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正月裡 祭河神——山西盂縣河燈節流傳近800年

正月裡 祭河神——山西盂縣河燈節流傳近800年

2018年3月16日至18日,由梁家寨鄉黨委、政府主辦,山西大汖溫泉度假景區承辦,盂縣文物旅遊管理局、盂縣文化局協辦的“梁家寨鄉第二屆河燈民俗文化節”成功舉辦。

正月裡 祭河神——山西盂縣河燈節流傳近800年

在滹沱河流域的盂縣北部梁家寨鄉,自古就流傳著一種民間習俗——正月河燈節。2014年12月3日,河燈節被認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活動在位於盂縣北部的滹沱河畔的梁家寨鄉大汖溫泉景區運動公園、廣場、河道舉行。活動以“河燈寄初心 踏春賞美景”為主題,採取民俗節慶與非遺項目有機結合、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對撞、展演展示與互動參與融為一體的形式,舉行了大型河燈燃放系列表演、民間社火表演、打鐵花、舞流星表演及廣場舞邀請賽、河曲二人臺精品劇目等演出。活動在放河燈許願、祈福體驗的同時,還加入了蒙古包餐飲、蒙古舞、馬頭琴助興表演、晉冀地方特色美食等特色項目。

正月裡 祭河神——山西盂縣河燈節流傳近800年

在滹沱河流域的盂縣北部地區,自古就流傳著一種民間習俗——河燈節。由於當地村民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河、離不開水,人們自然對河充滿依賴。然而,河水氾濫會吞食莊稼、沖垮土地,甚至傷及生命,於是,老百姓把希望寄託於“河神”,祈求河神保佑平安、五穀豐登,久而久之,千百年延續下來,就形成了河燈節。

盂縣北鄉河燈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末期(1225年)。當時,崔氏祖先從大同懷仁遷到大崔家莊定居,由於居住在岸邊,不識水性,常遭不測。為了保佑平安,遂祭河神,村民在河邊建起河神廟。幾百年來,河神廟幾經沖刷,未能保留下來,但人們祭拜河神的習俗卻一直延續至今。據《崔氏族譜》的記載和先民的口碑傳承,都有“祖先遷來就開始放河燈”的說法,因此,河燈節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期。

在盂縣北鄉的滹沱河流域,曾有部分村落也有放河燈的習俗,但規模最大、歷史最久遠的還數梁家寨鄉大崔家莊村的 “河燈節”。這裡的百姓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自發地傳油、傳棉花、傳柴、做貢獻、燒香。

冰川融化,河川初開,夜幕降臨,人們敲鑼打鼓、鞭炮齊鳴,成群結隊,集中到村旁岸邊七畝大的巨石“望河梁”上,祭拜河神,放河燈。據說,柴火越旺,豐收在望,旺火照到哪裡,哪裡就不受霜凍,不下冰雹,於是,人們把對平安、幸福、豐收的美好願望寄託在河燈節的習俗裡。

盂縣河燈節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其形式和內容都具備自身的特徵。從文化內涵上講,南方和東北以及河曲的河燈會是在 “盂蘭盆節”(即:中元節),為紀念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以“目連救母”為文化背景的,而盂縣河燈節卻是在“元宵節”(即:上元節),以祭拜河神為文化背景。與全國各地的河燈會相比,盂縣河燈節有明顯的慶賀色彩,老百姓選定年後初春、春暖河開時祭祀河神,保佑一年當中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河燈節在民間流傳了將近800年,已成為老百姓的生活習俗和固定節日。歷經戰亂和十年浩劫,險些失傳的河燈節在歷史傳承過程中,對滹沱河流域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文化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保護好河燈節對促進當地的農業生產、生活富裕、社會和諧都有很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