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覺得在軍事戰爭中主帥的作用有多大?

範範範範範範範er


決定性作用。

舉例說明,粟裕大將蘇中七戰七捷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蘇中戰區,國民黨軍隊由第一綏靖區司令長官李默庵指揮5個整編師15個旅12萬人,對陣我軍在蘇中的主力部隊20個團約3萬人。在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如此大的情況下,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以非凡的指揮才能、超常的思維,七戰七捷,殲滅敵軍6個旅5萬多人,幾乎佔到了敵人的一半兵力。下面咱們來以第一場勝利來舉例,看看粟裕將軍超凡的指揮才能,對戰鬥的影響有多大。1946年7月,敵人分三路向我如皋、海安、高郵、邵伯等方向進攻,有人認為敵眾我寡,應該誘敵深入。可粟裕將軍卻反其道而行之,以反進攻方法,殲敵於出擊之時。

如此,粟裕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敵軍王牌師整編83師的兩個團,本來敵我雙方的兵力是4:1,現在變成了1:6,打他個措手不及。此時的李默庵發現了我軍的意圖,但他卻很不屑,認為粟裕將軍是豆腐嘴想啃鐵月餅,整編83師是屢戰屢勝的鐵軍,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隊之一,全部是美械裝備,在緬甸戰場戰鬥過,戰鬥力強,粟裕此舉就是拿雞蛋碰石頭。
事實證明,粟裕將軍的用兵是正確的,他主動出擊,集中優勢兵力,打了一個大勝仗,大措敵人銳氣,打亂敵人進攻陣腳。此戰消滅敵整編83師19旅的兩個團,加上旅屬山炮營,共3000餘人。蔣介石聽到此消息後,大罵:默庵無能,默庵無能,堂堂黃埔軍校高材生,連粟裕這個兵油子都打不過,混蛋。


陽仔講歷史


蒼茫大地認為:主帥在軍事戰爭中起決定作用。蒼茫大地以《亮劍》中李雲龍的上級、三八六旅旅長的原型、開國大將陳賡,在解放戰爭中作為太嶽前線軍事主帥,英明決定不打運城說開去。


1946年9月24日,太嶽軍區兼四縱司令陳賡殲滅黃埔老同學、國民黨西北王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緊接著又發起汾孝戰役,在中街村擊潰閻錫山的第46師、71師,陳賡手下四個旅兵圍運城,當時四縱和太嶽軍區廣大軍民都迫切希望拿下運城,原因有三,陳賡所部外圍戰鬥十分順利,陳賡手下悍將周希漢率十旅攻佔了運城機場,半天滅了206師一個團,其二中央軍委主席也親來電報:叫相機奪運城解放晉南…其三運城有大鹽池,這個鹽能解決根據地的缺鹽問題……太嶽軍區上下一片喊打,作為太嶽軍區兼四縱司令員陳賡卻忐忑不安,他深知攻打運城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運城自古就是易守難攻之地,城牆高聳、工事密集,而且當時胡宗南援兵進城守敵已激增至兩萬人,我軍前線兵力無任何優勢。陳賡預計我軍攻城至少要傷亡七八千,而且很有可能形成膠著態勢,屯兵于堅城之下,如在野戰中殲滅這麼多敵人遠不需要這麼大的代價。四縱有側應保衛延安中央的責任。思之再三,陳賡決定不打運城。

當時政委和許多旅團級幹部情結激昂,摩拳擦掌要打運城。陳賡從望遠鏡中看見運城敵人開炮,把我軍戰士埋住了,陳賡發火了:這種開闊地,重炮之下,我軍很難組織有效反擊,我命令部隊馬上撤離!同時報告中央,犯錯誤我一個人頂著,沒你政委事!

中央軍委馬上回電,同意陳賡意見,後來情報表明:胡宗南的援軍已上火車,如決策稍晚或強攻,巨大傷亡不可避免。

陳賡後來又向主席獻了一計,讓原本去保衛延安的自己率所部四縱偷渡黃河挺進豫西,和劉鄧、陳粟大軍構成品型攻勢,黑虎掏心,直搗蔣介石的心臟地帶一中原地區。後來陳賡奉中央命令率四縱、九縱、三十八軍(由國軍西北起義部隊整編)組成陳謝兵團,八萬人馬飛渡黃河,兵鋒直指豫西。如主力四縱硬攻運城,必定損兵折將,主力打成重傷,如何實施中央的部署?

