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協議?是否會讓特朗普取得貿易戰的全面勝利?

衝擊時評


這場貿易戰從一開始註定就是一場制裁戰,從特朗普毫無誠意的談判開始,不斷的出爾反爾,壓根就沒打算和中國和解,如果一開始就揮舞制裁的大旗,國際輿論會一邊倒的支持中國,美國聯合盟國以強欺弱,公然踐踏wto規則等等,顯然美國給中國挖了一個坑,下一步美日和解便水到渠成,理所應當的事了,一場混亂的群毆悄然變成一場一邊倒的單挑。

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們該怎麼辦?

中國屈辱的近代史告訴我們,大國之間的戰爭是真刀真槍的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戰爭。

“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該怎麼辦,答案是我們加大內需,盤活我們的經濟,加大製造業投入,加快發展高科技產業,不再看別人臉色,當別人離不開你才能體現出你的重要性。那些所謂的專家還在紙上談兵,房價漲到40萬一平,城鎮化,棚改去庫存,剛需,難不成洋人的大刀砍了過來我們還在加速蓋房子,炒房子,做著等房子40萬一平的時候買下全世界的春秋大夢。炒房誤國,實體興邦,匹夫有責,我們團結起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以前是,以後一定也會是。





現代財經


特朗普再次宣佈了自己與容克的會晤是重大的勝利,從發表的聲明來看,成果還是比較多的,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有比較務虛的,也有比較實際的。

從整體來說,容克與特朗普能夠達成協議已經是勝利了,那就是暫停歐美貿易戰,本來雙方是可能將30多億美元的貿易摩擦升級為3000億美元的貿易戰的。從貿易戰到建設高水平貿易區只用了兩個多小時,這真是夠神奇的。

原因在於,歐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還是在大西洋共同體內部的利益重新分配,美國想減少貿易赤字,歐美之間有些關稅的確是非對等的,涉及到利益的問題,應該說都是可以談判的。

特朗普進行的一系列的威脅都是“交易的藝術”,鋼鋁加徵關稅,以及指責德國與俄羅斯之間修建天然氣管道。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歐美有8.5億人口,50%的全球GDP,加上二戰之後美國保護和支持下歐洲一體化,歐美之間的相互依賴是非常牢固的。

無論美國還是歐盟都重視自身的利益,也就是各種各樣的本國利益優先,如果能夠實現利益的再次調整,責任和成本的分攤的話,是可以對接的,畢竟歐美之間的市場規則是比較一致的,對接難度小。

貿易戰是真實的,因為美國要重新調整國際經濟秩序,夯實美國的優勢地位,在全球化遭到逆轉的時候,重構西方共同體就是次優的選擇,隨著歐日自貿區的簽署,歐美推進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自貿區建設,歐美日三方的自貿區在升級換代。

從歐美達成的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到,美國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但是歐美要與“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改革WTO,同時也提到了知識產權、國企等問題,可以看到,歐盟已經加入到了美國主導的貿易戰之中。


孫興傑


美歐達成協議,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合夥改革世界貿易組織才是它們的終極目標。

眾所周知,特朗普單方面挑起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戰,歐盟也是其核心“攻擊”目標之一,但畢竟美國與歐盟在全球戰略利益上有共同的價值觀。尤其是它們之間在政治、軍事、國際外交和國際事務當中都有相同的利益取向。而今美國與歐盟暫時“罷戰”,實現了互惠互利後,下一步自然就會對付共同的“敵人”。



雖然,不久前的特朗普還在北約峰會上大罵歐盟是美國的首要“敵人”,甚至說德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俘虜”。但終歸是一家人,盟友依舊是盟友,而真正的“敵人”永遠不會成為其心中的盟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也根本不會有那好心要與“戰略敵人”攜手發展,共同繁榮。只會形成合力“狼狽為奸”向別人下手。


現如今,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一起站到了白宮玫瑰園,雙方在共同會見記者時宣佈,美國和歐盟就緩和當前緊張的貿易關係達成協議,雙方一致表示,將致力於消除關稅和貿易壁壘,避免當前一觸即發的貿易戰。這確實讓之前一直膽戰心驚的歐盟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之前特朗普還一再威脅要對來自於歐盟的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呢,歐盟各國尤其是德國視汽車產業為其經濟支柱產業,相比鋼鋁關稅的規模,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那影響可就大了去了!


