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有人說資產負債表項目太多,且有不少項目存在“虛胖”,真心看不懂,筆者要告訴你的是“利潤表”也同樣可以注水,在一些老司機看來,利潤表更容易“做手腳”。為此,我們從一位報表使用者(也亦分析者)的角度,就上市公司的“利潤表”展開論述和分析,真實觸摸它的“輪廓”,探究其中的奧秘。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1

看懂利潤表項目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產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揭示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實現的各種收入、發生的各種費用、成本或支出,以及實現利潤或發生虧損的情況,反映企業經營資金動態表現,屬於動態會計報表。

按照項目重要性列示,收入包括營業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費用按其性質包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利潤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分類分項列示,以下逐個分析。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1. 首先來了解營業收入,報表使用者都十分重視該項目,營業收入的數據及其變動趨勢是評價業績的關鍵,是公司產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來源,是評價該公司市場競爭力、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之一。

基於對行業和企業經營環境的瞭解,分析者可以將本期營業收入與上期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的結構和價格變動是否異常;接著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上期比較是否存在異常,各期之間是否存在重大波動。

其次,可以比較本期各月各類營業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變動趨勢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企業季節性、週期性的經營規律,查明異常現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此外,將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對比分析,檢查是否存在異常。

通過數據分析,看看企業是否存在收入操縱行為的危險信號,比如計提鉅額的壞賬準備、銷售收入與生產能力比例失調、銷售收入與經營現金流量相背離、收入主要來自關聯銷售等情況,營業收入的計量是企業管理層舞弊和粉飾業績的慣用手段之一,分析者對虛構收入應保持足夠的審視度。

2.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

製造企業的生產成本佔據營業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它的構成主要包括:生產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外購半成品、動力燃料、包裝物等)和人工成本(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以及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福利費等),有少數企業通過推遲結轉生產成本來調節利潤,真實瞭解企業的營業成本是分析產品毛利率的基礎工作之一。

3. 稅金及附加反映的是企業經營業務應負擔的土地使用稅、消費稅、資源稅、房產稅、印花稅、車船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其中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屬於附加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不在此填列,這些應交稅金直接與營業收入有關,按照法定比例計算。

4. 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包括由企業負擔的包裝費、運輸費、裝卸費、展覽費、廣告費、租賃費(不包括融資租賃費),以及為銷售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費用,包括職工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和其他經費。通常情況下,銷售費用的增減與營業收入的增減是相應的關係,分析者可以計算銷售費用比率來檢測合理性和銷售成效。

5.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具體項目包括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諮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辦公費、折舊、存貨跌價準備、壞賬計提準備、土地使用費、綠化費、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等,管理費用是企業保持經營運轉的基礎保障。

6. 財務費用是企業發生的各類財務費用,雖是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但與營業收入的實現沒有明顯因果關係,不宜將它計入生產經營成本,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匯兌損失、銀行手續費及其他費用。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俗稱“三費”,同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益,結轉後該項目應無餘額。近年來有企業根據特定意圖,通過虛減或虛增費用來操縱利潤,值得分析者警惕。

7.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其中,資產減值對象主要包括: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商譽、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等。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對於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計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應當按照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金額,計提減值準備。需要指出的是,因企業併購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資產減值跡象很大程度在於企業管理層的主觀判斷和方法選擇,歷來都是管理者調節利潤的“隱型武器”。

8.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指企業以各種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換、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即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通過支付一定的成本取得一項資產之後,後續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時,期末資產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形成的這個差額,對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與應交所得稅有影響作用,需要根據持有期間與處置期間分別確定。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不在此項目核算。

9.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獲得的收入(所發生的損失為負數),如企業對外投資取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分得的利潤等,企業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實現的損益,也在該項目核算。

10. 新增“資產處置收益”行項目,反映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除外)或處置組時確認的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及無形資產而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債務重組中因處置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也包括在本項目內。該項目應根據在損益類科目新設置的“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為處置損失,以“-”號填列。

11. 新增“其他收益”行項目,反映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等,該項目應根據在損益類科目新設置的“其他收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12. 營業外收入是與企業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種收入,主要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併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營業外收入並非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而產生,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一種純收入,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

13. 營業外支出是與企業業務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種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置產淨損失、出售資產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為單列,營業外支出是與營業外收入相對應的項目。

企業正常經營,通常營業外收入和支出都不會太多,有些項目很少發生,一旦發生則都有其具體情況和原因,如果是固定資產盤盈、待處理財產損溢、其他應付款等賬戶出現激增,分析者應予以關注,有無人為調節痕跡。

14. 新增“持續經營淨利潤”和“終止經營淨利潤”行項目,分別反映淨利潤中與持續經營相關的淨利潤和與終止經營相關的淨利潤,如為淨虧損,以“-”號填列,這兩個項目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2 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的相關規定分別列報。

