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这大概是中国现代流传最广泛的书法

你几乎天天跟它打照面

但从来没怎么注意到它

更无从知道写此书法的人是谁

现在请你拿出钱包里的纸币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除了毛爷爷的头像

最显眼的字应该是

“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

不错,这六个大字不是普通的字

出自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浑厚的书法大家

——马文蔚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马文蔚能够为人民币设计汉字纯属是个意外

当时年仅36岁的马文蔚

因为生性直傲,不徇私情遭人诬陷

被不分青红皂白的上司免职

于是无所事事的他开始游山涉水

景美心悦时还会提笔写写画画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青年马文蔚

在游玩时恰巧碰上自己的幼年好友

多年未见的好友仿佛有很多说不完的话

当被问及免职之事时,马文蔚无奈的摇摇头,

好友自然了解马文蔚的为人,便没继续追问

闲聊几句,两人便匆匆告别

没成想,回到家之后

马文蔚收到了好友的来信

“上次听闻好友失业在家,小弟深感不幸,

有智慧的人才不该被埋没,

于是我便托人四处打听,

听说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筹建,

各方面都需要人才,不防你去试一下...”

马文蔚读完此信才明白,

这不仅是一封嘘寒问暖的书信,还是一封“工作介绍信”

而这封信就像是黎明的曙光,

让原本为生计担忧的马文蔚欣喜不已

精心梳洗后,马文蔚便乘车前去

当时任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正好是南汉宸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

交谈过后,得知此人正是

当年因不徇私情被罢职的的马文蔚

南汉宸感到甚是欣赏

而马文蔚对这份工作也是十二分满意

于是俩人爽快的签订了“劳动合同”

1950年,正值北平解放,

为了更快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设想被提前提到议事日程

按照当时的规定,

行名题字者应是领导或社会知名人士。

政府虽然决定了人民币图案的设计人员,

但是字迹由谁设计

让身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犯难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

“这是本月银行的结算,您过目一下”

接过账本,上面清秀娟丽的字迹

让南汉宸一下看出了神

之前只听说马文蔚写得一手好字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既然身边就有一位书法大家

何不让他尝试一次人民币汉字的设计呢

明明心中波澜起伏的南汉宸

硬是装出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说:

“之前只闻其字未见真迹

今日一见,的确让人佩服

可否当场提笔写几个字让我学习一下呢?”

看到有人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

马文蔚心生雀跃的说

“写字?当然可以。”

“那你就在纸上写下我们银行的名字”

马文蔚将宣纸摆好大笔一挥,

轻松地写下“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

意犹未尽的他顺手又下“壹”“贰”“伍”“拾”“分”“圆”“角”“佰”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看着马文蔚轻松写下的汉字

南汉宸不免笑出声来

一脸尴尬的马文蔚忍不住说

“我学识才浅,写出来的字让行长见笑了”

心怀他意的南汉宸一听马文蔚的话

立马变得认真起来:

“你误会了,我笑是因为你的字写得太好了

一横一竖,苍劲有力,一点一捺,笔墨醇厚,

若不是有天赋之人,是写不出如此气魄之字”

被蒙在鼓里的马文蔚听到这样的夸奖

一直谦虚称“不敢当”

还对南汉宸表示自己随时都可以写字供其欣赏

南汉宸看着如此“天真”的马文蔚再一次笑出声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当得知自己在行长的套路下

随手写出的“中国人民银行”

极有可能被印刷在人民币上

马文蔚惊讶不已

甚至曾悄悄地多次重新书写

想拿出一幅更完美的字迹,

奈何后来写的都没一开始的令人满意

于是就放弃了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马文蔚塑像

虽然这几个字是马文蔚随手写下的

但对比其他书写此字的书法来说

南汉宸还是坚定地选择了马文蔚写下的汉字

过了两天后

便将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

以及当时顺手写下的“壹”“贰”“伍”“拾”“分”“圆”“角”“佰”

一起上交给了上级领导等待审阅

很快结果出来了

汉字得到了上级一致认可

就这样,马文蔚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

随手写下的这些笔力浑厚汉字

成了即将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上的国币汉字

时隔一年,也就是1951年

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

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

以及“壹”“贰”“伍”“拾”“分”“圆”“角”“佰”

也与大众见面了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写下的汉字能够在人民币上发行

这是对自己书法的肯定

换做别人一定会”昭告天下“

但是高风亮节的马文蔚

看着自己遍布各地的书法只字未提

将这件事情变成了心底最深的秘密

1957年,

到了退休年龄的马文蔚

带着妻儿回到乡下老家

过起了平淡的生活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第二套人民币

1980年第四套人民币准备发行,

因为早在1956年国家就开始推行简化汉字,

所以新版人民币也要用简化字。

但“中国人民银行”里的“国”和“银”是繁体字,

所以总行给居住在阳曲县的马文蔚来过一函,

并再次约请马文蔚先生重写简体的“国”和“银”。

可是,马文蔚老先生已是80高龄,

又有哮喘病,握笔已不稳,

所以马老先生未能再写这两个简体汉字。

没办法北京印钞厂的专家,

只好细心临摹马文蔚先生的笔体,

写出“玉”,和“金”字旁,

其他字沿用马老的原迹。

临摹的笔迹字体与马文蔚先生的原迹神韵,

竟然天衣无缝

这也可以说是当代书法史上的一个奇迹。

1983年《山西日报》、《新民晚报》等报纸

报道“冀朝鼎书写的人民币汉字”,

生活平静的马文蔚看到消息,

婉然一笑,

他这才将自己设计人民币的秘密告诉了女儿,

听闻父亲一说,女儿大吃一惊,

为不使媒体继续以讹传讹,

马文蔚和女儿连夜写信寄往北京,

当收到此信的领导也深感困惑,

于是对马文蔚的字迹

与人们币上的字迹重新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

人民币上的文字的确出自马文蔚笔下。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

“人民币上的汉字出自谁手”

这个尘封了多年的谜

也因为这则不实消息

在三十年后得到了证实。

就这样,

马文蔚的书法成了中国现代流传最广的书法

而他写下的“中国人民银行”

也成了最让人爱不释手的汉字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文章素材来源网络,书法屋综合整理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现代中国流传最广的书法,你几乎天天见到却不知道是谁写的

主编丨汪玉琪

总监丨冯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