目前為止,美國與歐盟的協議達成,還只能說是初步的認同。比如說美國同意不向歐盟汽車徵收高額關稅,而歐盟也投桃報李的同意向美國進口更多大豆和能源。並表示將共同合作。特朗普甚至說,今天是“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大日子”;容克也表示,會談進行了約三個小時,非常具有建設性,對於能夠達成協議而感到高興。確實這一趟不虛此行,之前的馬克龍及默克爾都去過美國,但都鎩羽而歸!相信容克回到歐洲後,必定會得到歐盟各國的“掌聲與鮮花!”


但是,事情肯定不是結束了,而是真正的大戲就要開始了。那就是美國將會聯合歐盟一起推動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改革工作。由於此次的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戰,讓美國人看到了對自己的“不公平”,現在特朗普既然已經拿下了歐盟,取得了強大盟友的合作助力,就等於重新拿到了西方世界的一致話語權,再加上此前已經與歐盟達成自貿協定的日本,這些所謂的發達國家又可以為所欲為了。由於美國至今掌握著國際事務中的大部分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通過發動此次貿易戰,為重塑國際貿易組織的規則找到了藉口,也拿到了機會。


可以肯定地說,美國與歐盟、日本等將把整頓與改革世界貿易組織作為下一步的重點。一定會朝著更有利於其自身的角度發展。


東震木


特朗普和容克在26日達成了貿易協議,這在當時看來無論是對於美國還是對於歐盟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消息,但是從近兩日的事後發展來看,似乎二者仍停留在“同床異夢”的階段,又何來的讓特朗普取得貿易戰的全面勝利?

7月26日,在美國的農業重鎮艾奧瓦州的一場集會上,特朗普興奮的宣佈:“我們剛剛為你們農民打開了歐洲的大門”,其中所指便是歐美貿易協議中涉及的歐盟增加對美國大豆的進口。

然而,這可能僅僅只是特朗普的“一廂情願”。

27日,歐盟公開表示,農業不是與美國貿易協定的一部分。甚至於馬克龍在26日也公開表示,反對將農業納入任何貿易協定,在環境、健康或食物方面,任何歐洲標準都不應該被壓制或降低。

很明顯,無論是歐盟的公開表態還是馬克龍的公開言論,都和特朗普的表述有很大的不同,這無疑於狠狠的打臉了川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農業之外,此次歐美貿易談判的一大重頭戲——汽車關稅,依舊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都在各自做各自的。

據彭博社消息報道,來自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和日本的代表將於7月31日(也就是明日)在日內瓦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應對美國可能對汽車進口徵收關稅。

雖然26日容克和特朗普就已經達成貿易協議,但從歐盟的動作上來看,就關鍵的汽車關稅而言,似乎沒有絲毫進展。歐盟和其他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依舊繼續扎堆商量如何應對加稅的情況,而美國方面也並非是“完全”放下加徵汽車關稅的可能。

消息稱,美國商務部仍在根據一項法案進行調查,而該法案中明確提出,在發現汽車進口損害美國國家安全時,美國仍可對其實施貿易限制。

這種“美國優先”的熟悉口吻無論從哪裡看都不像是已經或是即將與歐盟達成互不徵收汽車關稅的情況。

所以說,個人看來,容克和特朗普的貿易協議仍存在很大的變數,最終可能僅僅只是一張廢紙而已,更遑論讓特朗普取得貿易戰的全面勝利。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美國與歐盟初步達成一些意向,暫緩了過去持續兩個多月的貿易戰。我覺得,整體上是一個積極進展。避免沒有贏家的貿易戰,對美國、對歐盟都有利。所以,我不認為是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勝利。

按照官方信息和媒體報道,特朗普與容克還就推進美歐零關稅達成了一些共識,這就意味著美歐將在未來開啟就零關稅的談判程序,探討如何具體付諸實施。所以準確講,只是“達成”意向,而非任何正式文件。

關於美歐零關稅自貿區的想法,特朗普在G7峰會上就提出過,之前也有談及。這個做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應該是一個大勢所趨。各國減少貿易壁壘,增加流動融通,當然是有助於促進經濟活力,進行良心競爭的。這也是為什麼各國都在努力構架不同規模的自貿區。當然,在自貿區推進過程中,各國出於各自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也一定會做出一些相應的政策跟進,來衝抵一些因為自貿區而帶來的非正面影響,這也是必要而正常的做法。

關於美歐零關稅的前景,從現在“達成”一些初步意向之後,一定會進入一個較長的談判過程。跨大西洋之間的貿易量如此之大,涉及產業如此之多,零關稅的話一定會涉及到眾多產業利益,甚至也一定會涉及到歐盟各國內部的協調。事實上,這並不是美國與歐盟雙方的協調,而是美國與組成歐盟的28國之間的協調,一定是較為複雜而漫長的過程。而在談判之後,美國國內和歐盟內部的立法通過也將是政治博弈的大戲。屆時,美國國內的政治環境到底是什麼樣子,是否有助於通過零關稅安排,還無法預知。所以,對於這個態勢,密切關注,才是最好的姿態。

如果聯繫到前一段時間,日本與歐盟的自貿協定,美國、歐洲、日本如果最終進入同一個自由貿易體系當中,是不是會導致另起爐灶、撇開WTO的效果呢?