軍事奇才、兵團主帥陳賡挺進豫西,黃埔老同窗李鐵軍率七萬餘人、帶著美械裝備來找陳同學拼命,陳賡的主要任務是掩護劉鄧首長的大別山作戰,陳司令採用“牽牛戰術",用兩個旅五六千多人冒充兵團主力,在陳康等率領下牽著李鐵軍這隻肥牛向西進了山高林密的伏牛山,肥牛拖成疲牛、瘦牛。陳賡見李鐵軍中計,轉手反攻,十幾天下來,李鐵軍兵團部及所轄整編第三師三萬多人在豫西平縣西南被殲,陳賡又連下泌陽、桐柏、唐河、魯山、臨汝多城,將豫西、豫南、大別山解放區連成一片,陳謝兵團在豫西完成了戰略展開、跟劉鄧、陳粟大軍完成戰略配合,不負主席重託。


蒼茫大地顧煒斌


戰爭是戰爭雙方綜合實力(政治、軍事、科技、經濟、外交、情報……)的的較量!再重申一遍是雙方綜合實力的較量!它不是戰爭雙方主帥之間的PK!主帥的作用當然很大、很大,但也沒有大到逆天的程度!對此兩千多年前的兵聖孫武在其兵書裡早有論述,比如“五則攻之,十則圍之……等等”。也就是說主帥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完全由敵我雙方所設定的條件和態勢所決定!電視劇《亮劍》裡我唯一欣賞的一個情節是李雲龍說過的一句話:“國民黨這艘破船到處漏水,不是他楚雲飛一個人能堵的住的”!杜聿明在東北戰場眼看就要讓廢物林提前吃瘟豬肉時美國不幹了,逼的蔣去和共軍簽署了一個停戰協定,錯失了大好良機!這是政治、外交在戰爭中起的作用!再看看淮海戰役,國防部下達的命令還沒有到達劉峙、杜那裡共軍已經一清二楚了,部隊急需彈藥補給時徐州的軍火庫被我地下黨炸了,再就是動不動這個起義了、那個投誠了,你喊國軍主帥怎麼打?這是情報等在戰爭中起的重要作用!這麼說吧,國軍的將領和共軍的將領對調過來共軍照樣完勝!更大的可能是勝的更為迅速!綜上所述主帥的作用雖然很大,但不是無限大,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約!!!


SYWER


主帥對於戰爭進程有些決定性的影響,其重要性是堪比軍隊綜合實力的,歷史上就出現過多次由於主帥不行導致處於絕對優勢的軍隊屢次戰敗的情況。

比如二戰的新加坡戰役,當時英國已經在新加坡修建了完善的防禦工事體系,部署了大量武器裝備,囤積了充足的作戰物資和給養,兵力也達到了13萬之多,可以說是佔據一定的防守優勢(日軍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完全可以孤軍作戰半年之久。但是面對僅有7萬人的日軍猛烈的攻勢,英軍竟然產生了動搖,很快就在帕西瓦爾等人的帶領下選擇向山下奉文投降。

再比如北非戰場,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處於絕對劣勢,無論是坦克、火炮、飛機還是兵力都完全不如英軍,後勤補給也是遭到英軍封鎖因此時有時無,燃油彈藥都是問題。但是其依然敢於進攻,而英軍一旦出現側翼被突破,後路出現敵軍等情況,就會迅速潰敗,主要就是指揮官過於墨守成規,牢牢記住了教科書上教的東西,卻根本不會實戰運用。

因此武器裝備、實力等雖然重要,但是如果將領不行,哪怕是輕易就能取勝的行動,依然還是會打成慘烈的失敗。


戰壕




不談理論,先來看一個案例吧。

在秦趙長平之戰中,雙方已經疆持了一年多。這對於秦國和趙國來說,都是對賭國運的一戰。哪一方勝出,就代表著在未來的幾十年,將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在最關鍵的時候,秦國換上了名將白起,一舉扭轉了戰局。秦國雖然也付出了慘重代價,但徹底消滅了趙國40萬大軍,大部分被活埋,14歲以下的被放了回去。

這一場戰爭過後,當時的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家就都不是秦國的對手了,最強大的趙國也變成了弱雞。



舉一個近代史上的例子,都說無湘不成兵,言外之意就是說湖南人很能打。但我們仔細觀察民國以後的湖南省,名將出了不少,但湖南的軍隊卻是一敗再敗,連一個稍有名望的軍閥都沒有。

四川同樣如此,雖然軍閥眾多,但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他們甚至連四川都沒有殺出去,甚至還被雲南軍閥佔領四川很久。

這個例子就充分證明,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軍官無疑是最重要的。不僅僅是在作戰中,更體現在日常的訓練和戰略規劃中。

我們常說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訓練出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並讓他們在戰場上有一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近些年比較流行的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孔捷在獨立團期間,在楊村就受到了日軍特戰隊的襲擊,一營傷亡慘重,政委也犧牲了。

同樣面對日本的這夥小分隊,李雲龍率領團部的少數人竟然突出了重圍,並且還在事後組織全團消滅了這夥可惡的日本鬼子,展現了和孔捷不同的結局和形勢。

李雲龍首先是把亮劍精神灌輸給了自己的軍隊,然後又創造性的把全團的士兵按照不同的技術特點,分成了投彈組、射擊組、刺殺組,讓軍隊的作戰能力更加強大。

雖然這個故事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把一個將領對軍隊的重要性給體現了出來。實際上在八路軍的幹部中,確實存在類似李雲龍這樣的將領,比如王必成。



