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戲曲中,太后為啥自稱“哀家”,哀家是怎麼個講法?

風和日麗1985241


太后自稱“哀家”,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用法,最早出現在明清時期的小說中,現在我們從電視劇、電影裡看到,太后都是自稱“哀家”。經過古裝戲的傳播與洗腦,以致幾乎所有的人都以為太后必自稱“哀家”。“哀家”的涵義,可能是民間小文人的理解中,皇太后必定是喪夫,皇子繼位,才成為太后的。用“哀家”自稱,大概為了表達對先帝歸天的哀傷吧。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從來未見太后可以自稱“哀家”。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的皇太后都不會自稱“哀家”。你去查文獻,是找不到“哀家”這個說法的,古代倒是有一種梨,叫“哀家梨”,因為是一個姓哀的人家培育出來的。皇太后自稱“哀家”,那是明清時期的民間文人編小說時,自己編出來的。

那麼皇太后的自稱究竟是什麼呢?以宋朝的為例子吧,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宋仁宗去世後,曹皇后成了皇太后,垂簾聽政,有一日宰相韓琦表達了辭職的意願,曹太后挽留他說:“相公安可求退?老身合居深宮,卻每日在此,甚非得已,且容老身先退。”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宋朝太后在大臣面前,自稱“老身”。很平民化,跟當時民間老年女性的自稱是一樣的。

皇后、嬪妃的自稱呢?由於皇后、嬪妃通常都不需要面對大臣,所以這裡只說說她們跟皇帝、皇太后對話時的自稱——一般都是自稱“臣妾”。


吳鉤的鉤沉


所謂`哀家’就是哀悼死去的丈夫了,能稱太后自然是死了皇帝丈夫兒子繼承了皇位的女人了。但能真正哀的有幾人呢,多數還巴不得皇帝老公早翹辮子呢,不然每天看著皇上喜新厭舊地左擁右抱的,好多女人為爭寵不擇手段地討皇上歡心,自己的名份時刻受到威脅,一旦失寵就會從天上掉地下了,成了不受人待見的主了,別說將來了就是眼前的富貴都將失去了,只有當自己兒子當了皇帝自己升為太后了地位才穩固了,就是睡覺都踏實了,再不用與人爭寵了,所以說`哀家'只是名子`哀'罷了,其實是快活得不得了。


雲路青鋒


哀家一詞應該是太后用的

是皇帝已死情況下,其皇后也就是後來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

“哀”隱含先帝去世之意,稱“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戲曲或者影視作品中哀家都是這樣解釋。


下面再介紹幾個歷史上著名的太后:

1.宣太后,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后,秦惠文王的妾。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太后之位執政,攻滅義渠國,解決西部大患。她也就是羋八子,電視上孫儷演的羋月。



2.呂后,呂雉,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開啟了外戚專政的先河。


3.孝莊。



4.慈溪。


李家的加菲貓


“哀家”是太后的自稱。因為古代的皇帝都是終身制,一當到死,皇帝死了,兒子繼位,原先的皇后或者是新皇帝的生母,升級為太后,級別雖然高了,從此無人可以管著自己了,但是,丈夫死了,能不悲哀嗎,所以,自稱“哀家”,含有悼念先帝和自憐自艾之意。


第一滴露珠


既然作為“哀家”能如此的作威作福,還何“哀”之有呢?



哀,悲哀、悲憫。單單從這個字的來解釋。

什麼女人能成為太后?皇上的母親。

皇上怎麼能登基?先帝駕崩。

所以太后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這當然得悲哀了啊。(雖然她心裡可能樂得飛起)

所以太后一定得自稱哀家,

因為自己的丈夫先自己而去,

而且她的丈夫還不是普通人。

一個“哀”字,哀的是先帝,

也帶有一絲懷念先帝的意味在其中。


小陽餘悅


最噁心所謂專家,動輒引經據典,又臭又長,其實遠遠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複雜。皇帝死了,皇后就成太后,太后作為未亡人當然就是“哀家”。在過去,戲曲、演義、評話既是娛樂又是文化,它是老百姓歷史知識的主要來源。京劇(漢劇)《宇宙鋒》中,宦官趙高不但是丞相,還有女兒趙豔容,如果你較真,氣死活該。


雜劇元曲


哀家,是古時候的戲曲裡,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稱。 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後,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稱。其含義是自稱可憐之人,無夫之哀。古人婦女以夫為綱。哀家一詞僅用於喪夫的皇后,而且僅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裡出現,歷史真實中的皇后,無論何時都不自稱哀家。 哀家一詞為今人杜撰之詞,多出現在帝王將相內容的影視作品中,主要使用對象為古代死了丈夫的皇后或皇太后。哀家一詞主要由哀子一詞演變而來。《禮記.雜記上》: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古時居父母喪者的自稱為哀子,後來,父在而居母喪者自稱哀子。歷史上不論皇家還是農家,死了丈夫的婦女沒有自稱為哀家,而多自謙為奴家或賤婦。 李雨堂,號西湖居士,清代人,編著了狄青演義三部曲:《萬花樓》、《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在後面兩部中,各有多處單單國八寶公主自稱“哀家”的例證,如《五虎平西》第十四回:“且說公主回到宮中,坐下想道:‘想哀家二九之年,姻緣注就,猶恐配著本國之人,不稱哀家之意。常常想起,煩悶不過,情願終身孤獨,再不想到與天南地北的狄青夙有良緣之份!哀家一見這英雄,是心中所願,奈非父母媒灼作合,哀家實是打算不來,難以明言,喜得師父前來說合。’” 又如《五虎平南》第三十九回:“公主看罷,說:‘書上雖言他父子無災無咎了,但今又來此妖道,如何是好?……想來朝中未知差哪人前往除妖道。倘若無人,哀家必要領旨的。’”


跪射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