WTO無疑仍是規模最大的維持國際貿易秩序的國際組織,有北約、有G7,仍舊不妨礙聯合國的存在。即便所謂西方可以建立自貿體系,他們仍舊需要一個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和體系,仍舊需要與新興市場國家、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不可能形成一個自我封閉的小系統。反而,他們希望更多與外部互動,進而WTO一定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對於我們而言,關鍵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要通過不斷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方式,來努力改變別人、改變世界。


刁大明


特朗普“交易的藝術”表演真人秀,從一開始就是“商場如戰場”的“攻心為上”。君不見,“堅船利炮”護航的“自由貿易”,由來就是“戰爭武器決定資源配置”的“強權出公理弱國無外交”。所謂“金特會”與“普特會”,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障眼法。法術萬變而道不變,就是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勝王敗寇的“硬道理”。於是乎,就有了日本替“群主”組織歐日自貿區“零關稅”的前奏曲,也就有了北約盟友提高軍費開支的“服從命令”和歐盟答應“零關稅”的乖乖就範。“八國聯軍”的“貿易混戰”假打假唱,也都是特朗普與“建制派”黑臉紅臉“苦肉計”雙簧戲的配合演出。當年“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津燕冀漢奸何多”,也同樣是今天精美精英“陰陽合同”牛鬼蛇神兩面人私有化商業化拜金主義“紙牌屋遊戲”的假打假唱!

大道至簡萬法歸一,如果老虎與食肉動物達成自私自利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合作共贏的叢林法則協議,並要求食草動物也必須遵守這個食物鏈遊戲規則。那麼,這個“自由貿易公平競爭合作共贏”的叢林法則國際慣例,會是食草動物的福音嗎?


網聞博報


這說明特朗普終於迴歸理性了,他知道不能繼續槓在那裡了。這對於目前與美國在打貿易戰的其他方來說,其實同樣也會是一個利好消息;意味著現在進入“特朗普妥協”時刻了。現在隨著離11月份的國會中期改選又近了一些日子,特朗普肯定不希望美國第三季度經濟成長的數字難看。

美歐雙方其實等於同意推進原本就已經談過五輪的TTIP,實質上相當於啟動第六輪,雖然沒有用上TTIP這個詞彙。

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也即美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議題涉及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海關和貿易便利化等。奧巴馬政府執政時期談過五輪,第五輪時雙方都遭遇較大壓力沒有取得進展。

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協議,以避免貿易戰。雙方目前的原則性協議的內容是,先停止相互的關稅報復,在汽車進出口上相互繼續擴大開放,歐盟同意增加對美國大豆與液化氣的進口。此次雙方協議能達成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沒有提出離譜的要求,見好就收了。這也意味著特朗普明白,如果堅持再打下去,美國並沒有勝算。所以,這當然談不上特朗普在貿易戰的全面勝利,只能說是其迴歸理性。

奧巴馬肯定是比較鬱悶的,經過特朗普這一波虛虛實實的操作,接下來美歐自由貿易協定(TTIP)如果達成,其功勞在輿論上將全部歸功於特朗普了。


建章君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特朗普與歐盟主席達成協議絕非偶然,都是利益的驅使,與歐盟的和解能否讓特朗普取得貿易戰的全面勝利現在說這個還為時尚早,不過,這對於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處境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原因如下:

一、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局面被打破: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中國,之前叫囂著也與歐盟開戰不過是一種恐嚇,試圖讓歐盟做出讓步,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歐盟對於美國和中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據2017年的貿易數據顯示,美國是歐盟27成員國最大的出口國,中國次之,歐盟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地區,在全球貿易中,美國、中國及歐盟地區原本是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現在美國拉攏歐盟,這種制衡的局面或許可能被打破,尤其是在美國與中國開展貿易戰的今天,對中國更加不利,因為如果沒了美國市場,中國還能寄託於拓展歐盟市場,現在這一步也被堵死的話,那對中國的出口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2017年中、美及歐盟的貿易數據: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全年,美國貨物進出口額為38896.4億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長6.9%。其中,出口15467.3億美元,增長6.6%;進口23429.1億美元,增長7.1%。貿易逆差7961.7億美元,增長8.1%。中國是繼加拿大、墨西哥之後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國(以單個國統計,沒算歐盟地區),而中國則是美國最大的進口國,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1.6%,貿易逆差達3752億美元!

