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實施預案》發佈:價格降低,收購時間延後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6部分正式印發了《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實施預案》。 在收購時間上,今年《預案》對政策執行時間作了適當延後,縮短了最低收購價收購期。小麥調整為當年6月1日至9月30日,政策執行時間延後了11天;早秈稻調整為當年8月1日至9月30日,政策執行時間延後了16天;中晚秈稻調整為當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政策執行時間延後了24天;粳稻調整為當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政策執行時間延後了22天。 在收購價格方面,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格有下調,去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公佈了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為1.15元/斤,比2017年下調0.03元/斤;今年2月,國家有關部門公佈了2018年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1.20元/斤、1.26元/斤和1.30元/斤,分別比2017年下調了0.10元/斤、0.10元/斤和0.20元/斤。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說,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質量等級標準有提高、售糧款必須直接支付售糧者都是今年的新政策,改革的力度較大,變化較多。價格全面下調。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比去年呢下跌了三分錢。那麼稻穀下調一毛到兩毛錢,應該來說稻穀下調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第二,政府收購的稻穀小麥質量要求比較高。過去為了保護農民利益,農民生產出來的這個小麥稻穀,那麼都可以賣給這個政府指定的這個 糧庫,或者委託的這個糧庫,那麼今年就要達到一定的質量,具體來說就是三級以上的,這樣的小麥稻穀才能賣給政府指定的糧食收購庫。第三,提取現金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過去賣給誰可以從那個地方提取,現在對農民賣糧來說主要通過銀行卡、存摺來獲得收購款。價格降低,質量提高,收購時間延後,看來今年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糧農來說要求並不低,今年的糧怎麼賣是個大問題,挑戰中也包含機遇,李國祥建議,今年糧農首先要把優劣小麥區分開來,其次不要過度依賴最低價收購,優質就能賣高價。第一,儘可能的要把這個質量好的區別開來。過去我們的農民有一個習慣,把不好的稻穀小麥參在好的裡面去,然後一起來賣。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很吃虧的。如果今年的抽檢,你把這個劣質的或者沒有達到三級標準的放在裡面,一旦抽查出來之後,你有可能就賣不出賣不出去了。第二,儘可能的看市場,不要過多的看最低收購價,過去最低收購價叫做託市價格,它對市場價格影響比較大。那麼今年也叫最低收購價,但是它發揮的作用只是一個託底的作用,它只能彌補成本,如果你按照這個標準很可能是不怎麼賺錢的。如果是優質的小麥和稻穀,供不應求。最後,賣小麥稻穀的時候,如果有一些烘乾的設備,或者如果天氣比較好把它晾乾了,可以根據市場的行情有節奏的去賣,不要一下子全部把它賣掉。


《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實施預案》發佈:價格降低,收購時間延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