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思政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命线。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书&育人

让思政工作“强”起来

对于化学化工学院张前炎老师而言,2015年9月14日毕生难忘——那是他走上大学讲台的第一堂课,更重要的是,这第一堂课有“领航人”

学院院系主要领导在课前将他“隆重推出”,希望他“努力从一个科研牛人,变成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和张老师一样享受到了这样“礼遇”的还有环境与生态学院林坤德老师、法学院邱冬梅老师、外文学院赵肖和王增红老师等等。

他们的共同感受是,“有压力,但底气和动力更足”,因为“这体现了学校、学院对教师的重视,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努力,让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事实上,书记院长的引荐仪式只是一方面,学校对新老师都是一路关爱有加的:新教师“第一次岗前培训”,“第一次示范课”,“第一次回头看”,新老教师交流会,教学督导组的把关,新教授mentor制度等等。在这些教师成长的“加油站”里,青年教师学到的不仅仅是教学技能,更多的是在实战中,与老教师切磋,与学生互动,从中寻找到师德尊严,将“爱生敬业,教书育人”的传统代代传承。

这五年来,学校围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未来教师培养、教学管理服务咨询、教师教学创新、教学质量评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区域交流服务等,组织了“新入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特色项目,分阶段分步引导教师不断成长。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从2013年起,学校连续五年开展“我最喜爱教师”评奖活动。组织新进教职工入职培训活动,在新进教师“第一堂课”上举行书记院长引荐勉励仪式,按照“四有”标准,着力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和教师工作部,建立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和集体活动制度,研究制定《厦门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2017年修订),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职工夜校,为教职工成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年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效果显著,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这当中,既有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学比赛中的代表,更有一批优秀教学典型:2014年,潘懋元教授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7年入选“当代教育名家”名单;2014年,孙世刚院士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14年,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教书育人的幸福感转化为学校的教学文化深植在厦大教师的心中。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让思政工作“实”起来

精心打造课堂教学(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近几年学校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大亮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讲教师石红梅在这过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收获者。在她的讲义里,密密麻麻记录下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年,课前必做的一项功课便是做好学生问题的收集、梳理、分类等等。她认为,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使思政课入脑入心,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兴趣点,然后才能根据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菜品”。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2014年,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实施思政课综合改革创新工程,在本科四门思政课中,全面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新模式。每学期初,思政老师通过网络征集、课上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想听”的问题,经过提炼分析,继而形成既有针对性又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交流,思政课也从方寸教室,扩展到山海天地。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201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生马丽创立“农民之子”社团,从课堂、教材、书本走向广阔天地。学术沙龙,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基层调研,既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三农、又学习宣传三农政策法规,社团成员们不仅在实践中更加学深、学透理论,也在实践中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和践行者。2015 年,该社团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特等奖。

这五年来,学校先后在宁德、恩施、固原等地成立思政课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站点达160多个,调研足迹横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0多个县(市、区),形成调研报告多达两千多份。

学校还涌现出来一批独具特色的思政类社团,如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习社等。

从课程改革到网络思政,从教学实践到社会实践,从课堂内外到校园内外,学校对思政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创新探索前所未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一步形成。

除了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路径,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之外,学校也持续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这五年来,学校扎实开展“我的中国梦”、“让校园更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季”等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四种精神”宣讲活动和校园环境提升“百日行动”;结合校庆、“五四”、烈士纪念日、国庆、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党史国情、校史校情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了“美好厦大”的浓厚氛围;着力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在青年学生中有效开展思想引领。2015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28个“青马工程”研究培训基地。2017年,延长“马研班”学制,拓展海外调研。

网络&文化

让思政工作“活”起来

“厦大版《南山南》/想把厦大唱给你听”、“食货志/厦大人的手撕鸡拌面”、“XMU*PRISMA/爱厦大需要多少理由”……萌萌的“小夏”,俘虏了多少厦大人的心。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思政与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渠道展现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及学校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讲述厦大好故事,传播厦大好声音。

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强内容”、精品化,我校新媒体已经成为厦大学子的良师益友;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动漫、H5等多种形式,我校新媒体带给厦大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思想与学术的精彩对话,新鲜资讯与贴心服务的持续呈现,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别具一格的文风,学校两微品牌“小夏”,自2014年诞生至今,已迅速成长为校园最具知名度的网络品牌。目前,厦大官方微博粉丝已突破55万,官方微信关注量超过32万,两微综合实力位列中国高校新媒体建设第一梯队,连续四年荣膺“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综合力十强”称号。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新媒体新技术的探索运用让思政工作“活”了起来。目前,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新媒体平台已超300多个。学校探索形成了以“三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建设、共建全国高校思政“一张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校本化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教育大数据研究应用“五维一体”的网络文化建设总格局,运用网络平台把思政工作真正做到青年的心坎上。

——“E维”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首批20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手望工作室、助聋成龙工作室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景润小学工作室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活动优秀案例二等奖。

……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这五年来,学校把网络文化工作室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累计立项287个工作室,涵盖技术研发、内容创作、社会服务、网络评论等类别,直接参与的教师近300人、学生达3150余人,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网络文化建设集群。

学校还深化易班推广建设,承办了全国高校易班共建工作推进会、易班共建高校学工部长交流活动等8次全国会议,摘得“易班共建工作示范单位”“易班十佳工作站” “易班十佳轻应用”“十佳辅导员”等15项全国荣誉。

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的合作,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第二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征选活动中”“育人笔记”作品征集中表现优异。在教育部思政司和中央网信办社会工作局主办的第二届“一节一推选”活动中,我校荣获网文作品征集、摄影作品征集、公益广告作品征集、网络宣传思想优秀作品推选4项“优秀组织奖”,师生创作的19件作品也获得表彰,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2018年4月10晚,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郭莹作为研究生新生首次观看了我校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早听闻这部话剧很感人很励志,看完后我只想到了‘震撼’这个词。”震撼也同样在她一同前往观看的舍友间心头流动,回去后,她们甚至还意犹未尽展开了一场交流:“景润先生的科学精神,知识的渴求,伯乐的赏识,涌动的感动。”“心有坚持,终会遇到可爱的人儿,终会走向事业的巅峰。”“我终于更深刻地体会了自强不息这四个字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五年」春风化雨 抓实见效,创新思政工作

该剧已经是第25次搬上舞台。从演者到观者,感动一直在厦大学子当中流淌。这是厦大继承弘扬优良传统,挖掘校本文化资源,打造文艺精品,提升文化育人的氛围的一个缩影。

这五年来,校园文化供给持续丰盛。编辑出版《我的厦大老师》《创新创业厦大人》,在师生和校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厚植学校“四种精神”校园文化,深入挖掘校史中的先贤事迹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创作排演《哥德巴赫猜想》《嘉庚颂》《南强颂》《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校园经典作品,加强党史校史研究,编纂出版学校年鉴,校史、革命史等系列展馆被列入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传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文化,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坚持党风校风学风“三风”齐抓,让爱校荣校、改革创新、团结合作、包容共享的价值理念和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的文化品格深深融入厦大学子的心灵中。

厦门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