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張樹華:國際中國學研究的六大變化

張樹華:國際中國學研究的六大變化

新時代的國際中國學研究呈現了六大變化。

一是學科的外延在擴大。即由傳統的漢學轉向中國學研究轉變。變化的核心在內涵,由過去的漢學研究,如語言、歷史、文化等領域,變為對當代中國道路、中國政治、中國經濟、中國文化、中國社會,甚至中國農村、中國環境等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儘管現在對漢學、中國學的外延還存在一些爭論,但變化是共識。

二是研究的區域範圍在擴大。即由過去傳統的歐美地區,擴展至全球各個角落,包括我們毗鄰地區的土耳其等國家,都在研究當代中國。中國學研究遍佈五大洲,從國家到地區愈發普及,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

三是中國學研究的學科地位在上升。即由過去單純的地區性研究,變成了涵蓋史學、文學、法學、傳播學等各個學科,中國學已在西方大學裡成為專業學科。甚至可以說,中國學研究已成為當下的一門顯學。

四是中國學研究的問題性和思想性不斷增強。即由過去學院派研究文字、語言、歷史,逐漸地更加針對現實性、對策性的一些研究。換言之,中國學的學科性、問題性和思想性增強。

五是中國學研究的應用性不斷提高。中國學研究的應用性體現在其成果由過去大學課堂中的探討,或是學者們的論述,逐漸成為政策部門制定國家政策依據,商界、經濟界決策的重要參考。

六是中國學的對外互動性增加。當代國際中國學研究界、漢學界,以及中國本土學術界的對話和交流愈發頻繁。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院院長。本文根據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承辦的“‘一帶一路’高端人文對話論壇”上的發言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焓迅整理。)

編髮: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