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明星限酬是個偽命題

編者按:從崔永元曝光天價合同到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影視圈最近不太平,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影視圈種種的資本運作來看,限酬令只是治標不治本。

8月11日,三家視頻網站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攜手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共同發佈“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抵制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影視行業亂象,倡導成本用於製作,投入服務品質,共同遏制行業亂象,這一紙聲明讓大眾拍手稱快。

瘋狂的片酬

明星這個天生帶著光環的物種,在粉絲經濟的收割中,其片酬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伴隨崔永元由《手機2》引發的手撕影視圈的發酵,明星的片酬已經高到離譜,明星儼然成為國內圈錢指數最高的職業之一。

《手機2》的開拍,引發崔永元手撕影視圈的事件日漸喧囂,整個影視圈的灰色地帶一步步被打開。

經過文娛龍門陣的資料整理顯示,鍾漢良《一路繁花相送》片酬5000萬元;倪妮《天盛長歌》單集高達140萬元,總片酬高達9800萬元;孫儷在去年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片酬高達6028萬元;多年未曾出演電視劇的張涵予在《天下長安》中的片酬為6000萬元;周迅、霍建華:《如懿傳》5350萬元、5071.7萬元。

明星限酬是個偽命題

現在超一線明星和其他主創的片酬差距可以說是達到歷史最大。”著名編劇汪海林早前接受採訪時曾提到,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的時候,三個主演每集的片酬和編劇一樣,“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一些影視劇的主演會拿到上億的片酬,是同級別導演或編劇5到10倍的價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電影學院選擇的標準越來越高,但越來越多的人整容不顧生命危險也要擠上這條船,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這無疑於一場豪賭,成功了就是千萬富翁,在如此高的利潤下他們願意冒險一試。

誰是幕後推手

從中國早期的優伶、戲子,到如今的明星,從戲劇時代、電視時代再到互聯網時代,這一群體經歷了從底層到上層社會的飛躍,在泛娛樂產業的催化下,其演變與媒介平臺和資本的介入共生。

明星限酬是個偽命題

2015年,全國影視市場的規模約為1650億元,有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近超過5000億元。而從2012年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面對千億市場,影視這門當年的“小生意”已經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了大戰略。

戰略之下,明星的商業化成為核心。

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的產物,粉絲越多其商業價值越高,明星效應就相當於互聯網產品的“流量”。

當智能手機在生活中普及,騰訊、優酷、愛奇藝(以下簡稱愛優騰)三大視頻平臺應運而生,再到微博、小紅書乃至抖音的崛起,移動互聯網下娛樂互動的“零距離”,直接致使明星曝光量在單位時間裡的激增,並實現與粉絲的即時交流。如此一來,明星的效應呈倍數級上漲。

而在十年前,一個演員要炒出話題來,只能通過所屬的經紀公司,找平面媒體,電視媒體,網絡媒體,或者找些水軍,在一些國內當紅的大型網絡論壇裡發軟文帖,經過這一漫長的時間線,導致明星的效應很難形成爆發。

2017年,流量明星的概念橫空出世。

流量明星最大的特點就是,背後有強大的粉絲群體,片酬高。即使有著“天價”的片酬,投資方仍然“前赴後繼”追逐“流量明星”。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資本湧入電影市場帶來的整體升溫;另一方面,他們看重的更是演員背後萬千“粉絲”的購買力。

電影市場流傳這樣一句話——“IP加流量明星等於高票房”。對於投資方而言,簽約那些“自帶流量”的明星,意味著會有大量“粉絲”為影片自掏腰包、自發宣傳,這就為影片贏得了數量眾多願意為之付費的人群作為基本保障。

被稱為“影視界的知道分子”的譚飛介紹,韓國影視劇製作成本中花在明星上的錢佔30%之內,而中國影視劇中常有總投資額50%—80%都用於明星片酬,這種比例在全世界都算畸高的。

比較典型的一個事情就是今年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絲“鎖場”事件。“鎖場”是指粉絲通過購買一兩張電影票的行為,阻止影院因無人觀影而取消放映,進而保證影片排片率。而且這次的鎖場並不是個例,幾乎每一部有“流量明星”參演的影片都會有“粉絲”自發“鎖場”。

