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中文科生要多麼努力,才能考上985、211?

Power_G


有一位特級教師跟我說:高中的理科和文科,給人的感覺是理科難,文科簡單,但實際上是——理科看似入門難,但是學得越深越簡單;文科是看似入門容易,但是學得越深就越難。


對於這個說法,我深以為然,理工科的思維難在框架的構建,隨著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完整,對於問題的理解就越來越透徹。

而文科則不同,文科的體系相對來說較為簡單,難的是知識面的廣度和精確性。


對於複雜問題,理科普通生是想到了,做不到;尖子生是想得到,做得到。

文科普通生是根本想不到;而尖子生是想得到,做不好。


因此你看300分的綜合 ,理綜的話,高考狀元一般都能考到280,290,但是文科狀元的文綜成績則要低上幾十分。為什麼呢?一個是很多思維角度你想不到,第二個是表達未必完全貼切。理科不一樣,一般來說,你結果算對了,十分之八九的分數肯定可以拿到。


尤其是現在高考改革,新課程下面的題型演化是非常快的,以前的題海戰術很難奏效,你如果想拿高分,必須培養自身的綜合素養,所謂功夫在課外,很多的能力往往是耳濡目染,通過種種途徑慢慢積累的。


所以文科生要想考上985、211,需要在三個方面努力:

1.文科綜合(政史地三門),構建好知識框架,打好基礎,這個是根本。

所謂打好基礎,指的是對於課業內容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心的地步,這種爛熟於心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掌握,不僅要在記憶上達到一個辨認,定位的能力,更要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


有一個文科狀元跟我說:他構建知識網絡的方法很特別。在初步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直接上高考題,他買的天利38套出的30年真題典藏,也就是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所有的高考試題,他這樣做有兩個好處:1.權威性有保障,高考題是官方對於命題思想的濃縮,知識怎麼樣去用,怎麼樣去考,這個你只有深入研究真題,才能有一個結論;2.通過做時間跨度特別大的高考題,來獲得高考題目未來的趨勢,同樣一個知識點,1997年怎麼考的?2003年怎麼考的?2010年又是怎麼考的?每隔幾年,這個都在變化,但是所謂“換湯不換藥”,內核沒有變,但是改頭換面往往你就不認識了,因此站在一個更長的時間跨度,你就會漸漸識破它演化的真面目。


2.課外知識的涉獵,以及與課內的結合。

之前說了,文科學的越深越難,原因在於:考生的知識面狹窄,現在的新課程改革,會加入很新的情景,在考察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是全新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你課內很難接觸到的,但是這部分恰恰是區分度的關鍵所在。理科可以把題目出的很難,之所以難是因為你無法理解。但是文科也可以把題目很難,之所以難,不是因為你無法理解,而是因為你想不到——很多情況,後面的大題目,你一看答案,就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視角!但是我想不到。


不僅僅是文綜,語文也是一樣。以前的語文現代文閱讀都是套路,現在越來越考察學生的文學素養。比如今年的全國一卷,趙一曼那個題目,標準答案給出來的很多角度,都不是平時訓練裡面的那些套路用語,但是如果你經常看紀錄片,看影評,看文學評論,那這些角度其實也是稀鬆平常的,問題是你沒接觸過,你考場上肯定想不到。


文綜的話,也是如此。這裡不得不提到北京的精英高中——人大附中。現在很多人太低估人大附中了,動不動就是:有本事人大附也參加全國高考,和河北山東河南用一套題,看誰考得過誰?

要我說,人大附的學生仍然佔優勢,原因就在於:人家的課內訓練比你高效,而且人家的課外涉獵也比你廣泛。像衡水中學,已經是應試教育的黃埔軍校了,但是這一塊也就僅限於讓學生看看新聞聯播,半月談之類的,或者讓學校收集一些時政熱點,這就是普通中學高中的唯一課外閱讀了。


人大附的可不一樣,就我的瞭解,他們的高中課外涉獵非常廣泛,就不說英文原著這種高大上的了,像《大國崛起》《華爾街》《公司的力量》這種國產精品紀錄片,基本上每個學生都看過,再比如像《萬物簡史》《萬曆十五年》這樣的文科生必讀經典,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學生,都是在高三暑假才接觸到,但是在人大附,卻是他們的必讀書目。這些東西不要覺得和課內毫無關係,其實你看這兩年的高考,很多都是這樣的知識背景,很多的視角都是出自於此。


