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滨海:聚焦海洋经济打造蓝色增长极

(徐德超)滨海港获批国家一类独立开放口岸,国家电投协鑫滨海发电工程一期、储配煤中心一期投入商业运营,国家电投、华电集团4个陆上风电项目建成运营,中海油LNG项目按期推进,国家电投和大唐集团海上风电加快推进……近年,我县主动策应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围绕省委、省政府“1+3”功能区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打造“滨海新区”战略的实施,奋力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产业基地,全力做好承接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转型大文章。截至目前,“三港”已开发建设面积18平方公里,落地项目总投资达506亿元,完成投资275.9亿元。滨海港正成为江苏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沿着海港大道一路向东,大海敞开宽广胸怀扑面而来,与海港大道并行的疏港航道碧波荡漾,滨海港码头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成效凸显。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上,8台橘红色门座式起重机挥舞巨臂,运输建材的车辆来回穿梭,为临港产业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物流园建设现场,“新海豚”和“新海鸥”号2艘绞吸式挖泥船正在进行疏浚作业……滨海港液体散货码头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整个码头雏形已经初显,工人们正在进行砌胸墙和回填砂的施工。“我们正在进行回填砂的施工,每天作业量在800至1000立方米。”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滨海项目部经理韦奇告诉记者,“整个码头的水工结构已经进入扫尾阶段,预计今年7月中旬可以完成主体工程。”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港和区域枢纽港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沿海开发提速行动,强势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港口功能提升和转型升级,港口建设与发展成效明显。”滨海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利介绍说,“今年,我们计划实施‘三港’项目24个,计划投资66.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1.7亿元,预计到6月份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8亿元,完成税收2900万元。”

绿色生态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也是我县创新沿海开发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新能源产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环保高效的能源动力。滨海港以煤、电、蒸汽、天然气、冷能利用等绿色综合能源产业正在加快集聚,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县加速沿海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项目是带动滨海港发展的强力引擎,产业是沿海开发的坚实根基。现如今,44.6公里绵延的海岸线,正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优势资源,成为集聚大项目的投资高地,昔日的“盐碱荒滩”俨然成为“聚宝盆”。

“总投资144亿元的中海油滨海LNG项目是全省重点项目,主要建设10万吨LNG码头、陆上储罐区、输气管网和防波挡沙堤。项目建成后,对港口能源产业链条完善和相关关联产业落地滨海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奔向高质量意义重大。”谈起按计划推进的中海油LNG项目,刘利告诉记者。我县以完善码头泊位、物流园规划布局和综合能级提升,加快跟踪对接投资200亿元的韩国LG、投资100亿元的新加坡新浦石化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制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滨海港疏港铁路、疏港高速、通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列入省交通“十三五”规划;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滨海港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定位……机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眷顾”滨海的海,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海河联运、海陆联运”的出海通道正全面形成。

来到月堤海景公园,远远就看到火红的“滨海之门”像巨人一样守护在黄海之滨。“在海景公园,我们可以听涛声、观海景,领略雄壮柔美的黄海魅力。”滨海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李炳辉介绍,今年3月份,总投资800万元、高30米、宽40米的‘滨海之门’经过5个月的建设顺利完工,已成为月亮湾新地标。”

“为了更好地擦亮海滨城市这张新名片,让港城宜居宜业更宜游,我们将投入20亿元,打造占地5平方公里的月亮湾小镇。”李炳辉告诉记者,开发区将以建设沿海旅游观光百里风光带为抓手,融入古黄河、海洋、淮河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建设灵龙湖、古黄河博物馆,以《水浒传》的故事为背景的沙浦寨、海佛禅寺等20多个旅游景点,全面展示海洋风光。“届时,这里将成为盐城沿海唯一的生活岸线,值得期待!”(滨海日报)

盐阜网发布的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盐阜网无关,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与盐阜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