在共產黨的高級軍事將領中,比如畢業於黃埔一期的徐向前就是這樣的優秀將領,他領導下的軍隊都能在短期內迅速改頭換面,成為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

早在鄂豫皖革命時期,徐向前指揮的軍隊,因為受到了錯誤思想的影響,大批幹部被清除,戰鬥力迅速下降。紅四方面軍被迫轉移到四川,在徐向前的英明指揮下,紅四方面軍發展到8萬多人,兵強馬壯,比中央紅軍還強大出很多。

後來在解放戰爭期間,徐向前再次擔負起了解放山西的任務。當時他手下僅有十萬左右的民兵和地方武裝,這些軍隊裝備差,訓練也跟不上,沒有經受過大型戰爭的考驗。但徐向前經過短期的整訓後,迅速讓這支軍隊改頭換面,最終解放了山西,消滅了幾十萬晉綏軍。

同樣華東野戰軍的粟裕將軍也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從紅軍長征時期他面臨著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硬生生從夾縫中殺出一條生路,在浙江開闢了革命根據地。後來在解放戰爭期間,他面對國民黨精銳部隊的死纏爛打,靈活機動的指揮華東野戰軍解放了整個山東全境,最後還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新知傳習閣


軍事主官的任務是進行戰役戰術籌劃、指揮作戰行動、管理軍隊日常事務。一名優秀的軍事主官,在作戰行動中能確保通過正確的指揮、合理的兵力和資源調來實現最低程度損失的戰役戰術目標。

因此,對於軍事行動來說,一個合格的軍事主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基層軍事主官是“將兵之才”、中層軍事主官是“將人之才”,那麼主帥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將將之才”。

一名合格的主帥不但要善於在指揮和策劃中正確運用軍事理論,而且還需要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如果只有主帥本人以及少量中下層指揮官指揮能力合格,那麼毫無疑問主帥的作戰意志將不可能得到貫徹,作戰行動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帥在統領作戰行動時不但要成為一名“總經理”,而且還要兼任“首席執行官”和“人力資源經理”。可見,主帥不僅僅要在專業性的軍事指揮方面才能出色,同樣還需要精通管理學、心理學甚至經濟學,這樣的人才不說鳳毛麟角也可以說是萬里挑一,而其擔負的職責則直接關乎作戰行動的各個方面。可以認為,在物質條件和兵力條件充裕的情況下,主帥對於作戰行動的成敗是決定性的,且其發揮的作用難以由軍事指揮機構內其他角色替代。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任何國家在策劃大規模軍事行動時,對主帥的選擇都是慎之又慎。


軍機圖


還是進一步舉例說明吧,以“遼瀋戰役”為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投入了兵力近103萬,主帥就是林彪和羅榮桓。而國民黨在東北的兵力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半,約55萬,主帥是“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遼瀋戰役”,歷時了五十二天的時間,人民解放軍就將國民黨的大部分部隊剿滅,取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在這短短的五十二天內,人民解放軍就殲滅了國民黨的五十多萬的兵力,取得了犧牲了幾萬人的決定性勝利。

這次戰役的是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但是,作為人民解放軍的“四野”指揮員林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縱觀中國的抗日戰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的各大戰役勝利,每一場戰役除了必要的因素之外,最關鍵的就是主帥的指揮能力、預判能力和調動能力,這是奪取戰爭勝利的主導作用,也是戰爭的終結者。

因此說,在軍事戰爭中,主帥是魂,將軍是劍。劍無魂不利,魂無劍不鋒。兩者不可分也。


蜥蜴小哥有話說


可以這麼說,將軍或者主帥,就是一支部隊的頭,沒有頭的部隊請問如何行動呢?

其實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群體都會有首領,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能擔負大任者去指引前進。而對於這個首領,他們也會無條件跟隨。這就是群體力量的可怕之處,因為有首領就是有目標性,沒有則是一團散沙。

軍事中,主帥起到了象徵和信仰的作用。沒有主帥誰知道你是哪家的兵,誰知道你為什麼而來。信仰更加不用說了,我們常說士氣,這裡主要就看主帥。主帥個人的能力就可以說是代表了整個部隊給世人的印象。

除此之外,衝鋒殺敵和排兵佈陣這些自然就不必說了吧,沒有主帥肯定是不行的。


讀書者也


一、中國有句古話: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帥就是三軍的靈魂、主心骨。

二、中國像棋中,你看帥的位置在哪裡。

三、中國還有句古詩: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裡的王,可以視作軍中主帥。

四、中國還有古句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

不多說了


詩文觀止


有個成語叫群龍無首,意思想必都知道吧。

還有一個比喻,說的是一隻獅子帶領一群豬可以打敗一頭豬帶領的一群獅子,同樣說明領導的重要性。

在戰爭中,綜合素質高的軍事統帥的作用是無限大的。

君不見,項羽反秦,場場戰爭以弱勝強。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等,那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不是軍隊統帥的個人魅力起到絕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