再強調一遍:啥叫高考改革?必然是越改越注重綜合素質,越來越遠離死記硬背。理科還稍微好一點,但是文科的影響會很大。


3.英語數學的保障地位。

上面講了文科綜合,應該說是“綜合是關鍵,數英是基礎”——這是很多名牌高中的班主任最經常和畢業班講的一句話。


文科的數學,其實是不難的。但是你要想學好,就必須要有超前的意識,一位浙大的學霸跟我講:學理科數學,就要學一點高數或者競賽的內容;而學文科數學,那就必然要學習理科數學——唯有如此,你才能先人一步。古語云:欲得其上,必先奪其中,就是這個道理。


打破考察範圍的藩籬,尤其在高一高二階段,更是要學的難一點,打下良好的思維基礎。不要覺得XX東西不考,去學就是浪費時間,要想想:既然你跟大家學的一樣,憑什麼你會脫穎而出??比別人多做點,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然後是英語,英語這個東西很重要,建議大家不要以高考為目標,高考的3000多詞彙量實在太弱了,你上了大學就知道根本不夠,實際上中國高中的課程中,就是英語難度最低,學的還都是不實用的東西。學習英語不應該為了考試,而是把它當成一門語言來學。

語法不行的,自學《賴世雄英語語法》,這本書是目前最好的語法書,沒有之一,語音不行的,也請學習賴世雄的音標書。這書編排很合理。現在高考淡化語法考察,比如以前的單選現在沒了,但問題是語法不行的話,英語根本沒有辦法學好——不要跟我說,外國人不學語法,他們英語也可以,那是因為天然的語言環境讓他們自然的學會了語法,而不需要單獨學。


詞彙量的拓展,不要背單詞表。要多讀英文書。不建議讀中國人出的英文書。建議直接讀原著,但是太難的你肯定讀不了,所以這就涉及到分級的問題,應該選用一些比較薄的,單詞量少的英文原版書。比如《誰動了我的奶酪》《哈利波特》(前面幾冊),在讀的過程中積累單詞。


如果你英語水平高,高考是不需要單獨準備的,做兩套試卷就可以直接上考場了。不要做井底之蛙,要知道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精英高中生的水平,普遍達到了裸考四六級拿高分的水準,而這個差距,你現在不彌補,未來沒有人能幫你補得上,到大學,很多衡水中學之類學校的高中生進了北大清華,會發現,除了高考分數比別人高,其它各方面都被碾壓,其中碾壓最嚴重的就是英語,所以從前在開始努力吧!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孩子我和你有相同的經歷。我的高中也是在一所普通中學上的,畢業後沒考上太好的大學,考了個師範大學,現在在一所重點高中任教,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

我認為高考考到985、211和個人努力分不開,但是學校在這方面的影響也很大。我畢業於一所普通高中,和我中考成績差不多的發小畢業於河北正定中學,也許你聽說過。我認為我高中還算努力並沒有虛度,但是高考我考到了一個普通師範大學,我發小考到了南開!


重點高中相對於普通中學有更好的師資,有成熟完善的管理體系,有和你一樣優秀的同學。這些都是普通高中所不能比擬的。沒當老師之前我認為老師們講的都差不多,沒有好壞之分。進入這個行業我才發現,有的老師天生屬於講臺,這樣的老師教學很出色,學生很喜歡聽,自然學習有興趣,學習成績好!而在普通中學你很難遇到這樣的老師了,因為講課好的老師都去了重點中學!

其次學校的管理也不一樣。拿高三來說,舉個簡單例子:重點中學總能在第一時間拿到全國各省市的模擬考試題,給學生做練習或考試用。而普通中學呢?還在做去年的模擬題。甚至有些中學給學生訂的資料都沒有今年的高考題。例如今年2017年,有的中學給學生訂的高考資料上只有16年以前的高考題。這只是一個小的方面,學校之間的差距在各個方面都有,所以普通中學的孩子確實接受的教育和重點中學有很大差異!

再說同學這方面。你生活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一點都沒錯!我在縣城上高中,同學們成績都不是很好。身邊的同學目標好多都是考上一個本科,別管什麼樣的本科。對於他們來說考上本科,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而我比他們強一點,成績在550左右,在那個圈子裡我是優秀的,我也滿足於這種優秀,學習上並沒有太拼。我發小,在正定中學,身邊的人討論的都是清華北大復旦浙大,他考個南開在班裡面全是中等的了。身旁一幫學霸的薰陶,慢慢的你的眼界和目標自然也不一樣,你也會更努力的。還有就是全是學霸的班級和全是學渣的班級,學習氣氛截然不同,這一點上過學的都懂,不多說了。

說的有些囉嗦了,最後總結下是這樣的:普通中學想要考到985、211比重點中學要難很多,因為這不光是你個人的問題。但是事在人為,多努力,付出總有回報,尤其在學習這件事情上!

