,將整個柏林的所有大街小巷,乃至每一幢樓房都變成了無數個可怕的火力點;由大批中年和青少年平民組成的敢死隊手持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協助殘餘的百萬德軍負隅頑抗作垂死掙扎。盟軍先期抵達柏林的秘密偵查部隊經過偵查後,迅速將此情報提交了艾森豪威爾。以美英盟軍強大的作戰實力,要拿下柏林並不是問題,但問題是美英盟軍將為此付出幾十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作為盟軍的最高軍事統帥,他必須對每一位官兵的生命負責:他要讓儘可能多的官兵活著回家與親人團聚。作為一位具有政治頭腦的卓越軍事統帥,他深知‘’雅爾塔協定‘’對蘇聯的約束力,即蘇軍佔領柏林後顯然會遵照‘’雅爾塔協定‘’三方的約定:將西柏林區域劃歸美英法共管。所以,既然蘇聯急於拿下柏林報仇雪恨,那美英何必與之相爭呢?經過利弊權衡,艾森豪威爾將軍最終下定決心:不與蘇聯爭奪攻克柏林的頭功,而將柏林東南邊的慕尼黑和萊比錫作為美英進攻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