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今天有的朋友问我,现在情况不明,很多人信心不足,编织围脖还有作用吗?青灯的意见是编了虽然不一定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有帮助,可是如果不编是一点帮助都没了。

在未来不可期的相持岁月里,编织围脖的数量会被大数据持续考量,数量多且恒定,表明供货需求多,您说有帮助吗?

有人问,供货需求多了又怎么样,到现在都没人买,生意无人问津。围脖大量生产,可卖不出去,连饭都吃不上。

这里大家要考虑的不仅只有自己,还要从市场管理人员的角度去思考。市场管理人员管理这片市场,买卖人生意兴隆,他乐享其成,躺着就能收管理费。

可是如果买卖萧条,不仅管理费收不上来,各摊主们还要涌上门来打闹,所以市场管理人员必须尽自己所能的,去协调买卖双方市场,尽可能的为生意双方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尽量的达到供需平衡,让这片市场的发展持续下去。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有人问,市场管理人员何必那么累,直接把所有摊位主撵走,自己做生意不好?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这个主意可真不是好主意。

首先,市场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摊位人员撵走,他得一边进货做生意赚钱,一边管理市场上的卫生、保安、消防等方方面面,还得迎接上级检查,对外联系业务、双拳难敌四手。

其次,市场管理人员做生意未必在行,进货渠道、销售经验全无,做买卖入不敷出,加上劳心劳力,还不如躺着收管理费,虽然少点,但是清闲,而且能腾出时间做点副业。

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抢了大家的饭碗,那可不是小事了。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人家做小买卖者就要靠这个摊位养活一家老小,你断了他的财路,就是杀了他们全家啊。事情的结果怎么样,那就是会出现:布衣之怒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中的故事“唐雎不辱使命”,主要人物是唐雎和秦王。该典故讲述了秦王想侵略唐雎的国家安陵国,然后唐雎来做说客,希望秦王就此罢手。

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问唐雎:“你知道天子之怒吗?”,唐雎说:“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结果,可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说:“那大王曾经听说过布衣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古时的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聂政刺杀韩傀;要离刺杀庆忌。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随后唐雎手持宝剑说道:“你虽然有天子之怒,但我有布衣之怒”,我的布衣能在十步之内就可取陛下的首级,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并放弃了侵略的意图。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秦王再强大,可是面对一个手持利剑,为保护国家和自身利益,甘愿以命相博之人,他也只是普通一员,百万大军无从调遣;市场上保安再多,市场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天天在办公室居家过日子,所以布衣之怒非同小可,一个布衣尚可控之,千百个布衣呢?

所以,如果您编织的围脖总是卖不出去,您觉得市场管理人员会坐视不理吗?您觉得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的情况会发生吗?在临界点未到之前,等待的无非一个时机而已。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