給個小建議就是自己可以在網上找一些其他省市的模擬題,多做一些,會對你有幫助的!

願學習進步、金榜題名!


物理老師老李


我女兒2016年山西文科考生考入川大。說心裡話,女兒的高考成績之前一直是我的心結,女兒從高一開始便開始選擇文科,並且非常勤奮,高中三年高考是最差的一次成績,特別自責考前沒有顧慮到女兒的壓力,孩子在我們這裡非重點高中就讀,高中三年一直名列全縣第一,老師們對孩子寄予的希望強烈,而我當時卻完全忽略了這點,以至於孩子第一天的語文和數學發揮失常,在當天考完後孩子情緒低落,和孩子溝通後才瞭解孩子的壓力,幸好孩子積極調整,文綜和英語正常發揮,最終成績出來後選擇了川大。女兒基礎紮實,知識面廣到川大後考取了吳玉章榮譽學院,大一開始一對一導師制,這兩年一直名列專業第一,我的內疚才慢慢淡化。文科生考取985的確是比較艱難,這幾年做志願填報工作,更是心疼學文科的孩子,錄取名額比例低到心碎,今年山西省一批次文科4800多名額,理科27000多個…!


劉蕊52


高中文科生,要多麼努力,才能考上985、211大學?

這要看你的天賦是否能夠達到。

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天賦,也是不能成功的。

在我身邊,我看到過這樣的人,其中一個是我九姨媽的第三個孩子,因為父母是北京郵電大學畢業,哥哥和姐姐考的是北京科技大學,在無形中增加了壓力,在進入高中後,就成了讀書迷,我九姨媽、姨父強行控制,進行學習調整,保證了孩子的正常、自然發展。

另兩個孩子是教師子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就讀重點高中,遠離父母的監管,超負荷,超強度地學習,結果是大腦透支,患上了神經分裂症。

現在已經30多歲了,仍然是一事無成!

沒有人會贏在起跑線上,人生不是百米衝刺,是漫長的歲月,路漫漫修遠兮。

努力要符合規律,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而提前透支。

985、211只是一個目標,不是終點。


1143160127


說個實話,考上985、211的學生並不見得比那些考上普通本科的同學更努力。985、211大學是目前來說國內最好的大學,錄取分數線都非常高。

考上985、211大學也取決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個人的實力,此外,吃苦精神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算一下,差不多考上985、211大學,起碼要會做試卷的百分之八九十,還要保證都不會錯。高考過的人都知道,這是非常困難的。

要說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有多努力,這個程度也很難描述。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我給大家說一下我曾經帶過的一個學生。因為我是班主任,所以對學生的情況很瞭解。 這個學生最後考的是中南大學,985,在湖南。上學的那會,我就知道他能考個重點大學,因為他的成績很好,基本全班在前十五名,全校五十多名。因為我們我們縣上最好的高中,這個班也是這所高中的重點班。

生源很好,學習氛圍很濃,大家你追我趕。這麼說吧,就是課間,基本都安安靜靜的,沒有多少聲響。要上廁所的學生靜靜的出去了,其餘的學生要麼還在看上一節課不懂的題,要麼已經拿出下一節的課本看了,你根本就看不到大家所傳說的課間睡到一大片的現象。

這個學生中午、下午都不回家,去食堂吃完飯後,就趕緊進了教室。有時會趴在桌子上眯一眯,隨後就看書、做題了。但是這樣的學生不止他一個,即便是中午,整個教室也跟平時上課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後來我才知道,人家從小就是學霸。他有一次跟我說他上高中之前一直是班裡的第一第二。這就不奇怪了,人家底子好,基礎好,還這麼努力,當然考的就好了。

因此,不由得要感嘆——誰都想考985、211大學,但很多人卻吃不了那個苦。說一句我要考985、211很容易,真要考上卻太難,最難的是不夠吃苦。 當然,作為班主任,我也看到很多非常努力的同學,可最後還是上個普通本科,或者沒考上。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是在盲目學習,學習東一棒,西一鋤,沒有形成系統,學習效率非常低。



學習是有方法的,學習方法又是因人而異的。總之,要有計劃地學習,最好能把學習的知識形成系統。

總之,考上985、211真的很不容易,有時候真有運氣這麼一說。也取決於很多因素,環境、心態、天賦都有。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自己把題都搞懂了,自然能考上。


優學優考策略


我是一名重點中學的老師,我認為通過努力上211大學,還是有希望的;985大學,則不只是努力那麼簡單!

一、高中活成什麼樣才能考上211、985?

各省考上211、985的難度不同,但是這些學生都是本省市的佼佼者!