15. 其他綜合收益反映企業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淨額,也認為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其他綜合收益列報的內容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匯兌差額形成的利得和損失、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存貨或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形成的利得和損失、金融資產的重新分類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套期保值(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淨投資套期)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項目相關的所得稅影響所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等等。

2

利潤表分析

在瞭解主要項目後,報表使用者可以利潤表為對象,從多個角度分析企業的盈利狀況和經營成果,瞭解公司的盈利狀況和獲利能力,並通過收入、成本費用的分析,具體判斷公司獲利能力的高低。

通過對利潤表的水平分析,從利潤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潤額的變動情況,揭示企業在利潤形成過程中的管理業績及存在的問題;而對利潤結構變動的分析,主要是對利潤表垂直分析,揭示各項利潤及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關係,以反映企業各環節的利潤構成及成本費用水平。

通過利潤分配表的分析,反映企業利潤分配的數量與結構變動,揭示企業在利潤分配政策、會計政策以及有關法規變動方面對利潤分配的影響;通過對分部報表的分析,反映企業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優化產業結構,進行戰略調整指明方向。

1.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產品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毛利水平反映了企業初始獲利能力,它是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起點,可以表明對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

利潤率是實現的利潤總額與營業收入之比,其計算公式為:利潤率=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通過對利潤率的分析,可以瞭解企業每實現一元收入所獲得的利潤水平。

總資產報酬率是指實現的淨利潤(稅後利潤)與總資產平均佔用額之比,該指標反映企業利用全部資源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總資產報酬率=淨利潤÷總資產平均餘額×100%

或者用收入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來計算,由公式可以看出,總資產報酬率取決於淨利潤水平和總資產週轉速度。

淨資產收益率又指所有者權益收益率或股東權益收益率,它是獲得的淨利潤佔所有者權益平均餘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餘額×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期末所有者權益餘額與期初所有者權益餘額的比率,它反映所有者權益保值或增值情況,其計算公式為: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餘額÷期初所有者權益餘額×100%

2. 企業發展能力分析

企業發展能力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收益的增長,以及用自身形成的資金取得發展趨勢的能力。

收入增長率=本期收入增加額÷上期收入總額×100%

淨利潤增長率=本期利潤增加額÷上期利潤總額×100%

總資產增長率=本期總資產增加額÷上期末資產總額×100%

資本積累率=本期所有者權益增加額÷上期末所有者權益×100%

此外,報表使用者可以計算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分析費用結構是否合理,對不合理的費用要查明原因;同時對費用的針對性分析,瞭解增減變動趨勢,以此判定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財務狀況,預測公司的發展前景。

利潤表是依據“收入-費用=利潤”來編制的,它主要反映一定時期內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支出之後的淨收益,通過利潤表,我們可以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評估,從而評價投資價值。下面通過一個“新鮮出爐”的實務案例,加深理解和應用。

3

最新實務案例

蘇寧易購自2009年起推進轉型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再造業務流程、組織體系,建立起了覆蓋全客群、全渠道、全品類的運營能力,成為主流零售行業中具備線上線下雙向銷售及服務能力的大型企業,基於前瞻性的創新佈局,蘇寧智慧零售模式已經從概念進入到了落地實施並快速發展的階段。

2018年3月31日,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024)公佈了2017年年度報告,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48%,遠超行業平均增速。報表使用者可以從下表瞭解營業總收入的結構組成和區域貢獻,以及與上年的同比增減情況(如未特別說明,單位均以千元計算):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從上表看出,蘇寧主要業績來自國內市場,傳統家電及通訊產品的零售收入佔據絕大比例,但金融和物流二個板塊的業務收入取得了巨量增長,成為新的盈利點。

報告期內,蘇寧優化了商品結構和供應鏈,加強單品運作,改善毛利水平;同時,線上銷售佔比進一步提升,且由於實施積極的競爭策略,線上毛利保持較低水平,對整體毛利率有影響。此外,開放平臺、物流、金融方面的增值服務收入增加,有助於毛利提升,綜合來看,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基本保持穩定。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費用方面,由於蘇寧全渠道經營模式有較強的規模效應,隨著收入規模的增加,租金、裝修、折舊等固定費用率水平有所下降,由此帶來運營費用率下降0.83%,報告期內強化了現金管理,提高資金收益使得財務費用率同比略有下降,公司三項費用率同比下降0.94%。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報告期內蘇寧基於整體發展戰略安排,出售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在扣除初始購股本金以及股份發行有關成本及相關直接費用後,實現淨利潤約32.85億元。綜上所述,報告期內實現利潤總額43.32 億元,同比增長380.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13億元,同比增長498.02%。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另外,報表使用者也需要關注蘇寧的非主營業務情況,分述如下: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受益於消費品質升級,消費需求得到逐步的釋放,行業向好發展。蘇寧易購已是自營能力最強的互聯網零售商,圍繞渠道、商品、物流,不斷加大投入,在開放的基礎上形成蘇寧自身的能力,提升經營附加值,持續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聽說,你不會分析利潤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