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花生油和大豆油相比,哪個更有利於健康?

空山橋


  花生油和大豆油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日常生活中吃哪個油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呢?

  第一,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比大豆油內的脂肪酸構成要好,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更易於人體消化吸收。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花生油氣味芬芳,滋味可口,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此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對於預防高血脂人群而言,使用花生油更好一些。

  第二,從營養成分組成上看,花生油中除了含有較高不飽和脂肪酸之外,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此外,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等,從這一點比較,花生油比大豆油更有利於健康。

  第三,從製作過程和工藝方面來比較,花生油的製作工藝基本都是壓榨法,可以保留一些營養物質成分,味道香醇,炒菜的味道也更令人喜歡,即使花生油價格稍貴一些,很多消費者還是喜歡選擇花生油的。

  但在這裡需要提醒廣大消費者,花生油和大豆油都是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一定要控制每日攝入量,每人每天25g~30g最佳,另外花生如果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下存放,易滋生黃麴黴素,此為致癌物質,所以購買花生油的消費者一定要去正規超市購買正規品牌的花生油。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吃什麼油更健康!花生油和大豆油營養價值各異,不同的烹調方式也會影響食用油的營養價值。因此,關注油的健康不僅要關注有的營養成分也要關注油的烹飪方式。


花生油

花生油易被消化吸收,含不飽和脂肪達百分之八十左右,主要為油酸,亞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等。花生油中含有甾醇、膽鹼、磷脂、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防止血栓,預防動脈硬化,延緩腦功能衰退。

花生易被汙染黃麴黴B1毒素,易溶於油脂中,會引起癌症。因此購買時要選購大品牌生產的,以防含有黃麴黴毒素。

大豆油

大豆油中油酸和亞油酸佔主要比例,均達30%以上,且硬脂酸,棕櫚酸,花生四烯酸,亞麻酸等,脂肪酸構成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少,同時富含維生素D,維生素E及卵磷脂,使得大豆油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冠心病發生,減少血栓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在體內易被消化吸收等特點。


烹調注意事項

1.大豆油和花生油均不適合高溫爆炒和反覆長時間炸炒,最好是低溫烹調,會導致營養物質氧化流失。

2.油好更換著使用,才能達到營養均衡。


芒芒樂go


花生油和大豆油相比,哪個更有利於健康?

花生油和大豆油是我國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特別是大豆油因為價格親民,被人們普遍使用,大豆油是近幾年來最常用的食用油。從營養價值,油的原材料來看,花生油略勝一籌。但任何油都不能過量使用,每日攝取量過多再健康的油也會不利於健康。

1、從營養價值來看,花生油比大豆油更好一些。


大豆油(%)棕櫚酸6-8,油酸25-36,硬脂酸 3-5,亞油酸52-65,花生酸0.4-0.1,亞麻酸 3.0%,

花生油(%)軟脂酸 13,油酸41.2, 硬脂酸 3-5,亞油酸37.6,花生酸、山嵛酸、木焦油酸 6-8


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花生油還具有防衰老,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由於花生油和大豆油,營養成分的差異,花生油更容易保存一些保質期更長一些,不容易發生酸敗。

2、花生油和大豆油的原材料的健康安全問題

目前花生還沒有使用改變發生的基因特性,是相對安全的食用油原材料。但大豆油,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我國去年進口大豆9000多萬噸,這些大豆主要用於大豆油、豆粕。這些大豆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雖然目前沒有科學驗證,長期食用轉基因大豆對人體是否有害,但還是認為土生土長的花生壓榨的花生油更健康一些。畢竟花生油我們是吃了幾百年了,並沒有不良反應。

雖然花生油更勝一籌,花生油在價格方面更貴一些。其實花生油和大豆油都是不錯的食用油,但也要控制攝入量,最佳日攝入量25~30克/人/天。

你認為花生油和大豆油哪個更好些,歡迎留言評論。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題。

昕瑞生態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必備之品,缺一不可,少了一味,飲食便缺少了諸多色香味。然在其七種中,油、鹽可謂是飲食中的兩大王牌,尤其是油的發展,更是快速。從早期的豬油、雞油,到現在的植物油;從早期的不知何為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到現今的追求非轉基因,總之人們對於油的態度不斷髮生著變化,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其實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主要含有三種營養成分: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現今的油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動物油;一種是植物油。

