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 鹽城歷史名人之三國烈士臧洪

臧洪(160年―195年),字子源(一作子原 ),廣陵郡射陽縣人(治所在今寶應縣射陽湖鎮,據鹽城文史專家考證,彼時大縱湖區域為古射陽縣境內,臧洪故居在此區域內,故文史專家認定,臧洪是鹽都區大縱湖人,並載入1993版《鹽城縣誌》),故漢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為人雄氣壯節,曾為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伐董卓。袁紹非常看重臧洪,先後讓他治理青州和擔任東郡太守,臧洪在這些地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後臧洪因袁紹不肯出兵救張超,開始與其為敵 ,袁紹興兵圍之,經過幾番惡戰,臧洪被袁紹所擒,慷慨赴死。

鹽城歷史名人之三國烈士臧洪

臧洪體格魁梧、博學多才,被稱為海內奇才。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後被補任為縣長。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助手)。 當時董卓,董卓殺少帝劉辯,擅權妄為、飛揚跋扈,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勸張超道:"現在漢室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亂臣賊子還沒有受到懲罰,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力的時候啊。現在廣陵郡比較安定,百姓富裕,如果動員民眾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殺剷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有了酸棗會盟。但至此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各路諸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糧草耗竭,酸棗會盟在公元192年(初平二年)宣告瓦解。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在雍丘包圍張超。張超對部下說道:"這種情況下,也許就臧洪會來救我吧。"但是部下認為袁紹與曹操的關係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說:"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說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著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當然不會答應,最後託了三個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臧洪於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袁紹聽說之後,十分生氣發兵攻打臧洪,把臧洪圍在東武陽城,前後長達一年。袁紹讓同鄉陳琳寫信給臧洪,勸他投降,臧洪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的《答陳琳書》,表明寧死不屈的決心

鹽城歷史名人之三國烈士臧洪

紹見洪書,知無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糧食吃完,城外又沒有強兵救援,成洪自己估計災禍難免,召集將士說:“袁氏無道,所圖不軌,口對我的上司見死不救。我為大義,不得不死,感念諸君無緣無故遭遇這次禍惠!請各位可以在先城未破之前,帶領妻兒出城。”官兵百姓都流著淚說:“明府與袁氏本無怨隙,今為朝廷太守的緣故,自願招致困境,吏民怎忍離開明府間去!”開始城裡人還能挖老鼠煮筋角吃,到後來就沒有可吃的了。主薄說櫥內還有三鬥米,請求分成幾份熬粥給臧洪喝,臧洪嘆口氣說:“獨食此何為!”便下令熬成稀粥,給大家分著喝。將士們全都感動得淚流滿面。最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全都死在一起,沒有人逃離背叛。

城被攻破後,袁紹活捉了臧洪。袁紹與臧洪一一向親善,用帷幔隆重佈置廳堂, 召集眾將起見臧洪。袁紹對臧洪說:“臧洪,何相負若此!今日服未?”臧洪說:“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洪親見呼張陳留為兄,則洪府君亦宜為弟,同共戮力,為國除害,何為擁眾觀人屠滅!惜洪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謂服乎!”袁紹本來喜愛臧棋,意思是想讓威洪屈服,然後寬恕威拱:卻見到威洪言辭這樣激烈,知道臧洪終究不會被自己所用, 便決意 殺臧洪。臧洪的同鄉陳容,仰慕臧洪,隨從臧洪任東郡丞:城未被攻破時,臧洪把陳容派出城。袁紹讓陳容當時也在座,看見減洪將被處死,陳容起身對袁紹說:“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 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臧洪發舉為郡將,奈何殺之!”袁紹面有愧色,左右的人讓人把陳容拉出去,說:“汝非臧洪儔,空復爾為!”陳容回過頭說:“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 ”也被殺了。當時在座的人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

臧陳二烈士殉難後,射陽父老於故址建臧陳烈土祠。後因年久失修倒塌。清宣統元年(1909) , 邑人馮煦書“臧陳舊址”石額方,立於烈土祠故地。現石額尚保存在寶應縣射陽湖鎮人民政府院內。

鹽城歷史名人之三國烈士臧洪

(注:文章參考360百科和《鹽城歷史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