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揭祕清末第一美食家

清朝時慈禧太后吃飯,怕人下毒,就安排一個太監站在膳房門口,每道菜送進來,他先吃一口,見他不倒下,太后才下筷子。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1908年春天老品膳太監死了,御膳房20多歲的小太監邊北湖,被指定接替品膳太監,可是這時候太后也病了,不在膳房用餐,總是讓御膳房熬點粥,直接送到中南海儀鸞殿。到了10月22日,老太后駕崩,邊北湖一次正餐都沒有品嚐過,就被遣散出宮。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這個小邊公公出宮之後,住在海淀的太監大院,跟其他離休的大小太監們住在一塊兒。當年出宮的太監大多都喜歡住在海淀,如今這裡成為中國知識精英集中的地方。小邊公公也學著別的太監那樣,先娶了一個媳婦,名叫冷笑。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過了三年,大清變民國,原來按月發放的離休費沒有了,小邊公公身邊的積蓄很快就花完了,於是媳婦冷笑冷笑了幾聲,就離家出走,不知去向。小邊公公窮困潦倒,在海淀鎮撿破爛,被城裡冷四爺看見。冷四爺是旗人大戶,家底子厚,他本人又有新思想,在海淀鎮開了一個養豬場叫幸福莊。冷四爺見小邊公公可憐,就把他收留,在幸福莊養豬場配制飼料。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到了1918年,中國魔術般的,從18年前一個任人宰割的戰敗國,變成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舉國一片歡騰,各行各業也興隆起來。呼啦啦,京城內轉眼冒出了許多新飯館,為了競爭促銷,商家們各類花招都使用了出來。京城《多維小報》有一個記者名叫施化,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出來小邊公公是慈禧太后最後一任品膳太監,於是就去幸福莊養豬場找小邊公公,問他有一個吃吃喝喝就能賺錢的差事,要不要幹?

小邊公公說,你丫不會拿我開心吧?這麼好的事情,你丫幹嗎不自己留著,反倒送給我?施化說,這差事,在整個中國,除了您,任何人都幹不了。 接著,施化就把他的意思大概給小邊公公講一講,那就是由《多維小報》把小邊公公給抬出來,開一個專欄,名叫《北湖金口》,專門評論各家菜餚。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小邊公公說,哥們,我實話跟你說,我雖然有品嚐執事的頭銜,但是我一次正餐都沒有品嚐過,我連粉絲和魚翅都分不清楚,怎麼幹的了您說的這個差事呢?我還是拌我的豬飼料吧。施化說,邊公公呀,這您就不懂了。這說好說壞,都是事先定好的。誰給報館交錢多,咱們就說誰家的菜好,到時候文章我來寫,您不過裝裝樣子。小邊公公眼珠一轉,說,行,這活兒比拌豬飼料強。

揭秘清末第一美食家

從1919年到1928年,京城《多維小報》的《北湖金口》欄目,成了京城吃客和餐飲業的熱門話題,小邊公公被成功地製造為一名美食家,他那張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口,那就是餐廳酒樓不給足了錢,就甭想從他嘴裡掏出好話來。

本文與圖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