動物油與植物油

動物油是由動物出榨取的油,主要有豬油、雞油、牛油等。

植物油是從主要是從植物中壓榨而得之油,比如玉米油、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

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較高,不容易被人體吸收、消化,容易提高人體的膽固醇含量,因此說常使用動物油容易導致血脂含量高,增加動脈硬化風險。好處便是耐高溫,易保存,炒菜較香,不易在高溫情況下產生致癌物。

植物油多含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人體吸收消化,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含量,但是它們容易在高溫情況下產生致癌物質。

總體來看,平時炒菜用植物油還是更為有利於人們健康的。

植物油中又含有諸多油類,除開橄欖油(較貴),較多被人們選擇的就是大豆油和花生油。對於購買油的人,很有可能會在兩者間徘徊不定,現在就來看看這兩類油的特點。

大豆油

大豆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約有24%,多不飽和脂肪酸約有56%,並且大豆油中還富含維生素E,對於降血脂,膽固醇都有一定作用。因此我們說,大豆油有益血管。不過,大豆油不適合在高溫下進行烹飪,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花生油

花生油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致是1:1:1,脂肪酸的構成較大豆油更為合理,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約有40%,多不飽和脂肪酸約有36%,同樣含有維生素E。比大豆油好的是,花生油的較耐高溫,更為適合日常煮菜,煎炸類的則不適宜。

想比起來,日常生活中花生油會更為適合家庭食用。若從健康角度看,不建議家庭中只吃一種油,每種油各有特點,人體都應該攝入一點,建議大家多種油換著吃才會更健康,更有助於身體營養的均衡。

溼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康愛多網上藥店


選擇一種油是否健康,首先看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比例。

現在市面上的大豆油通常採取浸出法,提純較乾淨,雜質幾乎沒有,保質期長,非常適合高溫炒菜或者油炸。而傳統豆油帶著豆油的香味,只是不那麼純,所以容易變質。大豆油的飽和脂肪酸成分比較低,低於花生油,但是對身體有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酸含量略低於花生油,不過現在有一種高油酸轉基因大豆油,通過基因工程的方式讓大豆產油酸的比例提高,已經通過鑑定,可以投放市場了。能不能給大家接受還未知。大豆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不低,但是歐米伽6和3的比率稍微高了一點點。如果能夠在飲食中增加對人體有益的歐米伽3脂肪酸就更好了。

花生油很香,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比較普遍。而國外因為花生過敏的人較多,不是那麼普遍。花生油雖然跟棕櫚油棉籽油比起來,飽和脂肪酸含量不算太高,但是相對大豆油就高了。所以在溫度低的時候,花生油會凝固。花生油的油酸高於大豆油,但是同樣歐米伽3也低,甚至低過大豆油,歐米伽6和3的比例也是略高了,需要補充更多歐米伽3。對於花生油,還要當心是否加工提純乾淨了,是否殘留黃麴黴毒素,是否烘焙中殘留苯丙吡致癌物。很多人喜歡自榨花生又油,過濾得又不太乾淨,也不加抗氧化劑,很容易酸敗變質。所以自己做要格外注意保質。

總之,這些油各自有各自的特點,論營養,只是百米賽跑成績的小數點後兩位差異而已。很難說某一種油特別優於其它油。在選擇的時候,根據自己需要和口味,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海外美食作家冰清


在鍾情三農看來,市場上所銷售的油脂種類中,沒有絕對的完全健康,也沒有絕對的有害,沒有不健康的油脂種類,只有不健康的食用方法,花生油和豆油也不例外。

不僅是他倆,哪怕是其他品質再好的油,諸如全世界公認的最健康的橄欖油,山茶油也不算是十全十美,如果食用辦法不當,它們也會加重身體的負擔,造成一些人們不願意看到的場景或者其他情況。

