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2020年全球鋰鹽加工產能將超80萬噸 增量主要來自中國

摘要:年初至今,電池級碳酸鋰從每噸16.6萬降至9.7萬,工業級碳酸鋰從每噸15萬降至8.4萬,電池級氫氧化鋰從每噸15.4萬降至12.7萬。報告預計,鋰鹽加工行業利潤將逐漸迴歸正常。

2020年全球鋰鹽加工產能將超80萬噸 增量主要來自中國

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活動閉門沙龍現場

電池百人會-電池網8月16日訊(陳語 張倩 山東青島報道)2018年8月16日-19日,繼2016年“問道”嶗山,2017年“問道”長白山之後,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活動再次啟程。

16日,電池百人會企業家“問道”金沙灘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正式拉開帷幕。“問道”系列活動為企業傢俱樂部活動,旨在為企業家們深入交流行業熱點話題,探討鋰電池產業鏈最新技術研發方向和市場動態提供交流平臺。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華世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給予了本次“問道”活動以大力支持。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閉門沙龍上,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還分享了來自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全球鋰資源及鋰產業發展現狀》報告。

2020年全球鋰鹽加工產能將超80萬噸 增量主要來自中國

全球鋰資源概況

報告顯示,目前開發的滷水鋰資源有智利的Atacama鹽湖、阿根廷的Hombre Muerto鹽湖、Olaroz鹽湖,中國西藏的扎布耶鹽湖、臺吉乃爾鹽湖和察爾汗鹽湖等。

目前,全球探明儲量及資源量越來越豐富,但仍以西澳大利亞和南美鋰三角為主要鋰資源地。皮爾巴拉、阿爾圖拉、巴爾德等鋰礦投產,將進一步緩解鋰原料供應。

我國鋰礦資源潛力大,資源查明率僅25.4%。預測資源潛力滷水鋰(LiCl)9248萬噸,硬巖鋰(Li2O)594萬噸,摺合金屬鋰共1760萬噸,資源查明率僅為25.4%。由於國內鋰礦開發仍舊緩慢,選礦工藝尚需完善。鹽湖鋰項目進展也緩於預期,產品品質仍需提升。

全球基礎鋰鹽生產情況

世界主要鋰生產國包括中國、智利、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鋰消費國,日韓等國家的消費量也在逐年增長。2017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摺合碳酸鋰當量約23.54(2016年19萬噸),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中國。

2017年底國內基礎鋰鹽產能約25萬噸,其中碳酸鋰產能17.8萬噸,氫氧化鋰產能5.4萬噸,氯化鋰產能1.8萬噸。世界其他國家碳酸鋰產能14萬噸,氫氧化鋰產能4萬噸。

目前,全球主要鋰生產企業均有產能擴張計劃,2020年鋰鹽加工產能將超過80萬噸。具體來說,全球鋰鹽產量增加主要來自於中國,碳酸鋰產量增加約2萬噸,鋰鹽供需緊張局面徹底改變。正極材料產能超百萬噸,上半年錳酸鋰產量大幅增加,磷酸鐵鋰產量稍有下降。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初步統計,2017年我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產量超過30萬噸,與2016年相比增長約39%。正極材料前20家生產企業的產能達到50萬噸,主要企業產能超過80萬噸。2018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量約15.1萬噸,有數十家企業正極材料的產量超過了1萬噸,預計2018年產能將有40%以上的增長。

2020年全球鋰鹽加工產能將超80萬噸 增量主要來自中國

鋰的消費、價格及供需狀況

鋰的消費主要在電池領域,其他領域消費增長緩慢。2018年前5個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完成產量約46億自然只,累計同比增長13.4%。鋰的消費增長主要依賴於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

鋰鹽價格大幅下降,年初至今,電池級碳酸鋰從每噸16.6萬降至9.7萬,工業級碳酸鋰從每噸15萬降至8.4萬,電池級氫氧化鋰從每噸15.4萬降至12.7萬。報告預計,鋰鹽加工行業利潤將逐漸迴歸正常。

在供需方面,在建鋰鹽加工項目逐年增加,2018年下半年投產項目逐漸增多。正極材料擴產項目投資大,產能大,以三元材料為主,未來可能出現產能超10萬的企業。

對於鋰產業未來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秘書長張江峰建議,環保守法,進一步降低排放;確保原料供應,降低生產成本;優化工藝路線,調整產品結構;注重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鋰鹽加工行業利潤逐漸迴歸正常,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