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山裡的石竹子,有什麼作用和功效?

膠東老農民


夏季一到,農村山裡到處都會看到開著各色的石竹子花。我相信我的同齡人中,大概很少有人 喝過石竹子泡水。石竹子泡水應該屬於六零七零後們的記憶吧。小時候,我跟著老媽去山裡, 只要見到石竹子花,老媽就會念叨她們小時候的事情。告訴我她們那個時候,夏天都會用石竹 子燒水喝,說雖然她不知道為啥要喝石竹子水,但大家都喝,想必是對身體有好處。


在過去,每年夏天麥收的時候,基本每家都會去山裡拔了石竹子回家,洗乾淨後就丟進鍋裡, 然後把鍋裡添了水,用柴火燒開鍋,再舀一大盆放在桌上,等到一家人從山裡幹活回來,每人 喝一大碗石竹子水,清涼解渴又防暑。老媽說,那時候用石竹子燒的水,可比現在超市賣的涼 茶好多了,純天然綠色無半點汙染,是大自然饋贈的。


石竹子花和根皆是藥,不但可以活血通經絡,消腫利尿,對咽炎腎炎膀胱炎都有很好的功效。 曬乾了煲湯喝,對尿道炎效果明顯。

其實,如果從山裡挖了回家栽在花盆裡,樸實清雅的石竹花,不僅可以美化家居環境,還能夠 吸收有害氣體,將有害氣體轉化為對人無害的氧氣。石竹花散發出來的淡淡花香,不僅會起到 殺菌的作用,還具有平復人的不良情緒,緩和心情的特殊功效。


一品小十六


農村山裡的石竹子,有什麼作用和功效?

農村山裡的石竹,在建行漸遠的老家叫“節節草”,大概是因為石竹草一節一節的原因吧。對於石竹,農村人是再熟悉不過得了,在六七十年代,到了夏天,石竹水那可是解暑的最好飲料了。

石竹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善良的夫婦,為躲避戰亂和徭役,躲進了深山,以採藥為生。雖說日子過得清貧,卻也恩恩愛愛,逍遙自在。後來,兩口老來得子,取名石竹。在石竹6歲那年,老漢為換取日用品,揹著草藥出山以藥換物遇到一群地痞無賴,無賴們為搶老漢的錢財,竟將他活活打死。


後來,石竹的媽媽得知消息後,急火攻心,一下子病倒了。小小的石竹便用柔弱的雙肩擔負起生活的重擔。他的行為感動了住在附近的花仙,每當石竹進山採藥時,便化身一美女,為石竹指點。並讓石竹將一種草採回家,讓他燒水給他母親喝。寒來暑往,不覺間十幾年過去了,石竹也長成一位英俊的小夥子,他母親的病也好了。在母親的默許下,石竹和花仙結合在了一起。

後來,附近一些村民也為避徭役,搬來附近居住。看到石竹採藥的時候經常順手摘幾棵節節草,回家燒水喝,便問其故。石竹一五一十將這種草將母親因急火攻心的病治好的事情,和村民們說了。後來,那些村民也都用這種草燒水喝,因此草無名,又因是石竹用此草治好了他母親的病,所以後人稱這種草為“石竹”。

石竹的功效

石竹草中含有皂甙、丁香酚、苯乙醇、苯甲酸苄酯、水楊酸苄酯、水楊酸甲酯等成分,有清熱利尿,破血通經,散瘀消腫的作用。據醫書《本草備要》中記載:“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等作用,傳說中石竹就是利用這種草“降心火、逐邪熱”的特點治好他母親的病吧。

觀賞、淨化空氣

石竹除了可以燒水喝解暑止渴以外,還可以作為盆栽觀賞。如今,已經培育出多種供人們觀賞的品種,是很好的觀賞花卉。其實,古時候就有以石竹為觀賞花卉的記載。“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一詩,就是宋代王安石描寫石竹之美而作。

因為石竹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氯氣,故而也有人將它作為淨化空氣的植物放在家中,在觀賞的同時也可以起到清新空氣的作用。

我是建行漸遠,歡迎朋友們與我交流互動。


建行漸遠


農村山裡的石竹子,有什麼作用和功效?

看到這個題目,馬上想起自己老家山上那一片片的石竹子花,非常鮮豔。知道農村的老人都會採一些回家,曬乾後來當茶,用來泡水喝,至於石竹子的作用和功效,聽老人們說那可是真不少。今天,山村梅花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一,石竹子可用於治療尿道炎、膀胱炎、腎炎等泌尿系統的炎症。從前,鄰居家的老人,小便不暢,經常憋的直叫喚,後來孩子帶他到醫院檢查,診斷為尿道炎、腎炎。醫生給他開了中藥,他問這中藥裡的主要成分是什麼,醫生很直接地告訴他:就是山上的石竹子。他聽了之後,連藥也沒拿,回家拿出自己平時摘的石竹子,就開始泡水喝。因為他以前只是看到別人摘,他也摘了一些,可他不習慣喝茶。過了十幾天,他的症狀就完全消失了,再去複診,徹底治癒了。



第二,石竹子對關節炎和毒蛇咬傷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如果得了關節炎或是被蛇咬傷,那麼就用鮮石竹子,搗爛後,用燒酒和起來,敷在傷痛的地方,能起到消炎止痛,袪毒的效果。 石竹子對腸道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經常喝石竹子茶,對腸道中產生的以上炎症,都有很明顯的白抑制作用。


以上是山村梅花對問題的回答,需要提醒的是:懷孕的婦女不能使用。如果覺得對,請點贊和轉發。


山村梅花


竹葉,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淡竹

具有清熱瀉火,除煩,生津,利尿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口瘡尿赤。

功能

清熱瀉火,除煩,生津,利尿。

主治

1、熱病煩渴:本品甘寒入心經,長於清心瀉火以除煩,並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外感風熱,煩熱口渴。2、口瘡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下可療心移熱於小腸之小便短赤澀痛,溫病熱陷心包,神昏譫語之證。

來源

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鮮品15-3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