對於多數省份的學生來說,活成本省考生的前1.5%,才有機會上985大學;活成本身學生的前5%,才有機會上211大學!

二、上211、985大學,需要多少分?

這個在各省是不一樣的,各學校的情況也不同,導致了分數不能一概而論。我以山東考生為例,來看看985大學和211大學到底差距有多大!

以兩所大家不太“感冒”的大學為例:

石河子大學,屬於211裡面的政策照顧大學,2017年在山東錄取文科最高分569,高出自招線529分40分!最低分538分,高出自招線9分。

東北大學,屬於985學校中分數較低的大學,2017年,文科最低分588分,高出自招線59分!

由此可見,一些政策照顧性211大學,分數略高於一本線,而按照山東一本錄取率大約在14%左右,所以,通過努力,上一所211大學,並不難!

而985學校,往往高於一本線80分以上,意味著語數外平均130分左右,綜合科200分左右,顯然這不是單純通過高中努力就能達到的,應該是多少人十幾年努力和培育的結果!

我是“贏在高三”,歡迎關注,獲得更多專業指導!


贏在高三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高考是目前檢驗人才的比較公平的方式,大學都想考上985、211的大學。那麼對於高中文科生,有需要多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呢?



一、選擇正確的努力方向

985、211學校實力確實很強,能進入這類高校,是很多家長和學生努力的目標。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尖子生的學習方法並不適合每個人。文科學習和理科學習有很大不同。理科學習更注重邏輯思考和推理能力,看似入門難,但只要學深,很容易觸類旁通。文科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要想學好,並不簡單。文科生選擇好正確的方向很重要。



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曾有一個文科高考狀元,數學考出149分的好成績。後來她在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時,她曾把自己每道做錯的數學題剪下來,貼在牆上,早上一睜眼就能看到,這個習慣保持了三年。對於文科學習,文綜是一大難題,政史地加起來一共有200分。整個體系簡單,但難的是精確性和深度。不管是哪門課,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建議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列出自己整理的重難點,再多做題。沒有做過幾十套試卷的高中是不完整的。



綜上,高中文科生要想考進985、211學校,肯定要付出努力,但前提方向是正確的。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堅持下去。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985工程大學(39所)是我國頂尖院校,第一梯隊;其次是211工程大學(除去985工程大學的77所)一流院校,第二梯隊,985/211工程大學承載了莘莘學子的大學夢想,到底多少分才可以成為幸運兒,考上這些重點大學呢?我分析如下,供大家瞭解!

高考拼的是分數,拼的是所在省的位次。

我們先看下2018年各省一本上線率排行榜


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省市考生讀取重點大學難度不同,分數自然不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考生讀取重點大學相對容易,而河北、湖北、江西、雲南等省份考生相對較難!

到底多少分可以讀取呢?我們以河北、山東兩省為例進行探討。

2018年211重點大學河北省錄取分數線及位次(理科)

四川農業大學、青海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是錄取分數線比較低的211大學,平均高於河北省理科一本線(511分)50分,而想報考好點的211大學需要過百,位次在30000名。

2018年211重點大學山東省錄取分數線及位次(理科)


東北農業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大學、新疆大學等在山東省錄取分數線平均高於山東省理科自招批次線(517分)四五十分,位次在3.5萬~6萬。

綜合來看:考生若不嫌棄地理位置偏遠,過所在省一本線40分就可以讀取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西藏大學等重點大學;若讀中等水平的211大學則需要過一本線80分;若想讀取985 工程大學則需要過一本線100分。

圖片數據信息來自中國教育在線,僅供參考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要想考上985、211高校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而高中文科生則要更加努力,這是根據近幾年高考數據得出的結論。


安徽本科一批分數線:2017年文科生是515分,而理科是487分,2018年文科生是550分,理科是505分,從這個數據中就能知道文科生要比理科生考取更好的成績才能達到本科一批分數線,當然這一現象並不只是安徽地區有,全國大多數都是如此的,那麼高中文科生要多麼努力,才能考上985、211呢?