據歐盟統計局4月1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為歐盟最大的出口對象國(佔對非歐盟國家出口的20%),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佔非歐盟進口的14%),僅次於中國(20%)。這也是為什麼歐盟要與美國達成和解協議的原因!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歐盟與美國的和解對於中國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的處境將變得更加被動!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沒有這麼誇張,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就貿易戰和解,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事情,人家本來就是盟友,在軍事政治上有相同的利益和合作,貿易戰達成協議符合雙方的意願,我對此不感到吃驚。



容克跑到白宮,和特朗普達成了協議,但是實質性的內容有啥,就是歐盟增加大豆和天然氣的進口,特朗普承諾不對歐盟的進口汽車增加關稅,緩解了貿易戰的緊張局勢,離雙方之間的零關稅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是貿易戰階段性的成果。

此次歐盟的妥協給了特朗普一個臺階,要知道和中國的貿易戰,美國農民的日子不好過,尤其是大豆的出口。歐盟此次要增加美國大豆的進口,緩解了特朗普身上的壓力,要知道,美國西北部的農民可是他的票倉重地!

但是歐盟的這次妥協,並不代表特朗普貿易戰的全面勝利,但是絕對會促進更多國家和美國的談判,至於會不會有蝴蝶效應,我們把懸念交給時間!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是椰子熟了!


椰子熟了


這是特朗普貿易戰的階段性成果,但離取得貿易戰的“全面勝利”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認為,這場貿易戰短期內不會結束。但是有個更不好的消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談後表示,美國和歐盟應商定針對中國的措施,應對其不公平的貿易政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容克表示:我與特朗普總統一致認為,需要改變很多東西。全球鋼產量過剩,對我們的工人造成打擊。C國鋼產量過剩是歐盟的2倍,該國在該領域仍然有太多非法的政府補貼,這導致市場不可預知,影響我們的公司,我們還應終止我們的研發機構對C國無休止的技術轉讓。因此,其中雙方就C國是否遵守知識產權法啟動了針對該國的調查。

美國取得了貿易戰的階段性成果,但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戰才開打了26天,雙方就達成了妥協,這說明了特朗普對於歐洲的反擊是有預案的,之所以這麼快拿出來是因為受到了歐盟和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但是,這只是一份停火協議,定下了原則以後還有具體的事項需要落實,技術層面的談判還需要時間,甚至可能還有反覆。畢竟特朗普已經揮霍了美國的國際聲譽,簽好的協議都可以說退就退,對於這種妥協他到底會不會反悔,或者部分反悔歐洲心裡也沒有底。已經在建的北溪2號項目(將直接衝擊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措施等方面雙方還存在利益衝突。從美國而言,在和歐盟停戰以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去拔掉日本這個“釘子戶”,以特朗普的霸道和愛佔便宜的心理,從歐盟那裡失去的一定要從日本那裡找補回來,而安倍面臨著選舉壓力,對於美國的漫天要價還是要爭一爭的,雖然是個妾,就是半推半就也要“抵抗”一下,不然對國內的民粹主義也不好交代。至於加拿大,可能也要觀察一下再作政策調整,畢竟他們已經對共和黨的票倉進行了“精確打擊”,而特朗普如果不作讓步是不可能妥協的。


東方大國將面臨著貿易撞擊,但能戰方可言和,必須先打再談,打疼了再談

美國和歐盟達成妥協不是好消息,但也反映了特朗普的一個特點:就是在面臨貿易領域“核戰爭”的時候還是會讓步的。他雖然不講規矩但並沒有發瘋,打疼了才會談。對於特朗普加徵關稅的威脅,我認為對幾千億美元的商品互徵報復性關稅意味著貿易領域的“核戰爭”,展現出那種“早打、大打、打核戰爭”國家意志的時候,特朗普是會選擇妥協的。正如東方大國領導人在金磚國家會議上的冷靜回應:全球貿易戰沒有贏家。此前有朋友邀請我答個問題叫作:特朗普最怕什麼?我沒有來得及回答,現在正好一併作答;他最怕的是共和黨中期選舉失利,怕的是選票的流失。貿易戰是互相傷害的遊戲,但也只有奉陪,但每一刀都要砍的更準一點。儘可能地做好貿易戰的“國際統一戰線”,在WTO規則下最大化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要意識到美國是主要敵人,在次要戰場如歐盟作出一定的讓步和犧牲(XXX,以後再收拾他們!)。


美國的中期選舉前,貿易戰還會打下去,但特朗普永遠不會贏得全面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