花生油和豆油也是如此,兩者各有利弊,如果食用得當,兩者都是人們身體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好幫手,如果食用方法不當,那麼兩者都有可能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兇手。

花生油更受消費者歡迎。

說實話,作為一名北方人,我發現大多數家庭在自己消費的時候,還是以花生油為主,雖然他的價格貴一些,但是它的口感更加的濃郁,更適合一些口味偏重的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和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花生作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花生油長期起來都存在於國人的廚房之中。筆的老家和我國最大的花生生產大縣正陽縣相鄰,所以每年還是可以吃到不少純正的花生油,我對其印象比較深刻。

再加上這些年國人對於非轉基因油脂的青睞,花生油作為我國油脂消費中的第二大種類,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益者。

大豆油價格更便宜。

一般來說,市場上的非調和的純花生油每一斤的售價多在8塊錢左右,更有甚者達到了十幾塊錢一斤,這個價位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不可以接受的,畢竟同等品質的大豆油才劃到4塊多錢一斤,兩者的差距達到了一倍有餘。


如果真的要對比花生油各大豆油的話,我覺得不妨這樣,條件一般的家庭選擇可以選擇長期以大豆油為主要油脂來源,條件較好的家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花生油為主,畢竟兩者之間的價格差異太明顯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的壓榨成本和效益差距太大了。

所以,大家可以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選擇哪種油脂來食用。

如果說讓我個人建議的話,自家人吃,還是買純花生油比較好,時不時搭配著吃一些大豆油,不要老吃一種油,那樣反而會不太好。


鍾情三農


談起食用油的選擇,營養和安全是兩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1、從營養角度講,單獨的花生油或者大豆油都不理想

油脂攝入最理想的,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為1:1:1,考慮到平時吃的肉裡面飽和脂肪含量較高,所以飽和脂肪要進一步少。

目前還沒有單一的油脂滿足這個條件,所以吃油最好是單種油換著吃,或者多種油摻著吃。

2、從安全角度來講,溶劑浸提和壓榨差別不大

油脂的生產工藝有兩種,一種是溶劑浸提,另一種是純物理壓榨。什麼工藝也取決於原料,像大豆油市面上基本沒有壓榨的,因為出成率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花生油現在就有壓榨和溶劑浸提兩種。

溶劑浸提的難免會有輕微的溶劑殘留,這個就成了許多人糾結的根源。其實大可不必,我們來看看標準,國標規定,所有浸出油溶劑殘留低於50mg/kg,我們算一筆賬來形象的描述一下:按照每人一天30克油計算,一天攝入的溶劑為0.0015克,一年中攝入的溶劑相當於0.55克,安全方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油的選擇更要從使用角度考慮

如果從實用角度考慮,油的選擇就有講究了。煙點是食用油使用體驗中的決定性因素,你想,剛想來個油炸或者爆炒,廚房裡濃煙滾滾,這個油還怎麼用?

那麼煙點取決於什麼呢?取決於油中的雜質。總體來說,物理壓榨的油煙點較低,適合蒸、燉、做湯、做餡,溶劑浸提的油精煉程度高,所以煙點也高,適合炒、炸之類。

姜丹,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註冊營養師姜丹


就價格來看的話,花生油>大豆油!

但就產品品質來看,如果是從正規渠道購買,且每天的攝入量不超標的話,大豆油和花生油都是適合中國人長期食用的油脂品種,用不著去對比誰更健康!

我國大豆油消費量最高!

有數據顯示,大豆油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在我國也不例外,是很多國民消費最多的油脂,特別是在北方,可以說是他們主要食用油之一。大豆油富含多種寶貴的營養成分,在加工成成品油後必須注意保鮮。大豆油的顏色較深,炒菜遇熱後比較容易起泡。市面上的大豆油大多是精煉油,適合炒菜。

豆油,顧名思義是由黃豆壓榨加工而來的。我國大豆主產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及黃淮各區域。

