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網上有個說法:中國人喜歡移民澳大利亞,卻在中國賺錢。

恐怕這比較適合移民中的土豪,國內學者的研究顯示:在兩岸四地中,大陸籍華人從澳洲“迴流”比例最低,近十餘年來始終徘徊在20%左右,而且迴流人口質量並不甚高,其中僅30%為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微信支付已經開始在澳洲大街小巷展露身影

看來,國內天天拿實現財務自由給自己打雞血,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相比之下,擁有澳洲綠卡或入籍澳洲的港臺中國人迴流比例高達70%以上,且呈逐年增長態勢。

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澳洲華人移民人口突破121萬(包括入籍和綠卡持有者)。公開資料顯示,約41%的澳洲華人移民出生在中國大陸,約50萬人。扣除20%的迴流人口,目前約有40萬大陸移民長期居住在澳洲生活和工作。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國內誘惑那麼多,為什麼澳洲40萬大陸移民回不來了?我們邀請在澳洲的愛米同學談下這個問題。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1、在澳洲工作,你將獲得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在國內,只有少數人一離開校園就自己創業做老闆,大部分人是從打工開始的。而很多人第一時間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這需要探索。

但探索,最需要的是需要自由的時間,而不是被日常工作壓得透不過氣來。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在澳洲工作,相比在國內,你將擁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澳洲大部分行業基本上不加班。所謂的“加班”,也就是下班後多待個半小時……到7點鐘了不起了。

相比正常工資,澳洲加班工資要翻兩倍,公休日則翻三倍,而且絕不含糊。僱主們望價興嘆,紛紛立定規矩,到點必須走人,沒事不許加班。不僅如此,很多公司為照顧員工,會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和靈活工作場所。

比如我所在的政府機構,你可以選擇7:00來,16:00走,也可以9:00來,18:00走,只要做滿8小時,來去時間沒人管。你也可以選擇到公司上班或者遠程聯網在家上班,在或不在沒人管。這樣一來,僱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需求自由安排,很多新手媽媽得以掙錢帶娃兩不誤。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除此之外,澳洲的假期也非常充足。愛米同學所在的澳洲政府機構,和很多企事業單位,除了公休日和每年法定20天年假之外,還有帶薪事假15天。生病看醫生,家裡水管漏水了,孩子不舒服,都可以請帶薪事假。另有特殊帶薪假10天,用以參加葬禮、獻血或是做志願者。在這些假期之外,每兩週還有一個帶薪小長假!算下來一年的休假足有70多天。(當然這是理論數據,一年休假30到40天還是有保證的)有了那麼多空閒,想幹點什麼不行呢?特別對於有孩子的父母,可以擁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一個在墨爾本學設計的朋友Steven,看著國內城市高速發展,畢業後選擇回國工作。工資不錯,但從此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加班。而且,很多設計項目因為的對方領導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獨特”的審美眼光和未經專業諮詢的拍板,他的專業設計方案經常被改得面目全非。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最慘的是,Steven工作第二年開始,頸椎和角膜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帶病加班,看著窗外夜幕四合到晨曦初露,Steven開始懷疑人生:回到國內,天天拿創業成功財務自由給自己打雞血,事實上卻在低水平重複中熬日子。。。

最後Steven憑三年中國國內的工作經驗,又重新移民回到澳洲:“在澳洲,雖然可能起步很難,但是一旦進入正軌,你能有一份很好的生活。在國內,進入正軌可能非常容易,但即使身處正軌之中,依然活得很苦很累,所以我選擇回來。”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2、回國1月就再赴澳洲:為房子犧牲一輩子也太可怕了

人生的成就,除了能賺多少,還需要居住的環境。空氣清新、食品安全、良好的子女教育、住一所大房子恐怕人人渴望。

最近看到一位移民加拿大媽媽寫的一段話,很有感慨:我們也思考過是否乾脆搬回國內,直接回流得了。但去年在上海短暫生活的一段時間讓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看見身邊同齡人為了工作孩子焦慮的狀態和日益飛漲的物價(感覺加拿大的日常用品似乎比國內更加便宜除了蔬菜),我堅信自己是更喜歡加拿大這個相對單純和公平的環境,只要努力工作持續學習,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在澳洲,很有華人朋友也有類似的感受,特別有孩子的移民父母。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售價530萬的北京胡同11平學區房

