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曾在定增中“任性”提價的新三板寵兒,如今引進戰投無門,IPO也宣佈終止

從機構火熱搶購,到戰略投資者引入無門,這家三板企業對資本市場的冷暖,或許獨有感觸。

近日,基康儀器(830879)發佈公告稱,為更好的發展,公司主要股東擬引進戰略投資者,經與投資方進行了多次協商、論證分析,投資方對公司進行了全面的盡職調查,後根據現階段雙方友好協商及談判的結果,此次合作時機及有關條件尚不成熟,最終決定終止此次重大事項。

讓人感慨的是,如今戰略投資“時機及有關條件尚不成熟”的基康儀器,2014年在資本市場可是相當搶手。

“任性”提價10% 認購金額飆升10倍

基康儀器主要從事設計、開發、生產精密傳感器、數據採集器、智能傳感終端等產品,並且基於精密傳感器的行業應用提供軟件與物聯網服務,於2014年7月23日掛牌新三板,轉讓方式為做市轉讓。

早些年,國內傳感器和儀器儀表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2 年行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13年底行業總產值達到 7682 億元,相較於1999年的66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9.1%。

期間2012年,雖然隨著宏觀經濟的下行,傳感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增速進入了一個階段性的低谷,不過從當年四季度開始行業增速開始企穩回升,進入 2013 年後,回暖態勢得進一步確認。2014 年上半年行業總產值為3759 億元,同比增長 8.9%。

行業產值持續上行,下游行業的需求亦迎來了快速增長。據瞭解,基康儀器的產品廣泛應用在電力和能源、國土資源和環境、水利、交通和其它多個領域,其監測傳感器及儀器廣泛應用在國內譬如三峽、小浪底、南水北調、港珠澳大橋等上千個國家重點特大型工程並長年可靠運行。

此外,精密傳感器及儀器儀表製造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准入限制嚴格,進入壁壘高,2014年便坐擁2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3項專利權以及10項境內商標的基康儀器,在彼時行業地位凸顯,業績也迎來了迅速增長。

2012年、2013年、2014年,基康儀器營業收入分別為1.30億元、1.84億元、1.9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632.07萬元、3078.38萬元、3627.87萬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為45.28%、51.30%、54.02%。

行業前景廣闊,業績表現突出,技術壁壘高築,2014年8月9日,東方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基康儀器股價的合理區間應為15.62元/股-17.75元/股。

這一預測很快得到了驗證。2014年8月25日,作為首批43家做市企業之一,基康儀器在做市首日成交後的收盤價為12.70元/股(後復權),盤中股價最高達到16.84元/股(後復權)。

2014年11月,基康儀器順勢發佈股票發行方案,擬以11.00元/股的價格,向新疆方圓慧融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發行股票1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1100萬元。

頗具戲劇化的是,同年12月9日,基康儀器對上述定增方案進行修訂,不僅提高了定增價格,認購對象數量也大幅增加,定增股份同樣大幅提高。

修訂後定增方案顯示,基康儀器擬以12.50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87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09億元,其定增對象範圍也由原來的一位戰略投資者擴展至“公司原有股東及不超過35位戰略投資者和其他合格投資者”。

最終,這場“任性”定增在2015年1月完成,認購對象數量高達55名,包括44名原在冊股東,8名新增機構投資者,3名自然人投資者。

提價比例超10%,定增規模比原計劃飆升9倍,認購資金從1100萬擴至1.09億,卻僅用不到2個月就順利完成,彼時的基康儀器一時風頭無量。

業績變臉,股價走低,上市輔導宣佈終止

遺憾的是,這位新三板寵兒在2015年卻開始逐漸遭到了資本市場“冷遇”。

2015年7月30日,基康儀器再次宣佈擬以8.9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股票不超過140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2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價格較前次定增價縮水近3成。

同年10月28日,基康儀器宣佈已與東方花旗證券簽訂《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輔導協議》,並於2015年10月27日正式向北京證監局申請輔導備案。

