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29年的坚守——记朔州公路分局平鲁段养路工、共产党员张振华

无论什么时代,人的奋斗精神有两种,一种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却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一种精神,看似豪情万丈,它却代表着最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

张振华同志身上体现了一种精神,平凡渺小到无从说起,但你仔细回味,却最能代表平实务本的人文精神。

张振华,男,57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朔州公路分局平鲁段协议工。他在平鲁公路段最平凡的岗位上已工作29个年头,先后从事过机关保洁、工程施工、日常养护等工作。

在29年的协议工生涯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的角色始终是过河的卒子,从没扛过令旗,但就是这个卒子,却始终保持了政治思想过硬,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常说的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要干咱就干好它。

1990年,张振华来到平鲁公路段当了保洁员。一个人负责三层楼房一千多平方米的保洁工作,冬天还协助烧锅炉,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每天凌晨4点多就到单位,要赶在其他人员上班前把所有环境卫生打扫好,他的想法就是让职工们在单位里找到家的感觉。每天晚上他又走得最迟,他要等其他职工都下班了以后,认真检点一番:看楼道的窗户关好了没有;看哪间办公室的灯没关,他要给关掉;看水笼头有没有关严,他要给拧紧……

在机关干保洁,一干就是15年,其间,夏天下雨,他会第一个上房顶检查有无漏水的隐患,他会第一个检查下水道,看有无堵塞的情况;冬天下雪,他总是要赶在上班前把机关大院的积雪清扫干净,以便腾出时间上路打冰扫雪。如此的工作,他已形成了常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民经商之风方兴未艾,公职人员下海潮流风生水起,张振华每月拿着70元的工资养着四口之家,人们也曾建议他尝试走出去,而他总是笑对:我人生的舞台就在平鲁公路段,别的地方难寻更适合我的角色。

2005年,随着县际油路改造和干线公路薄弱路段治理工程项目的增多,公路段也接触了部分工程的施工任务。鉴于张振华平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态度,单位抽调他参与工程施工管理。一般情况下,哪里是最不放心的环节,交给他最放心。比如让他当安全监督员,工地上的一切安全似乎都离不开他的心和眼,从施工项目部的防火、防盗、防水等到拌和场的防电触、防坠落、防机械碰撞,再到路面作业现场施工人员作业机具的操作、码放等等。在炎热的夏天,热气蒸腾的工作面上,他曾无数次因为安全帽的佩戴问题同施工工人吵得面红耳赤;也曾多次因为对待安全生产的态度问题言辞激烈地给段长、项目经理提过意见。再比如,把他放到施工质量自检的环节上,他就会对照规范、标准,严格要求,稍有差池就过不了他这一关。多年来,人们对张振华的工作以及他这个人有过不少议论,有人认为他死板、一根筋,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又告诉人们,像他这样的一根筋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多多益善。

张振华对待工作敬业的精神,尽责的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赢得了职工们的赞誉。在单位内部,哪里的工作任务重,哪里需要出精出彩,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了他。2016年,省公路局开展了干线公路“八比八看”活动,张振华又被抽调到养护生产第一线。在他的心中,公路是有灵魂的,公路沿线的花草树木是有生命的,只有把生命和灵魂合二为一,公路就会充满活力地为社会服务。于是,他对待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像带着对生命的关爱一样去投入。无论是路面补坑槽,还是边坡培植、路肩培土,他都要求细致完美,要求补过的坑槽比原路面还要有美感,对于水毁边沟、急流槽的修复,他总是要琢磨好长一段时间,认真分析发生病害的原因,研究修复方案,力求同样的病害不发生第二次……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小事情总能干出大气场。

张振华是平鲁公路段一名协议工,他全部的工作内容就是放下铁锹,拿起扫帚,单调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他没有表现过烦愁,29年如一日,充分地体现了他性格的坚毅和对公路事业的执着。

张振华是战斗在公路养护基层的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思维模式里没有为国争光、造福于民的大道理,但他绝对知道,只要是交给自己的任务,就是每天栉风沐雨、踏雪卧冰也要完成。张振华是一个小人物,他每天那么辛劳,认真地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爱路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