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稱,交通噪音已導致英國的小鳥逐漸忘了如何歌唱,反而開始模仿噪聲,棲息在喧鬧道路附近的鳥類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年幼的小鳥難以學會歌唱。燕雀和黃鸝再也聽不見求偶的叫聲而找不到配偶,數量已急劇減少。住宅區的鳥兒很快忘記了原來的歌聲,唱不出婉轉的曲調,而開始模仿周圍的噪音,如汽車的嗽叭聲。”看了這則題為《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的報道,令人啼笑皆非,心中很不是滋味,在感覺這一事件荒誕滑稽的同時,也對未來的自然環境和鳥類的命運深感憂慮。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遠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如此,世界各地也無一處不是這樣。城市中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把藍天切割得所剩無幾,縷縷從工廠煙囪噴出的滾滾濃煙使大氣變得汙濁,隨處是汽車的馬達聲、嗽叭聲和人群的嘈雜聲,使本來就挺著大肚子的城市再度澎漲到極限。鳥兒們只得遠遠地逃離城市,堅守下來的鳥群便“落鄉隨俗”般地被周圍的環境同化,變成怪異的一族。偶爾在休閒的園林裡能看到有人將籠中的鳥提到一塊,讓它們再造一個自然界幽靜的氛圍,不過那不是本質意義上真正的鳥鳴,它們已遂主人的意願作過粉飾,過不了多久,那些模仿力極高的籠中寵物,也許會背叛它們的主人,啼出刺耳的噪聲。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山村也一樣,大片的森林在近年中遭受了人為的洗劫,鳥類失去了繁衍生息的家園,數量日漸減少,特別就那些幼鳥來說,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到世上便要開始本能的逃劫避難,已無太好的條件學習他們的“母語”,反映它們的本真。即便有著適於鳥類生存的地方,但那地方是美國、加拿大,或者是我國的深圳、浦東,居住的大多數定是“移民”,在這鳥類的新區裡,便是南腔北調。萬事萬物在大差別中定有大統一,真擔心在這種大統一後,鳥類的啼鳴失去多樣性,或者純粹是噪聲,出現變異的一代。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優美舒適的環境是人類的共求,試想群山碧翠,泉水叮咚,有鳥兒脆悅的啼鳴在林中悠揚地傳出,那該會有一種如何清澈的心境。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和“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句詩行,都營造出了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再想想當今的城市環境,更能使人意識到人類對鳥類的需求,因為鳥類在大自然和諧統一中密不可分,它使自身連同人類一道融入大自然。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在我們生存環境日漸被遭破壞時,人們口口聲聲高呼愛護地球、愛護環境,我們何不實際一點,從愛鳥做起。我們沒理由不愛鳥,95 %以上的鳥類以昆蟲為食,它們是害蟲和鼠類的天敵,一對啄木鳥能保護十幾畝森林免受病蟲害,一隻貓頭鷹一夜可以吃掉5至6只田鼠,一個夏季能捕食1000多隻田鼠,保護約1000公斤糧食免受損失,燕子等鳥類捕食大量的蒼蠅、蚊子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畜疾病的傳染。我國已發現的鳥類近1200種,它們無可置疑成為一筆可貴的財富。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人類也有先覺者,早在1887年,格林奈爾就出版了一份保護鳥類的雜誌,取名《奧杜邦》,“奧杜邦”就是“愛鳥”的同義詞,後來就形成了強大的“奧杜邦學會”。先覺者的行動,喚醒了民眾,《世界保護益鳥公約》將每年的4月1日規定為“國際愛鳥日”,人們還把5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規定為“國際候鳥日”,我國在八十年代初,國務院曾明文規定,每年春天,全國各地要深入開展愛鳥周活動。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現代人也不乏愛鳥護鳥者,據報載,法國巴黎北部有一座孤零零的蒙瑪特丘陵,儘管它是巴黎大都市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著鄉村般的風光,這裡有一位愛鳥至上的老先生阿曼德,人稱“巴黎鳥人”,老人一生有兩大愛好,畫鳥和養鳥,終身以鳥為友。他幾乎每天早晨都要去丘頂廣場,用自己配製的食物喂鳥,研究鳥語,現在已能同小鳥對話。只要他一去,小鳥們便將他團團圍住,落在肩上、頭上,甚至在老人豎起來的大拇指上。在我國昆明翠湖上的紅嘴鷗,也備人們關愛,只要到那兒的遊客,定會在不知不覺中站到愛鳥者的行列裡,喚他們或買鳥食喂他們。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如今,都市裡籠養鳥的現象仍很突出,其實那是一種對鳥類天性的扼殺,梁實秋在《鳥》中曾寫道:“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僅次於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僅優於標本室裡住著罷?”知理的人有的將籠中的鳥放歸到了大自然中,無鳥者則不再去逛鳥市。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愛鳥護鳥,先得從禁止捕殺做起。記得小時候,麻雀成群,人們卻以它們經常來遭踏莊稼為由大打殲滅戰,使麻雀所剩無幾。有幸的是現已有學者公開出來為麻雀翻案,摘掉了它們“四害之一”的帽子。保護鳥類生存環境,也是愛鳥的具體表現,目前國家規定禁砍天然林,使鳥類健康生存和發展有了鐵的保證,擺在人們眼前的義務便是多植一棵樹,多一分保護森林和淨水的愛心。

都市的鳥兒不再會歌唱,而去模仿周圍的噪音

我們不希望那種變異鳥在更多的城市出現,畢竟我們已承受著太高分貝的噪聲,如果鳥類口中還在鳴叫出汽車的喇叭聲、機械的轉動聲和金屬的碰撞聲,人類會在極度的煩躁中走向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