比起其他擬IPO企業宣佈上市輔導後引發集郵黨瘋搶,基康儀器成了例外。犀牛君觀察到,2015年4月後,基康儀器股價持續下行,即便同年10月釋放出“擬IPO”的重大利好,股價也未能獲提振。

數據顯示,基康儀器自2015年4月10日以來,股價累計暴跌88.32%,股價從13.95元/股(前復權)跌至最新一個交易日的1.63元/股(前復權)。

從機構投資者擁簇認購跑步入場,到二級市場股價持續走低,昔日的新三板寵兒何以會遭到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這一變化與其業績變臉不無關係。

2015年,基康儀器業績已初現下滑徵兆。數據顯示,基康儀器2015年實現營收1.8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8%,實現歸母淨利潤3474.99萬元,同比下滑4.21%。雖然總體來看,此次業績下滑幅度並不大,但與此前數年持續高增長的態勢相比,這顯然不是個好的預兆。

面對2015年業績的下滑,基康儀器僅將原因歸結於部分項目和訂單還未完工,影響了收入利潤。與此同時,基康儀器對外部環境的判斷分析,仍停留在“基於宏觀外部環境和行業政策的鼓勵及促進作用,公司業務保持良好的平穩態勢”。

事實上,從行業屬性來看,基康儀器下游客戶的發展與國民經濟週期相關度較高,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及其週期性波動,均會對其盈利能力及固定資產投資政策產生較大的影響。而2015年作為“十二五”收官之年,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開始趨向合理有所下滑。

此外,從2015年開始,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後,已正式拉開大幕,傳統儀器設備市場迎來了增長挑戰。

遺憾的是,在當時的背景下,當眾多同行企業逐漸開始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轉型時,基康儀器在2015年年報中披露的2016年經營計劃中仍舊停留在“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強化研發體系建設、加強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戰略的前瞻程度幾乎決定了企業能否拿下下一個賽點。從基康儀器披露的2016年年報來看,情況已經不妙。

2016年,基康儀器實現營收1.6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0.06%;歸母淨利潤為1019.44萬元,同比下滑70.66%。對於業績大幅下滑,基康儀器稱是“公司經營內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疊加的結果,更是公司轉型升級、 謀劃長遠發展過程中的陣痛。”

至於如何轉型,基康儀器稱希望從一個儀器設備供應商戰略轉型為數據服務商,但產品的創新升級、商業模式的轉變,均需要一個持續的研發和市場投入的過程。2017年,基康儀器業績下滑仍在持續,其歸母淨利潤從2016年1019.44萬元下滑至2017年的836.31萬元,同比下滑17.96%,其扣非淨利潤更是首次出現負數,虧損109.65萬元。

對於擬IPO企業來說,可持續性的經營能力和近三年持續增長的業績可以說是必備素質,而基康儀器連續三年業績下滑,顯然與此相背離。2018年5月25日,基康儀器公告稱,因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公司已與輔導機構協商一致並簽訂上市輔導終止協議,並向北京證監局報送了公司終止上市輔導的備案材料。

董監高頻頻變動 3家做市商退出報價

上文提及,基康儀器稱2016年業績大幅下滑是“公司經營內外部環境不利因素疊加的結果”。犀牛君觀察到,除了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基康儀器內部董監高變動同樣頻頻發生。

以董事長一職為例,2016年6月22日,基康儀器公告稱,基於對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及蔣小鋼年齡的考慮,蔣小鋼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並選舉蘇航先生為公司董事長。

但在2018年4月18日,基康儀器連發數條人事變動公告,涉及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監事等多個層級的人事任免,其中蘇航辭任基康儀器董事長一職,蔣小鋼以60歲高齡再度當選董事長一職。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公司最高管理層大規模變動的原因,基康儀器在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辭職公告中均表述為“為了公司管理團隊年輕化,促進公司更好的長遠發展”。

除了董事長一職,基康儀器董秘、財務總監、總經理等職務在2014年至今同樣屢經變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以來,已有東興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三家券商退出為基康儀器提供做市報價服務,打破了此前基康儀器持續新增做市商的局面。

本文源自犀牛之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