熟悉優質作物出油率的朋友都知道,與其他油脂原料相比,大豆的出油率不高,只有16%~24%。為了實現最大的效益,廠家在壓榨黃豆的過程中一般會使用浸出法來獲取黃豆中大部分的油脂。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豆油,大多都是由浸出法所生產出來的成品油。由於黃豆原料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轉基因大豆,在挑選豆油時也可藉由仔細閱讀標籤來了解產品的原料中是否使用了基因改造的黃豆,進而做較合理的選擇。

花生油更受國人歡迎!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中國質量協會組織在今年公佈了《2017年度食用油行業滿意度調研》結果。此次調研對全國具有不同消費特徵的29個城市消費者,通過線上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最終獲取的有效樣本3693個。本次調研主要針對消費者對食用油品牌的滿意度、忠誠度以及NPS(淨推薦值,亦可稱口碑)進行調查。

調查顯示,花生油、大豆調和油、橄欖油是當下消費者比較青睞的主流油品。約半數的被訪消費者一般喜歡購買和使用花生油。其主要原因是花生油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香味濃郁,更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所以,不管是花生油還是大豆油,只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不過量攝入,都對健康沒有害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大豆油大多數均為轉基因大豆壓榨而來,雖然國家多次強調經過安全檢查的轉基因產品對人體無害,但是如果對此有顧慮不願嘗試的朋友,可以購買花生油來長期食用。

花生油價格雖然高,但是不用擔心轉基因製品的問題,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花錢買個心安,也沒什麼不可以。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10


糧油市場報


答案在先:比較而言,花生油有利健康,大豆油不利健康。


先說花生油。植物食用油的健康標誌是“單不飽和脂肪”含量;不健康的標誌是“多不飽和脂肪”含量。花生油的前者含量明顯高於後者,達到50—68%,後者22—38%,在植物油裡,算是比較利於健康的了。

單不飽和脂肪性質穩定,不容易被氧化,對人體的好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提高免疫力;②消除炎症;③明目健腦。

多不飽和脂肪性質極不穩定,最大問題是高溫氧化,就是在油炸、爆炒時會產生“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三大害處:①致癌;②肥胖;③影響兒童大腦發育。



再說大豆油。大豆油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食用油,美國佔65%,我國佔44%,不得了。但是,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食用油,單不飽和脂肪含量20—25%,多不飽和脂肪含量50—60%,和花生油顛倒個。

大豆油爭議最大的還在於“轉基因”。不說轉基因好壞,因為兩種觀點還在激烈爭吵,沒有定論。但是目前情況是,我們的大豆油市場基本是轉基因大豆的天下。吃還是不吃?

植物油還有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榨取方法。留待下回分解。當下買油最好要壓榨油,各位謹記。


普濟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答主認為沒必要太過糾結,應該說兩種都是很不錯的油,準確的說沒有說一定那個油就更為健康一點。兩種油品那個更為健康的一個前提是誰用在了更為恰當的用途。只有合適的才是健康的。

從上圖兩種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來看,花生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約在25%,而大豆油則在20%樣子,兩者略有差異。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大豆油熱穩定性更差,對於做油炸來說從兩種油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來看,都不太適宜,但是大豆油來說則更不適宜。而對於患有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來說,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更容易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偏高。因此在食用生活中,這類人群相對而言大豆油可能更為適宜。

即便從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成分看,兩種油的區別也不很大,結構比例都較為合理。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而在花生油中油酸及亞油酸比例分別41.2%,37.6%。由於花生油中油酸比例相對於大豆油較高一些,花生油在耐氧化方面的表現也更好一些。

而從吸收方面看,兩者都較為利於人體營養吸收。數據表明大豆油人體吸收率可高達98%。但是每種油都不是萬能的,就如同天天吃饅頭,偶爾吃一下大米,也相應的可以補充身體所缺的某些營養元素。能夠科學解決各種油品中營養元素缺少的辦法,同樣也需要我們生活中合理營養搭配,比如喜歡食用花生油,但是間隔一定時間換一壺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食用一陣子,這樣可以使身體營養更為均衡。比如很多朋友喜歡吃豬油,而豬油的飽和脂肪酸過多,缺少不飽和脂肪酸,這種情況就需要吃一段植物油倆來均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