拋開“鎖場”不談,“粉絲”們更多時候通過包場觀影、自發製作並免費發放電影周邊、籌資購買宣發禮物、網絡宣傳等多種多樣的正面行動為明星和資本貢獻了從線上到線下的超高經濟效應。

明星IP資本化也在這一年進入白熱化。“放大IP影響力是影視化開發的核心環節。”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的這一觀點是搶佔IP最直接的表達。

愛優騰在對流量的爭奪上,再度重金加碼IP,自制劇、定製劇、網絡大電影的誕生,使得流量明星的爭奪戰更加激烈。

在粉絲經濟與各方資本的催化下,明星的流量能力使其片酬一路暴漲,當五光十色的娛樂圈有了熱錢的加持後,變得更加張狂,明星在這個灼熱又無法辨認方向的生態中,一頭扎進去,在最好的年華用最快的速度變現。

治標不治本

在亂象之中,廣電、平臺、影視製作公司共同抵制不合理片酬的聲明,根本無法遏制這一行業結構性的瘋狂。

聲明中提到全部演員、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總製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單集不超過100萬、總片酬不超過5000萬,能否真正執行?

明星限酬是個偽命題

其實關於天價片酬的政策意見早在2017年前後就已經出臺,但並未奏效。龍門君認為,此次的《聲明》仍只會浮在紙面。

一方面影視市場對演員和明星的需求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頭部流量又是稀缺資源,供需的不平衡仍舊有大量的議價空間。

知名編劇汪海林表示,“更準確一點來說,片酬問題是市場行為,我們現在針對的應該是那些非市場行為、反市場行為,打擊通過假數據、假流量來兌換片酬的行為。如果,當沒法再買假數據、假流量的時候,一些流量明星的戲的收視率、點擊量都不行,這說明他無法兌換成真正的市場價值。這是一個數據平臺、播出平臺、經紀公司聯手助推片酬的畸形市場。”

另一方面,對片酬的嚴格控制,實際上意味著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的行政成本增加,影視製作的成本合作、演員片酬合同的嚴格審核。最終明星的片酬損耗會轉嫁給影視公司。

即便是表面上將明星薪酬降低,而明星還可利用多重身份,比如演員與製片方進行聯合出品,擔當出品人、製片人、監製等,獲取這部作品或公司的股票分紅。通過控制項目的渠道拿錢。在龍門君的文娛大料|明星都愛開公司中就報道過,影視公司以給明星開子公司的方式,進行現金流通。

正午陽光的操作是一顯性範本,《歡樂頌》的熱播不僅帶來了收視率,也讓劇中演員王凱、靳東、劉濤與該劇的出品方正午陽光之間形成了緊密的資本關係。

明星限酬是個偽命題

據資料顯示,於2016年1月,華人文化透露已入股正午陽光,佔據25%的股份。獲得投資後,正午陽光開始了資本層面的一些佈局,包括跟三位明星王凱、靳東、劉濤分別成了三家公司。這3家公司主要用來開展投資。未來正午陽光所有影視項目,三家公司都有機會投資,甚至正午陽光之外的影視項目,三家公司也可以參與投資。

換言之,過去一家影視公司與明星簽訂合作合約,需要支付給明星的費用。通過開子公司的方式,使得影視公司的支出,變成了收入,明星的變現通過上市母公司的股份槓桿來獲取。影視公司與明星群體,最終將收割的對象鎖定了韭菜散戶們。

從五月初崔永元曝光“陰陽合同”到現在近一百天,娛樂圈雖然震盪不已,但實質上來看,除了前幾天三大視頻網站聯手幾家影視公司開出的聲明之外,基本面及政府發聲和干預相對較少且謹慎,更多是以監督者身份發聲。

畢竟,頭部演員已有過片酬過億的巔峰體驗,平臺對流量的依賴積重難返,已經簽署和正在路上的合同也無法悍然撕毀, “且戰且退”,溫和調控是上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