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公元前515年,闔閭派勇士專諸殺了吳王僚,他自己後來則成了吳國的新君王。闔閭上臺後,重用楚國避難來的伍子胥和齊國人孫武,在春秋末期的兼併大潮中試圖壯大吳國成就一番霸業。闔閭和伍子胥、孫武等心腹商議了一番後,結果是先拿楚國開刀。

於是就在闔閭決定伐楚前的某天晚飯的時候,闔閭和往常一樣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吳越多湖泊所以水產豐富,吃魚就像家常飯一樣。那晚闔閭一家的飯桌上也有一條魚,不過是清蒸的。那道清蒸魚一上來,闔閭就先嚐了前一半覺得味道還不錯於是就把另外的一半夾給了了自己的小女兒勝玉。但沒想到的是,勝玉竟然沒有感謝父王的好反而認為那是一種侮辱。當時正值青春期的勝玉,一時氣憤不過就選擇了自殺。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起初勝玉拿起刀來的時候,闔閭還以為這個小女兒只是賭賭氣而已。但沒想到下一秒真的就便成了現實,可是讓闔閭又是驚又是悲的。這是《吳越春秋》裡記載的一段吳王闔閭和他的小女兒勝玉之間的事兒。《吳越春秋》成書於漢代,作者是東漢時期的學者趙曄。它雖然記述了吳王闔閭小女兒勝玉之死,但具體的原因和詳細的經過並沒有記載下來。

不過單從趙曄簡單的記載來看,闔閭的女兒勝玉的自尊心也太強烈了吧。僅僅因為半天魚就選擇了自殺,莫說在吳越一帶,就是在中原一帶的王公之家,一條魚應該沒那麼稀罕吧。況且闔閭是父王,勝玉吃父王吃剩下的半條魚怎麼就成了侮辱了呢?這確實讓人想不通。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於是就有人推斷了,勝玉的死可能不是因為那半天魚。或許那條魚就是個導火索,最終讓勝玉青春妙齡的年華選擇自盡的另有其事。試想一下,一個帝王之家的青春女子,什麼樣的動因能夠驅使她最終自殺呢?極有可能因為感情,勝玉很可能看中了某一個男子,但這個男子因為種種原因不幸早逝了。很有可能這個男子的早逝和闔閭有關,而吃飯時那半條魚又恰巧讓勝玉想起了那個男子。

本來還沒有完全走出失去摯愛男子的陰影呢,父親又突然的補上了那麼一刀,可謂傷口上撒鹽。或許闔閭並非有意,但勝玉確實是走心了,於是就有了自殺的那處鬧劇、悲劇。一個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妙齡女子,為情自殺是很有可能的。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正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勝玉躺在血泊中完全喪失了生命體徵的時候,估計闔閭整個人都傻了。儘管這個男人曾經冷血的殺死了許多人,也有很多人因他而死。但自己的親生骨肉就那樣突然自殺在自己的面前,闔閭還是心理上受到了一定的打擊的。吳王闔閭悲傷極了,他再厲害也是迴天無力挽回不了什麼了。於是這個冷血的男人就決定以厚葬自己的女兒的方式,來緩解自己內心的悲哀。

吳王闔閭為自己的女兒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陪葬品超出想象,金的、銀的、玉的等等應有盡有。勝玉的葬禮引來了全城百姓的觀看。其實相比較於那些名貴的陪葬品和喪葬規格,更吸引老百姓的還是一種舞蹈的演出。吳王闔閭專門請了頂尖的舞者,在勝玉的葬禮上跳了一出白鶴舞。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白鶴舞是一種規模不小的舞蹈,大抵類似於今天的芭蕾一類吧,每人手持一隻超大的白鶴,這白鶴是用竹子做骨架,白絹做身子和翅膀,人拉動牽線白鶴就翩翩起舞,象徵死者的靈魂昇天。在當時的社會,一般的人家是請不起這樣盛大的儀式的,估計也只有天子或者諸侯之家才有那樣的待遇了。所以老百姓都覺得很稀罕,於是萬人空巷都去大街上觀看了白鶴舞。

勝玉出殯那天,跳白鶴舞的故意在大街上多表演了一會兒。而且也沒有刻意的驅趕老百姓,要是放在往常早就有一群士兵像狼狗一樣在那裡戒嚴了。可是那天沒有,種種跡象都很反常。老百姓是越看越覺得熱鬧,越看越想看下去,看熱鬧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達上萬人之多。於是上萬的老百姓就隨著送葬的隊伍一起去了勝玉的墓地然後跟著進了勝玉的墓穴內。

這位公主因半條魚而自殺,卻連累了上萬百姓為她陪葬

那天明明是葬禮,在老百姓的摻合下分明由哀轉喜了。熱鬧的跟吳王家要辦什麼喜事兒似得。但當那上萬的老百姓跟著白鶴舞進了墓穴後,恐怖的一幕便發生了。只見墓穴的大石門不一會兒就關閉了,上萬的老百姓就那樣在一種欣賞的喜悅中糊里糊塗的成了勝玉的陪葬品。

吳王闔閭伐楚前痛失愛女實為不幸,但他為化解心中悲傷不惜那全城上萬人老百姓的人命為代價給自己的女兒陪葬又確實是沒人性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