各省考上985、211的難度不同,但是能夠考上的都是本地學生中成績優秀的,想要考上985、211至少要在本省所有考生的成績中佔到前5%,畢竟文科不像理科那樣,文科涉及的知識更加廣泛,往往需要多年知識的沉澱,再加上文科類985、211學校相對理科要少,這就使得文科錄取率下降,另外文綜得高分相對理科更加難,所以文科生想要考上985、211可見要比理科生更加努力。


高中文科生不僅要面對天天背政治、歷史,而且對於地理還需要理解,還有偏向於理科的數學,給文科生增加了難度。筆者曾經和同事聊天,談起高中她是如何考上985大學的,可以說她整個高中三年每天都是堅持5點起床,然後就是背書,課間休息就是閱讀課外書本,吃飯時間從來不超過半小時,每週各科習題都做一套,定期整理知識框架,整理錯題集,不管寒暑假都是如此,可見努力程度非一般人所能堅持的。


決勝網


筆者是全縣文科第二名,以630多分的高考成績考入985高校。在高考招生中,文科生可以上名校的比例遠不如理科,文科生要很努力才可以上985和211。在競爭激烈的高考大省,至少要在班級學習成績前五分名,才有希望衝擊名校。按照省份來說,
考211最難的是廣東,一本錄取率最低的是河南,985錄取率最低的是貴州。

1.2018年全國高考人數是975萬,創下歷年新高,高考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了,因為人數越來越多

今年,大批千禧寶寶們進入大學開啟自己的大學時光,來看看高考難度。

據統計,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了975萬人,比2017去年增加35萬人。

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至今,每年高考的人數都在穩步增長,2013年912萬,2014年939萬,到了2018年到了985萬,創下歷年新高。

2.2018年高考來看,河南、山東、廣東三省考生數量名列前三

從近兩年全國各省市的報考人數來看,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大省份前五名依次是河南、山東、廣東、四川和安徽。

排名第一的河南人口過億,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總人數98.38萬人,較去年增加12萬人;人數最低的為西藏,僅有2.53萬人參加2018年高考。

在31個省市中,有23個省份的人數比2017年有所增加,其中增長最快的省份為河南,另外,貴州、河北、廣西、湖南等地也增長較多。有7個省市的高考人數較去年有所下降,包括山西、甘肅、內蒙古、遼寧、天津、上海、西藏,其中,遼寧的人數下降近11%;陝西省2018年高考人數與2017年持平。

3.高考上好大學的難度來分析,考上第一本幾率最低的是河南省,考211最難的是廣東,

985錄取率最低的是貴州,

除了各省份的高考人數,其高考難度也很值得關注。曾經有這樣一段話:

論清華北大錄取率,全國最難的是廣東;論985錄取率,全國最難的是貴州省;論211錄取率全國最難的是廣東省;論一本錄取率全國最難的是河南省;論高考人數最多的是河南省;論題目難度,江蘇數學能給跪了。

4.判斷一個省份的高考難易程度,主要從參加高考人數、省內高校資源、考卷難度和錄取分數線高地等方面進行分析

因為高考填報志願時是按照考生在本省的位次進行錄取,所以對於考生而言,高考就是跟自己省份的所有考生競爭。而判斷一個省的高考難度,則主要從參加高考人數、省內高校資源、考卷難度和錄取分數線上。

如果該省份參加高考的人越多,意味著這個省份的高考競爭就會越激烈。

省內名校越多,該省考生考上名校的幾率也就越大。

高考難度試卷的難易度和錄取分數線上。

5.隨著高考改革,物理成為多數學生的必選科目,文科科目越來越不吃香

更多根據現在的高考改革方案,你現在選修的科目直接關乎你將來填報志願的選擇空間。再看最高的全部39所985高校的選考科目要求,物理成為最吃香的科目。在各個選考科目要求中,單限物理(即必須選考物理才能報考該專業)的專業大類共613個,佔985大學全部1376個專業類別的44.5%,位列第一,且超過了不限科目的專業數量,若統計小專業,這個比例肯定會更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名校的理學、工學相關專業幾乎全部單限物理,理工科名校如清華、浙大、上交等單限物理的專業數量都在80%以上,中科大更是100%全部專業單限物理。不學物理幾乎沒有可能就讀名校的理工類專業,包括時下最熱門的計算機信息類,人工智能類,航空航天類等,物理仍然獨霸天下。

而根據高考改革的新規,文科專業似乎有些“不受待見”。理化生三科佔滿了排行榜前列,而純政史地要求的專業數量均不足10個,學習文科科目的同學就要多考慮不設科目要求的專業了。

6.如果你已經選擇了文科,好消息是競爭者相對少一些,好好學吧,拼命考高分上名校

其實高考是按照比例招生,文理科入大學的比例是差不多的。比如山東省75萬考生,文科和理科上本科的比例都是19/75,。

無論何時,分數和名詞都是影響你能否上名校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已經是一名文科生了,那恭喜你競爭對手沒有理科生那麼多,但是你也要更加努力才可以。

努力再學一點,再提升幾分,你上名校的希望就越來越大。希望你在點滴成長中,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早日圓夢名校。

高考不易,祝願每位認真學習的考生,都能上名校,成為國家棟梁,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