“發展再好有什麼用啊,買不起房子啊!!!”墨爾本的朋友Eric是另一個折騰出國,折騰回國,又折騰出國的例子。前幾年他剛畢業時,異鄉人感覺還沒散去。加上年輕,認定自己將在祖國的發展中迅速卡位,於是沒怎麼考慮就回去了。

Eric說:“一回去就發現,三年留學在外,自己已經不習慣在國內生活了。整個冬天都在咳嗽,喉嚨像有人揉著一把沙子在搓……天空像塊髒抹布,太陽沒精打采好像髒抹布裡兜著個破掉的蛋黃。高峰時間的地鐵站讓人簡直不知所措,路人好像無一例外都帶著氣急敗壞的表情。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澳洲空氣質量排全球第五

最可怕的是房子。“如果沒些家底,根本不要想在北上深發展,因為很可能你辛苦一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房子啊。先租後買可以接受,但是房子的漲幅遠超出收入的漲幅,連一點盼頭都看不到。”

Eric上了一個月班,每天下班回家,開始認真比較兩地的收入和物價,在墨爾本,IT平均年薪9萬澳幣以上,市郊區一個別墅也就60多萬,公寓更便宜,至少讓人有點盼頭。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應該回澳洲去,現在回去,自己的學生簽證還來得及轉過橋簽證。Eric試用期沒到就辭職了。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悉尼中央車站的晚霞

Eric又回到澳洲,花了兩個月時間,在維多利亞州政府找到了一份專業工作,最近正在到處尋覓合適的房子。“我打算先買個公寓,這樣壓力小一點,還能有點閒錢偶爾出去旅行一下。人生,不能沒有片瓦遮頭,但是為了個房子犧牲一輩子也太可怕了,何況地都不是你的。”

3、鼓勵創業、支持自我發展的氛圍

而且,不回國內,在澳洲也可以有不錯的收入和事業的發展。

在澳洲,兼職非常普遍。愛米同學有個朋友Sara,是學兒童早教的,畢業後到一所小學教美術。剛開始是全職工作,漸漸地她發展出新的興趣,希望對兒童早教和視覺藝術的關係做進一步探索,於是就去和校長商量,想辭職讀博。

校長的回覆出人意料:不如你轉成兼職吧,每週來兩天,騰出功夫去找找其他機會。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墨爾本

後來Sara才瞭解到,在墨爾本兼職非常普遍。僱主完全接受甚至歡迎兼職。這樣既節省成本,又便於員工探索和提高自我。

此後Sara得以利用工餘時間,參加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的一個項目,為她的博士申請打下好的基礎。今年她已經順利地開始了博士學習。她說希望將來有機會參與一些VR的早教項目。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其實,兼職在整個澳洲都非常普遍。各行業協會定期都會請業界前輩做講座,並和後輩組成導師/學徒小組,交流心得,提攜後進。政府也會對創業者提供稅收上的各種優惠政策。

4、背景差異帶來的無限可能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我的一個朋友Jack,移民初期做碼農,標準IT男。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大一的中國留學生因為剛出國不適應,語言障礙等,非常需要講中文的老師來補習。他利用自己的IT背景和業餘時間,開了一個線上培訓班,請來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朋友當輔導老師。沒到週末,各個專業的學生和老師齊聚線上,小班補課,作業講評,好不熱鬧。學生們紛紛度過留學初期的難關,老師們則有了額外收入。

另一個朋友輝,出國前在國資委工作,移民初期在普華永道(PWC)當會計師。但是澳洲的PWC不像國內那麼忙,她有空閒時間,此外她有中國背景又熟知澳洲市場和法律。前幾年她辭職開了一家顧問公司,專門給國內投資者物色可靠的澳洲農場,可謂一舉兩得。

都說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為何大陸40萬移民就是不回來?

最後我想再多說一句。當你們著眼於誰誰誰又從國外回來了的時候,不妨再多等幾年,看看假以時日,他們會不會再回到國外。

而且,有哪個是兩手空空裸歸的?人家回國,一有資歷在手,二有綠卡傍身。之所以待遇好,機會多,那是因為人家在國外學到的技術、積累的經驗,在中國市場上,趁著這一波移動互聯網和消費升級的浪潮,有了更多的溢價。最重要的時,綠卡在身,也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